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建,李子穎,李秀珍,聶江濤,王 健
(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評價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
相山鈾礦田鄒家山礦床成礦流體特征
郭 建,李子穎,李秀珍,聶江濤,王 健
(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評價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
通過流體包裹體的巖相學研究、顯微測溫和激光拉曼探針測試,探討了鄒家山鈾礦床成礦流體特征、演化及礦質(zhì)沉淀方式。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礦床的成礦流體為中低溫熱液,碳氫化合物對鈾的富集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流體持續(xù)的沸騰作用是礦質(zhì)沉淀的主要因素。
鄒家山鈾礦床;流體包裹體;流體沸騰;成礦機制;相山
相山礦田是我國著名的火山巖型鈾礦田,也是我國重要的鈾資源基地之一,處于華南贛杭鈾成礦帶的西南段,自發(fā)現(xiàn)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前人在不同時期,借助不同測試手段,對相山礦田一些礦床的成礦流體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4],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在此基礎(chǔ)上,選擇鄒家山鈾礦床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不同熱液階段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進行測試分析,探討該礦床的成礦流體特征、礦質(zhì)遷移和富集機制。
相山鈾礦田是華南鈾成礦省的重要組成部分。侏羅紀,古太平洋板塊向東亞大陸強烈俯沖,在東亞陸緣派生廣泛的斷裂及巖漿活動,形成寬闊的火山巖帶。緊隨這期碰撞事件,白堊紀至古近紀,東亞陸緣區(qū)發(fā)生了明顯的伸展減薄活動(其地球動力學背景是陸內(nèi)地幔柱活動)[5],在火山巖帶形成了一系列斷陷紅盆(陸相紅色碎屑沉積盆地)。鈾礦床的分布與這種斷陷紅盆的空間關(guān)系非常密切(李子穎,1999)。
鄒家山鈾礦床位于相山火山盆地的西部,受鄒-石斷裂帶和火山塌陷構(gòu)造復合控制。礦區(qū)基底為震旦系變質(zhì)巖,蓋層為上侏羅統(tǒng)打鼓頂組和鵝湖嶺組火山碎屑巖、火山熔巖。礦化賦存于流紋英安巖和碎斑流紋巖組間界面及構(gòu)造強烈變形部位(圖1)。
組成礦石的工業(yè)礦物主要有瀝青鈾礦、鈦鈾礦、含釷瀝青鈾礦等,其他金屬礦物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鉬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螢石、方解石。
根據(jù)脈體穿插關(guān)系和礦物共生組合特征(圖2),可將鄒家山鈾礦床熱液作用過程劃分為早階段、主成礦階段和晚階段。早階段為石英-方解石-多金屬硫化物組合,硫化物產(chǎn)于石英粒間或石英-方解石間。主成礦階段為螢石-方解石-鈾釷礦物組合。螢石呈膠狀、帶狀與鈾礦物共沉淀。晚階段為冰長石、方解石、螢石脈體。
圖1 鄒家山鈾礦床地質(zhì)構(gòu)造示意圖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map of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圖2 鄒家山鈾礦床礦物共生組合特征Fig.2 Hand specimen and micrographs of rocks in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3.1 測試樣品選擇和分析方法
用于流體包裹體研究的28件樣品主要采自鄒家山鈾礦床-210和-170m中段坑道、地表露天采場的碎斑流紋巖及礦區(qū)外圍的變質(zhì)巖,并排除部分受構(gòu)造形變影響和包裹體不發(fā)育的樣品,分別測試了早階段樣品7件,主成礦階段樣品9件,晚階段樣品4件。
