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臺新詠》是一部經(jīng)典的詩歌總集。其文學研究價值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研究范圍從編撰的內(nèi)容到版本的考據(jù)都有著不同層次上的成果。它本是靡麗,香艷的女性之詩,卻收錄了四首童謠。因此,本文從所收歌謠的內(nèi)容上進行研究分析,探尋其收錄童謠的作者與文本之因,從而辯證地看待編者徐陵的民生思想。
關鍵詞:玉臺新詠;童謠;諷諫;民生
眾所周知,《玉臺新詠》是以描繪女子生活、情感為主的一部詩歌選集,也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又一道展現(xiàn)古代經(jīng)典詩歌的亮麗風景,它于后世對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歌與樂府詩的研究有重要的文獻作用。本是以艷麗詞藻刻畫女性為主題的詩集,卻收錄了四首童謠,這確實存在著怪異之處。但仔細分析作者的思想與文本內(nèi)容,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是有根可尋的,收錄之因也并非徐陵隨意而為。
一、《玉臺新詠》與艷麗歌辭
《玉臺新詠》是公元六世紀由徐陵編撰的一部“艷歌”詩歌選集,此選集收錄的是從兩漢到梁代的詩歌精華,共八百多首。它展現(xiàn)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優(yōu)秀詩集代表。這部選集一開始并沒有受到很多關注,甚至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詩集。再加上,梁朝只維持了55年,陳朝則只有32年,于是《玉臺新詠》被看作是“亡國之音”的代表。
這種偏頗想法是難以避免的,因為這部選集中的大部分詩歌都與女性有關,加上徐陵自序中也提到《玉臺新詠》是給宮中妃嬪、佳麗閱覽的,從而必定會帶有靡麗奢華的情思特點。
《玉臺新詠》的主要內(nèi)容更是描繪女性的生活,多抒發(fā)情愛之思,容易使人想入非非。但不可否認,它是繼《昭明文選》后又一部反映古典詩歌藝術特色的作品,對后來唐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于是金克木教授在《玉臺新詠三問》中提出了要多層次地、多角度地研究《玉臺新詠》,還它以應有的歷史地位[1]??偟膩碚f,這部詩歌巨作有著非一般的影響力與魅力,這種魅力尤以女子的精神、生活為特色,使整部作品散發(fā)一種艷麗、恢宏的氣勢。
二、中國童謠的最初功能
漢代的童謠共為十四首,《玉臺新詠》收錄了四首。童謠是什么呢?《毛傳》中有提及,“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2]?!巴{”一詞用作中國古代對兒歌的稱謂,其篇幅短小精悍,朗誦時較容易上口,音韻優(yōu)美,便于口耳相傳。
童謠的傳唱有利于通過社會的言論而達到政治上的諷諫目的。古代的童謠與現(xiàn)代的童謠有所不同,古代童謠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突顯兒童的娛樂功能,而是為了政治提供服務,童謠因此披上政治的色彩。政治正是利用童謠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收效大的特點,使之在政治諷諫上具有強有力的殺傷性。諷諫通過間接的方式利用童謠進行傳播,使諷諫者處于受保護的位置,直接隱藏了主要傳播者的身份。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深刻地反映社會問題,包括百姓的風俗,生活,戰(zhàn)亂等方面,可以說童謠是一把利劍,迅速挖掘并全面展現(xiàn)其政治問題。
三、《玉臺新詠》中的童謠
《玉臺新詠》收錄的童謠總共四篇,分別是《漢時童謠歌一首》、《漢成帝時童謠歌二首》、《漢桓帝時童謠歌二首》、《晉惠帝時童謠歌一首》。
1.作者之因
《玉臺新詠》編者徐陵(公元507年一一583年),字孝穆,是山東郊縣人。徐陵年輕的時候與父親徐擒經(jīng)常前往梁皇太子蕭綱的住所,他的文采更受到了蕭綱的喜愛,于是徐陵奉命選編《玉臺新詠》?!疤拼睦羁党烧J為是為備諷覽而作,‘昔陵在梁世,父子俱仕東朝,特見優(yōu)遇。時承平好文,雅尚宮體,故采西漢以來詞人所著樂府艷詩,以備諷覽。”[3] 徐陵雖在小序中說明收錄《玉臺新詠》是為供宮中女子閱覽,但內(nèi)容多數(shù)反映百姓生活與暗諷宮中奢靡之風。且童謠帶有諷諫的政治色彩,徐陵將其收錄正是表現(xiàn)了他心系于民的剛正之風。
《陳書·徐陵傳》記載了,徐陵博涉史籍,縱橫有辯才,為人,孝義坦誠,性耿介,重情誼,清簡廉明,樂善好施,俸祿與親族共之。[4] 由此可看出,徐陵不僅博學多才,文采了得,性格方面為人耿直廉潔,心系于民,因而可收錄的這四首童謠均與百姓的生活有關聯(lián)。
徐陵關注百姓,關注民生,從而間接地反映政治之思。
2.文本之因
《玉臺新詠》序中明確表示其內(nèi)容是供嬪妃等女子閱讀以緩解寂寞的哀愁,因而在內(nèi)容上較為注重刻畫女子細膩的情感以及生活片段。樂府詩也收錄在《玉臺新詠》當中,而漢代童謠屬于樂府詩,因而從文本的層面上看其收錄原因是有根據(jù)的。另一方面,在內(nèi)容上,收錄的四首童謠均與女性的生活有關聯(lián),符合收錄內(nèi)容的特征,而且具有諷諫色彩,反映百姓生活之思。
漢時童謠歌一首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城中女子因高髻的流行而爭相模仿,衣袖的裁剪竟要使用一匹帛,這種奢華之風流行于整個城市中心,這首童謠的主要目的可見是諷刺批評奢華的生活之風。利用生活的平面來達到政治上的諷諫目的,其傳播者是心系于民,為老百姓著想,反映了社會風氣不合現(xiàn)狀,批評貴族女性的奢華之風,影響百姓簡樸的生活作風,從而阻礙德政的實施。
漢成帝時童謠歌二首(并序)
漢成帝趙皇后名飛燕,寵幸冠于後宮,常從帝出入。時富平侯張放亦稱佞幸,為期門之游。故歌云:“張公子時相見”也。飛燕嬌妒,成帝無子,故云:“啄皇孫”,華而不實。王莽自云代漢者德土,色尚黃,故云:“黃雀?!憋w燕竟以廢死,故“為人所憐”者也。
燕燕尾殿殿,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
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
這兩首童謠附上小序,大致上分析了其主要內(nèi)容,“桂樹”、“黃雀”都是比喻的手法,暗含著趙飛燕的一生,雖然她之前是萬千寵愛在一身,最后卻失去依靠而死去。在小序中提到,漢成帝容忍趙飛燕的善妒,趙飛燕無子嗣,卻不允許別的女子為漢成帝生育,因此“桂樹華不實”。這兩首銜接的童謠反映了百姓對趙飛燕一生的譏諷,通過傳唱,寄寓了一種警示世人的功能,而這是最安全有效的諷諫手段,對統(tǒng)治者來說更有警醒的作用。
總的來說,收錄的幾首童謠以刻畫女子為主要對象,符合《玉臺新詠》以女性為主題的詩集。內(nèi)容均以諷諫的思想表達百姓的愁苦,以及對統(tǒng)治者的勸勉、警醒。間接突出了編者徐陵心系于民的熱忱,他的諷諫思想隱含在作品當中,因而童謠在《玉臺新詠》中成為了一道亮麗而特別的風景。
作者簡介:莫燕軍(1989-3),女,漢族,廣東鶴山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2012級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