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敏
當前,網絡暢銷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成功之作相繼涌出。無論是2013年屢創(chuàng)收視紀錄的“頭牌”熱劇《門第》,還是2012年火爆熒屏的《后宮·甄嬛傳》,抑或2011年的熱映劇《傾世皇妃》、《步步驚心》、《裸婚時代》、《千山暮雪》、《宮》等,都被貼上了一個共同的標簽——“網絡小說改編劇”。這類劇脫胎于網絡暢銷小說,是在忠于原創(chuàng)小說情節(jié)的基礎上加以改編制作而成的。近年來,網絡小說改編劇不僅數量上呈現井噴之勢,在最終的收視數據表現上也相當可觀,并逐漸成為爭取受眾、獲得收視率的“神器”。
總體看來,網絡小說被搬上熒屏并真正獲得成功主要發(fā)生在最近幾年。2011年,這種脫胎于網絡小說的改編劇開始呈現出繁榮之勢,電視劇向網絡小說購買版權也已成為一種大的行業(yè)趨勢。早在2004年改編自痞子蔡的網絡同名暢銷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就已登上我國電視熒屏,并掀起了網絡小說改編劇的第一輪高潮,隨后《泡沫之夏》、《佳期如夢》、《來不及說我愛你》等多部改編自網絡小說的電視劇也均獲得了較好的收視率和口碑。
網絡小說作為獨立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亞文化,一向被認為總體質量不高。但其從邊緣文學成功走到臺前,并成為一種潮流也有著它本身的必然性。網絡小說緣何會走上熒屏與電視劇市場結緣,并受到觀眾如此青睞,筆者將從傳播學視角對其進行探究。
網絡小說數量龐大,題材多樣,更接地氣。在促使一部電視劇取得成功的諸多因素中,劇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倫理劇、穿越劇充斥著整個市場,當下的影視題材創(chuàng)作匱乏,網絡小說便憑借其數量龐大、題材多樣、貼近現實、開放性等特點成為影視作品的一座“金礦”。網絡小說題材廣泛、多樣,蘊藏著無限的潛力,時尚、穿越、歷史、軍事、言情,幾乎無所不包;網絡作品的貼近性不僅表現在作品內容上,還表現在網絡創(chuàng)作者的草根身份上。他們的日常生活經歷使其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更接地氣,真實感和親近感強;網絡小說連載寫作過程中,作家會根據網友的評論以及提出的建議,更改情節(jié)的走向,有意識地迎合讀者需要,因而其互動性強、開放性高,能更好地展現出未來市場的基本走向。
點擊率是衡量網絡小說暢銷程度的重要參考因素,它代表著網絡小說的受歡迎度和影響力。網絡小說改編劇通常脫胎于網絡上的暢銷作品,有著較高的點擊率。這類劇在登上熒屏之前早已累積了大量的“鐵桿”粉絲,有了一定量的受眾積累。因而在我國電視劇市場日益飽和,收視率很難有所突破的瓶頸期,電視劇制作商們將眼光投向了浩瀚的網絡平臺也就成了一種必然。鐘情于網絡小說的受眾也會對改編后的電視劇產生一種期待,并給予極大的關注,原先網絡小說的忠實粉絲也就隨之轉化為改編劇的受眾。這也是網絡小說改編劇收視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把讀者當作某種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觀看看作是基于某種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影視劇,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而網絡小說改編劇正好滿足了受眾對于靜態(tài)作品動態(tài)化這種期待,通過聲畫合一的方式把文字內容具體化、生動化,使受眾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另一方面,網絡平臺具有極大包容性與開放性,因而衍生出的網絡小說數量龐大、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能適應不同讀者的需求??梢哉f,無論是何種獨特口味的讀者,都能在網絡小說的浩瀚海洋中淘到自己鐘愛的“一瓢飲”。由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既繼承了網絡小說情節(jié)上的優(yōu)點,又融入電視帶給人們的視聽覺享受,契合受眾最佳的需求。
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和市場,我國電視劇拍攝追逐熱點,扎堆現象嚴重。比如《雪豹》火了,熒屏上的諜戰(zhàn)劇就開始扎堆;金庸作品翻拍火了,《新水滸傳》、《新西游記》、《新還珠格格》等翻拍作品也相繼出現。在受眾眼光日益挑剔的今天,千篇一律的題材和情節(jié)早已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因而收視率難有突破,電視劇市場也日漸飽和并迎來了瓶頸期。