流體包裹體顯微熱力學研究在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評價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完成,使用儀器為Linkam THMS 600型冷熱臺。流體包裹體成分分析在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所RM-2000型顯微激光拉曼探針上測定。
3.2 流體包裹體類型
根據(jù)鄒家山鈾礦床各階段流體色裹體特征,筆者將其分為4個大類型,列于表1并分述如下:
(1)水溶液包裹體(W型):這種類型的包裹體形態(tài)多樣,呈負晶形、正方形、圓形及不規(guī)則形,大小5~25μm,呈氣液兩相。根據(jù)VH2O/(LH2O+VH2O)值進一步分為富液相(WL)和富氣相(WV)兩個小類型(圖3A、H)。前者升溫過程中多均一到液相;后者(圖3F),多均一至液相,部分均一至氣相。
(2)含子晶包裹體(S型):多呈負晶形、圓形或者不規(guī)則形狀產(chǎn)出,隨機孤立分布,大小6~20μm。由氣相、液相和子礦物三相組成(圖3B、C)。液相成分主要為鹽水溶液,氣相成分除H2O以外,還有部分H2、CH4等成分,子礦物以立方體石鹽為主。該類型包裹體主要分布在早階段,占包裹體總量的10%左右。
(3)CO2-H2O包裹體(C型):該類型包裹體室溫下多表現(xiàn)為兩相或者三相(筆者主要研究了含CO2的三相包裹體)(圖3D、G),多呈橢圓形,出現(xiàn)于礦床早階段和主成礦階段脈石礦物中,占包裹體總量的10%左右。
(4)純氣體有機包裹體(P型):包裹體多呈負晶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狀產(chǎn)出,一般5~15μm,氣體成分主要為H2O和碳氫化合物,在成礦期方解石中隨機孤立分布,偶見成群分布(圖3I),鏡下觀察呈黑色、黑褐色,占主成礦階段包裹體總數(shù)的5%~10%。
3.3 顯微測溫結(jié)果
對鄒家山鈾礦床4種類型包裹體進行顯微測溫,其結(jié)果列于表1和圖4。早階段的石英-方解石-多金屬硫化物脈體中以WL、WV、C、S型包裹體為主。WL型包裹體含量約在70%,長軸為5~20μm;冰點介于-0.5~-18.7℃,鹽度為0.83%~21.45%NaCleqv,均一至液相,均一溫度集中在260~420℃,密度為0.49~0.96g·cm-3。WV型包裹體約占20%左右,長軸為5~15μm,冰點介于-1.3~-11.4℃,鹽度為2.14%~15.37%NaCleqv,部分均一至氣相,均一溫度集中在300~470℃,密度為0.58~0.68g·cm-3。C型包裹體偶見,初融溫度介于-57.4~-56.8℃,二氧化碳結(jié)晶體消失溫度介于8.8~9.4℃,部分均一溫度介于18.3~26.3℃,完全均一溫度介于281~352℃,計算得鹽度介于1.23%~2.42%NaCleqv,密度介于0.712~0.792g·cm-3。S型包裹體透明子晶礦物主要為石鹽,約占10%,均一溫度為220~330℃,在同一石英顆粒中發(fā)現(xiàn)S型包裹體均一方式多樣,有氣泡先于子礦物消失、氣泡與子礦物幾乎同時消失、氣泡晚于子礦物消失,暗示該階段流體發(fā)生了沸騰作用。整個早階段包裹體均一溫度集中范圍較寬,這是與早階段流體的溫度、壓力及所處構(gòu)造開放程度相一致的。早階段流體溫度高、壓力大,所處構(gòu)造開放程度各異,造成流體包裹體捕獲時所處溫度條件及捕獲后溫度降低速率各異,因此均一溫度測試結(jié)果變化范圍較寬。
主成礦階段為礦床鈾釷礦化階段,普遍發(fā)育方解石和膠狀、團塊狀、環(huán)帶狀螢石。該階段包裹體數(shù)量及類型最為豐富,主要的包裹體類型為WL、WV、C、P型包裹體。WL型包裹體含量約占50%,長軸6~30μm,冰點-0.5~-11.3℃,鹽度0.83%~15.28%NaCleqv,均一溫度介于190~360℃,密度0.71~0.97g·cm-1; WV型包裹體含量約占30%,長軸6~20μm ,冰點-2.1~-13.1℃,鹽度3.435%~16.98%NaCleqv,均一溫度介于220~420℃,密度0.54~0.86g·cm-3。值得注意的是W型包裹體在測試降溫至-40℃左右時普遍發(fā)生氣泡驟然縮小或消失的現(xiàn)象,推測與氣相成分中普遍含有CO2、氣態(tài)烴類化合物有關(guān),激光拉曼測試亦發(fā)現(xiàn)較多的CO2氣體與碳氫化合物。