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沂水縣是隸屬山東省臨沂市三區(qū)九縣之一的縣級單位,地理上位于沂蒙山區(qū)的北部。因沂蒙山區(qū)屬于丘陵地帶,地形條件對方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本文旨在通過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對沂水方言的聲調格局進行考察,并于傳統(tǒng)方言研究相比較。
關鍵詞:沂水方言;單字調;實驗;語音
一、沂水方言概況
沂水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沂山南麓,臨沂地區(qū)北部。北緯35°36′~36°13,東經118°13′~119°03。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兩縣交界,南與沂南縣毗連,北與安丘、臨朐兩縣接壤。沂水縣縣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始建于西漢,為東莞縣城。東莞城自兩漢而魏、晉,或為郡或為縣治。南北朝時期東莞縣名取消,改稱團城。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更名沂水,城因縣名延續(xù)至今(趙敏,2007)[1]。
沂水話屬于漢語官話方言大區(qū)膠遼官話中的東濰小片。縣區(qū)東部與西部的語音特點有差異,東部與縣城音基本一致,西部漸帶“蒙陰腔”。本文介紹的是縣城內的語音系統(tǒng)。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與普通話相比,沂水方言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之一是r的發(fā)音,沂水方言26個聲母(包括零聲母)中,沒有聲母r,《現(xiàn)代漢語全功能詞典》112個聲母為r的字,除rui以外,其余漢字在沂水方言中聲母r均發(fā)作y,但讀音的調類不變。
每個字前一個拼音是普通話讀音,后一個拼音是沂水方言讀音;舉例說明如下:然(ran/yan)讓(rang/yang)擾(rao/yao)熱(re/ye)人(ren/yin)仍(reng/ying)日(ri/yi)榮(rong/yong)肉(rou/you)如(ru/yu)軟(ruan/yuan)閏(run/yun)弱(ruo/yue)
文獻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山東方言語音概況》(50s) 213 42 55 31
《沂水方言語音特點》(2007) 213 42 55 31
《沂水方言聲調調查結果對比》
調類 調值 例子
陰平 213 爺梯方支風衣歡
陽平 42 時題房折蓬貓峰
上聲 55 使體芳煮捧一反
去聲 31 醫(yī)弟放志碰意泛
《沂水話調類介紹》
筆者通過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對沂水方言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跟前人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略有出入,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四個聲調的調值數(shù)據上,結果的偏差與發(fā)音人的發(fā)音、錄音的設備和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
二、實驗材料與過程
2.1實驗準備
表4《單音詞發(fā)音表》
調類 發(fā)音字
陰平 八波搭滴姑
陽平 拔勃答笛格
上聲 把本等懂果
去聲 棒笨大各更
發(fā)音人:耿玉娟,女,23歲,本科學歷,在讀研究生。普通話通過二級甲等水平,在山東聊城讀了四年本科。18歲之前一直生活在山東省沂水縣沂水鎮(zhèn),家庭成員均為當?shù)厝耍f當?shù)胤窖浴?/p>
錄音地點:安靜的室內
錄音設備:使用聯(lián)想筆記本電腦,外置耳麥,Praat軟件,直接將聲音錄入電腦以波形文件形式儲存,采樣率為22050HZ。Praat軟件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學院語音科學研究所的主席保羅?博爾斯馬(Paul Boersma)教授和大衛(wèi)?威寧克(David Weenink)助教授研發(f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對自然語言的語音信號進行采集、分析和標注,并執(zhí)行包括變換和濾波等在內的多種處理任務。作為分析結果的文字報表和語圖,不但可以輸出到個人計算機的磁盤文件中和終端的顯示器上,更能夠輸出為精致的矢量圖或位圖。此外,Praat還可用于合成語音或聲音、統(tǒng)計分析語言學數(shù)據、輔助語音教學測試,等等。
