鄧瑩
傍晚放學,媽媽來學校接我,順便去市場捎點菜。
在市場拐角處,圍滿了人,一個十四五歲,穿著校服的小女孩在為大家擦鞋。只見她一手摁著鞋幫,一手拿著鞋刷在鞋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神情是那么專注,轉(zhuǎn)眼間,那皮鞋便油光發(fā)亮。我被這熟練的動作深深震撼了。怎么回事,這樣小的女孩怎么給人擦皮鞋呢?怎么會有這樣熟練的動作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位顧客擦完皮鞋,付了錢,起身要走,小女孩都會心一笑,道一聲謝謝,聲音是那么甜美,那么沁人心脾。
“走吧!瑩兒,我們?nèi)ベI菜!”
“媽媽,你也去擦一下鞋吧!”
“哎!沒時間了。”媽媽有些為難地說,“這小女孩真可憐、真懂事呀!”
“哦,媽媽,難道你認識這小女孩?”
“這小女孩已經(jīng)在這擦鞋近半年了,她媽媽在去年的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腳,生活不能自理,爸爸早早地離她們而去。唉,這小女孩真命苦!”媽媽嘆氣地說著。說完,拿出一張十元錢的鈔票放在了小女孩攤位前,正準備悄悄地離去。小女孩立刻站起身子,甜甜地叫了一聲:“阿姨,您還沒擦鞋呢,怎么就付錢呢?我不能收您的錢。”說著把那張十元錢直塞進媽媽的手心?!昂⒆?,拿著吧!我明天再來擦!”媽媽憐愛地說?!鞍⒁蹋绻魈靵聿?,請明天再付錢吧!”媽媽拗不過小女孩,只好不再推辭,離開攤位,向菜市場走去。
暮色降臨,人群漸漸離去,小女孩依舊低著頭,忙碌著。夕陽的霞光染紅了天邊的云彩,顯得特別的光彩耀人。
【點睛酷評】
此習作,最精彩的莫過于題目中的“伸手”一詞,看似平常,卻韻味無窮。小女孩伸出稚嫩的小手為顧客擦鞋;伸手還錢——不收不勞而獲的資助;媽媽伸手掏錢給小女孩……隨處可見“伸手”的魅力。全文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再加上小作者內(nèi)心活動描寫,讓整篇習作變得豐滿,感人至深。文章的結尾自然,又巧妙地表達作者情感,實在妙不可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