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白圣豪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問題的日益增多,心理沖突日益激烈,大學生中出現(xiàn)了種種心理問題,甚至越來越多的呈現(xiàn)出一些心理危機的狀況。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復雜性和嚴重性愈發(fā)突出,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學校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和諧。
面對當前大學生日益凸顯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課程作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平臺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主渠道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心理課程的規(guī)范與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課程的教學水平,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大學生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是擺在大學生心理課程教學中的重大課題。
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課程側(cè)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講授和灌輸,教師運用教材、黑板等方式進行講授,學生通過做筆記、復習等方式通過考試。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導的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學生在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上的參與度不夠高,體驗度不夠。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單向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在這樣的心理課堂上,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得不到重視,自身的體驗訴求得不到滿足,心理情感難以得到釋放和激發(fā),所學到的知識更多的是別人體驗的觀點和經(jīng)驗,與自身的契合度不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獲益不深,導致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在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上的作用較為有限。與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教學不同,當前,體驗式的心理課程教學方式日益受到關注。體驗式的心理課程教學重視大學生的參與度和感受度,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上的溝通和參與,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如辯論、反思、角色扮演以及情景再現(xiàn)等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實現(xiàn),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體驗式教學指的是在特定的教學思想引導下,通過教師的引導,以達成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在國外的應用已有很多年的歷史,國外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我國一直以來施行的應試教學方針,在體驗式教學方面的經(jīng)驗還十分薄弱。體驗式教學對于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體驗式教學改變了過去以“成績”為本的理念,轉(zhuǎn)而注重“人”的獨立的價值,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因而,體驗式教學具有如下的特點: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動、主導的地位,而學生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在教學過程中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體驗式教學一改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把學生積極地納入到教學課堂中來,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自動自發(fā)為主,教師起到協(xié)助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無法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枯燥和乏味,但體驗式教學打破了學生之間單向的溝通關系,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主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構(gòu)建。學生主動參與是體驗式教學的根本特點,其他的特點都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的體驗具有獨特性,也就是學生的體驗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學生以一種近乎逼真的方式去體驗某種教學情境,從而獲得內(nèi)在深化的感受。對于這種經(jīng)歷,不同的學生可能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可能摻雜著情緒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帶給學生的感受可能是無法通過語言來進行描述的。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努力創(chuàng)造自由、寬容的氣氛,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將課堂的舞臺交由學生,而教師本人擔當“主持人”的角色,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身體驗。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的成績的高低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但體驗式教學中,接受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學生個性的差異屬于正常的現(xiàn)象,而這種個性的差異,正是促進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基礎。學生通過分享不同的體驗,可以學會換位思考,享受到思維碰撞的火花。雖然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可能存在消極的體會,但教師應當予以尊重,并進行積極地引導。
情境教學法是體驗式教學模式中的基本方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中的聲、像等,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生活感悟,領悟到心理學的概念和方法。例如,教師在思維課程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反思,并對日常的生活有所啟發(fā)。
教師可以在心理教學課堂上,大量搜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學生生活周圍的案例,讓學生接觸到社會生活中大量生動的案例,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思維能力,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方式對待周圍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比如,對于當代大學生自殺、殺人等事件頻發(fā)的現(xiàn)象,就可以安排學生討論社會中的熱點案例,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危機干預,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的必要方法,幫助大學生提高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假定為特定的角色,在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以角色的角度思考,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換位思考,從而能夠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學習中更好地理解他人,并且逐漸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角色扮演由于具有良好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學生可以學以致用,達到心理課程教學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團體游戲活動是大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堂教學模式。團隊游戲教學法可以帶給大學生快樂,使教師真正地做到“寓教于樂”。大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競爭、合作、分享,并通過團隊活動增進大學生之間、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另外,教師可以在團隊游戲活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理性面對競爭、寬容地對待游戲中發(fā)生的沖突,學會處理問題,并發(fā)揮自身的特質(zhì)。
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已經(jīng)具有了數(shù)百年的歷史。在歷史上,存在著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正是這些實驗推動著心理學學科的完善和發(fā)展。大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對于心理學實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抓住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將心理學實驗搬到課堂上進行,讓大學生近距離經(jīng)歷實驗的過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心理學實驗的要求,將大學生分為多組,一部分為實驗組,另一部分為被實驗組,通過實驗的過程,讓大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對于一些無法在課堂上實時展示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僅僅重視大學生學習后的應試成績,將應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標準。這種方法忽視了應試成績的局限性,對教學的過程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實質(zhì)上也忽視了心理課程作為應用型學科的特點。在體驗式教學中,大學生心理課程的評價機制要從三個角度著手:一是關注心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亦即關注學生的心理是否成長了;二是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不再將應試成績——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而是對學生個人意志的提高,人格的完善等進行評價,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三是對教師是否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實施體驗式教學方式進行評價,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則應當設法加以改正。
需要具備的軟件一是指教師應當具備豐富的體驗式教學經(jīng)驗,擁有深厚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而且能夠運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二是指大學生應當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主動配合教師參與到體驗式教學中來,并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需要具備的硬件一是指大學心理教學課堂應當具備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二是指大學應當加大心理學課程的資金投入,完善大學生心理課程的考核,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心理課程日益受到重視,體驗式教學方法也是近些年來才在國內(nèi)受到普遍關注的。大學生學習心理課程的積極性較高,這也是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推廣的良好基礎。但體驗式教學法對于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包容的心態(tài)和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備課工作,這樣才能保證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心理課堂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1]黎飛飛.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及改進策略[J].才智,2011(11).
[2]蔡文豐,張仁芳,楊曉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農(nóng)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7).
[3]盧鍇鋒,董雅潔.多種教學方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9(02).
[4]郭曉薇.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感恩教育的實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02).
[5]袁慶華.體驗式教學在高職心理課程中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成功(教育),2012(03).
[6]徐嬋娟,彭建軍.基于交互主體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實踐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8).
[7]劉小青,蔣常香.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