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業(yè) 徐宏
【摘要】本文通過強化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融資觀;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嚴控貨款規(guī)模;實施多渠道籌資,分散財務風險;加強內部管理,嚴控收支水平等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措施,以使高學能夠健康、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財務 風險控制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yè)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使企業(yè)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所獲取的最終財務成果與預期的經營目標發(fā)生偏差,從而形成的使企業(yè)蒙受經濟損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高校的財務風險是指高校資金在營運過程中,由于主觀上對結果預測不足或因自身難以承受的經濟活動而導致的損失,或由于在經濟運行中突然出現的政策變動、政治形勢波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本文分析了財務風險特征,詳細闡述了高校財務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財務風險特征
(1)客觀存在性。財務風險廣泛存在于各種財務活動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不確定性。由于風險的存在,對財務活動的最終結果難以準確把握和預測,導致財務活動的復雜。
(3)相關性。財務風險的大小與風險報酬的高低具有相關性。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因而可以說,收益性與損失性是共存的。
二、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一)強化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融資觀
(1)充分認識高校在舉債中應承擔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辟J款高校作為貸款的主體,必須承擔還貸責任。銀行作為經營性股份制企業(yè),股東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它的一切活動都是商業(yè)行為,決無可能不顧自身利益而為學校發(fā)展買單。
(2)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并積極應對。必須充分認識到貸款的高額利息支出及本金償還對現有教育資源產生的負效應。應注重分析投資后是否能為學校帶來更多的資金回流,也就是能否創(chuàng)造新的更多的收入。在此基礎上預測預期償還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還貸計劃和措施,以保證高校事業(yè)健康、平穩(wěn)的發(fā)展。
(二)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確定合理的貸款規(guī)模
高校貸款規(guī)模要與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模及預期償債能力相適應。如果學校貸款規(guī)模超過學校的承受能力,學校將面臨財務風險。因此,高校為防范風險,應通過建立貸款風險評價模型來確定合理的貸款規(guī)模,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
高等學校貸款的前提條件,必須是保證未來債務償還期間內,每年具有可用于償還貸款本息的可償債資金。高校的收入來源可分為限定性收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收入(無指定用途)兩大類。只有非限定性收人才能作為高校償還債務本息的資金來源。
非限定性收入二(非專項教育經費撥款一附屬中學教育經費撥款)+教育事業(yè)收入十附屬單位交款+其它經費撥款+上級補助收入十其他收入
高校的正常運轉和發(fā)展必須首先確保必要的剛性支出。
貸款余額規(guī)?!軅鶆掌冢╪年)累計非限定性凈收入現值*還貸系數(非限定性凈收入用以還貸的比例)+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償債資金(比例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
貸款規(guī)模應控制在此范圍之內,超過就應對財務風險發(fā)出預警。
(三)多渠道籌集資金降低風險系數,加強內部管理增強抗風險能力
多渠道籌集資金降低風險系數。為有效規(guī)避財務風險,高校應建立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機制,分散風險,增強還貸能力。
(1)政府撥款是大學經費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這部分資金屬于高校的自有資金,既沒有資金使用成本,也不需要歸還。因此,大學應積極與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并根據政府的需要,盡可能多地爭取科研課題和經費。
(2)學費收入是學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目前,宏觀經濟面通脹預期明顯、人們對高學費非常反感。高校通過提高收費解決資金緊缺問題可行性非常小。因此,通過高校收費制度創(chuàng)新、多種形式辦學、做好助學貸款等工作,多渠道增加學費,盡量降低欠費率,為高校增加經費來源。提高高校的自有資金比例,增強高校的實力和抗風險的能力。
(3)大學爭取社會捐贈也是一條有效增收渠道。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這一傳統(tǒng)籌資渠道的優(yōu)勢,大學應該設立專門的募捐機構,發(fā)揮大學董事會及校友會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募捐范圍爭取更多的辦學資金。
(4)創(chuàng)新籌資資渠道。如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人才、科研成果、儀器設備、建筑及場地增加收入;進行資產整合、債務重組、創(chuàng)立教育基金、發(fā)行教育債券、實行期權激勵等增加經濟來源,化解財務風險。
(四)加強內部管理,增強抗風險能力。
(1)科學民主決策。高等學校要切實履行重大決策集體決定制度。在申請貸款前,要充分評估未來還本付息能力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把貸款的余額限制在可控制范圍內。在重大項目支出前,要科學論證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避免出現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
(2)建立領導干部考核制度,強化財務管理。高校債務情況要作為領導干部任期考核一項重要內容,納入領導干部目標責任制考核、經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范圍,對擅自舉債,給國家、學校造成損失的,要追究其責任。
(3)強化預算管理,嚴格執(zhí)行預算收支,對應收的款項要堅決收上來,確保收入的穩(wěn)定。對超預算的支出,要嚴格控制,確保支出不超預算。加強成本核算,增強增收節(jié)支意識。如通過一定渠道盤活閑置不用教學設備、設施;對急需的教學設備、設施采用租賃等方式,以減輕財政壓力;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減輕學校負擔等。
(4)培養(yǎng)全員風險意識。要培養(yǎng)廣大教職員工的風險意識,使他們主動關心和參與學校財務風險管理。讓每一個員工都能夠從自身和身邊的事情做起,為學校節(jié)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分錢。
三、結語
高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接受著市場經濟的洗禮,每一所高校都面臨著“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考驗。因此,加強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與防范,最大地發(fā)揮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益,使高校資金步入良性循環(huán),減少風險與損失??傊?,高校要在不斷的財務管理實踐中善于總結和探索,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使學校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