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逸如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人文系, 廣州 510091]
宋之問桂州山水詩略論
⊙尹逸如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人文系, 廣州 510091]
宋之問是初唐著名詩人,流貶欽州時,在桂林創(chuàng)作了一批山水詩。這些山水詩用近體詩的形式美表現(xiàn)了山水的自然美,將清微淡遠的審美追求與桂林山水的自然契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shù)特色,從而為盛唐山水詩的繁榮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初唐 宋之問 桂州 山水詩
山水詩源于《詩經(jīng)》、楚辭,東晉的謝靈運、謝眺等人以其不凡的學識與才氣,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詩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沈期、宋之問等人在對山水詩革新、律化的同時,注入新的審美情趣,從而為盛唐山水詩的繁榮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宋之問景龍四年(710)流貶欽州,滯留桂州(現(xiàn)桂林市)期間,縱情于山水,成為詩人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為山水詩向盛唐的演進提供了更為直接的影響。
一
宋之問(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nóng)陸渾(今河南靈堡)人。上元二年(676)中進士,未立即就官,而是回到家鄉(xiāng)弘農(nóng)陸渾,過著隱逸生活,與隱士司馬承禎、田游巖、韓法昭、趙貞固往來密切,相互酬唱。天授元年(691),被武則天征召,與楊炯分值習藝館教習宮人。后入造武則天寵臣張易之所主持伽奉宸府任內(nèi)供奉,常扈從出游,應制賦詩。在武則天朝,宋之問得到很多恩遇,尤其是蒙受武后奪錦袍以賜的恩寵,名揚天下,成為著名的宮廷詩人。
神龍元年(705),中宗繼位,宋之問因諂附張易之兄弟之罪而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次年逃歸。景龍三年(709)秋,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矛盾激化,因宋之問曾寫《宴安樂公主宅》詩,對安樂公主夸贊有加,遭太平公主嫉恨,羅織罪名,將宋之問貶為越州(今浙江紹興)長史。景龍四年(710),中宗駕崩,李隆基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誅殺韋后,扶植其父李旦即位,即睿宗。宋之問又因曾依附韋、武的罪名而被清算,再貶欽州(今廣西欽州市北)。712 年,玄宗即位,宋之問被賜死貶所。
宋 之 問 二 次 貶 謫 嶺 南 ,第 二 次 被 流 貶 欽 州 時 ,“ 先 由 湖 南 徑 直 入 桂 ,在 桂 州 逗 留 了 一 年 多 ”①?!杜R 桂 縣 志》云 :“元山觀在城南二里,即宋之問故宅?!惫鹬菁垂鹆?,管州十二:桂州、梧州、賀州、昭州、象州、柳州、嚴州、融州、龔州、富州、蒙州、思唐州等。為何宋之問長期滯留桂州?我們認為,一是第一次(706)逃歸時,溯西江桂江北上,途經(jīng)桂州,大概對風景如畫的桂州留下了頗佳印象。他第一次神龍元年貶謫嶺南時,說過“但今歸有日,不敢恨長沙”(《度大瘐嶺》),就是說,只要不去瘴癘之鄉(xiāng)的瀧州,就在長沙也可以。桂林與長沙相去并不太遙遠,而“桂林山水甲天下”,遠比長沙好。二是桂州都督王唆,據(jù)歷史資料記載,是一個講義氣、重友情的官員,收留庇護聞名天下的詩人,也在情理之中。
宋之問在桂州一年多時間里,曾往來廣州外,絕大部分時間在桂州縱情山水,創(chuàng)作了十多首山水詩,成為他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他將自己的情感志趣融入青山麗水中,呈現(xiàn)出流麗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為初唐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二
宋之問再流貶嶺南欽州,特別是滯留桂州時,沒有初貶嶺南瀧州參軍時那樣的怨憤不平,對貶謫之地那樣的惶恐畏懼,心情似乎平穩(wěn)多了。政治的動蕩,個人寵辱無常的經(jīng)歷,使宋之問感觸良深,清新優(yōu)美的桂林山水,逐步滌凈了心靈,升華了境界。他在桂林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聲情兼具,具備了較高的美學價值。
