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朝墓志形制及紋飾研究

2014-07-13 09:40江西省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333403
大眾文藝 2014年19期
關鍵詞:頂蓋墓志紋飾

(江西省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333403)

一、墓志的起源問題

關于墓志起源問題的認識,歷來存在分歧,也形成了許多觀點。主要有秦漢起源說、東漢起源說、魏晉起源說、南朝起源說。但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秦始皇陵區(qū)出土了一些建陵刑徒工匠的磚瓦葬銘,上面刻寫人名、身份與地名,如:“鄒上造姜”“東武不更所貲”1。這與后期的墓志銘雖有一定差異,但都標識墓主的信息。據(jù)此,筆者傾向起源于秦漢說。

中國喪葬禮俗中有為死者立碑的習俗,尤其東漢,厚葬風氣彌漫,墓碑盛行。東漢末年,朝代的更替,人口遷徙不定,經(jīng)濟的衰退使一部分人難以維生,盜掘墳墓葬品以維持生計的也有存在。據(jù)歷史記載,曹操以盜墓籌備軍餉。《水經(jīng)注疏》記載:“操發(fā)兵入碭,發(fā)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shù)萬斤?!?也許正因曹操怕墓葬被后人所鑿盜,“以天下凋敝,禁立碑”。入晉以后,晉重申碑禁之令,晉武帝咸寧四年詔:“碑表私美,興長虛偽,莫大與此,一禁斷之。”3立碑就成為違法之事。這種長久沿襲下來的習俗,不是能輕易改變的。當時人們講究孝道,并把為親人樹碑立傳當作盡孝的方式,因此,人們將碑刻由地上轉移到地下,由此墓志得以發(fā)展。

二、墓志形制研究

北朝墓志上承魏晉下啟隋唐,在形制方面與后世墓志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北朝早期墓志繼承魏晉形制,并沒有統(tǒng)一的固定形式,以碑形和長方形為主,少量圭首、圓首墓志及罕見形態(tài)龜首趺形墓志,如《北魏元顯雋墓志》。在材質方面,磚質墓志與石質墓志并存。孝文帝遷洛以后,墓志在形制方面,演變成以正方形志石與盝頂蓋相結合的墓志形態(tài)。據(jù)搜集資料中,已知1992年10月出土十六國大夏真興二年(420年)《田明墓志》,磚質,分上、下兩函,上函無字,下函陰刻隸書。每字均涂朱砂。4說明此時墓志蓋已出現(xiàn),但罕見,因此不是當時墓志主流形制。

據(jù)已有資料,最早的北朝有蓋墓志是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476)陳永夫婦墓志磚。據(jù)殷憲先生介紹,“陳永夫婦墓志磚是1995年在大同市陽高縣馬家皂鄉(xiāng)強家營村出土,有蓋。墓銘由兩塊青磚刻制而成。銘面略凹,四周帶框??驅捈s3厘米,高不足1厘米,上下框為平面,左右框則呈鋸齒形。蓋磚與銘面相扣部分平整而微凸,左右亦為鋸齒形,上下咬合?!?巧妙的設計確保了蓋與銘的結合不會磨損文字。由于墓志常久的埋藏在地下,難免會被泥土侵蝕,損害其銘文,志蓋的出現(xiàn)即防護了土質對墓志銘文的腐蝕,又保持了文字信息的流傳。

北朝志蓋主要的形制是盝頂蓋式,又稱“覆斗形蓋”,也是后朝代中主要志蓋形制。關于盝頂蓋這個問題的探究,其看法不一。劉鳳君先生認為盝頂式墓志象征天地說,他說:“志石方而表示地,志蓋覆斗形表示天……墓志標題刻在覆斗形蓋頂中間,志文刻在志石上面,亡者的功名可與天同輝,與地共存”。6馬新宇先生認為:“其形制可能與當時祭祀所設方壇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關系。”7趙超先生認為盝頂蓋是古人借鑒了式盤的外形。8而劉天琪認為:“盝頂形墓志的原形來自于祭祀的明堂”。9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北朝墓志形制的定型是一個漸進過程,墓志經(jīng)歷了從原始到成熟的一個過程。而盝頂蓋的形成,首先應該是基于保護文字的實用目的,是對早期磚質墓志制度的繼承和發(fā)展。在此基礎之上,宗教意識與傳統(tǒng)文化觀念以及古器物形制等,才或多或少地發(fā)揮其各自對墓志形制的影響力。

三、墓志紋飾研究

紋飾往往映照一個時期人們的文化現(xiàn)象及宗教信仰。墓志作為一種喪葬物品,其紋飾還反應了當時的喪葬觀念,人們對待生死的心態(tài)。北朝墓志紋飾并不像隋唐那么普遍,墓志蓋多為素面或一些粗落的紋飾,但北魏紋飾變化相對較多,墓志志蓋與志石側面常雕刻卷云、神獸、四象、蔓草、忍冬、蓮花等紋飾,映照了當時的宗教信仰。據(jù)其代表的宗教思想將它們分三種:

