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淙
摘 要: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人類地理環(huán)境變化,以及環(huán)境與人類和人類社會發(fā)展關系的學科。軍校開設《中國歷史地理》這門人文選修課,具有軍校的一些特點,比如學時少,理工類學員的歷史、古文基礎較為薄弱等等。為使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員實際、貼近軍隊實際,教員應當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選擇合適可用的教材和參考資料;二是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三是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關鍵詞:軍校;中國歷史地理;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8-0203-02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人類地理環(huán)境變化,以及環(huán)境與人類和人類社會發(fā)展關系的學科。由于歷史地理學兼具歷史學與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所以,在地方高校中,歷史地理學課程或設置在歷史系名下,或設置在地理系名下。當前,在軍隊院校教學轉型的形勢下,為了讓學員充分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及人地關系的演變,幫助學員牢固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念,培養(yǎng)學員崇高的愛國情懷,軍校開設《中國歷史地理》這門人文選修課遂成為歷史的必然。依據(jù)為時不長的教學實踐,筆者對軍校人文選修課《中國歷史地理》的教學法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總結出以下心得體會。
《中國歷史地理》課程具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涉及的學科眾多,包括歷史學、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考古學、物候學、統(tǒng)計學、人類學等學科;內容十分豐富,知識點多而散,涵蓋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兩大領域,包括地貌、水位、氣候、生物、疆域、政區(qū)、農業(yè)、工商業(yè)、城市、人口、交通、文化、軍事等分支。軍校開設這門課程,又具有軍校的獨特之處。首先,課程性質定位在選修課;其次,學時少,比如我院只安排有20學時;再次,授課對象是軍校學員,理工類軍隊院校的學員往往在歷史知識及古文功底方面有所欠缺。在軍校從事這樣一門選修課的教學工作,任課教員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盡量貼近學員實際、貼近軍隊實際呢?筆者認為,教員應當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選擇合適可用的教材和參考資料
選擇合適可用的教材,是教員教好、學員學好這門課程的前提之一。鑒于學員的知識基礎、課程的選修性質等背景,筆者所在院校選用的教材是西南大學藍勇主編的“專升本”教材《中國歷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此教材結構清晰合理、內容簡潔易懂。以此為基礎,教員在備課時還參考了藍勇編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歷史地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鄒逸麟編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以及張全明著“‘華大博雅歷史學系列教材”《中國歷史地理學導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等教材。
為了對教學設計形成厚重、有力的支撐,筆者整理出一份《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參考書目,包括地圖集、辭典、專著(含教材)、刊物、音像五大類共計300余部資料,其中,書刊類資料200余部,音像類資料100余部。地圖集主要有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本、侯仁之《北京歷史地圖集》(全三冊)、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集》上下冊等;辭典主要有譚其驤、章巽《辭?!v史地理分冊》、譚其驤《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分冊》、史為樂《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全二冊等;專著主要有重要歷史地理文獻《尚書·禹貢》、《漢書·地理志》、《水經(jīng)注》等,以及當代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與學者的通論性著作與專門性著作等,內容涵蓋所有教學內容;刊物主要有《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九州》等;音像主要有《探索·發(fā)現(xiàn)》、《中華人文地理志》、《中國古都》、《歷史長河》等歷史地理、歷史文化視頻。擬定出這份《中國歷史地理》課程參考書目,既方便教員備課,又方便教員給學員推薦閱讀書目,可謂一舉兩得。
二、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
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是教員順利實施課堂教學、收獲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在設計《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時,教員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四點:
第一,抓住人地關系的主線。人地關系是歷史地理學的核心問題,人地互動觀念是歷史地理學的學科特色之一。在設計和講授教學內容時,教員要緊抓人地關系的主線,著重分析歷史時期氣候、政治、經(jīng)濟、人口、交通、文化等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及其與人類社會發(fā)展之間的互動。在布置思考題、平時作業(yè)以及進行期末考核時,也要注意圍繞人地互動這個中心,努力增進學員重視地理環(huán)境、愛護地理環(huán)境的意識,幫助學員樹立“人地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地關系理念。比如,在期末考核時,教員可以布置這樣的小論文:“淺析‘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論黃河文明產(chǎn)生的氣候機理”、“論歷史時期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選擇都城的依據(jù)”、“也談‘人滿東南”等等。
第二,突出軍事特色。為貼近軍校實際,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提升學員的軍事地理素養(yǎng),教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專門開設了一講“歷史時期中國的軍事地理”。該講以藍勇編著《中國歷史地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九章“歷史時期中國的軍事地理”的內容為藍本,參考了胡阿祥主編的《兵家必爭之地》(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史念海著《河山集》(九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等書籍,主要介紹中國古代戰(zhàn)爭的地理分布變遷、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長城和冷兵器時代重要關隘的發(fā)展變化。學員對此講內容頗感興趣。
