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邏輯認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檢討

2014-06-25 02:59李承貴
社會科學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邏輯學嚴復歸納法

摘要: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不僅表現(xiàn)在中國學者介紹邏輯的方式上,而且表現(xiàn)在中國學者的學術(shù)研究應(yīng)用上,并表現(xiàn)出主體的廣泛性和時間的持續(xù)性,從而形成一種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范式。而這種范式的應(yīng)用產(chǎn)生了諸多積極性影響:第一,開掘了中國古代思想中邏輯學的資源,促進了邏輯學史學科的建立;第二,揭示了中國古代邏輯思維的特點與缺點,從而把握著修正和發(fā)展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方向;第三,吸收應(yīng)用了西方邏輯思維方法,從而推動著中國哲學思維的變革。

關(guān)健詞:邏輯認知范式;形成;檢討;中國傳統(tǒng)哲學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B8109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2575833(201)0301009

作者簡介:李承貴,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南京210023)

這里所謂“邏輯”,主要是指19~20世紀之交中國學者從西方介紹、引進的邏輯學原理、規(guī)律、思維方法等,它包括名稱的界定、歸納、演繹、概念、判斷、推理、邏輯分析等。中國學者在翻譯、介紹、引進西方邏輯學理論的同時,也自覺地將其應(yīng)用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研究中,并且表現(xiàn)為主體上的廣泛性、時間上的持續(xù)性,以致成為一種學術(shù)研究范式。

一、 “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意識的形成

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似乎在中國學者翻譯、介紹的同時,便有了非常清晰的自覺意識。在中國學者的觀念中,邏輯天生就是一種學術(shù)研究方法,而且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那么,邏輯之為研究方法意識究竟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如下陳述足以顯示其清晰的圖像。

嚴復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翻譯、介紹西方邏輯學的代表性人物,他先后翻譯了《穆勒名學》(1905年出版)、《名學淺學》(1909年出版)兩部邏輯學著作,在這兩部名著中,嚴復介紹的內(nèi)容有:“名”的界定、歸納法、演繹法、推理、推理的前提或基礎(chǔ)、“名”的類型、界說方法與規(guī)則、演繹推理及其用處、歸納基礎(chǔ)及類型、公理、因果關(guān)系等。而在他早期發(fā)表的論文中,就已涉及諸多邏輯學內(nèi)容,如在《原強》中就提到:“非為名學,則心不足以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數(shù)也?!雹贋槭裁础懊麑W”如此重要呢?我們可從嚴復介紹歸納、演繹的用意中看出:“格物窮理之用,其涂術(shù)不過兩端。一曰內(nèi)導;二曰外導。……內(nèi)導者,合異事而觀其同,而得其公例?!瓕W

至外導,則可據(jù)已然已知以推未然未知者。”就是說,作為“格物窮理”的方法,歸納是從雜多中找其共性,演繹則是根據(jù)已經(jīng)把握的知識推演出未知的知識。如下這段話將歸納、演繹的方法論意義表述得更清楚:“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內(nèi)籀之術(shù)焉,有外籀之術(shù)焉。內(nèi)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執(zhí)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據(jù)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shè)定數(shù)以逆未然者也?!呒次锔F理之最要涂術(shù)也?!痹趪缽涂磥?,歸納演繹就是格物窮理的途術(shù)或方法,而且是方法中的方法。嚴復說:“本學之所以稱邏輯者,以如貝根言,是學為一切法之法,一切學之學;明其為體之尊,為用之廣,則變邏各斯為邏輯以名之。學者可以知其學之精深之廣大矣?!倍趪缽涂磥?,中國古代學術(shù)弊端正由于欠缺歸納方法。他說:“舊學之所以多無補者,其外籀非不為也,為之又未嘗不如法也,第其所本者,大抵心成之說,持之似有故,言之似成理,媛姝者以古訓而嚴之,初何嘗取其公例而一考其所推概者之誠妄乎?”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學問向來偏于外籀而內(nèi)籀能事極微,而且傳統(tǒng)思維方式中雖有演繹推理但缺乏演繹推理的大前提——邏輯歸納得來的“公例”。可見,歸納、演繹在嚴復觀念中就是學術(shù)研究方法。這種歸納、演繹之為學術(shù)方法意識在陳顯文這里表述的更為清晰、更為直白:“我認為名學就是論思想方法的學問,所以無論那一家的名學,其內(nèi)容所講,都是歸納演繹等方法?!?/p>

