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成
數列在歷年高考中占有較大比重,分值約占總分的六分之一.數列題的解答對考生的分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數列試題的考查又以數列求和為主.因此,掌握數列求和的方法與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初學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大都有畏難情緒,以至沒有學好此內容.其實數列求和是有規(guī)律的,可以從它們的本質特點出發(fā),尋找最一般的解法,從而得出結論.下面將根據數列的不同特點,給出數列求和的一般形式,對數列求和的方法與技巧進行探究與總結.
數列求和的指導思想:看通項,定方法.先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然后根據數列通項的具體形式決定用哪種方法.
一、公式法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s■=■=na■+■d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s■=na■,q=1■=■,q≠1
補充公式:1■+2■+…+n■=■n(n+1)(2n+1)
1■+2■+…+n■=■n■(n+1)■
典型例題:例1.數列{a■}滿足a■=n■+3n-1(n∈N■),求數列{a■}的前n項和S■.
分析:數列{a■}的通項由“n■”和“3n-1”兩部分組成,“n■”可以用1■+2■+…+n■=■n(n+1)(2n+1)這個公式求和,“3n-1”可以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求和,因此本題用公式法求和較簡單.
解:S■=(1■+2■+…+n■)+(2+5+…+3n-1)
=■n(n+1)(2n+1)+■
=■(n■+6n■+2n)
二、錯位相減法
形如{a■·b■},其中一個是等差數列,另一個是等比數列,此類題型用錯位相減法求和.
典型例題:例2.數列{a■}滿足a■=(2n-1)·3■(n∈N■),求數列{a■}的前n項和S■.
解:因為S■=1·3+3·3■+5·3■+…+(2n-1)·3■
所以3S■=1·3■+3·3■+5·3■+…+(2n-1)·3■
所以S■-3S■=1·3+2(3■+3■+…+3■)-(2n-1)·3■
所以S■=(n-1)3■+3
三、裂項相消法
形如:b■=■(k≠0),此類題型用裂項相消法求和.
常見形式:a■=■=■-■
a■=■=■(■-■)
a■=■=■(■-■)
a■=■=■(■-■)
a■=■=■-■
a■=■=■-■
典型例題:例3.數列{a■}是各項都不相等的正項等比數列且a■≠1(n∈N■),求證:
■+■+…+■=■.
證明:因為■=■(■-■),
所以
左邊=■(■-■+■-■+…+■-■)
=■(■-■)=■(■)=■=右邊,
所以■+■+…+■=■.
四、倒序相加法
數列{a■}的第一項與倒數第一項的和是個定值,第二項與倒數第二項的和是個定值,以此類推,此類題型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典型例題:例4.函數f(x)對任意x∈R都有f(x)+f(1-x)=■,且S■=f(0)+f(■)+f(■)+…+f(1),求S■.
解:因為S■=f(0)+f(■)+f(■)+…+f(1)
所以S■=f(1)+f(■)+f(■)+…+f(0)
所以2S■=(f(0)+f(1))+(f(■)+f(■))+…+(f(1)+f(0))
又因為f(x)+f(1-x)=■
所以2S■=(■+■+…+■)=■(n+1),所以S■=■(n+1).
五、分組求和法
若一個數列的通項由幾個不同的數列組合而成,并且可以把這個數列分解成幾個能求和的式子,此類型用分組求和.
典型例題:例5.數列{a■}滿足a■=2■+2n+1(n∈N■),求數列{a■}的前n項和S■.
分析:數列{a■}可以分解成兩部分“2n”和“2n+1”,“2n”是等比數列,“2n+1”是等差數列,所以可以分別用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求和.
解:S■=(2+2■+…+2■)+(3+5+…+2n+1)
=2■-2+n(n+2)
六、并項求和法
一個數列本身并沒有太明顯的規(guī)律,但是把數列的某些項重新組合后有規(guī)律(如:相鄰項組合,奇數項與偶數項分別組合等),并且組合后可以求和,此類型題用并項求和.
典型例題:例6.求和:S■=1-3+5-7+9-11+…+(-1)■(2n-1).
解:當n為偶數時
S■=(1-3)+(5-7)+(9-11)+…+(2n-3-(2n-1))=-2·■=-n
當n為奇數時
S■=(1-3)+(5-7)+(9-11)+…+(2n-5-(2n-3))+(2n-1)=-2·■+(2n-1)=n
由以上六個例題,不難發(fā)現求數列前n項和的一般步驟:(1)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2)觀察數列通項公式的形式,決定用哪種方法;(3)化簡、整理,求出數列{a■}的前n項和.
以上給出的六種求和方法是比較常規(guī)的,但這些方法不是萬能的.通過研究不難發(fā)現:這些方法的前提是能求出數列的通項,然后根據數列通項的特征進一步求和.但是有些題很難求出通項,以上這些方法不再適用.這就要求考生要多掌握一些“非常規(guī)”的技巧與方法.比如以下方法.
七、逐差求和法
某些數列的構成規(guī)律不十分明顯,很難求出它的通項公式,我們可以逐次求出它的各階差數列,如果某一階差數列正好是等差數列或者為等比數列,那么就可以利用這些數列的有限和得出原數列的一個通項公式,然后求出其前n項和S■.
典型例題:例7.求數列5,6,9,16,31,62…的前n項和S■.
分析:這個數列構成規(guī)律不十分明顯,通項不容易求出,我們不妨看看相鄰兩項的差,然后再找規(guī)律,可以求出它的一階差數列:1,3,7,15,31…,又可以求出它的二階差數列:2,4,8,16,32…,發(fā)現它的二階差數列是一個等比數列,因此可以用逐差求和法先求出a■再求出S■.
解:設原數列為a■,一階差數列:1,3,7,15,31…為b■,二階差數列:2,4,8,16,31…為c■,所以有b■-b■=c■,把以下式子相加:
b■-b■=c■
b■-b■=c■
b■-b■=c■
?噎 ?噎 ?噎
b■-b■=c■
得到:b■-b■=c■+c■+…+c■=2+4+8+16+…+2■=2■-2
所以:b■=2■-1
又因為a■-a■=b■,所以把以下式子相加:
a■-a■=b■
a■-a■=b■
a■-a■=b■
?噎 ?噎 ?噎
a■-a■=b■
得到:a■-a■=b■+b■+…+b■=2■-n-1
所以:a■=2■-n+4
然后利用分組求和求出S■.
所以S■=(2+2■+…+2■)+(3+2+…+(4-n))=2■-2+■.
八、組合數求和法
若原數列各項可寫成組合數的形式,然后再利用公式C■■+C■■求出數列前項和S■.
典型例題:例8.求數列1,1+2,1+2+3,…,1+2+3+…+n的前n項和S■.
分析:這個數列的每一項可以變形為以下形式:
1=C■■,1+2=3=C■■,1+2+3=6=C■■,1+2+3+4=10=C■■,1+2+3+…+n=■=C■■,因此原數列各項的和可寫成組合數的和的形式,就可以轉化為利用公式C■■+C■■=C■■求出數列前n項和S■.
解:S■=1+(1+2)+(1+2+3)+…+(1+2+…+n)
=C■■+C■■+C■■+…+C■■=C■■=■n(n+1)(n+2)
“學無常法,教無常法”.本文總結的求和方法只是一些常規(guī)的思路與技巧,并不是“萬能公式”.這就要求考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深入發(fā)掘題目的特點,明確出題者的目的與意圖,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處變不驚,正確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