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玲
在中國,剛學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長的普遍做法是“扶起來”。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長多半是急忙跑過去扶起孩子,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塵,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長扶起孩子后不再讓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著孩子走;有的家長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氣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學著家長的樣子邊哭邊拍打著地面。可是美國的父母面對孩子摔跤則會說“自己站起來”。小孩摔跤了,他們大多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后,并對其豎起大拇指:“寶寶真棒,摔倒后能自己爬起來。下次走路要小心,爭取不再摔跤。”
據(jù)權威調(diào)查表明,中國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合格率低于美國和日本(中國為17%,美國為44%,日本高達65%)。為什么美國和日本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比中國青少年高出那么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挫折教育。
孩子走路摔跤后,家長不同的反應折射出的是兩種不同的家教觀,使筆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挫折教育,這里談幾點淺見。
1.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挫折教育的認識
如今,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皇帝”,家里的所有大人都圍在他身邊,他就像溫室中的花朵,安全嬌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父母放棄工作,小學、初中挑學校,挑老師,租房子陪讀,高中全程陪讀,甚至大學也有了陪讀的“媽媽團”。不少學生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只要你學習好,別的什么都不用做”。孩子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急功近利”,就是“速成”的,“讀萬卷書”可以,“行萬里路”就免了,太“浪費時間”;“紙上談兵”可以,“躬行”就免了,也“太費時間”了。什么都有家長安排好了,孩子本該具備的自主學習和面對生活的獨立能力退化了。等孩子漸漸長大,不能不讓人擔心他們是否能經(jīng)歷外面的狂風暴雨,不能不擔心孩子脆弱的身體和意志能否渡過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結(jié)果是家長辛苦供養(yǎng)孩子上完大學后,孩子又搖身變成了“啃老族”。
就學校而言,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常很有預見性的教育學生題目應該怎么做不出錯,喜歡在黑板上重點、多次、反復給學生傳授那些自己憑經(jīng)驗“高瞻遠矚”的一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防錯秘笈”,感覺該講的都講到了,卻發(fā)現(xiàn)學生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教師那些對易錯點的“先見之明、高瞻遠矚”用了大量的時間,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好像還是沒有記住。我們的教師是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問題了。
就社會而言,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這為孩子的高物質(zhì)水平生活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加之社會上一些腐朽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反面誘惑,導致了許多青少年極力追求攀比炫耀的生活。另一方面,這種富有的生活使得許多孩子養(yǎng)成凡事都依賴他人的壞習慣,遇到困難挫折就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喪失了吃苦耐勞精神,缺乏一定的靈活應變和恰當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極易被困難挫折擊敗。
2.要允許和善待孩子犯錯誤
不允許孩子犯錯,就是不允許孩子成長。在孩子懵懵懂懂的成長過程中,由于身體和思想等方面發(fā)育都不成熟,做事難免會出錯。大人認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看來也許并不那么容易。因此孩子做錯了事,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評判,而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關鍵是要知錯就改。西方一位教育家說過,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作為學校,一方面應該教育學生改正,更重要的一面是應該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學生,或者推給家庭,不應該是負責任的教育者所持的態(tài)度。
教師應該有允許學生犯錯誤的觀點。因為知識面和經(jīng)歷的不足,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個體的不同,錯誤種類和次數(shù)也不同,再說學生有的錯誤不是故意的,一般是一種過失行為體現(xiàn)。對學生思想和行為上的錯誤,要用寬容心態(tài)去幫助其改正。而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也許是一種契機,是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可能會經(jīng)常做錯題目,教師不要急,而是要想辦法耐心地幫助他們,而不是訓斥和指責。
任何一位學生的求知欲望都是很強烈的,在求知—釋疑—解惑這一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在智力發(fā)展與學習方法上存在著差異,學生難免出錯,錯誤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暫時性結(jié)果。學生所犯錯誤及其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獲得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滲透挫折教育是必要的,家庭、學校、社會要適當允許和善待孩子犯錯誤。
3.學校教育中要滲透挫折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滲透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挫折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對于學生而言,當其遭受挫折時,便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探究精神,從而進行研究性學習,切實掌握知識。 二是挫折教育能打擊學生的驕傲情緒。有些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經(jīng)歷、學識等方面的影響,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不應當有的錯誤,如粗心大意、驕傲自滿等。在這種情況下,人為地設置一些挫折讓其遭受以打擊其驕傲情緒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這種挫折應當有一定的限度,應當在事后給學生說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擊學生為目的,而只能是通過這種人為設置的挫折,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確挫折對自己的作用,并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驕傲情緒,戒驕戒躁,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三是挫折教育能夠使學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完一個難題時,那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那要比從師長或書本里學到知識更讓其感到欣喜。四是挫折教育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F(xiàn)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在學校中沒有遭受挫折的洗禮,沒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溫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而只有學生在學校中就遭受許多挫折(無論這種挫折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掌握了應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講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當然,在學校的挫折教育中,教師如何正確引導、鼓勵學生改錯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也是一門很深的課堂行為藝術。指責、諷刺、挖苦,會打擊認真聽講卻不小心出錯的學生的信心,挫傷其學習積極性。許多不愿意聽講的所謂“學困生”、“后進生”往往是若干次“摔跤”后受指責、被恥笑、信心被打擊、求知欲受挫慢慢形成的。其實,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成功的開始。課堂教學中,學生出錯不是一件壞事,有準備、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去嘗試“摔跤”,然后用鼓勵的眼神或贊賞的話語帶給學生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現(xiàn)今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溺愛過多,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等較差。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難免會碰到失敗和挫折,尤其是孩子,他們由于受身心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耙聛砩焓?,飯來張口”的優(yōu)越生活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的完全依賴,他們往往缺乏解決問題的魄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問題容易慌亂,碰到挫折就變得沮喪。而忙于工作的父母也因教育孩子的時間有限,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的教育方法,往往失之偏頗,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其實,孩子摔跤了,很正常,無非是孩子走路的過程中遇到了一點挫折,應當“讓孩子自己站起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自立意識和性格品質(zhì),真正地讓孩子“站起來”。
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摔跤,也該是走穩(wěn)走好每一步的前奏。李煜在政權上摔了一跤,才有了他流傳千古的絕唱;蘇軾在官場摔了一跤,才有了他樂觀曠達的人生;巴爾扎克在商海摔了一跤,才有了他不朽的《人間喜劇》……所以摔跤并非壞事,只要我們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頑強的站立起來,以后摔跤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少。
(責任編輯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