針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邏輯三段論,梁啟超曾表達過自己的看法,他說:“蓋(亞理斯多德)三句法者,不過語言文字之法耳,既尋得真理而敘述之,而大適于用,若欲此考察真理之所存,未見其當也?!本褪钦f,三段論不過是用語言文字將獲得的真理進行表述的方法而已,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實驗法、歸納法才能獲得真理。相比梁啟超對演繹法的“歧視”,其他學者的認識與判斷似乎更為準確、更為公正。田吳炤翻譯的《論理學綱要》(1902年商務(wù)印書館),內(nèi)容包括思維基本規(guī)律、概念和判斷、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等。田氏對他翻譯《論理學綱要》的動機做了這樣的描述:“人無論理學之學識,則不知推斷事理,于講論一切學問,即不能暢所欲言,即使能言之,或語多刺謬?!币簿褪钦f,沒有邏輯學的規(guī)范,一切學問都不能展開,即便免強展開,也多有謬誤。可見,在田吳炤的觀念中,邏輯學自是一種學術(shù)研究方法。王國維翻譯的《辨學》(1908年),內(nèi)容包括名辭、命題、推理式、虛妄論、方法論、歸納法、歸納法之附件等。王國維對邏輯學的性質(zhì)做了這樣的定義:“吾人得謂辨學者,一切科學中最普遍者也。吾人之待辨學之助,較待他科學之助為多,以一切特別科學,但研究事物之一部分,以構(gòu)成知識一分支,而辨學則研究一切知識中所應(yīng)用之思想之原理及形式故也。”就是說,邏輯學不僅是一門學術(shù)研究方法,而且是具有特殊作用的方法,即它可以研究所有知識中所應(yīng)用的思想原理與形式及其原因。屠孝實著有《名學綱要》,其中內(nèi)容既有思維原則,也有同異原則、理由原則,前者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后者包括充足理由律或因果律、分析與綜合、概念及其種類、判斷及種類、推理及種類、歸納與演繹、演繹的謬誤、意義含糊、假設(shè)及其不當?shù)仁菍壿媽W方法的系統(tǒng)介紹。在屠孝實看來,邏輯之為邏輯,就在于它的學術(shù)方法性質(zhì),他說:“科學中有專究思維之體用,推其變化,考其符驗,以明為為學之途術(shù)。示禁防之常例者,是為名學?!?/p>

張申府特別推崇邏輯學,在他看來邏輯是最有用、最有價值的方法,他說:“哲學解析乃是理性的極致,在根本上,是與科學一致的。都在認問題可以分著解決,分開而得的解決,就是真解決。反對解析的,便以為問題不純分解決?;騽t總解決,或則不解決。分著解決而得到答案也都是部分的,并不完全對。但是現(xiàn)代的邏輯,實是近代科學的自覺。除非科學自己完全圓滿,邏輯解析總是會有其需要的?!碧貏e是對羅素數(shù)理邏輯的介紹,張申府不遺余力,他說:“邏輯對于哲學最偉大創(chuàng)辟的成就貢獻,造時代而且千古不磨的成就貢獻,也就在他的新方法,……具體言之,就是在他的數(shù)理邏輯,邏輯解析,以構(gòu)代推;與夫也是由弄算數(shù)與邏輯而得的摩狀論,尤其是類型論,以及他總在利用的一件利器‘歐坎剃導(奧康的剃刀)?!贝送?,張申府還對西方界說的歷史和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介紹,他說:“第一類是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以為界說是規(guī)定事物自性的,也可名為‘事物說明。第二類是康德與其徒弗里思的學說,以為界說是規(guī)定概念的,并分為概念構(gòu)成暨概念分解兩種,即康德之綜合解說與分析界說。第三類以為界說是說明一個符號已有的意謂或用發(fā)的,也名為‘記號說明?!谒念愂墙退垢烈约案ダ赘竦瘸闪⒌男抡f,以為界說是確定一個新引用的記號的意謂或當有的用法。”這就是西方邏輯學史上先后出現(xiàn)過的四種代表性的界說。無疑,對張申府而言,普通邏輯、數(shù)理邏輯都是有助于學術(shù)研究的有價值的工具和方法。endprint

