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秋梅
摘 要:針對目前很多學生自我感覺付出很多,成績與付出不成比例,提出了提高學習成績的幾條建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
關鍵詞:學習效率;學習方法;習慣的養(yǎng)成
翻開學生的成長冊,這樣一段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是那種整日伏案不出教室的學生,幾乎被大家公認為是‘最用功的學生,可是我的成績很差,全班50多人,我?guī)缀跖旁诹俗詈?,我真的很不甘心,都說付出總會有回報,但是我的付出和回報相差的也太多了。面對現(xiàn)實,我感覺非常迷茫……其實說我用功,好像也不是,我的努力更多的是表面上的,作業(yè)匆匆了事,沒有心思仔細做,即使坐下來也滿腦子亂七八糟的,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我有時也很自責,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上學,可我的成績這么差,真是很對不起他們!”
看到這個學生的心聲,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聯(lián)系到平時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現(xiàn)象,確實有這么一些學生,看上去學習非??炭啵浅煽兙褪菦]有太大進步,總感覺他們的付出和回報很不相符。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些學生,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一下課就往教室外跑,也沒見他們有多么用功,但是成績就是非常優(yōu)異,乍一看真是讓人感覺有點不太公平,誰說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但是當我們進一步仔細去分析他們的行為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結果是必然的。這里面有一個學習效率的問題。拳頭,直接放在桌子上,再怎么往下壓也產(chǎn)生不了多大的力量,但要是把它舉起來,再往下砸,這個沖擊力就大了。所以,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一定要講究一種節(jié)奏。有了節(jié)奏,才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才有了效率?!扒啻耗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要玩就要玩得開開心心,要學就要學得踏踏實實,動靜結合,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歡樂和激情。最忌諱的就是玩的時候想著學,學的時候想著玩,學也學不好,玩也玩不好,這就很難保證高效率。那怎樣才能有高效的學習效率呢?
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王金戰(zhàn)就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留意身邊,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學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都很會學習,很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就很有效率。如,他介紹的一個叫陳子君的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如下三招:分門別類整理知識,上課認真聽,有針對性地集中做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所以,不要照搬別人的學習方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忌用疲勞戰(zhàn),累得時候就不妨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給大腦充充氧,或者干脆閉目養(yǎng)神,瞇一會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學習的精力充沛,一旦感覺到迷迷糊糊,就安排一些相關的活動交叉進行,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所以大家一定注意,要想減輕學習負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你的學習能力越強,你剩余的時間越多,學習上的負擔也就越輕。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這充分說明了習慣的重要性,我們的學習更是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斗€(wěn)步提高學習成績》一書中提出了“學習習慣高于學習成績”的觀點,并且詳細列舉了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10個基本的學習習慣:學習有目標,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正確使用學習工具書,規(guī)范書寫,積極提問和參與討論,經(jīng)常閱讀和持之以恒。
三、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
如同走路一樣,學習要制訂明確的目標,只有合理、合適的目標才會激發(fā)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因此,可望而不可即的期望,只會使人產(chǎn)生自卑和抑郁,最終選擇放棄。對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達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另外,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所以,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然后再確定目標,
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就可以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付出了。
四、學習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
學習成績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往往成績的提高要比用功晚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這就是學習效能的延時性。學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你用功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未必能看到成績的提高,但是你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不學習成績肯定會退步,“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币虼耍荒芤驗榕α艘欢螘r間沒有進步就感到絕望甚至放棄。所以,學生要努力學習,尋找恰當?shù)膶W習方法,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人和人之間的確是有差距的,可是差距并不僅僅是我們比別人考得成績低,而在學習方法上,思維方式上,甚至包括“用功”的時間、形式、內(nèi)容上,都是有差距的。我們往往只是看到別人沒有自己那么用功,而沒有看到別人是如何用功的,就得出自己用功也不如別人的結論,這對自己來說,是不公平的。李開復曾經(jīng)有一句名言: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要學會自己和自己比,而不總是和別人比。不求超越別人,只求超越自己,只要克服了自己的弱點,就超越了自己。
編輯 王團蘭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