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8450)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藥物,具有廣譜抗病毒、抑制細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早批準用于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藥物,而且被公認為對慢性丙型肝炎有長期確切的療效。其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其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如流感樣癥狀、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食欲減退等,以及感冒樣綜合征、骨髓抑制、消化道癥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也報道有嚴重不良反應,如引起血小板急劇下降并導致眼出血及血尿,或引起心臟不良反應、腎功能衰竭[1-2]。筆者觀察分析了60例中醫(yī)證屬肝腎陰虛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左歸丸加西洋參治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所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中醫(yī)證屬肝腎陰虛型辨證標準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3],主證有眩暈耳鳴、顴紅咽干,五心煩熱,盜汗;次證有腰膝酸軟,失眠多夢,低熱,或男子夢遺,女子月經(jīng)不調;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患者病毒分型為1b型,共60例,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急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或原有丙型肝炎病史;具有肝炎癥狀、體征及功能異常;除外其他型肝炎,血清抗-HCV陽性,或血清和(或)肝內(nèi)HCV-RNA陽性;經(jīng)干擾素α-2a抗病毒治療后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低于0.75×109/L。發(fā)病日期不明、無肝炎史,但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據(jù)癥狀、體征、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亦可診斷[1]。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 2組。對照組 30例,男 21例,女9例;年齡 41~61歲,平均 51 歲;病程 2~7 年,平均(4.83±1.51)年。治療組 30例,男 23例,女 7例;年齡44~66歲,平均 55歲;病程 2~8年,平均(4.13 ±1.4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商品名派羅欣,F(xiàn).Hoffmann - La Roche Ltd.,國藥準字 J 20030033),180 μ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均在上午相同時間由檢驗室指定人員采用相同手法抽取靜脈血,檢查血常規(guī)(日本 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儀)。治療期間若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0×109/L或血小板 <50×109/L,則將聚乙二醇干擾素 α -2a減量至 135 μg,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如指標恢復,則將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逐漸增加至原量;若中性粒細胞≤0.50 ×109/L 或血小板 <30 ×109/L,則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并給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
當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0.75×109/L時,治療組給予左歸丸加減(熟地黃 15 g,枸杞子 10 g,山茱萸 10 g,炙龜板 10 g,鹿角膠 10 g,菟絲子 10 g,牛膝 10 g,淮山藥 15 g,西洋參 5 g)與西洋參水煎服,1劑/日。對照組給予利可君片(商品名利可君,江蘇吉貝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2025443)20 mg,1日 3次。ALT或AST≥240 U/L時,應用甘草酸二銨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還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1次/日。兩組治療期間均禁用其他藥物,療程均為4周,觀察癥狀、體征、肝功能、血清HCV-RNA、粒細胞等的變化。
應用相同大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Olympus AU27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如發(fā)現(xiàn) ALT或AST≥400 U/L及 TBIL≥ 31.4 mmol/L時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 α-2a。應用 ELISA法每3月檢查 HCV-RNA定量檢測。每周檢查血常規(guī),觀察兩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fā)生率及降低程度;常規(guī)檢測肝功能、腎功能、血糖,甲狀腺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HCV -RNA 變化情況等[4-5]。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分度標準:0度,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5×109/L;1 度,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2~1.5)×109/L;2 度,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1.0 ~1.2) ×109/L;3 度,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0.75 ~1.0) ×109/L;4度,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0.75 ×109/L。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綜合療效比較[例(%)]
對照組與治療組中出現(xiàn)因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而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者分別為1例和2例,以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允許能繼續(xù)應用α-2a干擾素者分別為29例和28例。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χ2=4.53,P < 0.05)。兩組均無因肝功嚴重異常(前述停藥標準)停用干擾素者。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變化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變化比較(X±s,109/L)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變化無顯著差異(P>0.05),大便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治療前后亦均為正常,左歸丸加減與西洋參對人體肝功能、血糖、腎功能無不良影響。兩組均未見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丙型肝炎病毒高復制與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丙型肝炎發(fā)病的2個重要因素,應用抑制病毒復制及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對于改變HCV抗原抗體系統(tǒng)具有一定作用,并對HCV-RNA的陰轉有較肯定的效果。因此,目前干擾素α-2a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已被普遍應用,并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但因其??梢鸢准毎?、中性粒細胞、血小板下降,嚴重者必須停用,從而影響了治療進程。洪余發(fā)[2]認為,丙型肝炎為濕熱疫毒瘀結血分,臨床將其分為肝膽濕熱、疫毒瘀結、肝郁脾虛、氣滯血瘀、肝腎陰虛、脾腎陽虛6型,其中濕熱于疫毒瘀結所占比例最高,肝腎陰虛、脾腎陽虛臨床常見;同時,各證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或兼見。在臨床工作中,按照中醫(yī)學理論辨證發(fā)現(xiàn),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腎陰虛型最為普遍,其中白細胞減少屬祖國醫(yī)學的“虛勞”范疇。
中醫(yī)學認為,虛勞是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虛弱癥候的總稱。因此,補益肝腎為治虛之本。針對肝腎陰虛型慢性丙型肝炎,應用自擬左歸丸加減與西洋參聯(lián)合利可君組方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6]。左歸丸方中熟地之補腎為君;山藥之補脾,山茱之補肝為臣;配以枸杞補精,川膝補血,菟絲補腎中之氣,鹿膠、龜膠補督任之元。雖曰左歸,其實三陰并補,水火交濟之方也本方證為真陰不足、精髓虧損所致。腎藏精,主骨生髓,腎陰虧損,精髓不充,封藏失職,故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陰虛則陽亢,迫津外泄,故自汗盜汗;陰虛則津不上承,故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為真陰不足之象。治宜壯水之主,培補真陰。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精,大補真陰,為君藥;山茱萸養(yǎng)肝滋腎,澀精斂汗;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枸杞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龜、鹿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龜板膠偏于補陰,鹿角膠偏于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取“陽中求陰”之義,均為臣藥。菟絲子、川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俱為佐藥。西洋參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7]。
本研究結果顯示,左歸丸加減與西洋參同利可君片均能治療α-2a干擾素所致中性粒細胞減少,但左歸丸與西洋參在降低因中性粒細胞嚴重減少而致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停藥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提升中性粒細胞效果顯著(P <0.05),且治療費用低廉,適宜于更廣泛的治療人群。
綜上所述,在治療干擾素α-2a所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時加用左歸丸與西洋參,可有效提升中性粒細胞水平,使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停用概率降低,從而使得抗病毒治療順利進行,達到調節(jié)免疫、抗病毒、抗纖維化的治療效果。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4,22(2):131 - 136.
[2]洪余發(fā).中醫(yī)辨證論治慢性丙型肝炎46例臨床觀察[J].衡陽醫(yī)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0,28(1):66 - 68.
[3]周仲英.中醫(yī)內(nèi)科學[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epatitis B.[EB /OL].(2013-10-08).Http: //www.who.int/mediacentre /factsheets/fs204 /en /.
[5]Lu FM,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Chin Med J,2009,122(1):3 - 4.
[6]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2):81 -89.
[7]劉士敬.干擾素不良反應及防治[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