郭湛波長于19、20世紀之交中國學術(shù)史的梳理,邏輯學的傳播及其影響是其梳理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的觀念中,邏輯學之為一種學術(shù)方法是無可置疑的,他說:“自嚴先生譯此二書(《穆勒名學》、《名學淺說》),論理學始風行國內(nèi):一方學校設(shè)為課程,一方學者用為致學方法?!北挥脼椤爸聦W方法”的就是邏輯學:“形名學是什么?就是中國的邏輯學。……中國的治學的方法,就是中國的邏輯學——形名學?!倍鳛閷W術(shù)研究方法的邏輯學,已對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影響:“自從西洋論理學來到中國以后,同時影響到中國的思想方法,注意到先秦的惠施公孫龍,墨辯之學,以章太炎、章行嚴、胡適、梁啟超、馮友蘭成績?yōu)樽罴?,胡適著英文《先秦名學史》、墨子《小取篇新詁》,梁啟超的《墨子學案》、《墨經(jīng)校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里頭的《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墨經(jīng)》,鄧秉鈞的《墨經(jīng)新釋》,錢穆的《惠施公孫龍》,王館的《公孫龍懸解》?!送猓褪俏仪澳瓿霭娴摹断惹剞q學史》,作了一個整的論述。”不難看出,郭湛波所列都是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上的大家,他們的學術(shù)成就無不與邏輯方法的應(yīng)用有關(guān),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意識也就昭然若揭了。

值得注意的是,學者們關(guān)于不同邏輯方法之間應(yīng)該互為補充的觀念,正是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的特殊反映。梁啟超說:“蓋人欲求得一現(xiàn)象之原因,不可不先懸一推測之說于胸中,而自審曰:此原因果如我之所推測,則必當有某種現(xiàn)象起焉。若其現(xiàn)象屢起而不誤,則我之所推測者是也。若其不相應(yīng),則更立他之推測以求之。……故實驗與推測常相隨,棄其一而取其一,無有是處。吾知當培根自從事于試驗之頃,固不能懸測,但其不以此教人,則論理之缺點也。”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載《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第87—88頁。這是強調(diào)歸納法與演繹法各有所長,不可偏廢。胡適認為邏輯方法要在學術(shù)研究中發(fā)揮最佳作用,就必須統(tǒng)籌兼顧之。他說:“彌勒和培根都把演繹法看得太輕了,以為只有歸納法是科學方法,近來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漸漸董得假設(shè)和證驗都是科學方法所不可少的主要分子,漸漸明白科學方法不單是歸納法,是演繹法和歸納法相互為用的,忽而歸納,忽而演繹,忽而又歸納;時而由個體事物到全稱的通則,時而由全稱的假設(shè)到個體的事實,都是不可少的。”在胡適的觀念中,歸納法與演繹法都是學術(shù)研究必需的方法,但與嚴復偏愛歸納法不同,他強調(diào)二者的作用同樣重要。張申府對邏輯分析哲學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進行了比較,他指出:“解析的目的在把思想,把言辭弄清楚,藉以見出客觀的實在。唯物在承認有客觀的實在,而由科學的方法,革命的實踐,本著活的態(tài)度,以漸漸表現(xiàn)之?!薄稄埳旮畬W術(shù)論文集》,齊魯書社1985年版,第66頁。顯然,他認為邏輯方法與馬克思主義方法都承認客觀的實在,但它們的差別在于:“邏輯解析不免要有所分,照例是根據(jù)原子論的觀點;而辯證唯物則側(cè)重于前,于變,于事象的相關(guān)關(guān)聯(lián)。”《張申府學術(shù)論文集》,齊魯書社1985年版,第66頁。因此,二者可以在方法上取長補短:“解析而辯證唯物,可以不至于茫無歸宿。辯證唯物而兼解析,也庶幾免掉粗略或神秘。”學者將邏輯方法的功能與價值不僅在邏輯學內(nèi)部進行比較,還將其與邏輯學之外的方法進行比較,由此可見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意識已經(jīng)深入人心了。

