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濤[聊城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山東 聊城 252059]
天地之間 詩人何為
——海子詩歌《麥地與詩人》主題闡釋
⊙劉廣濤[聊城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山東 聊城 252059]
在詩人海子心中,麥地既是詩人生存的根基和歸宿之地,又是其精神家園。站在麥地里的詩人,不但聆聽到大地神秘的質(zhì)問,而且感受到難以回報的麥地情義;被太陽光芒“灼傷”的詩人,其“豐富的痛苦”主要在于對“詩人職責(zé)”的自省和對“大地沉淪”的精神擔(dān)當(dāng)。深刻的主題意蘊和宏大的詩歌空間,加之文本的隱秘性和啟悟性,使得《麥地與詩人》堪稱海子“麥地詩歌”的代表之作。
海子 麥地 詩人 痛苦 光芒
海子的《麥地》《熟了麥子》《五月的麥地》《地或遙遠》以及《麥地與詩人》,這五首寫于1985—1987年間的“麥地詩歌”在讀者中廣為流傳①;雖然為數(shù)不多,卻因意蘊深刻和風(fēng)格獨特,為其贏得“麥地之子”②雅號。其中《麥地與詩人》一詩極富哲理意蘊和啟悟色彩,情感熾烈而深沉,實為海子“麥地詩歌”代表之作,但由于詩歌主題的博大深奧,往往給讀者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鑒于此,通過文本分析和文化闡釋探討該詩的主題內(nèi)蘊,相信對讀者不無裨益。
一
《麥地與詩人》③在結(jié)構(gòu)上別具一格,由《詢問》和《答復(fù)》兩部分構(gòu)成,每個部分又可各自獨立。先看《詢問》部分詩:
在青麥地上跑著/雪和太陽的光芒/詩人,你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義//一種愿望/一種善良/你無力償還//你無力償還/一顆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頭頂寂寞燃燒
“詢問”一詞的現(xiàn)代漢語詞義為“征求意見或打聽”,在海子文本語境里即“探問、打聽”之意。讀者不禁要問,這神秘之聲源自何處?是誰發(fā)出“詢問”之聲?這是解讀《詢問》不可回避的問題,對理解整首詩歌也至關(guān)重要。
“詢問”之聲仿佛源自麥地深處,屬于天地之間的神秘之聲?!疤旌窝栽眨克臅r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地本不言語,卻能通過萬物生長或四季變化,向人類言說。在古代,唯“通靈者”或“先知”能夠聆聽并向民眾傳達所謂“神意”或“天意”;在現(xiàn)代,“通靈者”或“先知”已經(jīng)消隱,由誰來傾聽那神秘之聲呢?——荷爾德林等先哲給出的答案是:詩人!海子承認天地之間存在秘密,他認為詩人的職責(zé)是神圣的,應(yīng)該代表大地“立言”。對于海子和大地之間的聯(lián)系,西川評論道:“每一個接近他的人,每一個誦讀過他的詩篇的人,都能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輪轉(zhuǎn)、風(fēng)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泥土的光明與黑暗,溫情與嚴(yán)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質(zhì),化作他出類拔萃、簡約、流暢又鏗鏘的詩歌語言,仿佛沉默的大地為了說話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變成了大地的嗓子?!雹苌衩氐拇蟮乇静荒苎哉f,詩人海子自覺充當(dāng)了大地的“歌喉”?!尔湹嘏c詩人》中的海子,仿佛化身為“麥子”,以大地之子的身份與麥地“對話”,代麥地“立言”;而實際上,詩歌中的“詢問”與“答復(fù)”,不過是詩人海子的“自問”與“自答”。
《詢問》中,詩人對大地的感恩首先起自對“麥地”的感恩,對“麥地”的感恩又從對“雪”和“太陽”的感恩寫起。“在青麥地上跑著/雪和太陽的光芒”。詩人置身于“麥地”,化身為一棵“麥子”,親身感受到“雪和太陽”的光芒。其中的“青麥地”,既不是剛播種的“麥地”,也不是等待收割的“麥地”;“青麥地”和“雪”同時出現(xiàn),讓人聯(lián)想起遍地青苗時的“麥地”。小麥屬越冬作物,積雪之于小麥如同棉被一般保暖,融化后又可解麥地之旱。海子出生于農(nóng)村,對麥子習(xí)性十分熟悉,才寫出這樣的詩句。詩人寫“雪和太陽”的“光芒”時,選用一個“跑”字,詩句的活力就來了。試想,此句若寫成“陽光下,積雪覆蓋麥田”,豈不落入俗套?
