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微信營銷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幾乎每個月都會爆出經(jīng)典案例,比如杜蕾斯、招行、星巴克以及賣煎餅、賣雞蛋、賣菜、賣水果,微信的火熱可見一斑。在這些所謂的經(jīng)典案例的鼓舞下,不少創(chuàng)業(yè)者也想抓住微信營銷這跟稻草,創(chuàng)營銷神話。但是,在這華麗的表演之后,后續(xù)效果如何?先看幾個案例!
1.星巴克自然醒,看上去很美
星巴克的營銷厲害,人盡皆知。自然不會錯過微信這個機會。提起星巴克的微信營銷,不能不提自然醒音樂。曾被奉為微信營銷第一案例,受到多少人追捧和效仿,但如今已被叫停。
其實,主要原因是品類太少,也非生活必需品。僅作為一個愛好存在的自然醒不能支撐用戶長期接受企業(yè)的騷擾。另外,這個自然醒嚴重違背了用戶的習慣 。鬧鐘響了,勉強睜開眼,你會去瞇著眼給星巴克發(fā)送表情,搖尾乞憐式的等待那少得可憐的自然醒音樂?至少很多普通屌絲一族沒有這么高雅。
2.杜蕾斯陪聊式營銷,原來是被虛傳
陪用戶聊天,讓品牌潛移默化的在用戶心中塑造成型。微信公眾平臺開發(fā)不久,就有人提出這樣的構想。想法很好,但實際情況是,精力有限,用戶無限,在線有限,用戶無限,以有限應對無限,本就是一場敗局。假如杜蕾斯有10萬粉絲,那要需要多大的陪聊團?如果不能及時回復,或者只能自動回復,那還有什么意思?微博中一直流傳著杜蕾斯擁有8人陪聊小組的說法。其實,這只是傳聞。
杜蕾斯確實嘗試安排專人在某個時間段回復用戶咨詢。但放棄了。最主要原因是用戶基數(shù)大,人力成本太高,咨詢內(nèi)容太廣。
3.飄柔內(nèi)容最豐富的微信營銷,現(xiàn)實比想象困難多
2012年已經(jīng)進入微信公眾平臺,曾經(jīng)有《勇敢去愛》、《飄柔微信會唱歌》、《星座》、《小飄我要聊天》、《輕松一下》5個欄目。提供了基本的會話功能,讓品牌用戶之間做交互溝通。傳說中的小飄能唱能聊天,添加“飄柔Rejoice”為好友后,就可根據(jù)選擇進入聊天模式。
看似很人性化,有足夠多的欄目供粉絲去選擇,內(nèi)容豐富且有品牌植入,有互動,還能勞逸結合,在推廣的過程中帶來歡樂。但是,陪聊式的對話更有針對性,所以品牌無疑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投入;另外, 輸入十分復雜,出錯率高;在欄目設置上也似乎有誤,微信看視頻?不科學。
其實,在實際的操作中,除了個別的企業(yè)真正從微信營銷中得到了實惠,所謂的微信營銷的神話并非普遍存在,做得不溫不火、不死不活,甚至只砸錢而不見效果的案例更是多不勝數(shù)。而真正從微營銷賺得盤滿缽滿的,反而是由此而產(chǎn)生的“附加產(chǎn)業(yè)”,例如,發(fā)廣告的大號、賣僵尸粉的水軍頭領、滿口跑火車的培訓大師等等。
但微信確實為營銷提供了一個渠道,一個平臺。如何更好地利用這個平臺是商家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所有的產(chǎn)品都適合微信營銷,微信營銷不是簡單發(fā)張圖片、幾段文字。微信營銷到底怎么做呢?
微信營銷成功案例有三個共同特點:產(chǎn)品本身質量過硬;滿足大眾用戶的炫耀、攀比等心理訴求;通過品牌包裝吸引粉絲,發(fā)揮粉絲口碑傳播力。無論是基于微信朋友圈的微信營銷,還是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客戶關系維護,對產(chǎn)品品牌的曝光、充分滿足用戶的分享欲求、對粉絲的聚攏力和服務用戶,都是必須要滿足的條件。雕爺牛腩、黃太吉是利用微信朋友圈營銷的最好案例,而小米則充分利用了微信公眾平臺。
因此,如果要進行微信營銷,先問問自己:你的產(chǎn)品是否質量過硬?你的產(chǎn)品是否能滿足用戶的分享欲求?你的產(chǎn)品與團隊是否能夠有聚攏粉絲、服務用戶的能力?
微信營銷要做好互動挖掘,這是制勝的關鍵。不要亂發(fā)東西,這樣會降低在用戶眼中的地位;有用戶互動盡量回復,會獲得良好的互動效果。
微信營銷沒錯,但請忘記營銷,專注于產(chǎn)品和用戶服務。如果說營銷是一場戰(zhàn)役,微營銷就是一個突擊隊,突擊隊離不開整體部隊,如果指望突擊隊就完成任務的話,幾乎不可能。只有在過硬的產(chǎn)品和服務的基礎上,懂得整體運營和資源整合才能真正從微信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