C型包裹體CO2所占比例變化于10%~95%,冷凍后回溫過程中測得CO2固相的初融溫度為-56.7~-59.9℃,差不多或略低于純CO2的三相點(-56.6℃),表明CO2不純,含有很少的N2、CH4等低三相點氣體,激光拉曼測試證實了這一可能性;繼續(xù)回溫二氧化碳結(jié)晶體消失溫度為2.4~9.5℃,通過計算得到對應(yīng)水溶液相的鹽度為1.03%~12.76%NaCleqv;部分均一溫度較寬,介于16.3~29.9℃,完全均一溫度為258~337℃,均一至氣相或液相;流體密度變化于0.67~0.81g·cm-3。P型包裹體在成礦期脈石礦物(方解石、螢石)中偶見,鏡下呈黑色、褐色,激光拉曼探針顯示其含CH4、C4H6等碳氫化合物。主成礦階段均一溫度較早階段低,并且均一溫度變化范圍相對較窄,呈現(xiàn)偏態(tài)分布特征。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成礦流體與圍巖作用的進行,主成礦階段成礦流體溫度降低速率減小,并且構(gòu)造開放程度趨于一致,成礦流體的物理化學條件近于穩(wěn)定。
圖3 鄒家山鈾礦床各階段礦物包裹體顯微特征Fig.3 Microscopic fe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表1 鄒家山鈾礦床顯微測溫結(jié)果Table 1 Microthermometric data of fluid inclusions in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圖4 鄒家山鈾礦床礦物包裹體均一溫度、鹽度分布直方圖Fig.4 Histograms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i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成礦晚期方解石脈中只含WL型包裹體,冰點溫度介于-0.2~-3.1℃,鹽度介于0.33%~5.01%NaCleqv,均一溫度介于146.3~224.7℃,密度0.84~0.92g·cm-3。晚階段均一溫度較主成礦階段進一步降低,變化范圍進一步縮小,呈現(xiàn)近似正態(tài)分布特征。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是:晚階段流體溫度、壓力及構(gòu)造開放程度近于一致,包裹體是處在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捕獲的。
3.4 激光拉曼分析結(jié)果
激光拉曼探針是一種非破壞性測定物質(zhì)分子成分的微觀分析技術(shù),可以快速方便的對單個包裹體進行定性、半定量分析。本次研究針對鄒家山礦床典型包裹體氣液相成分進行了測試,分析結(jié)果顯示,液相成分較為單一,主要為水;氣相成分較為復雜,含有CO2、H2O、N2、CH4、C4H6(圖5)。氣相成分多樣,表明在鈾成礦過程中不同成分的氣體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圖5 鄒家山鈾礦床部分礦物包裹體激光拉曼光譜分析Fig.5 Laser Raman analysis result of fluid inclusions in some minerals of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4.1 成礦流體的性質(zhì)及演化
鄒家山鈾礦床不同階段脈體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類型、包裹體組合及均一溫度、鹽度既有繼承性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反映了成礦流體的某些演化規(guī)律。
早階段石英-方解石-多金屬硫化物脈中的包裹體均一溫度分布于260~440℃,屬于中高溫熱液范圍。S型包裹體中有NaCl子晶出現(xiàn),表明初始成礦流體具有較高的鹽度。高鹽度的S型包裹體出現(xiàn)卻沒有鈾礦物沉淀,排除了鈾元素通過Cl-搬運遷移的可能性。方鉛礦等金屬硫化物的沉淀暗示了成礦流體的低氧逸度。綜合來看,早階段流體具有中高溫、高鹽度、低氧逸度的特點。
