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鵬(黑龍江省綏化學院體育系 黑龍江 綏化 152061)
體育運動以自身精神的意境和豐富的容量一直深受人們的熱愛,它可以通過社會活動和本質力量來美育人、陶冶人、贊揚人、肯定人,以此沖破現代人的種種精神束縛滿足精神追求。作為一門教育課程,體育課在高校教育的素質教育中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手段,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過程中必不可少并起著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群體或社會用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對其成員施加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使他們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解決社會問題和矛盾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內容中占據首要地位。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學任務的重點,以實現“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具有現代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主”這一目標為己任。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學除了完成教授體育技能、技術、知識以此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任務,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人格獨立、思想民主形成的關鍵時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對學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使他們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為社會所需要。
(1)可塑性。
高校學生思維活躍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體育課教學無疑是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平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由于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還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
(2)思想性。
蘊含著豐富思想性的體育教學項目多樣內容廣泛,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磨練意志的長跑、培養(yǎng)審美的健美操、增強自覺性的隊列練習等,使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滿足德、智、體、美、勞的教育。
(3)參與性。
不同于其他教學,體育教學可以達到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并在這一過程中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并通過腦力和體力活動掌握體育技能、技術和知識,創(chuàng)造出能夠充分思維、觀察、實踐的機會。
(4)社會性。
增強體質鍛煉心智是學生接受體育教學在體育運動中所要達到的目標,在大部分體育活動中學生需要擔任一些角色履行相關職責,這對學生道德標準的提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使大學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成為一個良好的公民。
目前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學在不同程度上忽略著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把德育居于次要,片面的發(fā)展必然降低教學質量影響人才培養(yǎng)。針對這點所需要做的就是摒棄急功近利的教學思想,實現體育和德育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才能在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前提下培養(yǎng)其思想品德。
作為實現高校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體育課,近幾年來都有了相應的改革措施。根據其功能特點改革形式還是多種多樣的,大致歸總起來就是必修和選修供學生按照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有興趣才有動力才會主動積極地學習,只有從基本出發(fā)才能發(fā)揮功效。
任何事都得有個具體明確的目標,高校教育是實現人才復興以此強國的必經之路,必須全面貫徹五個“必須始終”和五個“希望堅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小見大以理服人達到綜合培養(yǎng)的崇高理想。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由于我國教育模式還是探索發(fā)展中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都處于文化為重忽視體育教學,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相對較弱,教師應采取針對性制定出相對適合學生自身標準的活動進行培養(yǎng)促進發(fā)展。
高校體育課教育在遵循基本規(guī)律的提前下也要勇于創(chuàng)新,實現教學形式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克服惰性,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技術、技能、理論、知識。在一系列活動過程中,學生個人的思想情緒表現也是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機,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屢虛心接受其影響。同時,教師也要多肯定學生的能力和努力,批評中肯并提出有方向的建議將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學中貫穿始末。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有著一定的示范作用,其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很大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存在影響。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是中年以上閱歷豐富有威信;二是介于壯年至中年經驗尚存不足但教學方法多樣;三是青年教師缺乏經驗但充滿活躍。在這三種類型之下,學生們接受教育的情況往往存在差異,分別體現為不能完全自覺接受、基本接受、接受意識較強。
而新型師生關系在高校體育課教育中強調的就是學生和教師人格上的平等,互動中的民主以及和諧相處,其核心內容是師生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本著教師主導原則的宗旨帶動學生自主性。在教育過程中老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調整心態(tài),中青年教師要從技能和知識方面吸引學生增強魅力,青年教師則要注重實踐積累經驗與學生在思想上一同進步發(fā)展,處理好師生關系對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校體育課中也是有利的。
高校體育課教學基本是以小組和集體的形式進行活動,在共性與個性上來看,除了性別差異學生們的成長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不盡相同,因此表現個性自我主張難免存在,而且一些為了獲利或者爭強好勝作祟而不顧及集體的個別小團體也是自我中心的表現,這些情況無疑對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教育過程中應培養(yǎng)關心愛護他人的想法,擁有集體組織觀念形成學生共性與個性的發(fā)展,感受個人主張和共同思想的精神碰撞形成更為成熟正確的思想主張。
教材的知識性和思想性,師生的積極性和內容的廣泛性,選修和必修的項目課在課程改革后都得到了相應的重視,內容豐富的同時也提升思想情感促進師生交流共同進步,這些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是過去所沒有的。
高校文化建設有很多重要組成部分,身處其中的體育文化是一直強體立志、開放思想、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文化,體現了高校文化的特征形成的文化思想也引導著學生的探求,對思想教育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高校體育課應多開展體育文化思想的討論學習,發(fā)揚其思想精神進行積極正確的交流,通過體育文化的建設從而實施思想政治的教育。體育文化建設分為以下三種:
(1)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體育物質文化作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礎,開展高校體育活動和體育精神能夠比較直觀地體現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水平,要保質保量確保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體育精神文化建設。
體育精神文化屬于高校體育文化的核心,它傾向于一種意識形態(tài)范疇,要多組織活動加強宣傳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機會,通過管理使其傳統(tǒng)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
(3)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體育制度文化建設介于以上兩者之間,屬于一種文化形態(tài)保證體育文化系統(tǒng)正常運行并加強其建設。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我國高校也飛速發(fā)展并形成新的特點和變化,針對這一領域的一些特點與思想政治相結合,就可以探索出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高校體育課中的有效途徑。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高校體育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強健體魄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政治思想品德的重任,體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緊密切不可單單重視一方,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1]王昆.體育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2).
[2]丁小燕.體育教學應與品德教育相互滲透[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9).
[3]宋慶豐.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J].貴州教育,2011,(13).
[4]劉濤,康峰.淺談大學體育在培養(yǎng)民族精神方面的獨特作用[J].時代經貿(學術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