第三,構建專題教學內容體系?!吨袊鴼v史地理》課程內容極為豐富,涉及歷史自然地理(氣候、水文、地貌、沙漠、生物、自然災害等)、歷史人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宗教、風俗、人口等)、歷史地理的理論和文獻等。教員要在短短20學時中講授如此豐富的內容,這實在是無法完成的任務。考慮到面面俱到會導致“面面俱不到”,教員必須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選取部分內容來講深、講透。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依據(jù)課程標準,選取了十個方面的內容(緒論、氣候、疆域、都城、農業(yè)、工商業(yè)、人口、交通、文化和軍事),采取專題式授課方式,一次課2學時只分析、解決一個問題,收效良好。
第四,補充中國歷史知識。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資料和研究方法主要來源于歷史學,因此,必要的中國歷史知識是學習《中國歷史地理》的基礎。在歷史地理學的定義中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限定詞“歷史時期”,它指的是距今1萬年以來至當代以前的這段時間。對“歷史時期”所對應的中國歷史,學員必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則在課堂上難以聽懂、領會教員教授的內容。例如,在學習歷史氣候地理時,學員如果不了解中國古代各朝代的起止時間,就不能將四個寒冷期、四個溫暖期與具體的朝代建立對應關系;在學習歷史人口地理時,學員如果不了解永嘉之亂、安史之亂和靖康之難,就不能掌握中國古代三次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的來龍去脈。為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員必須敏銳捕捉學員對教學內容的反應,不斷地、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調整,對教學內容的歷史背景知識進行補充說明。
三、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增強教學內容表現(xiàn)力、成功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助力。在設計《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時,教員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四點:
第一,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員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學員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來調動他們的思維,引導和激發(fā)他們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思考得出結論。在一定的鋪墊之后,教員就可以順勢拋出問題,引發(fā)學員的思索。比如,在講授歷史時期中國統(tǒng)一王朝的都城時,教員可以發(fā)問,為什么杜甫說“秦中自古帝王州”?為什么劉邦要定都關中?為什么劉秀要定都洛陽?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等等。之后利用學員對西安、洛陽、南京等城市的了解,教員再適當予以提示,與學員一起分析、解決之前所提出的問題,最后歸納總結出歷代統(tǒng)治者定都的幾條主要依據(jù)。
第二,利用歷史地圖輔助教學。學界主流觀點認為,歷史地理學屬于地理學的一個分支。識讀與應用地圖是地理學學習與研究的必備工具。同時,會使用地圖也是軍隊初級指揮官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學員們必須認真學習并熟練掌握,為將來畢業(yè)后的第一任職打下堅實基礎。因此,為培養(yǎng)學員的歷史空間概念,鍛煉學員識圖用圖的能力,在備課時,教員要注意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中國歷史地圖;在教學過程中,教員將搜集來的中國歷史地圖放到課件上,用教鞭指點,帶領學員認圖、讀圖,讓學員不僅從地圖上直觀體會客觀歷史進程,而且深刻感悟地圖中隱含的諸多歷史信息。實踐證明,歷史地圖的使用有效延伸、拓展了教學內容,是《中國歷史地理》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
第三,插播視頻資料豐富教學。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員恰到好處地安排播放內容貼合、長短適宜的視頻資料,不僅可以詮釋、演繹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拓展思維、激發(fā)興趣,使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起來?!吨袊鴼v史地理》課程有著十分豐富的視頻資料可以利用,比如,在講授中國古代都城的分布與變遷時,教員可從《望長安》、《中國古都》、《古都北京》、《六大古都》等紀錄片中剪輯視頻播放;在講授歷史時期中國重要移民事件時,可從百家講壇葛劍雄談《地域文化的形成》、探索·發(fā)現(xiàn)《土樓探秘》等中剪輯視頻播放;在講授歷史交通地理時,可從《話說運河》、《尋找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等紀錄片中剪輯視頻播放。
第四,安排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作為大學生,軍校學員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員在教學中要明確學員學習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員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學習如何搜集、整理資料,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吨袊鴼v史地理》課雖然學時不多,但將所有學時都用于課堂講授未必收效就好。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為引導學員運用所學分析人地關系問題,鍛煉學員的口頭表達能力,特地安排了2學時供學員發(fā)言、交流。教員事先擬定好交流主題,并布置學員準備,比如讓學員分析家鄉(xiāng)的人地關系、講述對北京歷史地理的了解等等。對這種教學方式,學員普遍反響較好。
在《中國歷史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員除了把握好以上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外,還要因地制宜地開設第二課堂。《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廣博內容無法完全濃縮在小小的課堂內,教員要教好這門課程,還要將課堂延伸至課外,組織學員的課外學習和調研活動。比如,布置閱讀經(jīng)典文獻,撰寫讀后感;組織實地參觀、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等等。然而,囿于軍校實際,第二課堂的活動開展起來面臨不少困難,只能因地制宜、靈活處理。
課程教學的效果要由考核來體現(xiàn)和檢驗。在軍校人文選修課《中國歷史地理》的考核中,教員要將過程考核與課終考核相結合,設計合理的考核比例和考核方式,在考核學員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更要注重考核他們分析、判斷人地關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侯仁之.歷史地理研究:侯仁之自選集[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華林甫.中國歷史地理學·綜述[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元林.《中國歷史地理》課程的教學與實踐[J].歷史教學,2004(10).
[4]王洪瑞.地理專業(yè)《中國歷史地理學》課程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