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霞 張 艷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汪溝鎮(zhèn)中心小學)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我們適應社會、立足于社會的重要心理素質。因此,加大整個學生教育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學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更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水平而且著眼于學生未來,促進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然而,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多旨在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思想道德教育,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完善素質教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
(1)從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引導學生閱讀《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時,不僅要向學生講述文中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和知識,亦可以向學生表述徐悲鴻從小樹立志向并為之堅持不懈,無論遇到如何大的困難都能勇敢面對的精神,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這樣既有效地完成教學的內容,又慢慢地讓學生建立起健康心理的概念。
(2)鼓勵和支持學生根據(jù)教材內容組織一些讀后感交流、課后閱讀研討會等活動,加深小學生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建立健康心理的意識。
(3)加強師生交流,保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了解學生的最好方式就是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課上與學生的互動,也可以是課后師生間的談心。力爭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自己教學時嚴厲認真,課后平易近人,關懷備至的亦師亦友的形象。
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品德,不僅是教學目標的一部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地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愉悅、德智美全面發(fā)展的氛圍,縮小學生與教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梢越洺Ee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健康人格的事例或者名言警句,讓小學生體會偉人的高尚節(jié)操并引導小學生從小樹立大志。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自然是百般疼愛要什么就給什么,這就滋養(yǎng)了小學生的嬌氣和自私的不良品性。積極地組織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加強小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能夠讓小學生打開心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課外讀書有感等活動增強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互愛、友善的品格,讓學生敢于抒發(fā)自己的所言、所想、所慮,大膽地與老師、同學間分享自己的心理思想。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載體,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因勢利導,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機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地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