“詩人,你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義”——這是《詢問》中的關(guān)鍵詩句。
“麥地和光芒”的情義,也即天地養(yǎng)育之恩。宋代大儒張載的《西銘》有言:“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民吾同胞,物吾與也。”⑤這段文字的大意是:乾即是天,好比父親,坤即是地,好比母親;弱小的我,處在天地之間……萬民皆由天地所生,為我同胞弟兄;萬物皆由天地化育,與我同屬一類,是我朋友。張載賦予人的存在以溫情,作為人子,要理解天地養(yǎng)育之恩,與萬物和諧相處。
“一種愿望/一種善良”是詩人對天地養(yǎng)育之恩的具體感受,是對天地“情義”進一步體認?!兑讉鳌吩唬骸疤斓刂蟮略簧!碧斓厣B(yǎng)萬物,人為大地之子,特別蒙受眷顧。天地對人類似有某種愿望,且有善良的期許。這一點,敏感的詩人首先領(lǐng)悟到了,所以才萌生出“無力償還”天地情義的愧疚感。
“一顆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頭頂寂寞燃燒”。這個詩句內(nèi)蘊豐富,耐人尋味?!肮饷ⅰ币辉~在《詢問》文本中三次出現(xiàn),且一直延伸到《答復(fù)》。在詩人頭頂上放射“光芒”的那顆“星辰”,正是偉大的太陽!陽光照射大地,本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可是,在詩人海子這里,卻能引發(fā)對太陽的重新認識,“藝術(shù)能夠更新人們對生活的感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尼采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在一個早上來到太陽跟前,對著太陽說:“你偉大的星辰啊!倘若你不擁有你所照耀的一切,你的幸福何在?”太陽如是作答:“我愿意贈與和奉獻,除非人群中的智者仍舊欣悅于他們的愚蠢,而窮人安樂于他們的豐足。”⑥尼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說出了太陽的“心事”:唯有在“贈與和奉獻”中才能找到幸福,燃燒才有意義。這便是太陽作為一個偉大星辰的“強力意志”。海子深受尼采影響,他寫太陽“寂寞燃燒”,頗有意味?!凹拍北臼切稳萑说?,用之于太陽,則是擬人化,那顆“放射光芒的星辰”就具有了“意志”。太陽在詩人的頭頂“寂寞燃燒”,太陽底下的詩人,如何放射并奉獻自己的“光芒”和“能量”?此乃下面《答復(fù)》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
《答復(fù)》詩歌文本如下:
麥地/別人看見你/覺得你溫暖,美麗/我則站在你痛苦質(zhì)問的中心/被你灼傷/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麥地/神秘的質(zhì)問者啊/當(dāng)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麥地啊,人類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詩歌和光芒!
《答復(fù)》可以看作是詩人對源自麥地的神秘之聲的回答?!霸儐枴笔菑陌l(fā)問者角度而言,由于向“眾生”發(fā)問,故用“詢問”一詞;“質(zhì)問”則是從回答者角度而言,在詩人看來,源自麥地的神秘之聲,是麥地對“吃麥子長大的”人的發(fā)問,實質(zhì)上是對其“良心”的“拷問”,故用“質(zhì)問”代替了“詢問”?!洞饛?fù)》中,詩人置身于天地之間,向麥地傾訴自己的衷腸?!巴纯唷币辉~四次出現(xiàn),決定了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注定這是一場“痛苦”的答復(fù)。
作為詩人的“我”,對麥地的感受不同于別人。在別人眼里,麥地往往是一道溫暖而美麗的風(fēng)景,充滿詩情畫意;而“我”所感受到的卻是來自麥地的“質(zhì)問”!詩人站在質(zhì)問的“中心”,如同置身于大地“審判臺”;不但如此,“質(zhì)問”簡直成了伴有火刑的“拷問”,詩人甚至已被“灼傷”!海子的詩歌語言極富張力,他不說詩人有多么“痛苦”,只說已被“灼傷”;他不說“質(zhì)問”有多么尖銳,只說“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芒”,既是麥芒的“芒”,又是太陽的“光芒”;既隱喻痛苦的“芒刺”,又象征燃燒的“光芒”。一個“芒”字承上啟下,堪稱“詩眼”。詩句“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飛動著詩人天才般的想象力,令人在震撼之余,掩卷沉思。
