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軍
(宏盛建業(yè)集團公司)
BOT 投資方式主要是用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因其融資的便捷性,已經逐漸成為一些經濟欠發(fā)達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融資的首選模式,其主要操作思路是:由政府或所屬機構為項目建設和經營提供一種特許權作為項目融資的基礎,項目投資者和經營者擔當發(fā)起人直接承擔基礎設施項目從籌措資金、勘察設計、工程施工和運營管理的全流程操作,并承擔相應的項目收益風險、在協(xié)定的時期內經營獲取的收益作為償還相應債務的來源,在收益期滿后,將相應的交通基礎設施管理經營權無償轉讓給國家。采用BOT 投資方式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我國交通投融資方式的一個新思路,并與我國吸引外資的重點相吻合。
要想經濟有發(fā)展,基礎設施要先行,基礎設施優(yōu)先發(fā)展是經濟發(fā)展成功經驗,有關研究表明,GDP 增長“1%”,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必須高于1%。我國基礎設施一直是經濟發(fā)展的“瓶頸”,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以及加入WTO,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設施建設已是當務之急,在目前情況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出現(xiàn)以下問題:一是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緩慢,財政支出負擔過重,國家預算內投資減少,無法給予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更大的投入;二是專業(yè)銀行向商業(yè)銀行轉變,追求利潤最大化,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投資規(guī)模大,期限長,相對資金回收率低等,銀行往往不愿意向其投資;三是我國的外債負擔重,利用外資發(fā)展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存在一定困難;四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長期是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有國家壟斷經營,缺乏競爭意識,管理水平低,自我發(fā)展能力弱,依靠自籌資金具有較大難度。因此,面對繁重的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和困難的籌資渠道,BOT 投資方式就是一種較好的籌資途徑,可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問題。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技術上具有自然壟斷性和網絡經濟性,屬社會交通基礎產品或準交通基礎產品,其投資有著周期長、投人大、回報率低、固定資產轉產難等特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采取BOT 投資方式應明確三方面要素:一個投資方與政府共同認可的項目、二是政府同意向投資方授權一定期限內特許經營該項目,三是投資方在特許收益期內愿意承擔相應收益與風險并進行投資實施該項目。這也說明,一個成功的交通基礎設施BOT 項目要進行確切收益來源評測,能在協(xié)定的收益期限內能獲取該項目債務的本金及相應利息,并且能讓投資者獲得與工作投入與承擔的投資風險所相匹配的合理利潤。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于其建設管理的特殊性,本文認為應根據(jù)不同類型的項目采取浮動回報率和混合回報率。
目前我國對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投資、經營及管理職責主要還是靠國家承擔,市場化程度不足,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提供服務的收費一直采取是“低收費高福利”的政策,價格體系嚴重扭曲,利用市場化信號吸引要素的機制尚沒形成,這就造成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項目的盈利水平要低于社會平均收益水平,且建設項目盈利性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作為BOT 投資的項目公司的自有資本也有限,投資者面臨的行政變化、法律調整、經濟危機等風險。因此BOT 投資項目必然要有政府的支持和保證,一般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行政的支持和保證。
(2)法律的支持和保證。
(3)經濟的支持和保證。
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屬公益性項目,根據(jù)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來確定,其具有投資高,交通基礎設施量大,涉及面廣,周期長的特點;從目前交通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xiàn)狀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進BOT 投資方式的可行性主要表現(xiàn)在:
(1)有利于提前實施因財力不足但又是國計民生所急需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通過BOT 融資方式,吸引社會閑置資金,把一些項目對外招商,利用外方投資者先進管理與建設經驗,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經營,提高建設管理水平,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2)由項目法人承擔交通基礎設施的風險與收益,同時也體現(xiàn)了責、權、利相一致有利于工程建設的目的,降低政府投資低效率的弊病,而項目產權最終仍歸政府所有;
(3)有利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吸引先進的設計、施工和經營管理技術等。尤其一些先進的高科技可能會在項目中得到應用;
(4)有利于推動我國投資體制改革,尤其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改善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利用外資結構;
(5)有利于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管理部門對重大項目進行宏觀管理的水平;
(6)有利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改造步伐,改善交通基礎設施的發(fā)展規(guī)模和水平;
(7)有利于與國際慣例接軌,加快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承包制、建設監(jiān)理制及,達到有效降低建設、運營成本。
鑒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特點和BOT 投資方式的缺陷,本文認為,現(xiàn)階段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可采取這樣的投資方式,即政府把已經投入運行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在一定時期內移交(T)經經營者經營管理(0),以項目在此期間內的現(xiàn)金流量為標準,一次性地從經營者得到一筆資金,用于建設新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經營期滿后,經營者再把原來的項目歸還給政府(R)。通過這種方式,既引進了資金,及時啟動新項目,又將經營者與新建項目完全割裂開來。TOR 仍是BOT 投資方式的一種形式,從TOR 過程來看,它更象是一種貿易。TOR 方式與BOT 方式相比,具有風險減少、投資廣及法律環(huán)節(jié)少等優(yōu)點,更適合于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方式。
(1)重視BOT 人才培養(yǎng)。一是要重視請進來,即應積極邀請相關專家來講學、培訓有關專業(yè)知識;二是要重視走出去,盡可能有重點地組織人員到成熟的BOT 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觀摩、見習。
(2)加強項目的科學評估,有針對性地采用BOT 投資方式。慎重采用BOT 建設管理方式,建議可以先在本系統(tǒng)范圍內選擇較小易控項目進行評測、評估,并以此進行試點學習,以期取得管理經驗,侍成功后再由點及面進行推廣。首先可選擇一、二效益前景相對明晰、規(guī)模較小的建設項目按BOT 投資方式進行;如取得成功后可逐步向較大體量的交通基礎的項目上推廣BOT 投資方式建設,建議應采用公開招投標的方法選擇項目主辦者,通過招投標可選擇有較強管理通力同時具備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的單位。在引進外資困難情況下,可考慮對內資項目進行試點。
(3)加強BOT 項目融資的法律框架的建設。BOT 項目融資過程是一系列法律文件組合的過程,是一個繁雜體系,需要落實與簽署的法律文件較多,故需要有律師參與該項工作的談判,簽約,目的是建立一個盡可能公正成熟的法律框架體系來保障債權人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使BOT 項目融資得以順利的進行。要加強BOT 政策法規(guī)的研究,建立符合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行業(yè)實際的BOT 運行和管理體系,使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不斷向前推進。
[1]豐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優(yōu)化與管理[D].河海大學博土學位論文.
[2]方國華,等.利用外資項目經濟評價原理與方法[M].河海大學出版社.
[3]鄒一峰,等.中外投資項目評價[M].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