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菊
很多次外出聽課,總能聽到一些專家學者用“語文味”三個字對教學進行評論。有語文味的課堂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越來越成為一線語文教師實踐討論的焦點。二十來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對“語文味”三個字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它是語文課堂所獨具的語文教學氛圍,通過聽、說、讀、寫、思、議等最基本、最古樸的教學方式,使師生共同沉醉于語言或文學觀點和問題的交流過程中,從而產(chǎn)生心理上的共鳴或創(chuàng)造性的靈感。怎樣給孩子們一個有效的、充盈著濃濃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呢?我作了如下實踐。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點。怎樣抓住關鍵詞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并和文本進行對話呢?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我作了嘗試。課前,我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生詞,課堂上,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遇到困難的詞語留著全班討論。結果,“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等詞學生只能照本宣讀它的意思,并非真正理解。于是,我在教學第二課時前專門輔導了幾個理解和表演能力強的孩子演一演這個故事。課堂上,在學生反復讀文后,我就讓他們把故事演一演。最后讓學生一起用動作表演一下這幾個詞的意思。這樣反復誦讀課文,讓學生先借助工具書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通過表演深入體會詞語表現(xiàn)的情感,從而咀嚼出語言文字的滋味。
新課程推行后,我們越來越注重讓孩子進行語言交際,以期通過這一過程,內化自己已有的知識,又能從旁人身上汲取精華。所以學生學課文所得內化成自己的觀點后,教師就要組織他們集體交流,使他們在互相的語言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
教學《螳螂捕蟬》時,我在學生充分朗讀后拋出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你覺得吳王是個怎樣的大王?借助課文內容說明理由。”多數(shù)同學認為吳王固執(zhí)己見,理由如下:“他不聽大臣們正確的勸告,還要說誰勸,就處死誰。”小部分學生認為吳王雖固執(zhí),但知錯能改,理由是:“他聽了少年講的《螳螂捕蟬》的故事后,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蔽乙騽堇麑В嬖V學生通過不同的語言可以讀出人物的多重性格。這樣的教學,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異思維,這不就是有“語文味”的課堂嗎?
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寫景的文章,盡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很美,但如果純粹讀書上的文字,總感覺有點紙上談兵。所以,我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課件,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文中的情境在孩子們面前一一呈現(xiàn)。如:教學《九寨溝》,課始,我就一邊播放九寨溝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面,一邊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解說:“同學們,我們中國地大物博,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波瀾起伏的遼闊大海,—望無際的良田沃野……”靈動的畫面與文字的沖擊,使學生沉醉其間,為九寨溝的奇秀所動,油然產(chǎn)生美的遐想,感受著九寨溝帶給他們的視覺和心靈的享受。
批注式閱讀在我們的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使用得相當普遍,它是孩子們在閱讀某處語句或某段文字后,用書面的形式寫下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或點評。
怎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批注呢?我找了幾段具有不同特點的文字,告訴學生有些地方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想。如《鞋匠的兒子》一文,林肯面對眾議員的嘲笑時所說的話耐人尋味。我就讓學生反復讀句子,體會三個“永遠”包含的意思,寫下批注。同學們用心揣摩,體會到了林肯寬容大度的胸襟,以自己是鞋匠的兒子為豪,對父親無比尊敬、愛戴和感激。同學們那一句句深情的話語,是反復咀嚼文字后是內心的聲音。這時我組織學生集體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凸現(xiàn)各種感悟、理解、思考和評價,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完善、深刻,更扎實地實現(xiàn)了與文本的交流與延伸。
語文味,是語文課堂的靈魂。教師把課堂組織得妙趣橫生的同時,還要把“語文味”延伸到課外。誦讀是積累的一種主要方式,我讓學生人人準備一本“采蜜本”,積累好詞好句好段。我還布置學生背誦古詩文,背誦名家名篇。學習了《徐悲鴻勵志學畫》文后,我讓學生背背愛國詩;學完課文《燕子》后,建議他們讀讀《海燕》……我還讓學生自主選擇經(jīng)典美文,使他們在閱讀中不斷增加語言的積累,增強語言運用能力,真正享受中國數(shù)千年文化積淀的滋養(yǎng)。
語文教學,說簡單了,就是“讀讀寫寫”。反復品讀,必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而語文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得言、得意、得法”,使課堂充盈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