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華
【摘要】高中語文課堂要重視實效,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語文課程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語文即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充分利用好教材,對教材要深入挖掘并適當拓展延伸。
【關鍵詞】課堂實效 主動學習教材拓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5-0080-02
毋庸置疑,課堂教學,是要帶給學生知識的。但是,我認為語文是一門有靈性的學科,除了帶給學生知識,還應該能夠滋養(yǎng)人的心靈。高中語文課堂的實效性,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情感的熏染,思想上的影響。
"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包括評價方式都必須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必須適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但是教學實際中,重視成績忽視成長的現(xiàn)象太多了。我們重視知識的歸納,重視答題方法的總結,重視高考命題的規(guī)律,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只注重知識的課堂,會變得過于功利化,我們關注的對象,不再是活生生的學生的個體,而只是一個個分數(shù)。我們不可能把課堂打造成藝術品,但不能否認,每節(jié)課的課堂都是我們老師要奉獻出的作品。所以不管哪種類型的課文,不管哪種類型的課,每節(jié)課上課前,老師自己都應該首先明確--"我在這節(jié)課到底要帶給學生點什么"。然后設計出適合自己,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
首先,我們應該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并逐步強化一種意識——語文即是生活,語文無處不在。
語文四大能力聽說讀寫,"聽"是排在第一位的,除了聽,還有"看"。我們應該首先教給學生學會感受,這樣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同時能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豐富、細膩,并且能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在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一直鼓勵學生多聽多看??葱侣?,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看廣告,注意廣告詞的特點;看電視劇,體會不同人物的臺詞;節(jié)日收集祝福短信;寒假收集春聯(lián);逛街的時候注意有意思的店名;甚至聽國旗下講話,也會要求他們注意講話稿中出現(xiàn)的病句。然后采用出手抄報的形式,讓他們分階段整理語言現(xiàn)象,說說自己的體會。一般一個學期的時間,學生就能夠養(yǎng)成主動聽,主動看的習慣,他們會發(fā)現(xiàn)語法、詞匯、修辭等等都不在是呆板的概念,而是生活無處不在的東西。
其次,采用學生喜歡、易于接受的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缺乏變化和新意,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青少年的認知發(fā)展需要豐富的刺激因素。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學生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文言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組合作,把一些史傳類文章排演成課本劇,如《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等,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用老師逐字逐句講解也能把課文內容理解透徹,人物形象把握準確。在處理《中國現(xiàn)代詩歌欣賞》和《外國詩歌欣賞》兩本選修教材時,我也沒有逐課分析,而是先讓學生利用網絡去搜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分組編成詩集,自己起名字,自己配插圖。學生興趣很高,開始真正去關注詩歌,欣賞詩歌。然后組織了詩歌朗誦比賽,請學生自己選擇畫面,背景音樂,老師幫助他們制作成幻燈片。學生從這個過程中真正得到了詩意的熏陶。同時,這些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相當強大的獨立學習能力,只是這種能力很多時候是沉睡著的。老師的責任,就是用各種手段喚醒這種能力。
第三,充分挖掘教材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是很好的例子,用得好,學生可以舉一反三。所以我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利用好教材需要我們熟悉教材,真正領會一套教材的編排目的和編排內容的序列性。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例如我們可以在教材中挖掘作文材料,改變學生作文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xiàn)象??梢岳谜n文中一些"思考與探討"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
我們可以打破教材的單元設置,把有相關性的內容放到一起去講。例如可以把高爾基的《丹柯》和魯迅的《藥》放到一起。
我們還可以對教材進行拓展。例如在講《西游記》時,教材的節(jié)選是《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我利用電視劇《西游記》的六首插曲,設計了一個主題《從齊天大圣到斗戰(zhàn)勝佛》,帶領學生分析了整部西游記的情節(jié)、人物及主題。講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可以聯(lián)系金庸的武俠小說,來對比西方和東方對英雄主義的不同理解。
第四、重視"說"的訓練
為了應付高考,我們的教學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讀""寫"能力訓練上。實際上"說"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并且與讀寫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教學中,我設計了說話課。讓學生自己尋找話題,設計話題,采用分組討論和辯論賽的形式,鍛煉思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每堂課前留出3-5分鐘,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可以就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演講,可以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或者介紹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首詩歌,或者介紹自己的偶像、中外名人典故等。想要表達的會精心準備,聽的人也會認真傾聽。這些活動,有效地調動了學習氣氛。
即便是需要講讀的課文,也要學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惑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教學相長,學生的問題很多時候還會幫助老師打開思維,從新的角度理解教材。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有同學提出"詩書"對劉蘭芝性格的影響,從而使詩歌主題的探討變得更加深入。
當然,提倡自主學習,并不是讓我們把課堂完全放開,變成散漫、無序的課堂。任何一種教學形式,都需要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漠然的旁觀者。自主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讓他們明白自己想要學什么,怎樣才能學到。
學無止境,我想,教也同樣無止境。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才會不斷進步,不斷成熟,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一潭死水。只有老師的"水源"是活的,流動的,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高效。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