其一,在山水中尋找寧靜之心。宋之問在桂林自然山水的親密接觸中,獲得了物我交契的心理滿足和審美愉悅。他在《江亭晚望》中寫道: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村。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v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詩人獨自處在遠離塵俗的具有原生態(tài)意味的自然環(huán)境氛圍之中,詩的描寫一方面著重于對“沙有跡”“浪無痕”的略無矯飾的自然狀態(tài)的切近與把握,另一方面又在“望水”“看山”的覽眺之中有意識地投入自身的主觀意緒,造成人的思理與自然生機的互為感發(fā)與交融。結(jié)尾處恰好表現(xiàn)了“縱情未已”“回馬黃昏”的依戀性情緒,而且在與全詩構(gòu)成整體性審美意味的同時,在某種意義上還體現(xiàn)出對人生問題的深刻思索。意境清微淡遠,是一首盛唐好詩。又如《過蠻洞》:
越嶺千重合,蠻溪十里斜。竹迷樵子徑,萍匝釣人家。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誰憐在荒外,孤賞足云霞。
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難免有孤獨寂寞之感,但這異鄉(xiāng)卻青山相連,小河蜿蜒,彎曲的小徑伸向竹林深處,紅楓綠橘,花果滿園。這里沒有爭斗,沒有喧囂,人們過著桃花源式的寧靜生活。這一切又令詩人悠閑自在,洗滌孤獨寂寞之心,讓人心弛神往。他在《下桂江縣黎壁》寫道:
放溜覿前溆,連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轉(zhuǎn),天小霧峰攢。吼沫跳急浪,合流環(huán)峻灘。欹離出漩劃,繚繞避渦盤。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難。吾生抱忠信,吟嘯自安閑。旦別已千歲,夜愁勞萬端。企予見夜月,委曲破林巒。潭曠竹煙盡,洲香橘露團。豈傲夙所好,對之與俱歡。思君罷琴酌,泣此夜漫漫。
桂江,即漓江。詩人在這里描寫了漓江一段非常險要的河段,河道彎曲,兩岸峭壁滎繞云霧,只能看見窄小的天空,河水激浪翻滾,發(fā)出驚天的巨大聲音,船工艱難行駛于急浪,漩渦之上,令人驚心動魄。詩人一驚一 喜 ,感 受 著 這 一 切 ,“ 豈 傲 夙 所 好 ,對 之 與 俱 歡 ”,“ 吾生抱忠信,吟嘯自安閑”?!断鹿鸾埬繛芬彩菍懝鸾惶幒訛铀募?,巨石粼粼,除了鳥之鳴,猿之嘯外,再沒有其他音響。宋之問經(jīng)歷處處驚險后,又回到了無比靜謐的環(huán)境中,充分享受審美的愉悅。
其二,在山水中抒寫懷鄉(xiāng)之思。家是心靈的港灣,長期漂泊在他鄉(xiāng),見到異鄉(xiāng)的山水,就會勾起故鄉(xiāng)之念,家人之思。例如《登逍遙樓》: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綠水泓澄云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其三,在山水中探求人生之義。宋之問人生遭受幾次沉重打擊,從“廟堂之高”跌到“江湖之遠”,從皇帝文學侍從斥為邊陲棄臣。他在優(yōu)游山水時,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探尋今后的人生道路。詩人在《桂州三月三日》回憶了詩人在京城令人羨慕的生活和在越州登臨游玩的美好時光后,認為現(xiàn)在流貶到邊陲,“不求漢使金囊贈”,對朝廷赦歸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愿得佳人錦書”,只愿親人平安就足矣。他到桂林后即寫了《始安秋日》一詩:
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晚霽江天好,分明愁殺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業(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淪。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
始安,即桂州或桂林,三國孫吳時設始安郡。詩一開始寫“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桂林的秋天沒有北風呼嘯,也沒有寒霜嚴逼,更沒有蕭颯之氣,而到處是鮮花,到處是綠草。水石磷磷,空明清麗,一片純凈,但隨即筆鋒一轉(zhuǎn),說:“世業(yè)事黃老,妙年孤隱淪。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
詩人反思人生,對過去選擇的人生有悔恨之意,“何物貴吾身”?不如“歸歟臥滄海”,“世業(yè)事黃老”。詩人回憶美好的隱居生活,也就是說,放棄過去的人生追求,歸隱山林,過著隱逸生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遺憾的是,退隱山林的生活沒有等到,卻等來了皇上的詔書,命喪貶所。
三
宋之問以山水為審美客體,觀照命運與人生,詩歌題材伸展到廣闊領域。他在繼承前人山水詩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追求新的審美意趣,在初唐詩壇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審美特色。
