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fā)暉
2014年3月中旬的一天,作為湖北省財政廳、水利廳聯(lián)合檢查驗收組的一員,筆者來到湖北西南邊陲的來鳳土家族自治縣,檢查驗收2013年度中央財政補助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情況。在這個不到33萬居民的大山深處,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水利事業(yè)在國家的扶持下更是蒸蒸日上,不由得使我產(chǎn)生景仰之情。
龍心大悅 皇上欣然賜縣名
來鳳縣東南與湖南省龍山縣隔酉水相望,西南與重慶市酉陽縣接壤,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來鳳縣是一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匯聚 17 個少數(shù)民族的山區(qū)縣,也是全國第一個實行土家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地方。
來鳳縣周時為巴子國五溪地,春秋戰(zhàn)國屬楚巫郡地。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大旺宣撫司,屬四川行??;元末明初先后設散毛、大旺、東流、臘壁、卯峒、漫水、百戶等七大土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為散毛宣撫司,屬湖廣都司施州衛(wèi);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改土司制度為流官制度),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來鳳縣。
在湘鄂兩省交界的酉水河湘鄂情大橋上,緊靠來鳳橋頭新修建的牌坊上,“龍鳳呈祥”“有鳳來儀”幾個大字特別顯眼。來鳳縣水利水產(chǎn)局局長段紹鵬說,這幾個字緣于一段傳說,也道出了來鳳的來歷。
傳說清乾隆元年,正值愛新覺羅弘歷登基之日,在散毛宣撫司轄地的半邊城上出現(xiàn)了“鳳凰翔集,聲鳴九天”的現(xiàn)象,時逢湖南永順宣慰司經(jīng)歷、檄委協(xié)理恩施縣事的于執(zhí)中正在這里彈壓土司,推行改“土”歸“流”。他當即上書朝廷,以祥瑞之兆告之皇上,乾隆皇帝接報后龍心大悅,以為新君登基,有鳳來儀,表明皇恩浩蕩,化及“蠻夷”,于是御賜當時七大土司所居住之地為“來鳳”,并建立了來鳳縣。
酉水探源 風景背后有水荒
酉水,是來鳳縣境內(nèi)最大的自然河流,被土家族人稱為母親河。酉水,風光旖旎,文化底蘊厚重。蜿蜒于鄂、湘、渝、黔四省九縣市,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最長的支流,古稱酉溪。
據(jù)清同治五年版(1866年)《來鳳縣志》記載,酉水源出宣恩縣與鶴峰縣交界處的將軍山,在宣恩境內(nèi)因河水清澈,水底白色卵石清晰可見而稱白水河,經(jīng)來鳳仙佛寺又稱佛潭河,并且對酉水源頭的多種說法進行了辨析。而《漢書·地理志》記載:“酉源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
那么,酉水之源究竟在哪里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同行告訴我,就在宣恩縣椿木營堰塘坪及鶴峰縣的酉源山。2011年10月,此觀點被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織的穿越酉水文化科學考察活動確認,并在海拔高度1892米、東經(jīng)109°45′20″、北緯30°1′2″處立下了酉水源頭的石碑。
酉水河是來鳳縣的主干河,老虎洞河、新峽河、老峽河、怯道河由西北流向東南,猶如“佛手”匯入酉水河。酉水河兩岸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集“山、水、洞、城、情”景觀于一身,融“雄、險、奇、幽、秀”景色為一體,仙佛寺、土家民族風情園、“酉水三峽”(龍嘴峽、阿塔峽、卯洞峽)、百福司古鎮(zhèn)等自成一景。特別是巴風土韻、民情風俗,造就了來鳳“歌舞之鄉(xiāng)”的美譽,被稱為“東方迪斯科”的擺手舞,從這里走向山外,成為土家族藝術的代表。
然而,山洪、干旱卻是山區(qū)揮之不去的夢魘。《來鳳縣志》記載:土地多在山坡,只能在近水的地方用水車引水;巖谷有泉水的地方,則靠筑壩挑水解決數(shù)畝農(nóng)田用水;溝壑不能接筧(連接起來引水用的長竹管)處,則任其泄放;沒有泉水的地方,地皆荒廢。乾隆八年(1743年),知縣張沖在老虎洞及沙坨倡修引水渠道,則是最早的有記錄的人工河流,只是解決了周邊千余畝農(nóng)田的用水問題。
民心所向 真情換來水利興
新中國成立后,山區(qū)水利建設有了長足發(fā)展。經(jīng)過60多年的建設,國土面積1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25萬畝、人口32.3萬人的來鳳縣修建了54座水庫,其中中型水庫4座,堰塘295口,灌溉渠道470多公里,堤防501公里,小型提水泵站38座。保證了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從2011年起,國家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中西部地區(qū)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維修養(yǎng)護,中央財政補助給來鳳縣的維修養(yǎng)護經(jīng)費從無到有,由75萬元逐年增加到134萬元,地方政府每年安排180萬元用于水利建設和管理。而從2013年起,湖北省財政每年安排4億元資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僅此一項來鳳縣就獲得354萬元的維修養(yǎng)護補助。
段紹鵬告訴我,為了用好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他們對管轄的水利工程分類排隊,逐一摸底,按輕重緩急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并嚴格實行工程招標制、建設監(jiān)理制、質(zhì)量監(jiān)督制、合同管理制、檢查驗收制。用真情辦實事,解決了工程的“腸梗阻”,保證了資金用到實處、群眾得到好處。納入計劃的紅巖堡等5座水庫、酉水河等3處共43公里堤防、甘洞橋和水寨二級泵站全部按計劃得到維修養(yǎng)護,保證了這些工程的正常運行和效益的最大限度發(fā)揮。
段紹鵬形象地說: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資金就像一副“催化劑”,化解了民憂民怨,贏得了民心民意。
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清澈的酉水河中群鴨正追逐戲水,不由得想起北宋詩人蘇軾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p>
來鳳縣水利事業(yè)正乘著全面深化改革之“鳳”,快馬揚鞭,展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