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胡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十分耀眼的一顆星,以其韻味悠揚、如泣如訴而著稱,被人們稱為“會說話的樂器”。它音色柔美,酷似人生,最善于表達人的內(nèi)心情感,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本文將談一談二胡曲的發(fā)展問題及如何欣賞二胡曲。
關鍵詞:二胡曲;欣賞;發(fā)展
一、二胡作品的發(fā)展情況
劉天華先生創(chuàng)作并記譜的十首二胡曲,是中國二胡發(fā)展史上第一筆寶貴的財富。其中,《空山鳥語》、《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等優(yōu)美著名的作品,仍是現(xiàn)如今二胡教學中的保留演奏曲目。另外,華彥鈞(阿炳)的三首二胡曲的收錄也為二胡作品增添了新的色彩。他的《二泉映月》更是享譽全國的經(jīng)典的二胡代表曲目,甚至漂洋過海,感動了全世界的人民。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二胡獨奏作品問世,像《山村變了樣》、《拉駱駝》、《春詩》等。這些作品在技術技巧的難度水準上雖然沒有達到之前劉天華的作品,但創(chuàng)作中加入了許多新的音樂元素,在各個方面的運用上都是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之后舉行的許多二胡比賽中,誕生一系列各式各樣的獨奏作品,題材新穎,涉及得范圍也很廣,有描寫工人、農(nóng)民、軍人的,也有古曲新唱。記錄各個地區(qū)風格的樂曲也誕生了許多,如河南的《河南小曲》,陜西的《秦腔主題隨想曲》,江南的《中華六板》等。還有一首享譽世界的經(jīng)典二胡曲,來自東北的《江河水》,其表達的悲傷與憤慨是其他二胡曲所不能及的。二胡作品在曲式上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者越來越多的結(jié)合了西方的復三部曲式、變奏曲式、回旋曲式等曲式結(jié)構,其中的快速換弦、快速換把、頓弓、跳弓、拋弓、各種滑音、顫音、按揉、滑揉等各種技巧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發(fā)展和運用。尤其是《三門峽暢想曲》和《豫北敘事曲》,在技巧上、表現(xiàn)力上和風格上都有了很大的創(chuàng)新,也超越了劉天華保持的技術難度。文革之后,又誕生了《江南春色》、《蘭花花敘事曲》、《長城隨想曲》、《二胡第一狂想曲》、《二胡第二狂想曲》等一批大型二胡作品。這些作品題材更為廣泛,風格和形式都更加多樣化,也將二胡帶向了協(xié)奏曲時代,和西方音樂的碰撞越來越多。
二、幾首二胡作品的簡介
1、《良宵》:劉天華曲。樂曲主要描寫了在美好的除夕之夜,大家一起團圓共度良宵的美好場景。全曲曲調(diào)流暢悠揚,情緒活潑愉快。演奏時需將心靜下來,用心用情去演奏。
2、《空山鳥語》:劉天華曲。樂曲描繪了大森林里的早晨,靜謐清幽,晨光如花,鳥兒鳴囀的情景。這首樂曲恰恰體現(xiàn)了二胡模仿各種聲音的最獨特的特點。樂曲的難度較大,首次運用了同音換指、大跳、極高把位滑音等各種高難度技巧,運用多種多樣的滑音來表現(xiàn)不同的鳥兒鳴叫聲。在學習這種曲子前,基本功要打扎實,并應對其中的技巧反復練習。
3、《二泉映月》:華彥鈞曲。樂曲借景抒情,描繪了作者自身一生的悲慘經(jīng)歷,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很難淋漓盡致地表達該樂曲的情感。樂曲風格渾樸而蒼勁,表現(xiàn)了作者堅強不屈的性格。既包含了對世事辛酸的感嘆,卻也不乏積極向上、與命運抗爭的力量。樂曲音樂層層展開,直達人的內(nèi)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4、《葡萄熟了》:周唯曲。其中借助撥弦等技巧表現(xiàn)了葡萄園下維吾爾族人民豐收葡萄的熱鬧場景,變化音的運用表現(xiàn)了作品濃郁的新疆音樂風情。該樂曲的最后一段節(jié)奏較為歡快,大部分為十六分音符,也需要扎實的基本功。
5、《新婚別》:張曉峰, 朱曉谷曲,是根據(jù)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同名詩所做。唐代的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樂曲表達了新婚夫婦分別時依依不舍的場景以及丈夫走后妻子對丈夫深深的思念。
三、如何欣賞二胡作品
總體而言,大多數(shù)二胡作品均為標題性音樂,即通過作品標題就能判斷出作品所表現(xiàn)得內(nèi)容。如從《賽馬》的標題中就能看出作品表達的是歡樂的蒙古賽馬場景;《喜唱豐收》的標題則向聽眾傳達了人民喜迎豐收的歡樂熱鬧的場景。然而,并不是所有作品的標題都這么直白地傳達作品的內(nèi)容與情感,也有一些標題則比較含蓄,其中的內(nèi)容與情感需要聽眾用心去體會。如《江河水》,單從題目來看,像是在描寫江水,但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它描寫的是一位婦女的丈夫被抓去苦役并死在異鄉(xiāng),她來到當初送別丈夫的江邊遙祭,對著滔滔的江水控訴黑暗社會罪惡的情景。還有作品《一枝花》,“一枝花”只是一個曲牌名,作品實際是由嗩吶曲改編而來,借助了喚吶及墜琴上的大滑音、滑揉等技巧,具有濃郁的魯西南地區(qū)的音樂風格。
由此看來,要欣賞二胡作品,不只要看作品的標題,還要透過標題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用心去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刻畫地音樂形象,以便更好地領悟作品的內(nèi)容與情感。
二胡音樂是一個廣博的世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本民族的東西。二胡的技術技巧方面還需要我們多多去探索。相信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二胡作品會應運而生,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歡我們的傳統(tǒng)樂器。讓我們共同期待二胡發(fā)展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張韶《二胡廣播教學講座》[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64年版
[2]宋國生《二胡演奏藝術》[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
[3]趙硯臣《二胡基礎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7年版
[4]蔣風之、蔣青《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J].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J].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作者簡介:任楚瑤(1993.6-),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人,本科,現(xiàn)就讀于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2011級音樂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