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滄州京劇團 河北 滄州 061000)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尤其是未婚少女角色(專門稱之為閨門旦),一般為小家碧玉、丫鬟使女等溫雅秀麗、活潑開朗、聰明美麗的角色,也有部分豪邁爽朗、性格潑辣的中青年婦女形象?;ǖ┒忌碇桃律?,如短襖褂子、褲子、裙子等;有時也穿長衣裳。上面繡著色彩艷麗的紋樣,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念白為主,念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紅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嬌、《花田錯》中的春蘭、《癡夢》中的崔氏、《賣水》中的梅英等。花旦中還包括玩笑旦、潑辣旦等行當(dāng),具有喜劇和鬧劇角色特征,以劇情需要而設(shè)置。
行當(dāng),至少可追溯到唐代的“參軍戲”,始于優(yōu)伶為了諷刺貪官污吏,為了概括生活中更多的富于嘲諷諧謔和機智多辯的人物的特征,而創(chuàng)造和逐漸形成的“蒼鶻”(戲弄者)和“參軍”(被戲弄者)一正一反的兩個人物定型,從而成為行當(dāng)?shù)挠籽俊?/p>
一是穿著。大多是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于兩腿中間的飾物)?!洞翰蓐J堂》中的春草、《拾玉鐲》中的孫玉姣、《游龍戲鳳》中的李鳳姐,著褲子、襖。
二是“四功”。以念白、做功為主。念白,多是用流暢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如《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等。
花旦按照表演的不同人物類型分為閨門旦、玩笑旦、潑辣旦、刺殺旦。閨門旦扮演的主要是還沒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有一些性格內(nèi)向、靦腆的,就和正旦比較接近了,如《勘玉釧》中的俞素秋、《紅樓二尤》中的尤二姐。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劇和鬧劇中喜歡說笑和打鬧的少女,如《小放?!贰ⅰ洞蚧ü摹分械呐?。潑辣旦扮演的是沒有太多顧忌,不受舊時禮教的束縛,舉止行為放蕩、說話比較鋒利的女性。刺殺旦有兩種:一是刺殺別人的,如《雙釘記》中的白金蓮、《殺子報》中的徐氏;一是被別人刺殺的,如《戰(zhàn)宛城》中的鄒氏。
泛指的花旦,又有“大花旦”、“小花旦”之別。大花旦,指的是雖然身份卑微,但是卻成長于大戶人家,這一類的主要是大家族的丫鬟使女。如《紅樓夢》中賈家的各色丫鬟晴雯、紫鵑等。小花旦,或為小戶人家的閨秀,如《豆汁記》中的金玉奴,或為小家族的丫鬟使女,如《花田錯》中的春蘭。
(一)表演不能脫離劇情。演員在表演時為了追求舞臺效果,或是為了更深地打動觀眾,或是為了更明白清楚地告訴觀眾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往往在表演中夸大動作,或夸張唱腔,而背道而馳,畫蛇添足,使表演虛假過火,破壞了人物的真實感,反而使觀眾脫離劇情。
(二)講究口型的審美。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是在演唱中,為了感染觀眾或是感情過于投入或是為了聲音更加悅耳,而使面部表情夸張或僵化,口型張得過大失去了欣賞性。在此要強調(diào)一下花旦的口型問題,它既要悅目,又要悅耳。
(三)注重角色的語言特色。閨門旦,扮演的大多數(shù)是一些活潑、天真、純潔的少女。這些少女是一些“小家碧玉”。她們不受封建禮教的沾薰,敢于大膽地愛,她們富有同情心,憐憫那些落魄或落難的青年男子,甚至以身相許。比如《拾玉鐲》中的孫玉姣,《柜中緣》中的劉玉蘭,《金玉奴》中的金玉奴,均屬閨門旦行當(dāng)。閨門旦的表演舞蹈性強,身段活潑。唱腔以高亢、活潑、明快的西皮或以表達幽怨、纖細情感的南梆子為主,不唱二黃。念白以京白為主,有的也念韻白。
玩笑旦,是扮演一些性格爽快、好說好笑的青壯年婦女。這類人物不同于閨門旦。閨門旦多數(shù)為少女,而玩笑旦則多為少婦;她們不同于潑辣旦,身上沒有那種風(fēng)風(fēng)火火,說打就打的潑辣勁兒。她們是飽受風(fēng)霜的底層人物,比如像《打面缸》中的妓女周臘梅,《小上墳》中的貞婦蕭素貞,《賣餑餑》中的小商販王三姐等。小旦,扮演少女角色。小旦是主要旦角的配角。比如《白蛇傳》中的小青,《孔雀東南飛》中的小姑,《翠屏山》中的丫環(huán)迎兒等。但是,為了突現(xiàn)身份地位卑微的使女、丫環(huán)的聰慧,有些單折戲也作為主角,比如《春香鬧學(xué)》中的春香,《小放?!返拇迮?,便是突出的一例。
總之,京劇表演藝術(shù)以其獨特的表演風(fēng)格佇立于世界戲劇之林,因為她不僅具有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jié)合的舞臺美學(xué),還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表演手段,節(jié)奏強烈的器樂、唱腔等。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她獨到的表演語匯——高度概括人物共性的行當(dāng)表演藝術(shù)。在創(chuàng)造新的表演程式的同時也豐富了行當(dāng)表演的寶庫,成為進行形象再創(chuàng)造的手段。如此不斷突破,不斷積累,使藝術(shù)形象和行當(dāng)表演同時得到了豐富和完善。
[1]任榮.京劇旦角藝術(shù)崛起之原因探析[J].戲劇(中央戲劇學(xué)院學(xué)報),2013.
[2]溫可麗.戲曲花旦類型面面觀[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