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樂
?
暖意融融的助人為樂故事
亦 樂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一脈傳承的道德基因和文化心理?!叭省弊鳛橹腥A傳統(tǒng)美德“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首,其核心是“愛人”,提倡人與人相愛,同情人、幫助人。由“仁者愛人”到“樂善好施”,再發(fā)展到今時今人的“助人為樂”,暖暖的助人情懷深深地烙進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黃久生,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zhèn)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他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xiāng)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yǎng)大的。18歲出門打工,從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蕩著報恩的情懷。從1996年起,每逢年節(jié),家鄉(xiāng)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xiàn)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08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xiāng)雙柳樹鎮(zhèn)建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國家補貼之外的費用全部由他一人承擔,包括養(yǎng)老送終。他一有時間就會回來看望這些老人,買藥治病、過生日、下廚做飯,成了所有老人共同的“好兒子”。黃久生不遺余力地支持家鄉(xiāng)建設,先后為援建家鄉(xiāng)小學、修路、購置醫(y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后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癥,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xiàn)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黃久生被任命為雙柳樹鎮(zhèn)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之后,積極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2000多萬元。通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有1萬多人,每年為家鄉(xiāng)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一個從農民工成長起來的企業(yè)家,一個時刻懷揣助人情懷的慈善家。黃久生用17年時間以溫暖傳遞溫暖,他理所當然地應被社會所嘉許,名副其實地享受道德模范的榮光!
可是另一位助人為樂者,我們卻無法給他嘉獎,甚至都不能一睹他的容顏!那就是“順其自然”。1999年,寧波慈善總會成立第一年,第一次發(fā)起“慈善一日捐”活動,就收到了一筆5萬元的最大捐款。但遺憾的是,匯款單的落款上只有“順其自然”4個字。15年來,這個老朋友的署名不斷變化,前5年用的是“順其自然”,之后就開始用這4個字隨意組合,“順其”“其然”“順順”……2013年那張75萬元的匯款單據上署名是“然其”。根據相關規(guī)定,匯款額度超過1萬元時匯款者必須用真名?!绊樒渥匀弧本鸵远鄰垺?999元+余額”的方式規(guī)避。在寧波慈善總會“慈善一日捐”的記錄中,這個名字連續(xù)15年出現(xiàn),屢登年度個人捐款冠軍,總額達602萬元。此外,他還常常對需要幫助的人進行一些散捐。有人作不完整統(tǒng)計,這10多年“順其自然”捐款可能已達千萬元。
2000年,“順其自然”捐款20萬元,希望給貧困山區(qū)建一所小學。為了征求“順其自然”對于校址的意見,寧波慈善總會通過媒體向他隔空喊話,他總算簡短地回了一封信:“你們辛苦了?!痹诿襟w采訪中,不少人揣測他的動機:“是有一些歷史原因吧,需要以做慈善的方式來補償?”甚至,“這錢不會來路不正吧?”傳言最盛的那一年,“順其自然”捐款15萬元,并再度給慈善總會寫信,最末一句話是:“壞事不做,好事不說,順其自然?!?/p>
黃久生(右)回鄉(xiāng)看望700多700位“父母”。
郭明義(中)和愛心團隊的消防官兵在一起。
寧波市慈善總會又收到“順其自然”寄來的掛號信,里面裝著7575張匯款收據,匯款總額為73萬元。73
古人說,“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助人者能夠把扶危助困視為一種心靈愉悅的源泉與社會責任已是十分難得。但在當下的中國,更有人用自己的模范行為時刻引領和激勵身邊的人們一起去熱心助人,引發(fā)了全社會助人向善的“群體效應”。郭明義和他的愛心團隊就是這樣的杰出代表。
郭明義是遼寧鞍鋼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5年從未改變。1990年,他所在的齊大山鐵礦號召工人義務獻血,從此郭明義年年堅持,有時一年兩次。2005年,他又開始捐獻血小板,每月捐獻一次。截至2010年上半年,他累計獻血6萬毫升,相當于他自身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從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災區(qū)群眾捐款12萬元,先后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他的家中卻一貧如洗。為了幫助別人,他捐出自己獻血后的營養(yǎng)補助,捐出組織上給的各種獎勵,甚至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吃午飯。單位怕他見錢就捐,干脆給他發(fā)購物卡??墒?,他又找同事、磨妻子,還是把購物卡換成現(xiàn)金又捐了出去。
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時,頒獎詞這樣寫道: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fā)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為了發(fā)動更多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2006年,郭明義又倡導成立了無償獻血應急服務大隊、希望工程愛心聯(lián)隊和紅十字志愿者急救隊。2009年7月29日,“郭明義愛心團隊”正式成立。多年來,在他的感召、激勵和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這個團隊,大家本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理念,積極投身捐資助學、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器官)、慈善義工、紅十字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領域,以實際行動急人所難,解人所憂,引領社會風尚,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這個愛心團隊迅速發(fā)展,在全國已擁有600多支分隊,志愿者遍布各地,總數超過130萬人,逐漸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志愿者團隊品牌。
今年學雷鋒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肯定他們“用愛心溫暖需要幫助的人,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yè)中提升人生境界”。希望他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xiàn)中國夢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我們相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一大批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帶領下,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加入獻愛心的行列,給人間帶來更多的溫暖與愛!
本欄責編:何一樂
E-mail: ssbghy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