主成礦階段為鈾元素成礦卸載階段。該階段包裹體獲得的均一溫度集中于180~320℃,較早階段有所降低,總體屬于中低溫熱液范疇。WV型包裹體含量有所升高,應(yīng)是流體持續(xù)沸騰造成的氣液相分離的結(jié)果。S型包裹體在該階段沒有出現(xiàn),鹽度集中于2%~10%NaCleqv,較早階段的鹽度降低。主成礦階段發(fā)育一定數(shù)量的P型含碳氫化合物包裹體,激光拉曼探針證實其主要為CH4、C4H6等氣態(tài)烴類化合物,說明主成礦階段成礦熱液富含碳氫化合物,氧逸度較低,還原性強。該階段的流體密度0.28~0.97g·cm-3,密度分布范圍較早階段寬,但密度總體較早階段有降低的趨勢,應(yīng)是鈾及多金屬元素沉淀卸載所致。綜合來看,主成礦階段具有中低溫、低鹽度、低氧逸度、富碳氫化合物的特點。
晚階段WL型包裹體均一溫度集中于120~220℃,屬于低溫熱液。流體鹽度低至0.3%~5%NaCleqv。
綜上所述,成礦流體由早階段到晚階段發(fā)生了如下演變:早階段中高溫、高鹽度、低氧逸度、富CO2熱液→主成礦階段中低溫、低鹽度、低氧逸度、富CO2、富碳氫化合物熱液→晚階段低溫、低鹽度熱液。各相鄰階段的均一溫度和鹽度均有重合的區(qū)間,顯示出成礦流體演化的連續(xù)性。
4.2 流體沸騰與成礦
流體不混溶(沸騰)作用被認為是一系列礦床金屬沉淀富集的重要機理[6]。根據(jù)流體包裹體的研究結(jié)果,筆者認為鄒家山鈾礦床在成礦早階段和主成礦階段均發(fā)生了流體沸騰,證據(jù)如下:(1)同一礦物顆粒中流體包裹體的氣液比相差懸殊,同時出現(xiàn)了W型包裹體與S型包裹體共存(圖3C),流體包裹體的捕獲是在極度不均一的條件下發(fā)生的;(2)CO2三相流體包裹體部分均一方式不同,表明CO2捕獲時的密度存在較大差異,為流體沸騰的產(chǎn)物;(3)主成礦階段脈石礦物螢石中,同一視域內(nèi)氣液比差距很大的W型流體包裹體共存,并且擁有不同的均一方式,相似的均一溫度(圖3L)。
野外宏觀的礦床地質(zhì)特征,尤其是礦體的產(chǎn)狀、礦石結(jié)構(gòu)和礦物成分,是區(qū)分礦床類型、研究礦床成因、總結(jié)成礦機制的根本性依據(jù)[7]。從野外地質(zhì)方面判定鄒家山鈾礦床沸騰成礦的依據(jù)如下:(1)通常認為,流體沸騰主要是由減壓所致,壓力的釋放一般與斷裂作用或者水力壓裂作用有關(guān)[8]。對鄒家山礦床而言,構(gòu)造活動強烈,礦體主要賦存于主斷裂派生的次級構(gòu)造及裂隙中;(2)與鈾礦化密切共生的紫黑色螢石主要以膠狀、塊狀形式產(chǎn)出(圖2B、F),這種以氣溶膠形式沉淀成礦的組構(gòu)特征說明了流體是在一種快速降溫、減壓過程中進行礦質(zhì)卸載的。沸騰作用被認為是“短命(short lived)”的(Brinhall G H,1987),只有沸騰作用可以達到這樣迅速降溫、降壓、卸載礦質(zhì)的效果。
以上證據(jù)說明流體沸騰在鄒家山鈾礦床成礦早階段多金屬硫化物沉淀,以及主成礦階段鈾釷礦物沉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礦質(zhì)沉淀的主導因素。
4.3 碳氫化合物對鈾成礦的意義
鄒家山鈾礦床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及激光拉曼探針測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相當數(shù)量的含碳氫化合物有機包裹體。傅家謨、盧家爛等(1986,1990)實驗證明,含有機成分的水溶液與單純只含無機鹽的水溶液相比,其礦質(zhì)的溶解度高得多。可見,氣態(tài)烴類化合物對金屬元素的遷移傳輸和卸載聚集具有重要作用。鈾元素以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形式遷移是可能的,降溫減壓,環(huán)境pH、Eh值的變化都可能造成絡(luò)合物的平衡狀態(tài)破壞而沉淀成礦,氣態(tài)烴類化合物逃逸被捕獲形成有機包裹體,或者裂解成為含H2、CH4、C2H4的流體包裹體。另外,碳氫化合物的出現(xiàn)暗示了成礦流體的還原性,為U6+的還原沉淀提供了適宜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
(1)鄒家山鈾礦床成礦流體早階段主要發(fā)育水溶液包裹體(W型)、H2O-CO2包裹體(C型)、含子礦物包裹體(S型);主成礦階段主要發(fā)育水溶液包裹體(W型)、H2O-CO2包裹體(C型)、有機包裹體(P型),均一溫度集中在180~320℃,屬于中低溫成礦熱液;晚階段只發(fā)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體(WL型)。從早階段至晚階段,成礦熱液溫度、鹽度趨于減小。
