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萍,羅明高,謝克萍,黃雪丹,余莉珠,陳 虎
(1.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 610500;3.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4.中石油西南油氣田輸氣管理處成都搶險維修中心,四川成都 610500;5.中石油煤層氣
有限責任公司臨汾分公司,山西臨汾 041000;6.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油氣礦,四川江油 621709)
克拉瑪依油田五3東上烏爾禾組油藏油藏構造復雜,目前已進入高含水期,油藏采收速度低,初期為2.78%,目前僅為0.16%,油藏累計采油量低,剩余可采儲量大,油藏開發(fā)潛力大。為了更好地挖潛剩余油,需要對油層進行分類研究。大慶油田在油層分類方面做了很多研究[1-4],但主要是在傳統(tǒng)油層分類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細分,對本地區(qū)不適用,需要尋找新的油層分類方式。
分析研究區(qū)試油井資料,有的儲層有自然產能,有的儲層需要壓裂后投產;有的儲層有效厚度大低產,有的儲層有效厚度小反而高產,因此有必要對油層進行分類。累計產量與有效厚度并非完全符合想象中的正比關系,高產井基本集中在研究區(qū)中部,北部雖也有有效厚度大于32 m的井,但是其產量卻較低。研究區(qū)累計產量最大的井并不是有效厚度最大,比如北部有效厚度大于32 m的井,57066井和57003井,與中部有效厚度在20~24 m范圍內的57013井和57018井相比較而言,累計產量均不到57013井和57018井的1/3。有效厚度相當的井,其累計產量亦可相差很大,比如北部有效厚度大于32 m范圍內的井的累計產量,與中部有效厚度大于32 m范圍內的井的累計產量相差甚遠。北部井區(qū)中57066井有效厚度為33 m,中部井區(qū)中5711井有效厚度為33.8 m,但是5711井的累計產量卻是57066井的2.5倍。因此,累計產量與有效厚度沒有很明顯的關系。
在同一油藏內,有效厚度、含油飽度、孔隙度和滲透率是控制產能的主要因素。油層有效厚度無法表征油層的產油能力,研究區(qū)有的井有效厚度大,但是累計產量低,而有的井有效厚度小,累計產量反而大。對于油田生產上關心的油層動用情況、產量情況、剩余油分布等問題,僅從油層有效厚度的大小無法得到解答,油層物性特征才是解決生產問題的關鍵。為此,有必要將油層分類進行研究。
本文主要依據產量(包括初期產量和累計產量)與儲層物性的相關性對油層進行分類。根據資料,對五3東區(qū)上烏爾禾組油藏區(qū)域內的141口井進行產量特征的分析,結果表明:(1)單井初期產量值差別較大,其中最小值為0.06 t/d,最大值為55.42 t/d,其中,初期產量低于5 t/d的井占全部井數的44%;(2)單井累計產量值主要分布在0~1×104t,并且差異性也較大,其中最小值為0.01×104t,最大值為2.97×104t(見圖1、圖2)。而通過對有效厚度與累積產油量的統(tǒng)計結果(見圖3)分析,發(fā)現(xiàn)其相關性差,并未呈現(xiàn)出有效厚度大的井其累積產油量高的特征,說明研究區(qū)內剩余可開采儲量較多,潛力大。
圖1 五3東P3W初期產量分布直方圖
圖2 五3東P3W累計產量分布直方圖
圖3 五3東區(qū)有效厚度與累計采油量關系圖
累計產油量與儲層物性密切相關,從圖4~6可以看出,不同的滲透率、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區(qū)間,單井累計產油量差異很大。
從滲透率與累計采油量關系圖可以看出(見圖4),不同的滲透率區(qū)間其累計采油量大小有很明顯的分布特征。滲透率在1~10 mD范圍內,累計采油量小于10 000 t;滲透率在10~100 mD范圍內,累計采油量小于11 000 t;滲透率在100~1 000 mD范圍內,累計采油量小于13 000 t;當滲透率大于1 000 mD時,累計采油量在5 000 t以下。
圖4 單井滲透率與累積產油量關系圖
類似的,不同的孔隙度區(qū)間,累計采油量大小分布規(guī)律明顯(見圖5)。當孔隙度介于6%~8%時,累計產油量小于10 000 t;當孔隙度介于8%~10%時,累計產油量小于25 000 t;當孔隙度介于10%~12%時,累計產油量小于15 000 t;當孔隙度大于12%時,累計產油量小于5 000 t。