面對麥地,詩人為何痛苦?這是理解該詩主題的一個難點。
首先,海子出身于農(nóng)村,親歷過麥地勞作的辛苦。種麥的時候,父親連夜耕種,汗流浹背;麥?zhǔn)諘r節(jié),“月亮知道我/有時比泥土還要累”(海子《麥地》)。在中國,每一個經(jīng)歷過手工麥?zhǔn)盏娜?,都會對單調(diào)而沉重的勞動留下深刻的記憶。海子有一首《五月的麥地》,其中描寫詩人看到“家鄉(xiāng)的卵石滾滿了河灘”,又寫“黃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讓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海子如此描寫家鄉(xiāng)的河灘和天空,想要表達什么呢?“卵石滾滿了河灘”,說明家鄉(xiāng)的河流已干涸多日,由于干旱的威脅,麥子的收成注定減產(chǎn),這是家鄉(xiāng)農(nóng)民哀傷的原因之一。“弧形的天空”是彩虹的寫照,“常存”彩虹,則暗示風(fēng)雨又要降臨。麥?zhǔn)諘r節(jié)最怕的就是風(fēng)和雨,但無奈的風(fēng)雨卻偏偏要來,這是令鄉(xiāng)民們哀傷的原因之二。海子說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意味著村莊的“哀傷”,不再是哪個人或哪個家庭的哀傷,而是家鄉(xiāng)人民普遍的哀傷。
其次,詩人感恩于麥地的饋贈,卻無法回報其恩德。麥地是詩人賴以生存的根基和最終的歸宿之地,作為故鄉(xiāng)“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麥地又具有精神家園的意義。麥地出產(chǎn)“養(yǎng)我性命的”麥子,“吃麥子長大的”詩人,如何回饋大地?用什么回饋大地?這些問題困擾著詩人痛苦的靈魂。詩人認為,在大地面前,人類要保持誠實和謙卑的姿態(tài):“放棄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帶來麥粒/請對誠實的大地/保持緘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海子《重建家園》)?!坝陌档谋拘浴笔侵溉诵灾泻诎岛屠淇岬囊幻妫W拥脑娋渚臼廊耍翰灰诖蟮孛媲巴宰鸫?,故作聰明;要迷途知返,在大地上重建精神家園。當(dāng)然,詩人在麥地前的痛苦,還有諸多原因,這里不再一一分析。
面對故鄉(xiāng)麥地的“質(zhì)問”,詩人海子義無返顧地站到大地面前,接受并回答“質(zhì)問”?!爱?dāng)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詩人為何聲稱自己并非“一無所有”、并非“兩手空空”呢?這是理解《答復(fù)》的關(guān)鍵所在。讀者不妨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作為詩人的海子,所從事的是精神勞動,其成果雖不像物質(zhì)成果那樣歷歷在目,但精神產(chǎn)品尤其是詩歌,也是人類生命的另一種食糧,這種精神食糧的作用絕不能忽視;另一方面,作為詩人,“我”在“痛苦”中思索,在“痛苦”中創(chuàng)造,“我”既然有這么多的“痛苦”,“你”就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就不能說“我”兩手空空!最后,詩人把“痛苦”上升到精神創(chuàng)造的層面并敬告麥地:“人類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詩歌和光芒!”孤獨的詩人向大地表白——“痛苦”并非一無所用:詩歌,是人類“痛苦”的結(jié)晶;閃耀著光芒的思想,也是人類“痛苦”的結(jié)晶!既然詩人擁有如此豐富的“痛苦”,就要讓它升華為人類的詩歌,讓它放射出光輝的思想!總之,在“痛苦”中完成創(chuàng)造,饋贈麥地,回報太陽,這便是詩人擲地有聲的答復(fù)!