將邏輯作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還可以從應(yīng)用實踐去考察。中國學者在介紹邏輯學的同時,將邏輯學方法廣泛應(yīng)用于社會科學研究。歸納法是嚴復最崇拜的方法,因而他用歸納法來思考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問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研究國家、政治的學術(shù)實踐中就有邏輯方法:“吾人考求此學,所用者是天演術(shù),是歷史術(shù),是比較術(shù),是內(nèi)籀術(shù)?!倍涞贸龅乃臈l政治學“公例”,就是歸納法應(yīng)用的結(jié)果:“今夫人相合為群,此群群之中,所相同而可論者眾矣,乃今悉置不論,單舉政治一門,而為之公例曰:凡是人群,莫不有治人、治于人之倫理;治人者君,治于人者臣;君臣之相維以政府;有政府者,謂之國家?!绷簡⒊瑒t將歸納法用于歷史研究,他說:“大抵史料之為物,往往有單舉一事,常見其無足重輕,及匯集同類之若干事比而觀之,則一時代狀況可以跳活表現(xiàn)。此如治庭園者孤植草花一本,無足觀也,若集千萬本,蒔以成畦,則絢爛炫目矣。……吾伋之搜集史料,正有類于是?!蓖鯂S則對歸納法的內(nèi)涵與價值有明晰的了解,他說:“夫天下之事物,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雖一物之解釋,一事之決斷,非深知宇宙人生之真相者,不能為也。而欲知宇宙人生者,雖宇宙中之一現(xiàn)象,歷史上之一事實,亦未始無所貢獻?!边@使他應(yīng)用歸納法與演繹法不僅游刃有余而且效果極佳。王國維說:“文無古今,未有不文從字順者。今日通行文字,人人能讀之,能解之?!对姟贰ⅰ稌?、彝器亦古之通行文字,今日所以難讀者,由今人之知古代不如現(xiàn)代之深故也。茍考之史事與制度文物以知其時代之情狀,本之《詩》、《書》以求其之義例,考之古音以通其義之假借,參之彝器以驗其文字之變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則于字之不可釋、義之不可通者,必間有獲焉?!比绻f王國維的這種考證屬于學術(shù)成就的話,那么歸納法與演繹法居功至偉。

可見,無論是嚴復對歸納、演繹的引入,還是梁啟超、王國維對邏輯學的綜合介紹;無論是張申府對羅素數(shù)理邏輯的推崇,還是郭湛波對邏輯應(yīng)用所取得學術(shù)成就的說明;無論是嚴復、胡適、張申府將邏輯方法與其他方法的比較,還是嚴復、梁啟超、王國維將邏輯方法應(yīng)用實踐,這一切告訴我們的都是一個簡單而有價值的信息: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的意識已然形成,正如顧惕生所說:“今世學者稱邏輯為一切學之學者,正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一切皆有籍于邏輯之思維,為推進器也。于是爭遠崇希臘亞里斯氏多德受著邏輯專書、兼及印度之因明學。余謂我國自有其邏輯之墨子辯經(jīng),足為推進器?!?/p>

二、 “邏輯”方法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的應(yīng)用

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學者在介紹、引進邏輯學方法的同時,常常會聯(lián)系到中國哲學思想史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他們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體系中有類似內(nèi)容,就會加以引申;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體系中沒有類似內(nèi)容,就會探討究竟;如此,邏輯學的傳播便從單純的介紹、引進層面轉(zhuǎn)入應(yīng)用、實踐層面。那么,中國學者是怎樣將邏輯方法應(yīng)用于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的呢?endprint

中國古代哲學中有無邏輯思想,在引進邏輯學的早期就已有爭論,但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中國古代哲學中是有邏輯思想的。如章士釗說:“尋邏輯之名,起于歐洲,而邏輯之理,存乎天壤。其謂歐洲有邏輯,中國無邏輯,讏言也。其謂人不重邏輯之名,而即未解邏輯之理者,尤妄說也?!眹缽褪潜容^早發(fā)掘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學者,在他的論著和譯著中,隨處可以看到他對中國古代思想中“邏輯元素”的評論。比如,他認為《易》中“本隱之顯”與演繹法、《春秋》中“推顯至隱”與歸納法具有相通性。嚴復說:“及觀西人名學,則見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內(nèi)籀之術(shù)焉,有外籀之術(shù)焉。內(nèi)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執(zhí)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據(jù)公理以斷眾事者也,設(shè)定數(shù)以逆未然者也。乃推卷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見至隱者,內(nèi)籀也?!痹偃纾J為《道德經(jīng)》中“曲則全”、《中庸》中“致曲”、朱熹所謂“大處不行終由小處不理”等與西方分析方法具有一致性。他說:“曲,一部分也;舉一部分,則全體見矣。故《中庸》曰,其次致曲。天下惟知曲之為全者,乃可以得。故西人重分析之學,朱晦庵亦言大處不行,終由小處不理也?!闭菄缽偷倪@種開掘與比較,才使《易》、《春秋》、《道德經(jīng)》、《中庸》、朱熹思想中的邏輯元素被認識。而對于不符合邏輯方法的命題或思想,學者們則會給予批評。比如,針對二程所說:“格物窮理,非是要盡窮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窮盡,其它可以類推?!阅芨F者,只為萬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雖小,皆有是理?!标愶@文就進行了諷刺:“看了鳶飛魚躍的理便推到人事上的理,見了釀酒便推到人的德行上,這樣說來,真是善于會悟了。但是,鳶魚和人有幾點相同處呢?釀酒與人又有幾點相同處呢?這樣類推,世間什么事都可以擬,這如何能得到明確的理呢?”在不同性質(zhì)事物間進行類推是中國古代思維方法的通病。

