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
摘要: 目的:探討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研制和臨床應用。方法:選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手外傷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斷裂,對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式為肌腱吻合術,且術后應用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進行手部早期功能鍛煉。結果:本組70例患者,術后隨訪3~6個月,根據(jù)TAM系統(tǒng)評價標準,優(yōu)38例,良26例,中4例,差2例,優(yōu)良率為91.4%,且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肌腱斷裂等并發(fā)癥以及其它不良反應。結論: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可有效防止術后肌腱斷裂等并發(fā)癥,并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利于手部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研制;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68-01 近年來臨床中的手外傷患者不斷增多,且大多合并肌腱損傷,臨床中通常采用術后固定的方法治療,但是這種方法不利于術后早期功能的鍛煉,我院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制定了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本文就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臨床應用進行觀察,并探討研制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手外傷患者70例,且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斷裂,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齡從11歲到69歲不等,平均年齡41.3歲。致傷原因:機器絞傷21例,爆炸傷18例,擠壓傷14例,切割傷10例,電鋸傷7例;其中伸肌腱斷裂36例,屈肌腱斷裂34例;33例患者合并手部其它部位損傷,伴腕骨骨折14例,伴掌骨骨折10例,伴前臂遠端骨折9例。70例患者中雙手受傷11例。對所有患者均行肌腱吻合術治療,術后應用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進行手部早期鍛煉。
1.2 方法:術后征得患者同意對所有患者均應用“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進行手部功能鍛煉。
1.2.1 肢具介紹: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是一個手功能休息位形狀的托板,托板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輕便耐用,托板安放在前臂內(nèi)側上,在托板的手腕部有一個半環(huán)形不銹鋼片,不銹鋼片上鉆有5個孔,每個孔各引出一條彈簧,彈簧的一端均固定在各自的不銹鋼片的孔中,另一端各與一個環(huán)形尼龍扣指套相連接,5個指套分別套在拇指、食指、中指、環(huán)指和小指上,在托板的前臂靠近肘關節(jié)部及手腕部各有一條尼龍扣帶,扣帶分別將托板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關節(jié)部,可使手及手腕固定于功能位,托板前端端部位于手指蹼處,托板后端呈半弧形,后端端部位于近肘關節(jié)部,托板前端虎口部開大,使拇指和其余四指分開,形成對掌位。
1.2.2 使用方法:手指伸肌腱修復后,將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不銹鋼片、環(huán)形尼龍扣固定于托板的背側,將帶彈簧的手指尼龍扣固定在損傷手指末節(jié)的背側,使手指保持過伸位;屈肌腱離斷修復后,將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不銹鋼片、環(huán)形尼龍扣固定于托板的前側,帶彈簧的手指尼龍扣固定在損傷手指末節(jié)的掌側,使手指保持屈曲位。術后6h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功能鍛煉,4~6次/d,1h/次,并根據(jù)手指恢復情況增加鍛煉次數(shù)和活動范圍,3~4周后可拆除肢具,進行指部的自由功能鍛煉,直至完全恢復。
1.3 療效判定標準:應用TAM系統(tǒng)評價法對療效進行判定。優(yōu):伸屈功能正常,主動活動度>220°;良:主動活動度200°~220°之間;中:主動活動度180°~200°;差:主動活動度<180°(注:主動活動度=主動屈曲度-主動伸直受限度)。
2 結果
對本組70例(81只手)患者進行為期3~6月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為4.8個月,隨訪率為100%,根據(jù)TAM系統(tǒng)評價標準,優(yōu)38例,良26例,中4例,差2例,優(yōu)良率為91.4%(64/70),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肌腱斷裂等并發(fā)癥,也無其它不良反應和副作用,療效確切。
3 討論
3.1 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研制: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是用于手外傷以及手部復合傷術后康復鍛煉的輔助工具,其的設計包括一個放在手臂內(nèi)側的手功能休息位形狀的托板,托板手腕部用螺絲固定一個半環(huán)形不銹鋼片,鋼片上鉆有5個孔,從孔中各引出一條彈簧,彈簧的另一端各連接一個環(huán)形指套,指套套在5個手指上,兩條尼龍扣帶分別將托板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關節(jié)部。
3.2 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臨床應用意義:人的雙手能靈巧的進行各種捏、握、抓、夾、提等動作是因為其有著有極其精細的感覺,而手的這些復雜功能與其解剖結構有密切關系。臨床中的手部損傷常合并肌腱斷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肌腱鍛煉的修復,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但是術后常出現(xiàn)肌腱修復后與周圍組織黏連,限制肌腱滑動,使手部無法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而防止肌腱黏連的方法除了術中堅持精確對位,無創(chuàng)縫合的原則外,早期進行有保護的功能鍛煉也尤為重要[1]。臨床有資料表明,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可有效的防止患手肌腱粘連及其他畸形[2],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伸肌腱斷裂時,將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帶彈簧的手指尼龍扣固定在損傷手指末節(jié)的背側,可進行早期收治主動屈曲和被動背伸鍛煉;屈肌腱鍛煉時,可將彈簧的手指尼龍扣固定在損傷手指末節(jié)的掌側,以進行早期的主動背伸、被動屈曲鍛煉,同時彈簧的阻力可防止手指的過度主動屈曲或背伸,以分擔伸肌腱或屈肌腱的張力,防止肌腱斷裂,而早期的功能鍛煉可有效避免肌腱與周圍組織的黏連,利于肌腱吻合口愈合[3]。同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舒適,有不同型號,兒童、成人均可使用。
在本組的資料中,對70例合并肌腱斷裂的手外傷患者術后均進行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應用,療效顯著,優(yōu)良率達91.0%以上。綜上所述,對合并肌腱斷裂的手外傷患者術后應用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療效確切,且結構簡單,安拆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應愛.72例手外傷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3):122-123.
[2] 程青,劉利波,李軍堯.多功能手外傷鍛煉肢具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醫(yī)學,2011,39(1):62-64.
[3] 鐘書強,樸宏鷹,孫衍峰.手外傷后的綜合康復治療[J].手外科雜志,2009,3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