2.2實驗過程
發(fā)音人按照表4所列單音詞逐個讀兩遍,每遍之間停留在2~3秒,取其中比較清晰的作為實驗樣本。
筆者取韻母段作為沂水方言單音節(jié)的聲調負載段。使用Praat對語音材料的載調部分進行標注;在此基礎上,運行“提取音節(jié)或聲韻母的音高數(shù)據”的腳本;參考標注內容所提供的邊界信息,該程序自動提取基頻點數(shù)及其頻率值,為了使所得聲調基頻曲線具有可比性,筆者取調長相對百分時刻點的基頻值,按百分時刻提取十一個點的基頻值。具體聲調在某個百分時刻點的基頻值即為該聲調中所有樣本在該時刻點基頻值的算術平均值。然后將各聲調所有樣本在每個百分時刻點的基頻值導入EXCEL中,求得各聲調每個百分時刻點的基頻值,并對具體發(fā)音人的所有數(shù)據運用T值公式進行歸一化處理,換算成傳統(tǒng)的五度值,并與傳統(tǒng)方言學結論進行比較。
2.3理論依據
筆者采用聲調格局理論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聲調格局是石鋒(1994)針對聲調語言(或方言)的單字調在共時平面的對比研究提出的概念,他認為每一種聲調語言(或方言)都具有一個特定的聲調格局。聲調格局是由該語言(或方言)中全部單字調所構成的格局,是聲調系統(tǒng)的共時初始狀態(tài),是各種聲調變化的基本判別標準。因而它是聲調研究的起點。聲調格局就是聲調的規(guī)格和布局。規(guī)格是指聲調的高低升降等,布局是調型曲線在調域空間中的分布關系。[2]為了把單字調的平均聲調曲線畫在同一調域空間中,即描寫出聲調格局的聲學表現(xiàn)。筆者在實驗中采用了T值公式對基頻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即:T=5*(lgX-lgb)/(lga-lgb)其中,a為調域上限頻率,b為調域下限頻率,x為測量點頻率。得出的T值就是x點的五度值參考標度。這是一種聲調的靜態(tài)描寫方法。對于聲調實驗的聲學數(shù)據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在同一方言的不同發(fā)音人之間,以及同一發(fā)音人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發(fā)音之間,能夠客觀的比較。另外,也可以使不同方言的實驗情況和不同作者的實驗結果在對照分析中具有最大限度的可比性。
三、實驗結果
圖1
根據圖一可以看出,筆者所測陰平調調值為2~2.5,中間有下降走勢;陽平調調值為4.6~3.6,大致呈下降趨勢;上聲調調值為3.3~3.5,大致為平調;去聲調調值為4.3~1.9,明顯呈下降狀態(tài)。
筆者所測陰、陽、上、去四個聲調的調行走勢與前人研究結果還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筆者上學期間一直使用普通話,而且受學校當?shù)胤窖缘挠绊懀f的家鄉(xiāng)方言并不是很純正。再加上錄音設備、錄音條件較簡陋,故而造成調值數(shù)據的偏差。
所以,去除干擾因素,基本可以確定沂水方言的陰平聲調調值為213,陽平調為42,上聲調為44,去聲調為53。與以往的材料相比,上聲調的調值略低,基本在44的水平上。去聲調略高,由31到53,比以往材料高出2個調值。
根據實驗所得數(shù)據以及從聽覺角度上,可以得出沂水方言陰平調是曲折調,而上聲調是平調,這與普通話是剛好相反的。
結語:對于山東方言,前人已對濟南方言、青島方言等有了較多的研究,而對于縣城、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方言研究還不是很深入、很豐富。通過實驗語音學的方法,我們可以更科學更精確的了解到自己家鄉(xiāng)方言的特點,這對于方言研究以及學習普通話有很大的幫助。對于沂水方言更全面的研究,筆者將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展開。
注釋:
[1]趙敏.沂水方言的語音特點
[2]石鋒、實驗音系學探索 2013 p15
參考文獻:
[1]趙敏.沂水方言的語音特點.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7
[2]石鋒.語音格局的分析方法.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2003
[3]石鋒.天津話單字聲調統(tǒng)計分析.第七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暨語音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論文集,2006
[4]石鋒.實驗音系學探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