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當下文藝批評的價值導向——胡光凡訪談錄

2014-08-15 00:54:08吳正鋒
文藝論壇 2014年14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批評家文藝

○ 吳正鋒

吳正鋒:2014年《文藝理論與批評》第1期發(fā)表《黨性原則與湖湘氣派的完美融合——讀胡光凡〈美的領悟與思考〉》的評論,繼此之后,2014年2月24日《文藝報》又發(fā)表《思辨與美的真誠守盼》一文。這些文章對于您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審美觀為指導,致力于弘揚主流價值觀的“立場堅守與價值取向”,給予充分肯定和贊賞。

今天,我們就從文藝批評標準談起吧!您認為文藝批評有沒有科學標準?我們今天提出加強文藝批評的導向作用,是否有要回到過去“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老路上去的意思?

胡光凡:批評標準,是衡量、評價文藝作品的準繩與尺度。雖然有的批評家聲稱他手中并沒有什么尺子,但我仍然認同魯迅先生這個判斷:“……我們曾經(jīng)在文藝批評史上見過沒有一定圈子的批評家嗎?都有的,或者是美的圈,或者是真實的圈,或者是前進的圈。沒有一定的圈子的批評家,那才是怪漢子呢?!保ā痘ㄟ呂膶W·批評家的批評家》)

魯迅在這里所說的“圈子”,也就是文藝批評的標準,也可以叫做尺子吧!

一般來說,批評家總是依據(jù)自認為最正確、最科學的標準,來考察和評價文藝作品,闡釋文藝思潮和文藝現(xiàn)象的。批評標準的科學性,是指它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價值坐標必須體現(xiàn)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具有真理性。但客觀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文藝批評作為一種精神現(xiàn)象,也應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歷史條件下和歷史過程中加以分析。批評標準的真理性既有絕對的意義,又具有相對的意義。我們要用一種絕對與相對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來認識批評標準,把實踐作為檢驗這種標準是否具有真理性——科學性的唯一依據(jù)。這就是說,經(jīng)過實踐檢驗證明它是正確的批評標準,我們才相信它,堅持它;不正確,不完善,就要作出改變和調整。比如,建國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們的文藝批評所依據(jù)的,主要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并且強調要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這個“第一”“第二”之分的主張有一個前提,即認為文藝是從屬于政治,并為政治服務的——這個命題本身并不科學,后來發(fā)展到極端,變成政治標準“唯一”,以致成為扼殺文學藝術的“左”的錮制,“文革”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拔母铩焙蠼?jīng)過撥亂反正,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主流批評價值標準回復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正確軌道,形成了“三性”(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tǒng)一的新尺度,和力爭“兩個效益”(社會效益、經(jīng)濟效益)統(tǒng)一而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新準則。現(xiàn)在,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完善文化產品的評價體系,堅持文藝評論評獎的正確價值取向,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由此可見,主流批評標準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并不是永不變易的。我們今天提出加強文藝批評的導向作用,絲毫沒有要回到過去“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老路上去的意思。

吳正鋒:批評標準,體現(xiàn)批評家的價值選擇。不同時代,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理想、價值共識形成不同的批評標準。借用魯迅的話引伸開來,批評界的確會有各個不同的“圈子”——即不同的批評流派。在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文化語境中,您認為主流媒體和主流批評應當發(fā)揮怎樣的作用?

