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筱妍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安徽 蕪湖 241000)
職業(yè)倦?。╞urnout)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人費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服務于助人行業(yè)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tài)[1].1981年,學者馮勒詩等人在經過長期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職業(yè)倦怠的三個具體表現(xiàn)或具體癥狀,即情緒衰竭、非人性化、低個人成就感[2].教師職業(yè)倦怠是指教師由于長期的工作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而產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憊,以及工作滿意度過低,工作能力下降,對工作、他人日漸冷漠,無工作成就感等一系列負面癥狀.有研究表明,當今社會中教師的職業(yè)倦怠不容樂觀,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職業(yè)成就感以及教育教學質量[3].特殊教育學校,由于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育教學方式的復雜性,特教教師便成為教師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職業(yè)倦怠的狀況不僅會影響著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會更加直接地影響著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學生們的心理、個性以及社會性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本研究將特殊教育學校師資的職業(yè)倦怠狀況作為重要的探討內容.
自我接納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特征,是個體根據(jù)對外部環(huán)境的認識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定情況,結合自我感受,對自我的各個方面所作的評價與情感體驗.如果評價是積極的,就會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即自我接納或者自我悅納.自我接納的個體會使自我的內部和外部相融合,從而形成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人格.也就是說,自我接納的個體應當不會產生過度的職業(yè)倦怠,因為他們往往會注重調節(jié)自己.
社會支持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社會支持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包括家庭、親屬、同事、黨團組織等由個人、團體、組織給予個體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實質上,社會支持反映了一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和質量.有學者認為,社會支持一方面為應激狀態(tài)下的個體提供保護,即對應激起緩沖作用,另一方面對維持一般的良好情緒體驗具有重要意義[4].
鑒于以上,個體的自我接納品質和社會支持狀況應該是其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本研究試圖從消解或者緩解職業(yè)倦怠這一目標出發(fā),選取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調查研究的方式,對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與其自我接納和社會支持關系進行考察與分析,以探索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有效消除或緩解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提供一定的科學研究依據(jù)和針對性的措施建議.
來自安徽省蕪湖、合肥和馬鞍山3市的3所特殊教育學校的150名特教教師參加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2份,有效回收率為94.6%,調查對象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如表1:
表1 被試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分布情況
(1)自我接納問卷
自我接納問卷(SAQ)由叢中,高文鳳編制,問卷包含自我評價(SE)和自我接納(SA)兩個因子,每個因子個有8個題目,每個題目采用四級評分制:A.非常相同,B.基本相同,C.基本相反,D.非常相反.A、B、C、D分別記1、2、3、4分,其中第1、4、7、8、11、13、14、16題需反向記分,兩因子得分之和為量表總分,總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自我接納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該問卷通過實際檢驗具有較好的信、效度.[5]
(2)社會支持問卷
本研究采用肖水源修訂后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該量表包括客觀支持分(3 條)、主觀支持分(4條)、對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三個維度,計10個題目,每個題目采用四級評分制:A.非常相同,B.基本相同,C.基本相反,D.非常相反.A、B、C、D分別記1、2、3、4分,總分即10個條目計分之和.
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編制者曾用本量表對128名大學生進行測試,量表總分為34.46±3.73分,兩個月后重測總分一致性R=0.92(P<0.01),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重測信度[6].
(3)教師職業(yè)倦怠問卷
采用MaslachD 編制的教師職業(yè)倦怠問卷(MBD),并參考了臺灣學者的中譯修訂版.問卷共22個題目,包括三個維度,即情緒衰竭(EE)、去個性化(DP)和自我成就感(PA).問卷采用4點記分法,從“從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時如此”到“經常如此”,分別記1-4分,其中個人成就感維度各題為反向記分.各維度得分為本維度所有項目的平均分.如果情緒衰竭維度和去個性化維度得分越高,同時成就感得分越低,則職業(yè)倦怠程度越嚴重.
有研究表明,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7].
本研究采取團體施測的調查研究方式,分別于2012年的4、5、6月在三地的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主試為經過培訓的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
數(shù)據(jù)采集與分析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
根據(jù)問卷記分規(guī)則,142名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各因子分及倦怠總均分統(tǒng)計如表2.
表2 特教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平均數(shù)與標準差
由表2可知,調查對象存在一定的職業(yè)倦怠,其中情感衰竭維度表現(xiàn)最為明顯,達到嚴重程度.
結合已有的研究,根據(jù)倦怠總分,將教師職業(yè)倦怠狀況分為三個等級,即0—44 分:沒有職業(yè)倦?。?4—55分:存在職業(yè)倦?。?5—66分:職業(yè)倦怠嚴重.經過對本次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處理,142名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狀況的分布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教師職業(yè)倦怠等級情況分布
從表3可知,142名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總體狀況并不嚴重,無倦怠者占到被調查總數(shù)的67.60%,當然,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狀況也不容忽視,畢竟倦怠嚴重的被試還有6.34%,這些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狀況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在性別、所在地區(qū)等方面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在職稱方面,職業(yè)倦怠感隨著職稱級別的升高而趨于下降;從任教時間看,5年以下的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最高,20年以上教齡的次之,而6-10年教齡的倦怠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上來看,離婚者倦怠感最高,未婚者次之,已婚者最低;在年齡上,25-30歲這一階段出現(xiàn)第一個倦怠高峰期,之后在31-35歲處于最低谷期,而后倦怠感逐漸上升,到50歲以上進人另一個高峰期;從有無子女的情況看,無子女的教師倦怠感均分較有子女教師的高;無行政兼職教師的倦怠感均分要遠高于有行政兼職的教師.