梁啟超認為《墨子》中含有豐富的邏輯思想。他說:“墨子全書,殆無一處不用論理學之法則。至專言其法則之所以成立者,則惟《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非命》諸篇為特祥。今引而釋之,與泰西治學者相印證焉?!蹦敲?,他是怎樣印證這個論點的呢?比如,對于《小取》,梁啟超說:“論理學家謂,‘思惟作用有三種形式,一曰概念,二曰判斷,三閱推論?!缎∪∑匪f,正與相同。(一)概念=以名舉實,(二)判斷=以辭抒意,(三)推論=以說出故?!?“名”即西方邏輯所謂名詞(概念);“辭”即西方邏輯所謂命題;“說”即西方邏輯所謂前提。梁啟超進一步解釋說:“‘以名舉實三句,是演繹法要件,‘以類取二句,是歸納法要件。”而對“親知”與“說知”,梁啟超也給予了邏輯思維的認定,他說:“親知是歸納的論理學,說知是演繹的論理學?!绷簡⒊骸赌訉W案》,載《中國邏輯資料史》,第頁。這樣,透過梁啟超的發(fā)掘與分析,《墨子》中相關(guān)概念、命題的“邏輯內(nèi)容與特質(zhì)”便呈現(xiàn)出來。胡適的《先秦名學史》是邏輯學應(yīng)用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他對先秦哲學中的邏輯思想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發(fā)掘。比如,他說:“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猶謂‘也者同也,吾豈謂‘也者異也。第三、第五‘也字皆當作他,說見上文第四段下。此所謂‘推,即今名學書所謂歸納法。歸納之通則曰:‘已觀察若干個體事物,知其如此,遂以為凡與所觀察之諸例同類者,亦必如此。其所觀察之諸例即是‘其所取者,其所未觀察之同類事物即是‘其所未取者。取即是舉例,予即是判斷。今謂‘其所未取之事物乃與‘其所已取者相同,由此便下一判斷,說‘凡類此者皆如此。此即是‘推?!?“推”的邏輯內(nèi)涵與作用在胡適的這段話里被闡述的十分透徹。而對于《小取》,胡適有這樣的評論:“第一節(jié)講了邏輯的一般性質(zhì)及其作用。第二節(jié)為推論的五種方法下定義。這五種方法是效、譬、侔、援、推。第三節(jié)討論了后四種方法運用中的危險和謬誤。第四節(jié)講到形式邏輯的五種困難。其中多數(shù)的困難是漢語的特點造成的。漢語既不為復數(shù)名詞提供符號,也不區(qū)分名詞總稱和分稱的用法。其余五節(jié)分別詳細地說明了這種困難?!焙m不僅將《小取》中的邏輯學內(nèi)涵做了細致的整理,而且指出了漢語表述所導致的邏輯學問題。再看章士釗用邏輯方法對“旨不至”與“至不絕”的分析:“蓋我國名家,有‘旨不至,‘至不絕一義,……試以邏輯之道推之,旨者,皎然與共相為一事。旨不至,即共相不至,……《大取篇》曰:‘小圜之圜,與大圜之圜同不至。以一中同長為圜,圜之共相,固絕大小,而以規(guī)為圜,非大即小,故大小之圜,同一旨不至也。”通過章士釗的解釋,我們得以欣賞到“旨不至”與“至不絕”所蘊涵的深刻的邏輯學智慧。王琯認為《墨經(jīng)》與《公孫龍子》都有邏輯三段論:“《墨經(jīng)》之邏輯方式,間如西洋之三支,合大前提、小前提、斷案三者而成。如《經(jīng)說下》:大前提=‘假,必非也而后加。小前提=‘狗,假虎也。斷案=‘狗非虎也。公孫書中,亦時有用此格者。如‘白馬非馬一義,訂其式為:大前提=‘命色者,非命形也。小前提=‘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斷案=‘故白馬非馬?!蓖醅g的分析說明,《墨子》并不僅僅是經(jīng)驗論哲學,而公孫龍子也非詭辯家所能概括,它們都蘊涵著邏輯學思維與法則。