胡光凡:在西方,20世紀被稱為“批評的世紀”。在現(xiàn)代或后現(xiàn)代主義的旗號下,出現(xiàn)了多種批評流派。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哲學基礎和文藝理論觀點或體系,并且都自稱是對“美”的最可靠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是對精神圖像最精彩的闡釋。其中,確有很多新鮮、深刻、獨到的理念和見解,有其合理的內核,但也難免缺陷和偏頗。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批評家“別求新聲于異邦”,這些“異說”和“新說”紛紛被引進、介紹到國內,從而形成以各種批評理論進行的多樣化的批評實踐。文藝批評也就失去了昔日統(tǒng)一的價值標準和尺度,而形成所謂“多元化”的格局——它是整個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交響樂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所謂“多元”,也就是“一個世界,多種聲音”。批評界這種眾聲喧嘩、和而不同的景觀,表明了當代中國“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文化政策是動真格的,它是切實貫徹執(zhí)行黨的“雙百”方針的生動體現(xiàn),顯示了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作為文化大國、強國的一種宏偉胸懷——“海納百川”的精神氣度。在現(xiàn)代文明的意義上,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但我同時認為,對于主流媒體、主流輿論來說,對于文藝批評家、尤其是共產黨員批評家來說,必須堅守黨性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不失其立場堅守——即在文藝批評實踐中堅持正確的批評標準和價值導向。要充分發(fā)揮文藝批評在引領創(chuàng)作方向、提升群眾鑒賞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構建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貢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正能量,提供精神動力,這是偉大時代賦予批評家的神圣使命。

吳正鋒: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承載,是文學藝術的靈魂,決定著作品的性質和品位。但是,當下卻有些人對于文學藝術作品和文化活動僅僅理解為從中獲得某種感官的刺激和情緒的渲泄,達到娛樂消遣的目的,您是如何看待這種觀點的?您以為文學藝術的本質屬性是什么?

胡光凡:文學藝術的本質,是其社會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審美屬性的統(tǒng)一,因而判斷文藝作品的價值承載有兩個基本的立足點和切入點:一是思想價值,一是藝術價值。前者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的思想內容中,后者主要表現(xiàn)在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有機結合,構成作品總體的審美價值。它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造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價值目標。

人所共知,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核心。美的創(chuàng)造和欣賞,是藝術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宗旨。藝術美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和價值形態(tài),除了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等特點以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特性,那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顯現(xiàn)。所謂“人的本質力量”,是指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些最先進和優(yōu)秀的品質、性格、思想、感情,以及智慧、創(chuàng)造力等等。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審美關系的基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文學藝術領域,美和真與善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審美創(chuàng)造的最高境界,也是文藝批評所推崇和追求的最高目標。

實踐證明,正是文藝作品中那些活生生的、具體感人而又體現(xiàn)了真和善的本質力量的藝術形象,能夠打動我們,感染我們,使我們獲得悅耳、養(yǎng)眼和怡情的快感。在這個基礎上,它還能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使接受者從感官的快感升華為更高層次的精神的美感,從而陶冶人們的情操,凈化和美化人們的心靈,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達到“養(yǎng)心”和“化人”的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文學藝術的審美價值是多種精神性和社會性效用的辯證統(tǒng)一,有著多維度的豐富深刻的內涵。把它僅僅理解為人們從對象(文藝作品) 獲得某種感官的刺激、快慰和情緒的宣泄,達到娛樂消遣的目的,那是遠遠不夠的。這種認識也是比較膚淺的。

吳正鋒: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總體原則和基本標準是什么?對其基本內涵應作怎樣的理解?

胡光凡: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評價文學藝術。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總體原則和基本方法是“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的統(tǒng)一。恩格斯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和《致斐·拉薩爾》的信中多次討論過這個問題,認為它是評價文藝作品的“最高的標準”。恩格斯《致斐·拉薩爾》信中的原文是這樣的:“我是從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在信中,還提出了戲劇創(chuàng)作的一種美學理想,即“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的融合”。這就是說,作品要以當代最先進的思想——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觀察、分析生活,對所描寫的社會生活有深刻的理解,能深入地反映時代的生活內容、時代的本質和時代精神,提出有重大意義的主題,并具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達到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他在這里特別推崇文藝復興時期偉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意在為我們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所謂作品“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也可理解為泛指藝術表現(xiàn)上的生動和完美??傊?,思想深度、現(xiàn)實內容、藝術表現(xiàn)三者的“完美的融合”,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高標準、高境界。它不但為革命文藝創(chuàng)作指明了方向,也為社會主義文藝批評提出了一個最完美的標準。

吳正鋒:又是“美學觀點”,又是“歷史觀點”,它們之間是個什么關系呢?

