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教育學院 315100)
湯顯祖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他的戲曲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其戲曲將他的“至情”文論觀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將“至情”形象演繹的蕩氣回腸。他筆下的“至情”形象尤以女性為多,如《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中的女性杜麗娘、霍小玉、崔氏的“至情”形象就表現(xiàn)地很鮮明。推究湯顯祖“至情”文論觀的形成原因,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羅汝芳、達觀和尚和李贄的影響。
“情”是湯顯祖思想之精髓,也是他文論觀的核心范疇,更是他畢生的精神追求。在談到藝術(shù)產(chǎn)生的根源時,湯顯祖曾作過這樣兩段論述:
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而行于神。天下之聲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以憺蕩人意,歡樂舞蹈,悲壯哀感鬼神風雨鳥獸,搖動草木,凍裂金石。1p1050
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于幽微,流于嘯歌,形諸動搖,或一往而盡,或積日而不能自休,蓋自鳳凰鳥獸以至巴渝夷鬼,無不能歌能舞,以靈機自相轉(zhuǎn)活,而況吾人[1]1127
這兩段論文字是湯顯祖有關(guān)“情”的最精辟的論述,“世總為情”、“人生而有情”即說明這個世界是由“情”構(gòu)成,“情”主宰著萬事萬物,是人與生俱來的,就連“鳳凰鳥獸”和“巴蜀夷鬼”都有情,何況是人呢?
既然這個世界是由“情”構(gòu)成的,那么在湯顯祖的戲曲中,“情”既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根源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終極目標。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即是他“以戲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觀念的具體體現(xiàn),是他戲曲中表現(xiàn)“情”的代表作。推究其成因,則是“因情生夢,因夢成戲?!?p1367當現(xiàn)實社會扼殺了他的“情”之觀念的時候,他轉(zhuǎn)而用戲曲的方式使這種“情”的觀念加以實現(xiàn)。夢即是真摯情感的流露。
湯顯祖筆下眾多的“至情”形象,共同演繹著蕩氣回腸的愛情,一種生死相許,榮辱與共的相偎依?!赌档ねぁ分械亩披惸?、《紫釵記》中的霍小玉、《邯鄲記》中的崔氏,以及《牡丹亭》中的柳夢梅,《南柯記》中的淳于芬都在他們各自的愛情中上演著他們的“至情”。
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寫道:“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3杜麗娘是一位“至情”女子,題詞中所謂的“情不知所起”是說這種情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任何具體的緣由,也不需要任何具體的緣由。而所謂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是指這種情超越了生死的絕對自由性,不會因為生死的間隔而磨滅,不能“以理相隔”?!爸燎椤奔词遣荒堋耙岳硐喔簟钡摹扒椤?。
劇中杜麗娘的死并不是杜麗娘追求愛情的終結(jié),卻恰恰是《尋夢》的開始。杜麗娘在陰間向判官詢問她夢中的情人是姓柳還是姓梅,其游魂與柳夢梅相會,繼續(xù)她以前所夢到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并要求柳夢梅掘她的墳墓,讓她復生,并在極簡陋的儀式下舉行了婚禮。因為愛,她如此這般動真情,入冥府,返陽世,對柳夢梅更是一往情深并以身相許,其間所描繪的生死往復的情節(jié),無不貫穿著一個“情”字。
明末柳浪館評本《牡丹亭》對第三十二出《冥誓》有如下批語:“不難為郎而死,難在為郎而生。今之情人有生耳,何能死?有死耳,又何能生?生不能死,死不能生,總是情未真耳。情真自是生者可死,死者可生”。為情人而死去,又為情人而再生,杜麗娘到達“至情”。杜麗娘的“至情”,以“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愫來刻畫,超脫了生死的界限,將情達到了一種極致。杜麗娘是“至情”的化身。
《紫釵記》中的霍小玉,改編自唐朝小說家蔣防的《霍小玉傳》,與《霍小玉》中的小玉相比,《紫釵記》中小玉的“至情”形象有了極大的提升。其《紫釵記題詞》曰:“霍小玉能作有情癡,黃衣客能作無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有情”以致達到“癡”的程度,可謂是“至情”的表現(xiàn)。