王國維認為,荀子不僅探討了“制名”的原因和目的,也探討了“名”何以同、何以異的原因,甚至認為荀子有些邏輯思想類似西方近代哲學家的邏輯思想。比如,他認為荀子提出的共名與別名即是西方邏輯學上的類概念與種概念,而荀子提出的“宜名”、“實名”、“善名”則等同于培根“市場之偶像”和康德“先天之幻影”。他說:“‘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則(按,此字當衍)謂之善名。此分名為‘宜名‘實名‘善名三者,謂名本無宜不宜之別,唯合于古今沿用之習慣者謂之宜名,不合者謂之不宜名。又本無實不實之別,唯指外界實在之事物,而有事物以為之內(nèi)容者,謂之實名。若有名而無實當之外界之事物,或不盡與事物相副,則不過一空虛之概念而已。柏庚(Bacon)所謂‘市場之偶像,汗德所謂‘先天之幻影,皆指此也。而實名之呼其名而曉其意者,又謂之善名。此名之價值之分也?!睂τ谲髯拥倪壿媽W理論,王國維十分推崇,他說:“名學之發(fā)達,不在墨家,而在儒家之荀子。荀子之《正名》篇雖于推理論一方面不能發(fā)展墨子之說,然由常識經(jīng)驗之立腳地,以建設(shè)其概念論,其說之穩(wěn)健精確,實我國名學上空前絕后之作也。豈唯我國,即在西洋古代,除雅里大德勒之奧爾額諾恩(理則學)外,孰與之比肩者乎?”可見,荀子的邏輯學思想似乎給了王國維極大的自信,令其相當自豪。馮友蘭則利用邏輯方法對《公孫龍子》中的命題進行了分析:“指與物不同。所謂物者,《名實論》云:‘天地與其所產(chǎn)焉,物也?!瓌t物為占空間時間中之位置者,即現(xiàn)在哲學中所謂具體的個體也。如此馬、彼馬,此白物、彼白物,是也。指者,名之所指也。就一方面說,名之所指為個體,所謂‘名者,實謂也。就又一方面說,名之所指為共相,如此馬彼馬之外,尚有‘有馬如是而已耳之馬。此白物彼白物之外,尚有一‘白者不定所白之白。此‘馬與‘白即現(xiàn)在哲學中所謂‘共相或‘要素。此亦名之所指也。公孫龍以指物對舉,可知其所謂指,即名之所指之共相也?!痹谶@里,馮友蘭分析了“指”與“物”的不同,繼而分辨了“馬”與“白馬”的區(qū)別,認為“指”、“馬”都屬“共相”,而“物”、“白馬”屬“殊相”,它們是抽象與具體的關(guān)系。endprint

中國學者在發(fā)掘古代哲學中邏輯思想資源的同時,對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特點、缺點也進行了分析與批評。嚴復所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古代邏輯思想主要缺點是重演繹輕歸納,他說:“蓋籀之為言紬繹,從公例而得所決,由原得委,若之向外,散及萬事者然,故曰外籀?!錈o差,必精外籀之術(shù),庶不至所據(jù)者是,而所斷者非也。然而外籀術(shù)重矣,而內(nèi)籀之術(shù)乃更重。內(nèi)籀西名Inductive。其所以稱此者,因?qū)⑸⒁娭畬?,統(tǒng)為一例,如以壺吸氣,引之向里者然。惟能此術(shù),而后新理日出,而人倫乃有進步之期。吾國向來為學,偏于外籀,而內(nèi)籀能事極微。”也就是說,中國古代思想方法不注重歸納、演繹的平衡發(fā)展,歸納幾無人留意,至于枯竭;演繹過于昌盛,成為玄談。由于不是建立在實驗、歸納法之上的,因而中國思想文化中許多結(jié)論都經(jīng)不起推敲,嚴復說:“中國九流之學,如堪輿、如醫(yī)藥、如星卜,若從其緒而觀之,莫不順序;第若窮其最初之所據(jù),若五行支干之所分配,若九星吉兇之各有主,則雖極思,有不能言其所以然者矣。無他,其例之立根于臆造,而非實測之所會通故也。”所以按照邏輯學的標準,中國窮理之術(shù)根本不配稱為學術(shù),嚴復說:“汝曹須知,若以名學法例,繩吾國九流之學,則十八九皆丐問眢詞。而謬學相傳,猶自以為微妙。此中國窮理之術(shù),所以無可言也?!睉?yīng)該說,嚴復這種基于邏輯學理論的批評,是入木三分并切中要害的,盡管讓中國學者在面子上有些難堪。與嚴復一樣,王國維對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違邏輯規(guī)則的現(xiàn)象也提出了嚴厲批評?!盾髯印分杏嘘P(guān)于“共名”與“別名”的討論:“故萬物雖眾,有時而欲遍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于無共然后止。有時顓欲偏舉之,故謂之‘鳥獸?!B獸也者,大別名也。推而別之,別則有理,至于無別然后止?!钡鯂S批評其在概念歸類上不符邏輯——“共名與別名即西洋名學上類概念(Genus)與種概念(Species)之區(qū)別。然以‘鳥獸為別名,實其疏漏之處,吾人亦不能為之諱飾也。”而陳啟天對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特點所做的概括出奇精到:“A、重人事,不重自然;B、重玄理不重事實;C、重辯論,不重實驗;D、重達觀,不重分析?!?/p>