胡光凡: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中把美學觀點放在歷史觀點的前面。我認為,這并非信手拈來,而是從文藝的特性出發(fā),遵循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作出的一種科學的判斷。它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文藝作品既然是藝術品,審美是其基本特征。我在《我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審美觀·萬變不離其宗》一文中談到過自己的一個認識: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學藝術,是經(jīng)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盡管它是“更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需要經(jīng)過許多中介環(huán)節(jié),才能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jīng)濟,但仍然具有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般性特征。當然,文學藝術又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其基本特征是審美。審美,是人的一種本質屬性,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離開審美,也就無所謂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我認為,文藝家從客觀世界汲取源泉和靈感,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通過藝術美積極影響人的精神境界,又反作用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這就是審美價值的真諦。我還認為:“文學作品雖不總是描寫美的事物,但它本身應該永遠是美的。文學的藝術性和藝術價值,就在于它固有的美?!笨傊?,文學藝術的意識形態(tài)本質以及由此產生的其他種種社會功能,包括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等,都統(tǒng)一于其審美功能,并通過審美功能表現(xiàn)出來。因此,評價文藝作品的高低、優(yōu)劣、精粗,衡量它的品位、價值,理當把“美學觀點”放在前面。毛澤東早就說過:“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保ā对谘影参乃囎剷系闹v話》)

但這并不等于說可以忽視“歷史觀點”,忽視作品的政治傾向性和思想內涵。因為,文藝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審美實踐活動,終究貫徹著作家藝術家對世界、生活、時代、歷史及其創(chuàng)造主體——人的認識和判斷,包括對人性的揭示,以及對人的精神所能抵達的超越物質領域的“彼岸世界”的終極關懷,等等。同時,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言:“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它的時代的表現(xiàn)……而且愈是大作家,他的作品的性質由他的時代的性質而定的這種關聯(lián)也愈強烈愈明顯。”(《論西歐文學》) 契訶夫還把文學家稱為“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契訶夫論文學》)。因此,開展文藝批評應當把文藝家及其作品放到特定的時代和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遵循文藝反映和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特殊規(guī)律,力求全面、完整地把握文藝的本質、價值和功能,對作品進行深入具體的分析,從而對其思想藝術價值作出全面、客觀、公正的判斷和評價。

文藝批評家仲呈祥說得好:只有把美學的歷史的觀點結合起來,“置身到創(chuàng)造那些作品的時代和文化里去”,“兩者相輔相成,交融統(tǒng)一,才能既防止在歷史層面失去宏觀價值判斷的大智慧而津津樂道于形式層面的細枝末節(jié)的小聰明,又防止離開對藝術本體真切的美感體驗,去空洞地做出大而無當?shù)膬r值判斷”(馮?。骸段乃嚺u: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藝理論家仲呈祥訪談》,載《文藝報》2012年8月24日)。這是很有見地的經(jīng)驗之談。

總而言之,脫離“美學觀點”的“歷史觀點”,同排斥“歷史觀點”的“美學觀點”,都違背辯證法。執(zhí)其一端,不顧其他,就會陷入片面性。

在尊重“多元”、包容“多樣”的同時,我仍然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標準是最科學的,至今不失其指導作用。

吳正鋒:我們今天提出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必須要堅持主流價值導向,其現(xiàn)實依據(jù)何在?在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多元價值并存的當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強化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主流價值導向?

