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成了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幫助引導作用,要重視教與學的互動關系,讓學生能真正發(fā)揮其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參與課堂。
【關鍵詞】學生 主體 幫助 引導 參與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60-02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成為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zhuǎn),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老師學,復制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素質(zhì)、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jīng)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性格、智能、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cè)重的。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注意力不穩(wěn)定、持久,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低年級兒童集中注意的時間大約為20分鐘左右,三、四、五年級的學生可以連續(xù)保持三十到四十分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訓方式,采用新異的刺激和有興趣的事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學生在低年級時,上課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即使答錯了也毫不在乎,一遇到問題,一如既往地舉手、搶答、再舉手、再搶答;可是越到高年級,學生那種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卻大大地降低了,有的只是老師提問才能起來偶爾回答一下,有的即使能回答,也是迫不得已(自己是課代表或班干部)地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是什么造成學生前后如此的差距呢?據(jù)我們調(diào)查了解,大致得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回答不正確,老師當面批評自己面子上過不去;二是怕自己回答問題,別的同學下課說三道四;三是認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再回答問題沒多大意義了;四是老師根本不讓他們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才會叫老師眼中的"尖子生"回答問題,根本無視于他們的存在,他們才會喪失回答問題的激情,才會在課堂上顯得很深沉。這是課堂"死"的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我們要如何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呢?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能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nèi)自主的學習到更多知識。我們應該從問題入手,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
一、教師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教師要認真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學過程。你在自己的教學實際中,是否會在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就大發(fā)雷霆呢?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你有沒有始終注意與學生加強心靈的溝通呢?是否關注每一個舉手的學生?是否尊重、贊賞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許這些都不大受到各位教師的重視。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及心態(tài)的。所以,我們做教師的要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適應學生的要求,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舒適環(huán)境。在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幾個比較能涵蓋課堂教學的問題,并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參與率。
二、關注學生,多找學生的興趣點
在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無論他學習好與壞,他都應該是班級的主體。教師要真誠地對待學生,公平地關心愛護他們,尤其是對于學業(yè)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成功中找到學習的動力,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因為后進生各方面都比較落后,他們的內(nèi)心有太多自卑、敏感,往往表現(xiàn)為上課容易分心、不敢舉手發(fā)言、不敢接近老師。其實,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比任何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更需要老師精細的呵護。我們教師要尊重、贊賞學生,既要尊重智力發(fā)育遲的學生,又要尊重學業(yè)成績不良的學生;既要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又要尊重有過錯的學生;要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要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也要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
三、我們可以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提高課堂參與力
優(yōu)秀教師孫雙全在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采用鼓勵的方法——哪個學生只要能提出他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就決定拜這個人為師,結(jié)果一個女孩連提三個問題 ,老師都讓其他同學回答了,這不但活躍了課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參與力。我們在上《凡卡》時,可提出:"小凡卡在信封上地址寫對了嗎?結(jié)果會怎樣?"這時教室里就會沸騰起來,學生會自主地進入激烈的討論中。再加上《草船借箭》中的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嗎?借箭是他把草船全部用繩索相連,就不怕曹操放火箭嗎?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既可使課堂活起來,又達到張揚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提高課堂參與力的目的。
因此,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力,就要努力使課堂"活"起來。作為教師,就要努力使教學方法"活"起來。這樣,學生也就更能活躍起來,當然,我們的課堂參與力也就會得到很好的提高了。
參考文獻:
[1]沈思義,秦世才.《教學方法新編》. 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1,(11)
[2]《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