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才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而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從最基礎的小學教育開始。在小學教育中,語文又是基本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從事任何工作所必須的基礎。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認為,除了重視智力因素培養(yǎng)之外,還應該注重加強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蓮囊韵聨追矫孢M行努力:
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素質教育的最終歸宿和提高的標志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培養(yǎng)出認真、細致、科學的學習習慣,學生才能夠自覺、自主、積極地去學習。古人云:“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的培養(yǎng)將對人的一生發(fā)展至關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按照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去做,如“正確的坐立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認真聽講和邊聽邊想,用心思考,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認真仔細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等等。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每位教師教學中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要做到精練實練,直到習慣成自然。如“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較大,怎樣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字在田字格中占的位置及字的筆順、部首、結構、讀音”,等等。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應該從小學生富有的進取心、好勝心等興趣入手,向樂趣、志趣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心理。用表揚、鼓勵、比賽等方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每當學生回答問題或朗讀課文后,筆者都給予一定的鼓勵、表揚。評價語言有:“你把問題回答得真完整”,“你的朗讀聲音真洪亮”,“你真棒”,等等。這樣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更愛動腦,更愛發(fā)言。未被叫到的學生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真正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自然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尋求知識的欲望。時間長了,良好的學習興趣也就養(yǎng)成了。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小學生年齡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承受力和進取心的培養(yǎng)。如《童第周》一課就是較好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心。像童第周說的那樣:“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這樣,就能使學生對學習、生活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一道題不會急得抹眼淚,氣餒自卑。面對困難、挫折,應該鼓起勇氣。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為了建設祖國的繁榮昌盛發(fā)奮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四、結合實際,做好輔導
教學中既要重視課堂教學,又要重視課外輔導。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不同,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補充,有的則需要更進一步深化發(fā)展。課外輔導又要注意減輕課業(yè)負擔,多少年來,由于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擠占了學生大量的發(fā)展個性、特長的時間,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嚴重受挫。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有自己的支配時間,去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參加勞動。另外,還要鼓勵學生有廣泛愛好,學鋼琴、學畫畫、學手工制作、小實驗活動等。這樣,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發(fā)展,學生整天沉浸在幸福快樂之中。由于特長得到了發(fā)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充滿信心,沒有了心理上的壓力。
五、加強思想教育
加強思想教育,也是新時代的熱切呼喚,也是客觀現(xiàn)實的迫切要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要讓他們從小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要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課文《圓明園》《日月潭》《詹天佑》《童第周》等,知道我們祖國有風光秀麗的大好河山、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做出貢獻的偉大人物、血與淚的近代史……通過學習課文,學生即學會了知識,又受到愛國教育,使其更加努力學習。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涉及到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許多方面的綜合性探討,用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原則和方法來對他們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