胡光凡:強化文藝批評的主流價值導向的命題,是針對當前價值多元化的現(xiàn)實而提出來的。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我們今天是兩個“面對”,即“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tài)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在這樣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中,在文化和文藝價值取向多元開放的大格局中,我們的文藝批評理當突出應有的主導性價值取向,尤其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與引領。

什么是當代文藝理論批評必須遵循的價值取向呢?我認為,它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和批評導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多元中立主導的重中之重,具有根本的意義。在拙著《美的領悟與思考》中,我多次談到這樣一種認識:在社會主義的當代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和深化,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理論的形態(tài)和價值觀可以多元并存,多元互補,甚至多元融合,但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一元化”,即以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為指導。這里的“多元”和“一元”是辯證地統(tǒng)一的。沒有多元的一元,和沒有一元的多元,都是不可想象的。猶如一個大樂團,在多聲部的大合唱中,不能沒有主旋律,也不能沒有指揮,這是同一個道理。

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其實踐指向性是要求我們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的基本原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確地分析各種文藝現(xiàn)象和文藝思潮,總結新的歷史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欣賞和文藝理論批評的新鮮經(jīng)驗,科學地回答和解決文藝實踐中提出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和理論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對文藝實踐可以起到導向作用,另一方面也會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我這樣說,是期盼文藝理論評論家重視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同文藝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要跟上時代,注重理論創(chuàng)新,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的新成果來指導新的文藝實踐,研究和回答新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化為與時俱進、生動活潑的思想輿論導向。而不是板著面孔照本宣料,從馬克思主義某些經(jīng)典著作中去尋找包醫(yī)百病的現(xiàn)成藥方,或者滿足于摘引其片言只語,不顧時空條件的變化,不問實際情況如何,教條主義地無的放矢到處套用。總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不是空洞的口號,也不應成為強制性的行政命令,而是取決于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理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現(xiàn)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或重大的問題,能否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作出正確的回答。被回答的問題越多,解答得越深刻,越有說服力,越經(jīng)得住實踐和歷史的檢驗,馬克思主義的客觀真理性和指導作用也就越顯著,越鮮明,越強有力,在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整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也就越鞏固。

吳正鋒: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批評,為什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呢?請您談一談其理論依據(jù)和現(xiàn)實意義。

胡光凡: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價值觀的核心??茖W地論證和正確地解決藝術與人民的關系問題,是毛澤東文藝思想、鄧小平文藝理論的基石。無論是文藝創(chuàng)作,或者是文藝批評,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個根本導向。

“真理與人民利益一致” (毛澤東語),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民族的主體、國家的主人,也是時代的主角和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毛澤東說過:“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保ā对谘影参乃囎剷系闹v話》)堅持人民主體論,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建構文藝理論體系、制定黨的文藝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放在人民對藝術的需求和藝術對人民的依從關系上,要求文藝家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堅定不移地實行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創(chuàng)作導向,這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和基本主張。它是馬克思、列寧所開創(chuàng)的人類文藝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偉大變革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在東方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辟了文藝屬于人民的新紀元。

我們的文藝既然是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為人民所利用的,那么,文藝作品的好壞、高低、美丑,最終是由人民來判斷的。馬克思有句名言:“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0頁) 毛澤東也說:“任何一種東西,必須能使人民群眾得到真實的利益,才是好的東西?!彼堰@稱為“革命的功利主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并不否認文藝具有某些無目的、非直接功利的表現(xiàn)形式,但它的本質屬性既然是經(jīng)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或形式),那么,它就必然要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喜愛,把“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動力,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和評判。鄧小平說得好:“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應當由人民來評定?!保ā对谥袊膶W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這是徹底的唯物史觀在文藝批評問題上的體現(xiàn)。

強調人民對文藝作品成敗得失的評定權,是不是不要專門家(批評家)的批評呢?當然不是。這二者也是對立的統(tǒng)一。批評家本來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分子,他們完全可以而且應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評論、建議。這里最重要的是,批評家要與廣大人民群眾呼吸相通,善于把握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和審美需求,使自己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忠實的代言人”。