戲曲第一出“本傳”借“副末開場”說:“人間何處說相思?我輩鐘情似此?!弊詈笠怀鲇纸琛肮?jié)鎮(zhèn)宣恩”說:“離和合,嘆此情,須問天。”湯顯祖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重新敘述了霍小玉與李益的愛情故事,使“紫釵記”中呈現(xiàn)出來的霍小玉的形象與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以及早期的戲曲《紫簫記》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通過霍小玉與李益一往情深、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顯現(xiàn)了霍小玉“至情”女子的形象。
《紫釵記》所表現(xiàn)的霍小玉“至情”之處,就在于她始終以真情、至情對待李益,采取各種辦法維護他們的愛情,當一切都無濟于事時,她仍然“癡情”到底,甚至擺脫了個人恩怨的困擾。大團圓的結(jié)局,雖然受到一些人的批評,卻同樣融入了作者的理想。那就是,真情無人能夠阻擋,要表現(xiàn)霍小玉能死能生的“至情”,必須要其生,必須團圓。死而無生,不是至情。
《邯鄲記》中的崔氏在整部劇中雖是個配角,但其形象卻將“至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劇中的崔氏有著美好的品德:熱情、執(zhí)著、深情、對愛忠貞不渝,愿為愛犧牲。第一次和盧生相見,崔氏就傾心于他的良好談吐,不顧及盧生的窮困潦倒,毅然嫁給他。她的“嫁”是因為對盧生的傾心,而非物質(zhì)條件,是一種純粹的“愛”?!耙灰婄娗椤薄耙陨硐嘣S”算是給愛情一個完美的歸宿。《邯鄲記》中深刻的刻畫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境界,此情為“至情”,崔氏亦是“至情”的化身。
《南柯記》中的淳于棼亦是“至情”之人,他對姚芳公主愛之純粹,愛之深刻被刻畫地很生動。當他被逐出大槐安國,明知自己是在蟻穴里結(jié)的情緣、得的官運,但還是不能舍下亡妻,堅持讓禪師將亡妻及其國人普度升天。為了再見姚芳公主一面,他齋戒四十九天,連燒兩個指頭。當見到亡妻時,他做了“我常想你的恩情不盡,還要與你重做夫妻”的真情告白,當面對最后分離時,作為一個男子,他忘情地拖住姚芳公主的衣襟哭訴。淳于棼的愛是突破了人與蟻的界限,是至高至純的“至情”。
湯顯祖生活在各類思想云集的明代,對他“至情”思想的產(chǎn)生有重大影響的主要有羅汝芳、達觀、李贄三人。湯顯祖曾在《答管東溟》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如明德先生者,時在吾心眼中矣。見以可上人之雄,聽以李百泉之杰,尋其吐屬,如獲美劍?!盵1]1929這里所指的“明德先生”就是羅汝芳,“可上人”就是禪僧達觀,“李百泉”就是李卓吾,即李贄。
湯顯祖“一生疏脫,然幼得于明德(汝芳)師”1p1352,13歲的湯顯祖就師從羅汝芳。羅汝芳,字惟德,號近溪,世稱“明德先生”,是泰州學派的著名學者。羅汝芳強調(diào)“生生之仁”,他曾總結(jié)說:
故某自三十登第,六十歸山,中間飼養(yǎng)二親,敦睦九族,入朝而遍有賢良,遠仕而躬御魑魅,以致年載多深,經(jīng)歷久遠,乃嘆孔門《學》《庸》,全從《周易》“生生一語”化得出來。蓋天命不已,方是生而又生,生而又生,方是父母而己身,己身而子,子而又孫,以至曾而且玄也。故父母兄弟子孫,是替天命生生不已,是替效父母,弟兄長,慈子孫通透個骨髓。直豎起來,便成上下古今;橫亙將去,便作家國天下??鬃又^“仁者仁也”,“親親為大”其將《中庸》《大學》已是一句道盡。孟子謂“人性兼善”,“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其將《中庸》《大學》亦是一句道盡。4
“生生之仁”即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而仁德的天性就表現(xiàn)于萬物之中,并統(tǒng)攝于世人心中。因此,人對萬物都應(yīng)該有惻隱之心。他強調(diào)“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便是“愛父愛母,不須學,不須慮,天地生成之真心也。5指人初生時的心靈狀態(tài),是沒有經(jīng)歷人世間的任何事物的污染的最原始的狀態(tài),是人性中最本能的,最真實,最純潔,最自然的情感,這種情感是與生俱來的。左東嶺先生在《陽明心學對湯顯祖的言情說》就羅汝芳的思想對湯顯祖的創(chuàng)作影響的看法上有精辟的論斷:“如果認真探尋湯氏言情說的思想淵源,可以發(fā)現(xiàn)羅汝芳的心學主張是一個源頭,其途徑是:羅汝芳強調(diào)赤子之心的體仁學說,影響了湯顯祖生生之仁的人世傾向又影響了他關(guān)注生命的自我情節(jié),并最終形成了貫穿其人生觀,政治觀與文學觀的言情說?!?羅汝芳的“生生之仁”成就了湯顯祖的一世多情,同時使他一直保持著“赤子之心”,以“真人”“真品”自勉。
