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瑋
【摘要】本文通過參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對現(xiàn)代對比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現(xiàn)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和英語指示代詞“this/that”進行三維空間上的對比。
【關(guān)鍵詞】指示代詞 三維空間 對比
英漢近指和遠指的分別最初是表示所指事物與表達者在空間距離上的不同。近指指示代詞表示指稱事物與表達者在空間距離上相對較近,遠指指示代詞表示指稱事物與表達者在空間距離上相對較遠。對于這種表示指稱事物與表達者在空間上的相對距離,我們稱之為指稱距離。在空間距離的表達上,英漢遠近指示代詞的使用無明顯差異,即距離說話者空間距離近的用近指代詞,離說話者空間距離遠的用遠指代詞。
例 1. 歡迎你常到我們這里來玩。
例 2. 李先生在走廊那里,你去找找看。
例 3. I do not like this one,can you fetch me that one over there?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語篇中的近指、遠指也屬于空間距離范圍,也遵循上述原則,即語篇中先提及的名詞在空間上離作者與說話者遠些,故用遠指詞;后提及的名詞在空間上離作者與說話者近些,故要用近指詞。
例 4. Dog is a more faithful animal than cat. This attaches itself to place and that to person.
狗比貓忠實。貓(前者)戀家,狗(后者)戀人。
英漢指示代詞時間距離對比
指示代詞由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后,就具備了表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與表達者說話(或?qū)懽鳎┑漠斍皶r間是遠還是近的功能。這就是說,指示代詞除了表示空間距離的遠近外,也可以表示時間距離的遠近。因此,由空間距離演化而得的表示事件發(fā)生時間與表達的當前時間的距離也應(yīng)看作是指稱距離。在選擇遠近稱指示代詞表達普通的時間距離時,指現(xiàn)在時間或事件用近指詞,指過去、將來時間或事件用遠指詞,英漢皆然,但是也有一些差異。英語中,用that 指稱過去的時間、事件,用 this 指稱現(xiàn)在和將來的時間或事件,而在漢語中,指不久前的過去、現(xiàn)在和不久的將來時間事件用近指詞,指過去(包括接近或不接近)和將來時間或事件用遠指詞。
例 5. Yesterday all my uncles and aunts came back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That was a great family reunion.
昨天……這是一次大團圓。
英漢指示代詞心理距離對比當空間域、時間域投射到心理域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心理距離。決定指示詞語的選擇,一般是實際距離的近和遠,當與這條原則不相符時,則取決于說話人心目中的心理距離。按我們的理解,所謂心理距離,是指表達者心理感情上對某一指稱對象的親近或疏離感,有意識地靠近或站在指稱對象一方,使本來的空間距離或者時間距離縮短,或是有意識地將指稱對象“推開”,使本來的空間距離或時間距離拉大從而形成新的表達距離。“that”可用來表示說話者不贊成、討厭的東西,而“this”多用來表示說話者喜歡、贊成的東西,漢語亦然。在討論禮貌的語言策略時,也注意到這點,他們認為表示近距離(如this,here)和表示遠距離(如 that,there)的指示詞語在均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表示近距離的詞表示出更多的介入和同感,而 that 往往會產(chǎn)生疏遠的效果,他們舉了下面的例子:
例 6. This/That was a lovely party.
This/That is a man I could trust.
再來看漢語的情況,漢語中為了表示對所談內(nèi)容的關(guān)心或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多地傾向于使用近指詞,即使是在表示責備、諷刺等意思時也更多地使用近指詞,這似乎違反了我們上文論述的心理距離原則(更深層次的解釋將在下文給出),當然,在不贊成、討厭、刻意要拉遠與對方的距離時,漢語也使用遠指代詞。
例 7 A: where are you going?
B: to feed the fish.
A: thats what I was trying to remember to do just now.
例 8. I cant get any reliable information. This is what worries me.
同類情況下,漢語中遠近稱指示詞的選擇卻不像英語那樣整齊劃一。通常,在一段連貫、友好的對話中,無論是說話者自己說過的話還是對方說過的話,都趨向于近指詞,遠指詞很少出現(xiàn)。
例8. 她發(fā)出一聲呻吟似的低語“:你今晚像個大人?!彼⑿α??!斑@正是我想講的話。你今晚才像個大人?!保ō偓帲骸堆銉涸诹稚摇罚?/p>
歸納起來,影響指示代詞使用的指稱距離包括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三種類型。空間距離、時間距離是一種客觀性的距離,它是相對恒定的;心理距離是一種主觀距離,它隨表達者觀察視角的變化而變化,由于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在認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英漢兩種語言在指示代詞心理距離方面的使用上出現(xiàn)一定的差異。另外,英漢指稱代詞在各自語言中的功能負荷量不同,在英語中,“that”的功能負荷量大于“this”,
但在漢語中“,這”的功能負荷量要大于“那”,這是在更深層次的哲學背景上映射出思維習慣上的重大差異,即主體意識與客體意識的對立。西方理性主義強調(diào)科學實驗,注重形式論證。而為了進行冷靜的觀察分析,就必須與對象拉開一定的距離,故而提倡主客分明,物我兩立,所以“that”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this”。與理性的“距離意識”不同,悟性推崇“參與意識”,主客一體,天人合一,所以中國人善于化遠為近,用近指詞“這”來指稱較遠的事物,所以“這”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那”。
參考文獻:
[1]張虹,高名凱,呂叔湘.王力四十年代代詞理論對比[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