做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對于文藝批評家,尤其是共產黨員批評家來說,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黨性和人民性之間的關系。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他在談到“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時,提出“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的要求。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談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時強調:“要潤物細無聲,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這些指示,不但為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也為當代文藝批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應當成為廣大文藝家自覺遵循的行動指南。

吳正鋒:您認為當下我們的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的不足與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胡光凡:跨進新世紀以來,我們的文藝理論批評也處于空前活躍的黃金期。但是,與黨和人民的期待、與時代的要求相比,仍覺有較大差距。

許多時候,評論界對承載著中國當代主流價值觀的文藝創(chuàng)作,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主旋律作品,往往缺少關注和研究、評論的熱情,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對廣大觀眾、讀者應有的欣賞輔導和審美引領。因此,一些主旋律作品大多活躍于黨和政府的評獎體系中(如“五個一”工程等),而淡出了媒體批評(遑論網(wǎng)絡批評?。?的視野,甚或成為了大眾觀賞話題中的“冷門”。

承載主流價值的文藝產品,當然不只是主旋律作品,許多優(yōu)秀的多樣化的文藝創(chuàng)作,其思想藝術內涵中也滲透著主流價值觀。我們應當擴大“主流”的藝術包容度,不能把“圈圈”劃得越小越好。對于批評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以高度的熱情、開放的胸懷、敏銳的審視力,去發(fā)現(xiàn)它、開掘它,并善于揭示和闡發(fā)其真、善、美的價值。但是,在當下一些媒體和網(wǎng)絡批評中,評論者對于那些走紅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劇和綜藝節(jié)目,最感興趣的,往往是作品的賣點——所謂“養(yǎng)眼”的魅惑力,樂于在明星效應、幕后花絮和投資效益——票房價值和收視率等方面做文章,“游走于宣傳和廣告的交界地帶”,而對文藝作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價值判斷,以及它們所產生的社會效果——所謂“養(yǎng)心”和“化人”的作用,卻較少關注和評說。有時也蜻蜓點水似地稍帶幾筆,卻缺少深度和力度。

強化文藝批評的主流價值導向,當然要以正面宣傳為主,著力于推薦優(yōu)秀的作品,匯聚正能量,但也不能忽略對負面價值的抵制和批評。弘揚真善美和貶斥假惡丑,是文藝批評堅守主流價值導向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的統(tǒng)一,但正是在后一方面,當下的文藝批評更顯乏力。批評家往往缺少強烈而敏銳的“問題意識”,對于文藝載體和文化時尚中那些弱化甚至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潮和現(xiàn)象,諸如娛樂至上的“過把癮就死”,金錢至上的“燒把錢就火”(指某些奢侈豪華的晚會等),以及“躲避崇高”、踐踏經(jīng)典、偷賣色情和暴力等錯誤觀點和低俗、媚俗的風氣等,不愿或不敢亮劍,進行及時有力的批評,甚至處于一種“集體失語”狀態(tài)。這是很值得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批評家文藝
1942,文藝之春
新銳批評家
文藝論壇(2020年3期)2020-12-24 09:53:50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今日批評家
詩林(2019年6期)2019-11-08 01:51:34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藝術評論(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8
□文藝范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形態(tài)建構的困境與出路
節(jié)日暢想曲
意林(2011年21期)2011-05-14 04:43:06
鹿邑县| 上思县| 疏附县| 刚察县| 于田县| 资源县| 上虞市| 博乐市| 辽中县| 大足县| 扬州市| 临沭县| 景谷| 博白县| 丘北县| 宿迁市| 治县。| 资源县| 南溪县| 渭南市| 拜城县| 石河子市| 织金县| 菏泽市| 永定县| 清水河县| 桐城市| 桓仁| 康定县| 澎湖县| 神农架林区| 蕲春县| 辽阳县| 麻阳| 浦城县| 吴堡县| 伊宁市| 托克逊县| 阳原县| 环江|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