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廢名的小說,因大量吸收和借鑒中國古典詩歌的寫作手法和西方現(xiàn)代派的象征主義,常被人們認為晦澀難懂。可是,如果我們能夠運用恰當?shù)姆椒?,解開小說表層的“澀”,就一定會被他深刻的思想、獨到的藝術眼光所折服。本文借助符號學的批評理論,對廢名的短篇小說《桃園》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以期揭開小說詩意描寫背后所隱含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廢名;《桃園》;符號象征
廢名一生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不多,主要作品有小說集《竹林的故事》《桃園》和《棗》,長篇小說《橋》《莫須有先生傳》以及《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等,然而在“五四”時期眾多的新文學作家中,廢名卻是一個獨特的、不容忽視的存在。他的小說極具探索性、實驗性,富有前衛(wèi)意識和個人化色彩。廢名的小說不但從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吸收了充足的養(yǎng)分,還接受了西方象征主義的影響,這就使他的小說在明顯呈現(xiàn)出詩化傾向(詩意濃郁的語言、美妙意境的營造、散淡的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充斥著富于跳躍性與暗示意味的聯(lián)想。也許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使得很多人都認為廢名小說的內容晦澀、不易懂,但是他的老師周作人卻認為他的小說是“很有意味的”,只不過是一般人不理解其“簡潔而有力的寫法”。
其實,廢名小說的價值并不在于內容,而在于他通過對一系列符號象征的巧妙運用而構筑起來的一個個“有意味的形式”。美國著名的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語言憑借其與客觀事物的一一對應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準確的認識和理解事物,但在人類紛繁復雜的情感面前,它卻無能為力。因此,人類才創(chuàng)造出各種門類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藝術家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就是在費盡心機的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準確表達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這種形式被克萊夫?貝爾稱為“有意味的形式”。為了構筑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即使最偉大的作家也不得不借助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中的符號象征。這樣一來,符號象征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而文化活動中許多常見的事物就成為人們情感的符號象征。從這個研究角度來看,廢名的短篇小說《桃園》當中的許多意象就是符號象征。
小說中最重要的意象是“桃”。“桃”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吉祥文化的表征之一,在民間流行甚廣。中國民眾對于“桃”的喜愛幾乎達到了崇拜的地步,歷經(jīng)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桃”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固定意義的符號象征,只要有“桃”出現(xiàn)的地方,就總是和純潔美好吉祥如意聯(lián)系在一起。在民間,每逢除夕,人們都會在院門上面插桃枝,以達到辟邪驅兇的作用,北宋王安石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寫的就是這種習俗;古代的巫師還常常用桃木桃枝做成桃弓桃劍,作為自己驅趕牛鬼蛇神的利器。對“桃”的希冀與向往,還成為文學文本里一個特殊的表現(xiàn)范疇,《詩經(jīng)》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贊美桃花的可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其中往來耕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讓人情不自禁,心生向往??傊?,“桃”意象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信仰體系里,象征著和諧、善良、淳樸、吉祥,飽含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廢名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他的很多作品當中都營造了一種“桃花源”式的和諧氛圍,以此來構建自己的文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他的小說《桃園》中的小姑娘阿毛對桃子的喜愛,正是她美好、善良人性的體現(xiàn),她對桃樹的愛護,正表現(xiàn)了她(其實是作者本人)對美好人性、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她不但自己享受著這份美好,還把象征吉祥、美好的桃子無私的捧給別人。在這里,阿毛把作為吉祥美好的符號象征的桃子,捧給代表佛家善的化身的尼姑,不但凸顯了阿毛姑娘的純真善良,更表達了作者對于傳統(tǒng)文化中善良美好人性的追求。
然而,現(xiàn)實的殘酷一再打破阿毛姑娘美好寧靜的生活。小說一開始,阿毛姑娘就病了,這顯然預示著純潔、美好人性的虛弱和式微。更為可怕的是,阿毛所守護和依賴的桃園還承受著暴力和死亡的雙重壓迫。縣衙是封建時代統(tǒng)治者施政問案的地方,是官方強權的符號象征,而早已被推翻的封建清王朝的衙門更代表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充滿腐朽氣息的暴力。象征著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的桃園與象征強權的縣衙比鄰而居,隱喻暴力對傳統(tǒng)文化的侵蝕和扭曲。更何況照墻外還有象征暴力和死亡的殺場,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桃園,象征“吉祥美好”的桃園和傳統(tǒng)精華文化就是這樣被籠罩在暴力和死亡的雙重陰影之下,逐漸地萎縮并走向死亡的。阿毛病情的加重,一天比一天瘦,就是這萎縮和死亡的外在表征。
阿毛平日里睡得很好,從來沒有聽到過夜里的更聲,可是病情的加重使阿毛無法安然入眠。王老大這時只有同女兒談話給她催眠,但阿毛還是睡不著。父親就又對她說:“要什么東西吃明天我上街去買?!边@是父親安慰她的話,但是阿毛卻說出了一句讓王老大萬分吃驚的話“桃子好吃”。對王老大來說,桃子再普通不過了,但病中的阿毛居然什么也不想,只是惦著桃子。然而“現(xiàn)在那里有桃子賣呢”?一向懂事的阿毛為什么會給父親出這樣的難題呢?因為阿毛對桃子懷有深厚的感情,因為她從小與桃樹朝夕為伴,在她幼小的心靈里,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桃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她或許是知道了自己病情的嚴重,才在不經(jīng)意之間說出了那句令人震驚的“桃子好吃”。對于阿毛來說,這里的桃子的意義并不在于它本身,桃子作為符號象征的內在含義才是阿毛渴念、追求和想要守護的東西。
最后,王老大在街上換了幾個玻璃桃子,一心想要帶回去給自己的阿毛??梢哉f,玻璃桃子是《桃園》中一個關鍵的核心意象,是小說的神來之筆。玻璃桃子是近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產(chǎn)物,在中國近代,“與殖民主義者同時而至的外來工業(yè)文明,造成我國一些城市的畸形發(fā)展,在紙醉金迷的熙攘喧囂中造成人們精神被污染、腐蝕而墮落的溫床?!保?]桃子與玻璃的結合,象征著原本吉祥美好的傳統(tǒng)桃文化所遭到的異化和扭曲,扭曲到連跟桃子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王老大都認不出來的地步,以至于他要接連的問兩次“你這是桃子嗎?”這桃子是不能吃的,王老大卻捧著它們小心翼翼地往回走著,口里心里念叨著“我拿給我阿毛看一看……”玻璃“桃子”成了王老大對阿毛的愛的寄托,成了王老大愛女之情的符號象征,王老大希望通過這作為符號象征的“桃”來永遠的留住阿毛,保存他對女兒的愛。然而玻璃的脆弱已經(jīng)預示了他的愿望終將落空。隨著“乒乓”的一聲,“桃子”碎了,隨著玻璃桃子的破碎,王老大的一顆拳拳的愛女之心也一起破碎。
參考文獻:
[1] 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1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462.
[2] 廢名.林庚同朱英誕的新詩[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173.
[3] 廢名.苦雨齋文叢?廢名卷[M].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81.
[4] 杰克?特里錫德.象征之旅[M].石毅,劉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6.
[5] 楊樸.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M].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8497.
作者簡介:李楠(1984—),女,吉林扶余人,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2級在讀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