1.道教題材

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為多神教。在封建社會里皇權以神權為依托,神權以政權為靠山,神權與皇權始終保持一致,相互支援10。早期道教追求長生不死、修煉成仙、辟谷、煉丹,其養(yǎng)生之術為帝王所崇信,后經(jīng)改革成為中國特色的宗教。道教題材多為四神和羽人。永安二年(529年)十一月七日的爾朱襲墓志,志名四周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四神上還乘坐著仙人,背景襯有云氣紋、樹木等紋樣。寄托了羽化升仙的思想。同樣刻有四神紋的北周獨孤藏墓志,志蓋四邊刻朱雀圖案,志石刻十二生肖動物圖像,希望得到十二神靈的陪伴和護佑,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2.佛教題材

北朝皇帝大多崇佛,帶動了后妃王公貴族的崇佛。上行下效,流風所及,官員和百姓信佛的人很多。由于這一時期政治惡劣,賦稅勞役負擔很重,許多人投身佛門,因此象征佛教的紋飾題材的飛天、摩尼寶珠、蓮花等普遍出現(xiàn)。

在我國蓮花作飾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用已有發(fā)現(xiàn),如河南新鄭出土的銅方壺,蓋頂也均作蓮瓣形。11此時蓮花裝飾并不普遍,到漢朝佛教傳入我國后,蓮花紋樣的使用才普遍。因此漢前蓮花紋樣不是佛教觀念題材。80年代末出土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北杜鄉(xiāng)靳里村的尉遲運墓志,正方形,志蓋盝頂,蓋面篆書“大周上柱國盧國公志”。志文四周線刻忍冬紋飾,四殺刻忍冬紋與蓮籽紋飾。這是典型的佛教題材紋飾。除此類之外,還出現(xiàn)佛道題材結合的現(xiàn)象,如河北磁縣出土“東魏定武五年(547年)堯榮妻趙胡仁墓志”,盝頂蓋上刻有四神紋飾與蓮花忍冬紋。四神屬傳統(tǒng)道教題材,蓮花和忍冬屬佛教題材,這種裝飾題材是一種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典型代表的結合。

3.祆教題材

祆教又稱拜火教,活躍于絲綢之路的粟特人信奉祆教,魏晉南北朝時期來華甚多。祆教的重要標志是火壇、戴口罩的人首鳥身祭司,因祆教不向外人傳教,故此最典型的標志不大出現(xiàn)在中土粟特人以外的墓葬。12據(jù)施安昌先生介紹所知,北魏靈太后及部分王公大臣曾崇信提介祆教,他們生前應該是祆教的信徒。1928年出土于洛陽北魏永安二年茍景墓志,志蓋上的紋樣:火焰肩神、半獸半鳥神、半人半鳥神、火壇等,前文提到祆教重要標志就是火壇、人首鳥身祭司,因此茍景可能是粟特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志蓋上半人半鳥神有漢人面貌,穿著漢人衣冠,也有西域胡人面貌,穿著燈籠褲。由于茍景長期入住中原,胡風與漢風相互滲透結合。與祆教題材相關的馮邕妻元氏墓志,繪飾火焰神,蓮花,螭龍,神獸鳥,但沒有火壇,可能只是祆教的信奉者。

四、結語

墓志是中國喪葬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北朝時期,墓志形制的發(fā)展趨于成熟,最終定型為正方形志石與盝頂蓋相結合的墓志形態(tài),符合當時的喪葬習俗,后期更加流行這種帶蓋的墓志。雖然墓志使用紋飾的做法在北朝還不是很普遍,但已經(jīng)形成了利用墓志裝飾來表現(xiàn)人們的宗教觀念,也對了解北朝時期外來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紋飾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隋唐時期墓志裝飾的先河。

注釋:

1.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787.

2.魏羲之.曹操靠盜墓籌軍餉.文史博覽,2013年02期,第69頁.

3.葉其峰.晉石勘墓志——兼談墓志制度之演變,[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年02期.

4.吳煒.《墓志銘起源初探》.東南文化,1999年第3期.

5.殷憲.《北魏平城書法綜述》,見:http://www.artist.org.cn/yanlun/1/200607/21258.html.

6.劉鳳君.《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中原文物》,1988年第02期.第80頁.

7.馬新宇.《試論北朝墓志題銘的文化意蘊及書體的裝飾性問題》,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書委員會主編《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頁.

8.趙超.《古代墓志通論》,紫禁城出版社,2006 年版.

9.劉天琪.《關于墓志形制的幾個問題》.考古與考察,2009年第18期 第15頁.

10.《文物三國兩晉南北朝史》.2009.1版.中華書局,164頁.

11.童彥婷.《淺談六朝時代特征影響下的蓮花紋樣》.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3期.

12.張倩儀.《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商務印書館出版,2010年2月,183頁.

猜你喜歡
頂蓋墓志紋飾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蠟染的紋飾探討
汽車天窗與頂蓋匹配設計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藏族日常紋飾與文化符號研究
出口客車可拆卸式頂蓋的結構方案設計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雕漆紋飾的修復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