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賀,趙基鋼,侯曉明,2,沈本賢
(1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聯(lián)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237;2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橋分公司,上海 200137)
我國催化裂化汽油占我國汽油總量的75%~80%,而催化裂化汽油所含硫占汽油總硫含量的90%以上[1],即經(jīng)濟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成為煉油工業(yè)解決我國汽油清潔化的唯一途徑,也是順應我國燃料清潔化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
S Zorb技術是在Z Sorb技術(氣相脫硫化氫技術)的基礎上最新研究開發(fā)的一種先進的汽油脫硫工藝技術[2-4]。該技術可在辛烷值損失較小的情況下使FCC汽油產(chǎn)品的硫含量降低到10μg/g以下。與傳統(tǒng)的加氫脫硫工藝相比,S Zorb工藝具有辛烷值損失小、氫耗低、能耗低和反應活性穩(wěn)定的優(yōu)點[5-6]。
2007年,S Zorb技術由中國石化公司從美國Conocophillips公司整體引進。由于煉制原油的差異及生產(chǎn)工況的變化,造成進入S Zorb裝置的原料性質和硫含量波動很大,難以掌握汽油辛烷值損失的規(guī)律,不能準確指導裝置操作,無法預先調整與優(yōu)化參數(shù),造成有些生產(chǎn)企業(yè)的S Zorb裝置汽油辛烷值損失相對較大。
本文根據(jù)我國FCC汽油的烴類組成[7],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噻吩、3-乙基噻吩、2-甲基-2-丁烯、2,3-二甲基-1-丁烯、乙苯、1-戊烯、1-丁烯共7種物質代表FCC汽油中的硫化物、烯烴、芳烴,建立了其在S Zorb工藝脫硫過程中可能存在的7個代表性反應,其中反應(1)、反應(2)屬于加氫脫硫反應,反應(3)、反應(5)屬于烯烴加氫反應,反應(4)屬于芳烴加氫反應,反應(6)屬于臨氫異構反應,反應(7)屬于烯烴與H2S生成硫醇,對這些反應進行熱力學分析,以期為工業(yè)S Zorb裝置反應吸附脫硫工藝參數(shù)調整提供參考。
在熱力學計算過程中,除了H2和H2S的熱力學數(shù)據(jù)直接由文獻得到外,其他各組分的標準摩爾生成熱、標準熵等數(shù)據(jù)采用基團貢獻法估算。采用基團貢獻法Benson法估算FCC汽油各組分的物性參數(shù),其特點是考慮鄰近基團的影響,幾乎適用于全部的有機物,溫度范圍較寬,精確度較高?;驹瓌t是:以原子或原子團為中心,并考慮到與此原子或原子團相連接的原子或原子團的不同來劃分基團,在確定基團參數(shù)時考慮了次相鄰原子間的影響;對于那些不能在基團參數(shù)中反映出來的因素,如順反異構、位置異構、交叉異構等,則另設修正項[8]。Benson法的計算公式為式(8)、式(9)。
式中,i代表i基團,也含代表本法所規(guī)定的修 正項;ni是i基團的數(shù)目;分別為相應的i基團的基團參數(shù);lnRσ- 為對映異構體修正;Rlnη為對稱性修正;分別代表相應物質的標準生成焓、標準熵。各基團的貢獻值如表1所示。
反應體系中所涉及的物質熱力學參數(shù)由基團貢獻法估算,結果見表2。
在表2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進行標準狀態(tài)下反應可行性的熱力學分析,計算標準摩爾反應焓、熵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結果見表3。
標準摩爾反應焓
標準熵變
標準Gibbs自由能
由表3可知,各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均為負值,說明各反應在298.15K下可以自發(fā)進行。298.15K下,各反應的反應焓均為負值,說明各反應均是放熱反應。
比熱容與溫度的關系式為式(13)。
式中,a、b、c分別為反應體系中與各物質本性有關的常數(shù);T為反應溫度。
各反應式的Δcp為式(14)。
式中,Δa=∑(υa);Δb=∑(υb);Δc=∑(υc);υ為化學計量數(shù)。
根據(jù)式(15)的Kirchhoff公式[9]推導恒定壓力下的反應焓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式如式(16)。
表1 Benson法基團貢獻值(298.15K)
表2 298.15K下各組分的熱力學參數(shù)
表3 標準狀態(tài)下的反應焓、反應熵和反應吉布斯自由能
式中,ΔH0為積分常數(shù),可將某一溫度以及該溫度下的標準摩爾反應焓代入求得。
對式(17)的Van’t Hoff方程的微分式進行積分,便可得到反應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式(18)。
式中,I為積分常數(shù),可由某一溫度T下的K值代入上式求得。
對式(19)的Gibbs-Helmholtz公式進行積分,便可得到反應吉布斯自由能與溫度的關系式(20)。
式中,Q為積分常數(shù),可由某一溫度T下的ΔrGm值代入式(20)求得。
根據(jù)以上方法對S Zorb反應吸附脫硫過程所涉及的反應熱力學進行了詳細的計算,由式(13)~式(20)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反應焓ΔrHm和反應吉布斯自由能ΔrGm與溫度的關系,如圖1、圖2所示。
由圖1可知,在S Zorb工藝的反應溫度范圍內,S Zorb工藝7個典型反應的焓變基本不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說明升高溫度對反應焓的影響不明顯; 并且每一個反應的焓變都是負值,從熱力學角度分析,降低溫度有利于提高反應的平衡轉化率。芳烴加氫飽和反應焓變最大,而烯烴的加氫異構反應焓變最小。
圖1 S Zorb工藝7個典型反應的焓變與溫度的關系
圖2 S Zorb工藝7個典型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與溫度的關系
由圖2可知,烯烴和芳烴加氫和噻吩脫硫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烯烴加氫異構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幾乎保持不變,而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的反應吉布斯自由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反應(1)、反應(2)和反應(4)的吉布斯自由能均為正值,表明這些反應在考察溫度范圍內不能自發(fā)進行,說明了噻吩、3-乙基噻吩和乙苯與H2反應相對于其他反應來說需要更加苛刻的反應條件,這也從一方面解釋了傳統(tǒng)工業(yè)加氫脫硫(HDS,催化劑一般是CoMo/Al2O3或NiMo/Al2O3)為什么需要較高的溫度和壓力。由圖2還可知,烯烴加氫飽和反應比噻吩類的加氫脫硫反應、芳烴的加氫飽和更容易發(fā)生,表明烯烴的加氫飽和對辛烷值損失的貢獻最大,芳烴的加氫飽和次之。