西方邏輯思想綿延流長,從未中斷,而且常有新的學說興起。相比之下,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狀況及其發(fā)展就有些相形見絀了。嚴復認為,名理之學,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像亞里士多德那樣較為完整的邏輯學體系,但仍有相關(guān)的名辯內(nèi)容。他說:“夫名學為術(shù),吾國先秦,必已有之。不然,則所謂堅白同異、短長捭闔之學說,未由立也。孟子七篇,雖間有不堅不破之談,顧其自謂知言,自白好辯,吾知其于此事深矣。至于戰(zhàn)國說士,脫非老于此學,將必無以售其技。蓋惟精于名學者,能為明辯以晰,亦惟精于名學者,乃知所以順非而澤也。若夫歐洲,則其學為希臘古賢所最重。二千余年以往,亞里士多德為連珠創(chuàng)立準繩,以定辯言之攻窳?!币剿梗骸睹麑W淺說》(夾注),嚴復譯,商務(wù)印書館1981年版,第6頁。在嚴復的觀念中,中國先秦時期與西方古希臘時期,其邏輯思維不相上下。但王國維認為,中國古代邏輯思想與西方邏輯學比較,還是落于下風。他說:“墨子之名學實自其欲攻儒家之說以伸己說始,與希臘哀列亞派之芝諾,欲證明物之不變化不運動,而發(fā)明辯論證者相同。然希臘之名學自芝諾以后,經(jīng)詭辯學者之手,至雅里大德勒,而遂成一完全之科學。而墨子之后,如惠施、公孫龍等,徒弛騁詭辯,而不能發(fā)揮其理論,遂使名學史上殆我中國人可占之位置,是則可惜者也。”這是說,墨子邏輯思想的產(chǎn)生與古希臘哲學家芝諾邏輯思想的產(chǎn)生具有同樣的原因,即都為了辯論問題;但不同的是,自芝諾以后西方邏輯思想發(fā)展成為系統(tǒng)的科學,而中國邏輯思想自公孫龍以后卻轉(zhuǎn)向詭辯,從而走向式微。

不難看出,中國學者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邏輯元素的認知、理解與評論,基本上是以西方邏輯思想為參照系而展開的,他們的認知使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邏輯元素及其特點、缺點和價值得以較充分地呈現(xiàn)出來。這進一步說明,一方面邏輯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的自覺意識已完全建立,另一方面,中國學者在開掘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元素的同時,也豐富了中國邏輯思想內(nèi)容,推動了中國邏輯思想的現(xiàn)代化進程。

三、 “邏輯”之為中國哲學研究范式之檢討

如上梳理與分析,大體上可以給我們一個清晰的印象:邏輯學之為學術(shù)研究方法的意識,以及邏輯學在中國哲學研究中的應(yīng)用,表明邏輯學的確成了一種認知、理解、評價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視角,成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中的一種范式,那么,這種范式的應(yīng)用,有哪些地方富有啟發(fā)?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反思呢?

第一,開掘了中國古代思想中邏輯學的資源,促進了邏輯學史學科的建立。中國學者介紹、引進、應(yīng)用邏輯方法,目的之一就是將中國古代思想中的邏輯學元素發(fā)掘出來,以建立中國邏輯思想史學科。那么,這一目的是否達到了呢?《墨經(jīng)》中的邏輯學理論與方法,名家公孫龍、惠施的邏輯學理論與方法,荀子的邏輯學理論與方法,孔子、孟子思想中的邏輯思想與方法,老子、莊子思想中的邏輯思想與方法,以及先秦以后中國哲學史上各家各派的邏輯學理論與方法,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開掘與整理,再經(jīng)由學者們的編撰、分析與研究,進而形成了中國邏輯思想史這門學科,因此說,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研究中邏輯方法的應(yīng)用,不僅開采了中國古代邏輯思想資源,而且促進了中國邏輯思想史學科的建立。