根據(jù)調查結果,梳理特教教師社會支持、自我接納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如表4.
表4 社會支持、自我接納和職業(yè)倦怠的相關分析
由表4可以得知,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與其自我接納、社會支持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關系.自我接納與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成正相關,而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與社會支持呈負相關.此外,自我接納與社會支持之間也呈負相關的關系.
分別以社會支持和自我接納為自變量,以職業(yè)倦怠為預測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入模型的自變量為自我接納總分和社會支持總分.
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F(xiàn)值為10.682,F(xiàn)分布的相伴概率為0.000,說明回歸效果顯著,表明了因變量教師職業(yè)倦怠總分和自我接納、社會支持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表5 系數(shù)檢驗
由表5顯示,各回歸系數(shù)的t值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說明了兩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顯著.并且由表可知回歸方程(教師職業(yè)倦怠總分與自我接納、社會支持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為:Y=0.553X1-0.382X2.綜合表5可知,自我接納對于職業(yè)倦怠具有較好的正向預測作用(p=0.006<0.05),而社會支持對于職業(yè)倦怠具有較好的負向預測作用(p=0.014<0.05).
所調查的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總體狀況并不是很嚴重,但情況也不容忽視,其中情感衰竭維度達到嚴重程度,并且存在倦怠和倦怠嚴重的人數(shù)分別達到了26.06%和6.34%,這一狀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存在嚴重職業(yè)倦怠的教師將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對特教學校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而那些存在倦怠的教師如不加以調適自己,將會很快滑向嚴重職業(yè)倦怠狀態(tài).
特教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職業(yè)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及他們的自身因素等密切相關.從職業(yè)因素來看,由于特教教師所面對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在教育過程中需要付出比一般教師更多的愛心,要更具有耐心和細心,但教育成效卻不明顯,工作沒有成就感.從學校的因素來看,學校管理制度繁瑣,使教師疲于應付,是特教教師壓力感增強的重要因素;從社會因素來看,社會對于特教教師工作的意義認識不夠到位,導致社會支持的力度不夠,甚至學生家長也不能給以充分的配合,使得特教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從自身來看,特教教師自我個性中的不足,如:自尊水平低,缺乏積極的自我觀念、自我效能感和內在控制信念等,也會導致職業(yè)倦怠感的產生.
研究結果表明,職業(yè)倦怠的各個維度及總分都與自我接納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特教教師個體的自我接納程度越高,其職業(yè)倦怠程度越高.其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樣本比較小,代表性有待于進一步檢驗,二是更主要的原因,即特教教師的行業(yè)獨特且工作的專業(yè)性很強,但是社會待遇卻普遍較低,另外特教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難以教誨.因此這一結果恰反映了關于職業(yè)倦怠的基本假設,凡是與人打交道,但是又缺乏掌控感的職業(yè),如教師、醫(yī)務工作者、空姐,均有職業(yè)倦怠的傾向.而自我接納程度越高的教師,他對來自外界的肯定可能要求更高,但現(xiàn)實的反差卻很大,因此更加容易倦怠.
職業(yè)倦怠的各個維度及總分都與社會支持呈顯著的負相關,這說明了特教教師個體的社會支持程度越高,其職業(yè)倦怠程度越低,這較符合我們一般的常規(guī)理解,可以理解為特教教師從別人,包括家人,朋友、鄰居、領導直至整個社會那里得到的心理、物質、精神等的支持越多,他們越能更好投入到本職工作中,更有利于戰(zhàn)勝工作中的不愉快和辛苦,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如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樣越有利于克服工作中倦怠感的產生和積累.
以上的結果分析,恰恰與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達成相互印證,彰顯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要使得特教教師避免職業(yè)上的倦怠感覺,享受工作過程,一方面要優(yōu)化其外部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待遇.如果特教老師覺得自己專業(yè)上有特長,但不能解決其待遇、工作環(huán)境上的問題,其不公平的感覺可能更加強烈,越發(fā)誘發(fā)其職業(yè)上的倦怠感;另一方面需要特教教師個人堅定自我教育信念,學習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與保健策略等,以克服或降低自我職業(yè)倦怠.這是本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結論.
[1]SCHNOB R L.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 Editor.Macmillan,1996:53-54.
[2]DONHAN J,VARMA V.Stress in teacher:past,present and future[M].Whurr:Publishers,Ltd,1998:61-63.
[3]沈翰.教師職業(yè)倦怠——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4]THOIT P A.Dimesion of life events that infk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C]//Kaplan H.et(eds):Psychological Stress.1st ed.New York,Acdemic Press,1983:33-103.
[5]叢中,高文鳳.自我接納問卷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8,8(1):20-22.
[6]汪向東,姜長青,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2000:128-130.
[7]ENZMANN D,SCHAUFELI W B,JANSSEN P,et al.Dimens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burnout measur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8,71(4):33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