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波
摘 要:在小學科學教育活動中,怎樣在教學中有效地進行科學教育,使孩子更直觀和形象地接受所學的知識,促進其探索科學的興趣的形成,是每一位科學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诖?,教師結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就“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實施途徑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科學;教學
小學科學教育是以傳授基礎科學知識為手段,使小學生在科學實踐中體驗來自周圍世界眾多奧妙的一門學科。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科學的態(tài)度與勇于探索的精神,為將來探究科學理論、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礎?!缎W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利用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索興趣,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科學知識和技能,了解科學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必然的發(fā)展關系。因此,小學科學教育應從現(xiàn)實世界出發(f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和科學之間密不可分的各種關聯(lián),鼓勵學生通過對科學理論的實際驗證,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的能力,并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潛能。
一、小學科學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生活是科學世界的發(fā)現(xiàn)之源??茖W課程應將學生的個人認識、生活經(jīng)驗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科學,從體驗中促進對科學的理解,學會用科學分析來自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實際就是“科學源于生活,生活蘊含科學”的科學教學理念。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科學,在實踐中探究科學,并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是小學科學教育的意義和目標。
從學科特點來看,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基礎學科,通過綜合生活中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理論,并有效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這些知識本身源于自然世界,使處在自然世界的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資源,用多種方式親身驗證這些科學結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就在生活中,體驗科學帶給生活的無窮樂趣。
從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來看,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育的局限,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科學課程就是運用生活中的實際形象案例,不斷激發(fā)學生發(fā)揮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喚起和建立學生的感性生活經(jīng)驗,使學習基于生活本身,讓學生易于學習科學,樂于探究科學。
二、“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實施途徑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生活中“尋找”科學。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xiàn)象,或者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場景來發(fā)現(xiàn)科學現(xiàn)象,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激發(fā)思維,使課堂情景趨于生活化。如教師在教授三年級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一課時,事先應準備一個有蓋的茶杯,倒入滿滿一杯的熱水(先不要蓋蓋子)。在課堂上,教師當著學生的面將蓋子蓋上,過一會兒再揭開,蓋子內(nèi)側布滿了水珠。教師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杯子里的水怎么會跑到瓶蓋上去呢?”大家紛紛思考的時候,教師接著再講一個類似的案例,“你在家洗澡泡得特別舒服的時候,忽然一大顆冰涼的水珠落在了你身上,冰了你一下。你趕緊抬頭看,哇,天花板上布滿了水珠!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經(jīng)歷???”這個在生活中常有的生活經(jīng)歷立刻引起孩子們的紛紛回應,“對啊對啊,老師這是為什么呢?”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課題的講解:“其實,這兩個案例說的是一樣的科學道理?!比缓髧@“水為什么自己會跑”這個話題,講解水遇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途中遇冷(這節(jié)講到的杯子蓋、天花板)又變成了水珠這個科學道理。這樣,通過生活中具體形象的案例,來引發(fā)學生積極探究的興趣,達到了有效學習的目的。
(2)開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動。生活化教學的主旨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倡導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或對以往生活經(jīng)驗的回顧中,獲得探究科學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小學科學教育的過程應是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設計一種生活化的探究過程,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深入經(jīng)歷,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在講到三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動物”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親自飼養(yǎng)一只蚯蚓,觀察它的一些特性。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觀察要點:①觸碰蚯蚓,觀察它的反應。②將蚯蚓放入暗盒中,射入一道光束,觀察蚯蚓的向光性。③將蚯蚓切成三段,觀察它的再生能力。④蚯蚓沒有腳,靠什么走路?最后,讓小學生寫成觀察日記,記錄這些實驗過程和得到的結論。
(3)布置生活化的課外作業(yè)。近年來,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進,有教育界人士提出要勇于打破課堂束縛,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獲知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教師應從生活實際中尋找素材和案例來引導學生,使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獲取知識和技能。如放棄燒杯和導管等這些固有的教學工具,改用身邊隨處可見的素材和道具來進行科學實驗,打破教條,打破教學沉悶和嚴肅氛圍。課下,教師應設計一些實踐作業(yè),及時將新近學習的知識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來掌握得更加牢固。如在講完“重心”這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大家課后用雞蛋殼、黏土、硬紙板、顏料筆等做一個不倒翁。下次小朋友們就會將自己的不倒翁作品帶來班上,相互炫耀。小孩子的作品五花八門,非??蓯郏處熢诤唵吸c評一下后,就可以來解釋一下“不倒翁”的原理:是由于不倒翁上輕下重,重心在下面,使物體非常的穩(wěn)定平衡。
(4)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新課標提出,應該讓科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很好的基礎。如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知道不能將汽水瓶上下猛烈晃動,否則開蓋后容易爆發(fā)性的迸出汽水;如打雷的時候不能站在大樹底下等,大家在明白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后,就可以避免這些日常行為?;蛘咭恍┝曇詾槌5纳瞵F(xiàn)象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如夏天穿白色的衫子會感到?jīng)鏊?,是因為白色反射光線,同時還可以反射太陽帶來的輻射熱,所以會感到?jīng)鏊?。教師時常和學生一起探討這樣的日常現(xiàn)象,促使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產(chǎn)生好奇和探究欲望,進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獲得真正的進步,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結語:當科學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時候,科學對孩子們來說才是鮮活的,具有吸引力的,脫離了日常生活的科學教學只能算是“書本教學”,脫離實際,沒有實踐意義。在科學學習中,我們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使科學走進學生生活、融入學生生活,讓科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在生活中的價值。而在小學科學教育體系中,系統(tǒng)地實施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角色發(fā)生轉變,使教師和學生站在同一平面上,通過共同完成科學實驗過程,來一起見證科學的真諦。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中能獲得更為扎實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積極探究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白毅全.建構主義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分析[J].北京教育
學院學報.2012(2).
[2]姚赟莉.淺談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科學課堂[J].科學大眾,2011(2).
[3]張俊.略談小學科學探究活動優(yōu)化設計的策略[J].當代教育科
學,2012(20).
[4]邵立新,陳金龍.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教育教
學論壇,2014(2).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桂花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