第二,揭示了中國古代邏輯思維的特點與缺點,把握了修正和發(fā)展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方向。中國學者介紹、引進、應(yīng)用邏輯方法的目的之二就是揭示中國古代思維方式存在的問題。那么,這一目的是否如愿了呢?嚴復不僅批評中國古代所謂學術(shù)如堪輿、醫(yī)藥、星卜等都是立根于臆造,而不是通過實測所得的結(jié)果,也批評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概念定義不清,無從把握,他說:“蓋西學自亞里大德勒以來,常教學人先為界說,故其人非甚不學,尚不至偭規(guī)畔矩而為破壞文字之事也。獨中國不然。其訓詁非界說也,同名互訓,以見古今之異言而已。且科學弗治,則不能盡物之性,用名雖誤,無由自知?!卞X穆批評名家學說破壞義理,他說:“統(tǒng)觀辯論特論,不出三點:(一)萬物畢異,則使宇宙無物;(二)名屬意象,則使名言不實;(三)名不可推,則使知無所用;雖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義歸破壞,物所建立,又不堪擴廣運用,則宜其不能服人之心也?!蓖鯂S批評《荀子》中“鳥獸為別名”在概念上的混亂,指出《荀子》對于“別名”確定不當。陳顯文批評二程的“格物非欲盡窮天下之物,但于一事窮盡,其它可以類推”是缺乏邏輯的胡思亂想。無疑,這些批評對于豐富和發(fā)展中國古代邏輯思維是有積極意義的。endprint

第三,吸收應(yīng)用了西方邏輯思維方法,推動了中國哲學思維的變革。中國學者介紹、引進、應(yīng)用邏輯方法,目的之三就是改善、提升中國哲學思維,正如胡適所說:“哲學是受它的方法制約的,也就是說,哲學的發(fā)展是決定于邏輯方法的發(fā)展的?!倍袊軐W思維的改善約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歸納思維,強調(diào)哲學的實證精神;二是注重理性思維,強調(diào)邏輯分析;三是注重概念內(nèi)涵確定,強調(diào)表述清晰;綜合起來可稱為科學邏輯思維方法。馮友蘭贊其為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永久性貢獻,他說:“就我所能看出的而論,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永久性貢獻,是邏輯分析方法?!鸺液偷兰叶加秘摰姆椒?。邏輯方法正和這種負的方法相反,所以可以叫做正的方法。負的方法,試圖消除區(qū)別,告訴我們它的對象不是什么;正的方法,則試圖作出區(qū)別,告訴我們它的對象是什么。對于中國人來說,傳入佛家的負的方法,并無關(guān)緊要,因為道家早已有負的方法,當然佛家的確加強了它。可是,正的方法的傳入,就真正是極其重要的大事了。它給予中國人一個新的思想方法,使其整個思想為之一變?!币虼?,邏輯方法的引入,對中國哲學而言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

(責任編輯:周小玲)

Abstract: As a research method, logic shows in Chinese scholars not only in the way of introduction, but also on the practice With the character of universality and continuity, it has formed a kind of research paradigm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t has many positive influences: first,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istory for logic; second, revealing the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thinking and shortcomings; third, absorbing western logical thinking method, thus providing an impetus for the change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ought

Keywords: LogicalCognitiveParadigm;Development;Review;MethodsofChinese raditional Philosophyendprint

猜你喜歡
邏輯學嚴復歸納法
數(shù)學歸納法學習直通車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杰文斯邏輯學思想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簡單的邏輯學》
國內(nèi)邏輯學教育普及理論模型的建構(gòu)研究
用“不完全歸納法”解兩道物理高考題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嚴復修改試卷
數(shù)學歸納法在高考試題中的應(yīng)用
國學之真的尋求——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
吉安市| 上饶市| 墨竹工卡县| 永清县| 开阳县| 莱阳市| 镇康县| 余姚市| 晋宁县| 晋江市| 县级市| 辽源市| 周宁县| 临高县| 色达县| 比如县| 昂仁县| 忻城县| 贺州市| 宜宾市| 新安县| 靖安县| 福州市| 德惠市| 库尔勒市| 剑川县| 彭泽县| 正宁县| 光泽县| 文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屏东市| 东阳市| 稻城县| 荃湾区| 三门县| 白玉县| 前郭尔| 山丹县| 张掖市|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