根據(jù)表2中各組分的熱力學參數(shù),由式(17)可以得到不同溫度下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可分析出,S Zorb工藝7個典型反應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升高溫度不利于各反應平衡的正向進行,其中噻吩類 加氫脫硫和芳烴加氫飽和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很小,說明這些反應是不容易發(fā)生的;相反,烯烴的加氫飽和反應平衡常數(shù)相對較大,說明在S Zorb工藝反應吸附脫硫過程中,烯烴的加氫飽和對辛烷值的損失貢獻較大。
表4 不同溫度下的反應平衡常數(shù)
在S Zorb反應吸附脫硫反應過程中,由于反應器持續(xù)通入 H2,所以氫油比比較高,并且在反應過程中,氫氣始終過量,濃度基本上不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在計算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時,本文將氫氣的濃度當成固定值。圖3表示了在常壓下反應平衡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
由圖3不難分析出,在低于600K的溫度下,除了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的反應外,每一個反應的平衡轉化率都能達到90%以上,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烯烴的異構化平衡轉化率下降緩慢,說明溫度的變化對該類反應的平衡轉化率影響很?。欢N和芳烴加氫反應、噻吩脫硫反應、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的平衡轉化率則隨溫度的升高而大大降低,說明溫度的升高對噻吩脫硫反應和烯烴芳烴加氫反應的平衡轉化率影響很大,在保證脫硫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反應溫度有利于減少辛烷值的損失;在653~723K反應溫度下,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的反應轉化率很小,并且H2S在反應體系里含量很少(在S Zorb工藝反應體系中生成的H2S會與金屬吸附劑反應),可以認為烯烴與 H2S 反應生成硫醇的反應不發(fā)生,所以在S Zorb反應吸附脫硫過程中,脫硫后的產(chǎn)物不會繼續(xù)生成硫醇。
本文用基團貢獻Benson法分析了S Zorb工藝反應吸附脫硫過程中在反應器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熱力學性質,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圖3 S Zorb工藝7個典型反應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
(1)在S Zorb工藝的反應溫度范圍內,噻吩類的加氫脫硫反應、不飽和烴的加氫飽和反應和烯烴的加氫異構反應的反應焓變是不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的,并且它們都是放熱反應,不同反應的反應焓變大小順序是芳烴加氫放熱>噻吩化合物脫硫放熱>烯烴加氫放熱>烯烴與H2S生成硫醇放熱>烯烴加氫異構放熱。
(2)烯烴的加氫異構反應吉布斯自由能基本 不隨溫度的改變而變化;噻吩(3-乙基噻吩)脫硫反應和烯烴(芳烴)加氫飽和反應吉布斯自由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丁烯與H2生成硫醇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則隨溫度的升高而略微減少。烯烴加氫反應、烯烴加氫異構和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為負值,在熱力學上是可以自發(fā)進 行的。
(3)S Zorb工藝反應體系7個典型反應是放 熱的,降低溫度有利于反應平衡的正向進行,其中芳烴加氫飽和反應是強放熱反應,烯烴加氫異構反應則是微放熱反應。
(4)在S Zorb反應吸附脫硫溫度下,烯烴與硫化氫生成硫醇的反應轉化率很小,并且H2S在反應體系里含量很少,所以脫硫后的產(chǎn)物不會繼續(xù)生成硫醇。
[1] 王軍民,袁鐵. 超低硫清潔汽油的生產(chǎn)技術進展[J]. 天然氣與石油,2001,19(4):10-12.
[2] Babich I V,Moulijn J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ovel process for deep desulfurization of oil refinery streams:A review[J].Fuel,2003,82:607-631.
[3] Bezverkhyy I,Ryzhikov A,Gadacz G,et al. Kinetics of thiophene reactive adsorption on Ni/SiO2and Ni/ZnO[J].Catalysis Today,2008,130:199-205.
[4] Bezverkhyy I,Safonova O V,Afanasiev P,et al. Reaction between thiophene and Ni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SiO2or ZnO:In situ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study[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113:17064-17069.
[5] Greenwood G J. Next generation sulfur removal technology[C]//NPRA Annual Meeting,San Anonio:National Petrochemical & Refiners Association,2000,AM-00-12.
[6] 谷濤,慕旭宏,陳西波. 吸附脫硫技術在清潔汽油生產(chǎn)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化工進展,2005,24(1):90-95.
[7] 宋麗娟,潘明雪,秦玉才,等. NiY分子篩選擇性吸附脫硫性能及作用機理[J].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1,32(3):787-792.
[8] 董新法,方利國,陳礪. 物性估算原理和計算機計算[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180-199.
[9] 劉俊吉,周亞平,李松林. 物理化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