三
盡管《麥地與詩人》是一首短詩,但從詩歌空間上看,卻處于“天地人”大框架之中。如果說“麥地”代表大地,“太陽”代表蒼天,那么,立于天地之間的“詩人”,則是人類精英的代表。中國古人早在《易經(jīng)》中就提出“天地人”宇宙模式,“天地人”并稱“三才”;中醫(yī)經(jīng)典《黃帝內(nèi)經(jīng)》如此給人下定義:“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雹咧袊湃藘A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人與天地相參”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共識?!尔湹嘏c詩人》的詩歌空間與“天地人”宇宙模式具有同構(gòu)性,天地之間的“詩人”,顯得格外突兀。在如此宏大的空間中,時間卻相對模糊,似乎不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因此《麥地與詩人》仿佛具有神話或童話一般的品質(zhì)。
盡管如此,海子創(chuàng)作《麥地與詩人》依然離不開他生活的20世紀(jì)80年代的現(xiàn)實背景。海子是大地之子,他迷戀泥土,對于伴隨時代發(fā)展而消亡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他自然傷感于心。海子創(chuàng)作于1987年的長詩《土地》有一個簡短的題記: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夠代替它么?海子說:“由于喪失了土地,這些現(xiàn)代的漂泊無依的靈魂必須尋找一種替代品,那就是欲望,膚淺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弘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來代替和指稱,可見我們已經(jīng)喪失了多少東西?!雹鄡赡旰?,海子在春節(jié)期間回到故鄉(xiāng)安慶,他感慨道:“有些你熟悉的東西再也找不到了,你在家鄉(xiāng)完全變成了個陌生人!”在長詩《土地》中,原本代表著健康、圣潔和美好人性的土地,卻被貪婪墮落的人類欲望破壞殆盡。由于對“大地沉淪”的無限焦慮,海子在詩中發(fā)出“是誰剝奪了我們的大地和玉米/何方有一位拯救大地的人?”這樣的呼喚。
《麥地與詩人》實質(zhì)上是“詩人”與“麥地”之間的一場心靈對話。這場對話的背景是,無論在生存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麥地”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于是,天地之間,詩人何為?這個問題就成為詩人思考的重心所在,“詢問”與“答復(fù)”實際上都與這個問題相關(guān)。海子所背負的問題,不僅是中國難題,也是個世界難題。在試圖解決“大地”危機、探討現(xiàn)代人“安身立命”這樣的時代難題時,“詩人”被悲壯地置于巨大的光環(huán)之下。托馬斯·卡萊爾指出,詩人和先知一樣,是被派來向我們揭示宇宙秘密的人——因此,詩人被當(dāng)作為世界帶來希望之光“英雄”人物。荷爾多林把諸神和上帝消隱的時代稱作“黑夜”,在這樣的“貧困的時代”,詩人的使命就是呼喚遠逝的諸神的名字,把它們召喚回來,所以,詩人的職責(zé)無疑是神圣的。詩人海子對自己的期許是:“做一個熱愛‘人類秘密’的詩人。這秘密包括人獸之間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間的秘密。你必須熱愛時間的秘密。做一個詩人,你必須熱愛人類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熱愛人類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須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須歌唱的?!雹嵩凇恫恍摇o荷爾德林》一詩中,海子憂傷地寫道:“土地和村莊/他們終究要被黑暗淹沒/告訴我,荷爾德林——我的詩歌為誰而寫”。海子筆下的詩人如此痛苦,他對自己的期許如此之高,是有其精神資源和思想根據(jù)的。就中國本土文化而言,海子筆下的詩人,則類似于“為天地立心”的“圣人”。對于“立心”,雖然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但其要義不外乎:賦予生之為人者以精神良知,使個體獲得安身立命的存在感,與自然、社會和諧一體。詩人若能發(fā)揮“立心”的作用,所謂“神性”不就充塞于天地之間了嗎?
在回答“詩人何為”這類問題時,盡管海子受到中西先賢大師們的影響,但這首《麥地與詩人》并非是對他人的簡單模仿,更不是對某些哲學(xué)概念的形象化圖解。海子的詩歌充滿詩性活力和獨特個性,任何理論都不可能將其限定在既往窠臼之中。較之于海子其他關(guān)于“麥地”的詩歌文本,《麥地與詩人》的主題具有相當(dāng)?shù)纳羁绦院碗[秘性,其詩歌境界遠遠高出一般的所謂“田園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首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啟悟詩,堪稱海子“麥地詩歌”的代表之作。
① 2003年,《麥地》入選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xué)語文》,《五月的麥地》入選中學(xué)語文自讀課本(九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 燎原先生最早撰文使用這一稱呼,見燎原《孿生的麥地之子——論海子、駱一禾麥地詩歌》,《詩歌報》1990年1-2期合刊。
③ 選自西川主編:《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頁。
④ 西川:《懷念》,西川主編:《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序言部分第11頁。
⑤ 張載:《張載集》,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62頁。
⑥ [德]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序言》,陳鼓應(yīng):《悲劇哲學(xué)家尼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年版,第325頁。
⑦ 姚春鵬譯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231頁。⑧ 海子:《詩學(xué):一份提綱》,西川主編:《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8頁。
⑨ 海子:《我熱愛的詩人——荷爾德林》,西川主編:《海子詩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8頁。
作 者:劉廣濤,文學(xué)博士,聊城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