一是將近體詩的審美形式作為山水詩的審美載體,展現(xiàn)了詩歌的精工之美。宋之問桂林山水詩,運用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多種近體詩體裁。例如,《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這首七言律詩,寫男女邂逅,一見鐘情,難成眷屬的感傷。首聯(lián)寫兩人邂逅的環(huán)境,頷聯(lián)寫邂逅的主人公:趙員外和秦佳人,頸聯(lián)寫兩人的心理,渴望成為眷屬,尾聯(lián)寫別后心情。景中含情,頗有韻味,對仗亦工整,語言清新,特別是“江雨朝飛細塵”句,堪稱佳句。
Determination of six UV filters in cosmetics by HPLC 6 46
《舊唐書·宋之問傳》說“:之問尤善五言詩,當時無人出其右者?!崩纾豆鹬菖阃醵级交奕昭珏羞b樓》:
整個初唐七絕甚少,宋之問也有所涉足,且不乏佳作,如《登逍遙樓》前面已作論述,不再贅言。宋之問五言絕句也頗出色,例如,《謁二妃廟》:
還以金屋貴,留茲寶席尊。江鳧嘯風雨,山鬼泣朝昏。
詩人運用對仗,使句式結(jié)構(gòu)別具凝練工巧,收到了映襯烘托的藝術(shù)效果。
又如,五言排律《桂州黃潭舜祠》:
關于舜祠,《臨桂縣志·山川》記載:“虞山,在城北一里,又名舜山”。這首五言排律,追想了舜帝南巡百越的盛況,描繪了祠廟四周的嶺南物,詩人由拜謁舜祠而引發(fā)對萬里之外帝鄉(xiāng)的思念。全詩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情寓于景,意境空靈。
以敘事述情,敷陳排比見長的歌行體,是體現(xiàn)詩人才情的體裁。例如,宋之問的《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陽三日述懷》)是一首長行歌體詩。全詩以鋪排縱恣的手法,跌宕頓挫的音韻,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情感。
總之,宋之問桂林近體山水詩,更注重規(guī)范的格律,精巧的構(gòu)思,凝練的語言,展現(xiàn)了詩歌的精工之美。這在山水詩發(fā)展史上的一次成功藝術(shù)實踐,充分展示了山水詩的藝術(shù)魅力。
二是將清微淡遠的審美追求與桂林山水的自然契合,為初唐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宋之問貶謫嶺南,將多彩之筆從宮廷池菀,樓閣亭榭伸向青山碧水,在自然山水面前,感受到自然之觀的神奇美妙,獲得優(yōu)游于山水的心靈寧靜。詩人改變齊梁奇糜艷麗之風,以白描淡素的筆觸描山繪水,清新明麗?!督ね硗分袑懙?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村。 鳥歸沙有跡,帆過浪無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斷魂。 縱情猶未已,回馬欲黃昏。
全詩圍繞“望”字,編織成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晚江畫卷。景物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動靜相宜,情景兩融,語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微淡遠。詩人在青山麗水流連忘返,盡情享受這山水之美。此類清新自然的詩句還有很多,如“日暝山氣落,江空潭靄微”(《桂州黃潭舜祠》),“逍 遙 樓 上 望 鄉(xiāng) 關 , 綠 水 泓 澄 云 霧 間 ”(《登 逍 遙樓》),“意 隨葉 盡,愁共 柳 條 新 ”(《桂 州 陪 王 都 督 晦 日宴逍遙樓》),“江雨朝飛細塵,陽橋花柳不勝春”(《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過蠻洞》)等等。這些詩句寫景清麗空靈,語言生動凝練,詩人之情感力透紙背,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這種清微淡遠的審美追求,開啟了盛唐山水詩創(chuàng)作抒情特色之路徑。著名文學理論家袁行霈先生指出:“聲色與性情的統(tǒng)一,是初唐詩人為盛唐詩歌高潮到來所做的重要準備.宋之問就是初唐一百年所走過的笫三代詩人中值得注意的一位?!雹?/p>
另外,宋之問是唐初名噪京城的著名詩人,《舊唐書·宋之問傳》載:“之問再被竄謫途經(jīng)江嶺,所有篇詠,傳布遠近”③。詩人在桂林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就會不脛而走,傳遍京城洛都及廣大中原地區(qū),從而使人們了解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客觀上起到了宣傳與傳播的作用;同時,詩人所描寫的桂林諸如逍遙樓,二妃墓和舜祠等名勝古跡也極具史料價值。
① 劉振婭:《關于宋之問研究的幾點質(zhì)疑》,《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 年笫 2 期。
② 王先霈:《百年徘 徊——初唐詩歌的 創(chuàng)作趨 勢》,《北京 大學學報》1994 年笫 6 期。
③ 舊唐 書:《宋 之問 傳》,中華 書局 1975 年 版。
[1] 舊唐書.宋之問傳[M].中華書局,1975(1).
作 者:尹逸如,文學碩士,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人文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