然而網絡小說的題材多樣,主要有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言情、歷史、軍事、游戲、競技、科幻、靈異,美文等。雖然這其中有的題材并不適合改編成電視劇,但確實給電視劇的題材內容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電視劇題材的“撞車”現象,也滿足了受眾的需求。因而網絡小說走上熒屏并與電視劇結緣,是電視與網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必然過程,無論是對網絡小說的發(fā)展,還是對電視劇市場的繁榮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相關媒體報道,網絡小說改編劇《傾世皇妃》開播僅8天時間,就在優(yōu)酷網上創(chuàng)下破1億的播放量,湖南衛(wèi)視晚間十點檔開播兩天收視率達1.7%,居同時段第一。而另一部穿越劇《步步驚心》的網絡視頻點擊播放量也逾億,點擊量、搜索量、微博話題排行等多項排名中均位居第一。在眾多的熱播網絡改編劇中,《后宮·甄嬛傳》不僅在國內引起熱捧,甚至還走出國門。一部成功的網絡小說改編劇不僅得益于好的小說基礎,也與制作和宣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鑒于《后宮·甄嬛傳》的突出成就,筆者將以《后宮·甄嬛傳》為例,對網絡小說改編劇取得成功的傳播策略進行探究。
挑出一部上乘的網絡小說是電視劇制作取得成功的前提,而將文字轉換為影像卻是一個“驚險的跳躍過程”,決定著電視劇的成敗。由于文字和視頻在傳播特點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以聲像為主的電視劇對人物形象、情節(jié)設置、場景營造等也需要綜合考慮。因而,從一部網絡暢銷小說到電視劇開拍之前,對原小說的改編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熱播劇《后宮·甄嬛傳》的劇本改編是由小說原作者流瀲紫與編劇王小平共同完成的。原小說架空的大周王朝被置換為清朝雍正年間,更加貼近了歷史,增強了真實感;小說中明顯不符合史實的情節(jié)被進行了刪改,使之更加符合電視劇的傳播要求;此外,電視劇在妝容、稱謂、服飾、飲食、醫(yī)藥、禮儀、官制等方面也進行了契合歷史的“定制”。
一部熱門的網絡小說改編劇,在開拍之初,就已經聚焦了大量關注。根據劇本挑選合適的演員也是網絡小說改編劇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網絡小說改編劇不同于傳統熒屏上出現的電視劇,它的情節(jié)內容沒有保密性?!耙磺€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在閱讀完原創(chuàng)著作后,必然形成自己心中獨有的影像。因而對改編劇來說,挑選出滿足觀眾心中所期待的人物形象的難度也在逐漸加大。近年來,網上發(fā)起的由觀眾投票挑選出合適演員的活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逗髮m·甄嬛傳》的熱播,與主演孫儷對甄嬛這一人物角色淋漓盡致的塑造密不可分。
上乘的劇本,加之以精良的制作,才使得網絡小說改編劇被觀眾所追捧,收視率一度膨脹。兩者缺一不可,在發(fā)揮網絡小說題材新穎、情節(jié)豐富等優(yōu)勢的基礎上,要提高電視劇制作的水平,二者的完美結合必然會帶來網絡小說和電視劇市場的雙贏局面。
由于人們物理視野和活動范圍的有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某一件事物的認識和重要性判斷,多來自大眾傳媒傳遞的信息,因此網絡小說改編劇在宣傳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議程的設置,來影響受眾對于當前流行趨勢和熱議話題的判斷。網絡小說改編劇雖然在走上熒屏之前就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人氣,但要想把忠實于網絡著作的讀者完全變?yōu)楦木巹〉蔫F桿粉絲,并吸引大批未曾讀過原創(chuàng)小說的觀眾,僅僅依靠網絡小說的人氣和后期精良的制作仍是不夠的。這就要求在電視劇制作和發(fā)行的全部過程中極大地發(fā)揮網絡和電視媒體的優(yōu)勢,網絡的互動性、開放性以及傳播中的同步性,電視媒體的廣泛性,受眾基數大等特征,在宣傳之時充分發(fā)揮大眾傳播的自身影響力,最終實現這一過程的成功“跳躍”,以此來達到完美的宣傳效果。
熱播劇《后宮·甄嬛傳》在制作和發(fā)行的全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和電視媒體進行宣傳,因而在尚未登上熒屏之前就吸引了大批觀眾的期待。比如,主演們通過參加各種知名電視娛樂節(jié)目、訪談節(jié)目,以擴大該劇的影響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觀看;網絡在該劇的宣傳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該劇的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等陸續(xù)在博客中透露與該劇有關的信息,開拍之后還會在網上曝光大量幕后花絮,確保了觀眾對于該劇支持的高度關注。
