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藥肥大的圓柱狀塊根為紫紅色,可供食用。塊根中含有蛋白質(zhì)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膽堿等,它比普通山藥營養(yǎng)價值高20倍,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藥材,經(jīng)常食用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紫山藥品質(zhì)好,適應(yīng)性強,種植范圍廣。近年來,隨著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安全、美味、營養(yǎng)的無公害蔬菜越來越受到廣大市民的青睞。因此,集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于一體的紫山藥市場行情非??春?,經(jīng)濟效益也很可觀。
一、種植紫山藥的成本、投入
種植紫山藥,以規(guī)模種植為例,第一年的投入為每667平方米(1畝)9000元左右,第2年、第3年投入為6000~7000元。成本主要包括地租、平整土地、搭竹架大棚、安裝定向槽(每667平方米1000元左右)、購買種苗和有機肥以及人工管理費用。如果是普通散戶種植,每667平方米投入則低得多。因為土地、人工、竹架大棚、有機肥等都能節(jié)省成本,每667平方米投入約為3000多元。紫山藥平均每667平方米產(chǎn)量在2500公斤以上,市場收購價每公斤12元左右,經(jīng)濟效益可觀。
二、種植技術(shù)要點
1.種薯選擇及處理
紫山藥用塊莖做種,一般在種植前一個月做好種薯準備:一是要選色澤鮮艷,頂芽飽滿,塊莖粗壯,瘤稀,根少,無病蟲害,無病斑、無腐爛的塊莖;二是“切塊”要保證三分之一的表面帶有塊莖表皮,直徑約6厘米,每個薯種塊70~100克,隨即在切口處蘸涂生石灰粉,并曬3~5天;三是要“困”,即把切好的種薯塊置于戶外,利用陽光照射5~7天,促進傷口愈合。
在準備播種前30天進行催芽處理,將“困”好的種薯埋入苗床。紫山藥種薯催至芽眼有米粒大小就可播種。
2.整地與施肥
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鉀肥30公斤,尿素15公斤;土壤暴曬1周后,以寬窄行的方式挖溝,每120厘米起雙壟,寬行70厘米,窄行50厘米,壟深35~40厘米(注意壟條以南北向為佳,便于紫山藥藤葉充分進行光合作用)。
3.播種定植
一般采取一壟雙行種植,株距30~3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3000~3500株。華北地區(qū)一般在4月中下旬定植,當土溫達到15~18℃時,選擇晴天,將準備好的發(fā)芽紫山藥種薯塊每穴一塊,平放溝(穴)中,覆土厚7~8厘米。注意種薯要輕拿輕放,保護好種薯上的芽眼,播種時要芽眼朝上,然后澆1次透水。
4.搭架引蔓,植株調(diào)整
紫山藥的藤莖生長迅速,若任其自然生長,則不利于通風透光和產(chǎn)量的提高,因此,必須適時搭架。出苗后,要留強健主芽1~2個,同時抹除其余贅芽,以減少養(yǎng)分損失。待植株長到20~30厘米時,及時用1.5~1.6米長的小竹竿插成“人”字架或直立架,并及時綁蔓上架,使莖蔓纏繞向上生長。生長期間應(yīng)經(jīng)常將藤蔓擺布均勻,以利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植株中下部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內(nèi)濕度,減少病害的危害,從而提高薯塊產(chǎn)量。
5.收獲與儲藏
華北地區(qū)紫山藥一般在種植當年立冬前后的9~11月收獲,在地凍之前收獲完畢,也可以從10月到次年春節(jié)的這一段時間收獲。當莖葉枯黃時,首先拔掉架材,割除藤蔓,留10厘米左右的茬作為標記,在壟的一端直接挖取塊莖(采挖時注意從山藥穴周邊開始挖,避免紫山藥表皮破損)。收獲的紫山藥在田間稍作晾曬,去掉根毛和泥土,即可銷售。若要儲藏,因山藥塊莖有休眠性,降低儲藏溫度可有效延長休眠期,但塊狀的紫山藥塊莖對低溫也很敏感,一般應(yīng)儲藏在溫度15~20℃、相對濕度70%~80%的環(huán)境下。在整個采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外皮,必須做到輕采輕放輕搬運,避免擦傷或機械損傷,以利于后期儲藏。(彩圖參見73頁圖7)
(《四川農(nóng)村日報》記者 周金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