圖5 單井孔隙度與累計產油量關系圖
不同的單井含油飽和度區(qū)間,累計產油量分布也有明顯的差異性(見圖6)。當單井含油飽和度介于30%~40%時,累計產油量小于4 000 t;當單井含油飽和度介于40%~50%時,累計產油量小于10 000 t;當單井含油飽和度介于50%~60%時,累計產油量小于27 000 t;當單井含油飽和度介于30%~40%時,累計產油量小于15 000 t。
由于研究區(qū)目的層位物性分布范圍較廣,為了進一步研究不同類型油層與產能的關系,根據巖心分析孔隙度、滲透率及含油飽和度數據,建立了研究區(qū)油層分類標準,將油層物性從大至小,劃分為5類,孔隙度、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I~V類的劃分界限詳(見表1)。
圖6 單井含油飽和度與累計產油量關系圖
表1 油層以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分類標準表
由滲透率分類的Ⅰ~Ⅲ類油層厚度及百分比與每米累計采液量關系圖中可以看出(見圖7):(1)當Ⅰ~Ⅲ類油層厚度小于5 m時,其厚度百分比與每米累計產量呈正比;(2)Ⅰ~Ⅲ類油層厚度大于5 m時,無明顯相關性;(3)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小于20%時,其與每米累計產量呈正比;(4)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大于20%時,無明顯相關性。由此可知,Ⅰ~Ⅲ類油層(按滲透率分類)的絕對厚度下限為5 m,相對厚度下限為20%;Ⅰ~Ⅲ類油層厚度大于5 m的井,由于高滲通道等原因,剩余油較多,挖潛潛力較大。
由孔隙度分類的Ⅰ~Ⅲ類油層厚度及百分比與每米累計采液量和每米累計采油量的關系圖中可以看出(見圖8):(1)當Ⅰ~Ⅲ類油層厚度小于4 m時,其與累計產量呈正比;(2)Ⅰ~Ⅲ類油層厚度大于4 m時,無明顯相關性;(3)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小于20%時,其與累計產量呈正比;(4)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大于20%時,兩者無明顯相關性。
由含油飽和度分類的Ⅰ~Ⅲ類油層厚度及百分比與每米累計采液量和每米累計采油量的關系圖中可以看出(見圖9):(1)當Ⅰ~Ⅲ類油層厚度小于11 m時,其與累計產量呈正比;(2)Ⅰ~Ⅲ類油層厚度大于11 m時,無明顯相關性;(3)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小于45%時,其與累計產量呈正比;(4)當Ⅰ~Ⅲ類油層厚度百分比大于45%時,兩者無明顯相關性。
圖7 滲透率分類I~III類油層厚度百分比與每米累積采液量關系圖
圖8 孔隙度分類I~III類油層厚度百分比與累積采液量關系圖
圖9 含油飽和度分類I~III類油層厚度百分比與累積采液量關系圖
表2 單井采出程度影響因素下限表
由此得出單井采出程度影響因素下限(見表2)。其中,滲透率分類效果最佳,含油飽和度分類效果最差。
五3東上烏爾禾組油藏雖已進入高含水期,但是油藏潛力很大。依據產量(初期產量和累計產量)與儲層物性對油層進行分類,分別以孔隙度、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將油層分為5類。通過驗證,滲透率分類效果最佳,含油飽和度分類效果最差。
[1]周錫生,李莉,韓德金,等.大慶油田外圍扶楊油層分類評價及調整對策[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6,25(6):35-37.
[2]樊成.薩北開發(fā)區(qū)二類油層綜合調整技術研究[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12.
[3]李潔,張善嚴.喇薩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層分類[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7,26(6):86-90.
[4]華文.薩中二三類油層開發(fā)效果及二三結合開發(fā)效果調整研究[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