(2)成礦流體中的碳氫化合物在鄒家山鈾礦床成礦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礦質(zhì)遷移的重要介質(zhì),指示鈾元素沉淀處于較為還原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
(3)成礦的早階段和主階段都發(fā)生了流體沸騰,流體的沸騰作用是鈾沉淀的重要機制。
[1]蘇守田,蔣桂玉,肖 葳. 1220鈾礦田成礦溫度及瀝青鈾礦的沉淀環(huán)境與機理[J].國外放射性地質(zhì),1982,(4):300-307.
[2]張樹明,王 蕾,蔣振頻.鄒家山鈾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鈾礦地質(zhì),2003,19(5):263-269.
[3]李子穎,黃志章,等.相山礦田鈾深源成礦流體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06.
[4]邱林飛,歐光習,張 敏,等.相山居隆庵鈾礦床成礦流體特征及其來源探討[J].礦床地質(zhì),2012,31(2):271-281.
[5]李子穎,李秀珍,林錦榮.試論華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構(gòu)造、鈾成礦作用及其找礦方向[J].鈾礦地質(zhì),1999,15(1):9-17.
[6]張德會.流體的沸騰和混合在熱液成礦中的意義[J].地球科學進展,1997,12(6):546-552.
[7]Dowling K and Morrison G.Application of quartz texture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gold deposits using North Queensland examples[J].Economic Geology Monograph,1989,6:342-355.
[8]陳思堯,顧雪祥,程文斌,等.云南羊拉銅礦床成礦流體特征及成礦過程[J].地學前緣,2013,23(9):2085-2108.
MineralizationFluidFeaturesofZoujiashanUraniumDepositinXiangshanOre-field,Jiangxi
GUO Jian,LI Zi-ying,LI Xiu-zhen,NIE Jiang-tao,WANG Jian
(CNNCKeyLaboratoryofUraniumResourceExplorationandEvaluationTechnology,BeijingResearchInstituteofUraniumGeology,Beijing100029,China)
Based on the petrographic analysis,temperature-measurement,laser Raman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s,ev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forms of mineralization fluid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fluid belong to middle-low temperature and uranium was transported by carbon dioxide and organic matter,fluid boiling is suggested to be the main mechanism for metal precipitations in this deposit.
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fluid inclusions;fluid boiling;mineralization mechanism;Xiangshan
2014-03-31 [改回日期]2014-04-15
郭 建(1989—),男,碩士研究生,礦產(chǎn)普查與勘探專業(yè)。E-mail:g272509402@163.com
1000-0658(2014)05-0263-08
P61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