李贄,字宏甫,號卓吾,被封建統(tǒng)治者和理學家視為“狂奴”“瘋子”。湯顯祖生前未曾與李贄謀面,但讀《焚書》后,湯顯祖對他深表敬意,與李贄有一種精神上的交流與共鳴。他在《寄石楚陽蘇州》中說:“有李百泉先生者,見其焚書,畸人也??蠟榍笃鋾奈荫~蕩否?”2雖然湯顯祖與李贄的交往非常少,但李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卻是相當高的。李贄倡導“童心說”,謂“童心說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湯顯祖后來創(chuàng)作的“臨川四夢”,尤其是戲曲《牡丹亭》,所塑造的執(zhí)著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少女杜麗娘的形象,正是李贄“童心說”的生動而具體的藝術(shù)體現(xiàn);湯顯祖所賦予的杜麗娘反對封建婚姻制度、追求戀愛自由的精神,正是對李贄反封建禮教和偽道學的藝術(shù)體現(xiàn)。湯顯祖后來的戲曲創(chuàng)作從理論與實踐中表明了李贄的思想對自己的深刻影響。李贄倡導“真情”,反對“假理”,主張順應(yīng)自然天性,恰與湯顯祖以“真人”“真龍”“真品”自勉相吻合。而李贄狂放不羈的性格,又與湯顯祖狂放執(zhí)著的個性不謀而合,更增加了他關(guān)注民生,抨擊虛偽,倡導真實的精神。李贄的思想是與儒家傳統(tǒng)對立的,極具叛逆色彩和反抗精神、重視個性、肯定人欲的,對湯顯祖具有啟蒙的作用。他在創(chuàng)作“臨川四夢”中,展開了對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深刻批判,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如他所創(chuàng)作的《牡丹亭》是社會對生死之戀與浪漫婚姻的承認與禮贊。湯顯祖所歌頌的杜麗娘與柳夢梅愛情的意義,在于一反千百年來儒家對“情”的否定,提出“情”的合理性,尤其是把男女之間的愛情,視為崇高的不朽的情事。通過杜麗娘的形象,湯顯祖提出了著名的“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的理論,以情反理,反對出于正統(tǒng)地位的宋明理學,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權(quán)利和情感價值,褒揚像杜麗娘這樣的有情之人,從而撥開了正統(tǒng)理學的迷霧,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間吹拂起和煦清新的春風。8李贄在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文學思想諸方面,都影響了湯顯祖,奠定了他在戲劇和文學思想上的基礎(chǔ)。
另外,達觀和尚也對湯顯祖的“至情”論也有所影響,達觀,號紫柏,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著有《紫柏老人集》。湯顯祖和達觀的相識與相交,從一開始就帶有神秘色彩。在湯顯祖的生平交往中,達觀大師和湯顯祖可說是終身摯友。達觀這位思想史、文學史上叱咤風云的先驅(qū)者,當時思想界的一個“異端”,給湯顯祖以反理學思想的積極影響,是他“以情格物”文學思想形成的一個因素,直接反映在湯顯祖的戲曲創(chuàng)作中。達觀尖銳地批判陳朱理學,指出“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的著名觀點,湯顯祖在接受了達觀的思想影響的情況下融入了自己的觀點,他沒有斬斷“情”根,而是肯定了情的真實性與偉大意義,建立“以情格理”的文學思想,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一以貫之。湯顯祖精于古文,對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特別是人性學說很有研究,他在對這些思想遺產(chǎn)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chǔ)上,覺得“情”對于為人為文都無害處,文人們的作品之所以有流傳的價值,正是在于言情。他感受到無論是寫詩,還是作劇,都是“情”在發(fā)揮作用。他在《寄達觀》中說“邇來情事,達師應(yīng)憐我。白太傅、蘇長公終是為情使耳?!彼麍孕拧叭松星椤?,把情視為與生俱來的東西,給情去除了“萬惡之源”的帽子,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說法,形成自己的“情至”說的文學觀。
湯顯祖的“情至”觀念,其淵源主要是泰州學派及李贄等反封建啟蒙思想,同時也滲透著達觀大師反理學的因緣,他們對湯顯祖確立以戲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觀念影響深遠,深刻的影響到了湯顯祖的人生觀,政治觀。他在戲曲創(chuàng)作中,確立了情的崇高地位,以“言情”為文藝思想的核心,演繹了一幕幕流芳千古的戲劇。
注釋:
1.徐朔方箋校.耳伯麻姑游詩句.湯顯祖詩文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湯顯祖.湯顯祖集·詩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4.
3.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明儒學案卷三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5:351.
5.羅汝芳.孝經(jīng)宗旨[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59:5.
6.左東嶺.陽明心學對湯顯祖的言情說[J].文藝研究,2000(3):98-105.
7.馬曉紅.李贄“童心說”的心學淵源與理性超越[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2):37.
8.楊安邦.湯顯祖交游與戲曲創(chuàng)作[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