目前,網絡小說改編劇已成為電視劇本市場的新寵,并逐漸顯示出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然而隨著這股強勁之勢的加強,其背后潛藏的諸多問題也在日益顯現出來。
網絡小說雖然題材廣泛,但在逐漸走上電視熒屏的過程中,仍難以避免“同質化”傾向。從網絡小說本身來說,一種類型的作品走紅了以后,便有了跟風之作,情節(jié)內容敘事方式等逐漸淪入“模式化”套路之中。另外,一部網絡小說改編劇走紅之后,部分網絡創(chuàng)作者便開始復制這些作品,題材內容上也都大同小異,缺乏創(chuàng)新。網絡小說的“同質化”傾向勢必會蔓延到整個電視劇市場中,長此以往,也必然不利于網絡小說改編劇的發(fā)展。綜觀近年來的熱播網絡小說改編劇,不難發(fā)現,其主要還是以穿越、后宮、都市言情這類題材為主。題材的“單一化”也逐漸成為網絡小說改編劇存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怎樣讓熱門網絡小說以電視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并使之逐漸為觀眾樂于接受的媒介產品也成為迫切需要改編劇制作者解決的重要問題。也只有突破網絡小說在改編為電視劇時所面臨的同質化和單一化問題,才能促使網絡小說改編劇持續(xù)繁榮。
因而電視劇制作者在選取網絡小說時,應綜合各種因素加以考量,以點擊率為參考但又不受限于點擊率,努力擺脫“同質化”和“單一化”,以此來保證網絡小說改編劇的健康繁榮發(fā)展。
近年來,網絡小說改編劇在受到追捧的同時,各種吐槽聲也不斷。無論是演員選擇、人物造型,還是改編后的情節(jié),抑或是演員的演技均遭到了嚴重的質疑。熱播劇《甄嬛傳》曾屢遭網友吐槽:“飾演皇上的陳建斌太老?!薄肚侥貉分信鹘恰巴钡陌缪菡叻f兒也被網友吐槽:“太土,絲毫沒有原著中的‘金絲雀’氣質?!迸袛嘁徊侩娨晞〉某晒εc否,收視率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觀眾看完之后的好評以及喜愛程度應為每一個電視劇制作團隊所追求。從網絡小說到電視劇,從文字到影像的轉變,“二度創(chuàng)作”是必經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成敗直接關系到電視劇播出后的收視效果。而網絡小說改編劇引發(fā)的這種負面評價,“二度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嚴格把關。
因而在“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在抓住原創(chuàng)小說精髓的基礎上加以改編,挑選出符合小說角色氣質的演員,以期在電視劇的制作準則與大眾的審美需求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以此來促使網絡小說改編劇走得又好又遠。
網絡小說能夠搬上熒屏并贏得市場,看似是一種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網絡小說改編劇的熱播,對網絡小說和電視劇來說都是一個新的發(fā)展機遇。網絡小說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一批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和作品也已被挖掘出來,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電視劇市場在與網絡文學的結合中也實現了自身的發(fā)展,前景光明。然而在對這種繁榮進行肯定的同時,也要及時反思網絡小說改編劇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尋找到利于網絡小說改編劇持續(xù)發(fā)展的正確道路,以此來促進網絡文學與電視劇市場的共同繁榮。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李苑.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新浪潮悄然來襲[N].光明日報,2012-12-10.
[3]王艷.基于公眾心理的危機傳播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9.
[4]武林麗.網絡小說改編劇再掀熱潮[DB/OL].http://www.docin.com/p-67058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