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焱
(山東女子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與中國以往的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相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可謂是最獨特最豐富的女性形象。她不僅有崔鶯鶯、杜麗娘的嬌媚容顏,更有她們所沒有的別致與過人的才情。曹雪芹的才華與氣質不僅賦予此美麗女子身上,而且又讓其世外仙姝的理想與追求在世俗險惡的紅樓世界中終成一夢。這或許寄托著自己的人生感慨,也讓我們在感動于林黛玉人格魅力與悲慘命運的同時想到中國古代文人獨稟的精神特質與悲涼的一生。
大觀園是一座風景優(yōu)美宜人集自然之靈秀于一體的理想的女兒國。在這兒住著的是天地精華所獨鐘的才貌雙全的女兒們,她們有著高雅的志趣,平日里或琴棋書畫或填詞作詩,尤其是詩詞,對大觀園的女兒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才情與抱負的舞臺,而在這個詩人群體中,最出類拔萃的當屬林黛玉,詩之于林黛玉的重要性又在眾女兒之上。詩已深深的嵌入林黛玉的靈魂當中,使它表達自己郁積的內心情感及其對生活生命深刻體驗的內在需要,已成為她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的《詠菊》詩中“無賴詩魔錯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闭嘎┏隽怂豢勺钃醯某η种恋脑娗?,林黛玉有著詩人的氣質與風雅。在其詩作中,又常常以花作為詠嘆的對象。特別是衡蕪苑夜擬菊花題一回中,林黛玉以三首菊花詩輕松奪魁,可見林黛玉對于菊花的贊頌與喜愛。林黛玉能夠在菊花詩中奪魁,也是因為菊花暗示了林黛玉的一生。在曹雪芹看來,金陵十二釵中,除了林黛玉,沒人更能代表菊花那種高潔,孤傲,正直的性格了。自古以來,菊花的超逸清高不僅象征古代文人典型性格,也是人們最喜愛吟詠歌頌的對象。林黛玉獨占鰲頭的三首菊花詩《詠菊》《問菊》《菊夢》中,都提到了陶淵明?!对伨铡贰耙粡奶樟钤u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問菊》“孤標傲世攜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菊夢》中“登仙非慕莊生蝶,依舊還尋陶令盟?!倍急憩F(xiàn)出了林黛玉對陶淵明高潔情操的向往與追求。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的深刻情感體驗,有著對人生的傷感與無奈。小說塑造出的清高敏感、才華過人,且又處于風雨飄搖境地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古代文人形象。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定評是八個字“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寄人籬下的孤苦生活,等級森嚴的封建氛圍,使她年紀輕輕就飽嘗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這種外在的冷酷環(huán)境更多的形成了她纖細敏感多疑的性格。她對字句所處的環(huán)境的險惡的體驗“風刀霜劍嚴相逼”,無數(shù)次她對金玉姻緣的猜忌與敏感以及她對周瑞家送花的挑剔態(tài)度,都可見林黛玉身上特有的纖細敏感氣質,而這種敏感氣質之所以發(fā)展成孤標傲世,在很大程度上與她自幼讀書,是個人間有一天上無雙的才女本質有很大關系。正因為它很小的時候在比較寬松的教育下讀過很多書所以他有著同時代的很多女子所沒有的高潔超逸的心胸。有這樣胸襟的人是應該生活在一個自由和諧真誠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的,但不幸的是林黛玉的生活環(huán)境是黑暗險惡的。這樣一個潔凈的靈魂遭遇這樣一個丑惡的社會,林黛玉本能的以孤標傲世的姿態(tài)對抗著現(xiàn)實與周圍環(huán)境的逼壓,保護自己潔凈的美質。她與賈寶玉一樣深切的蔑視功名利祿,她看不慣薛寶釵遵循符合封建道德規(guī)范、安分守己的行為,渴望從封建禮教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渴望真摯自由的愛情并且始終在執(zhí)著的追求著,但她所要求的與所做的一切與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溫柔敦厚安分隨時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多么的背道而馳。她在賈家的地位并沒有因此而有所改變,相反卻直接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林黛玉因為不能周容于周圍的人群與環(huán)境,所以她必然是寂寞的孤獨的;因為孤高傲世,所以曲高和寡,凄清孤苦;也因為孤高傲世,所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她要解脫死亡便是唯一的途徑,只有死去才能使她完全脫離這個丑惡世俗的封建社會。
林黛玉身上具有中國古代文人的特質——傲骨。清高、孤傲、正直,不愿與封建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這正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共同特征。自我人格品質與環(huán)境的不能相容,是造成他們懷才不遇甚至悲慘一生的原因。屈原“余固知蹇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陶淵明“安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小兒”,阮籍“窮途而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然其人之骨欲傲,其命運愈坎坷多難,屈原的兩次放逐,陶淵明的窮困潦倒,阮籍的深切痛苦,李白的舉杯消愁,還有陸游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哀痛,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的遺恨,都可見一斑。曹雪芹將他的清高、傲骨、正直,及對古代文人的敬佩都寫進了紅樓夢,從而塑造了聰慧、敏感、清高的林黛玉,把中國古代文人所獨有的精神潔癖發(fā)揮到極致。
讀罷紅樓夢可知林黛玉終其一生也沒有與她所生活的環(huán)境達成和諧與融洽,相反卻越來越走向對立,她也越來越成為被仇視與孤立的對象,最終以死亡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屈與仇恨,但是林黛玉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對封建禮教的否定并不是有意為之的。
林黛玉的前世是三生石畔的一顆絳珠仙草,秉承著天地之精華自然之雨露賦予的靈氣與純情,幻化人形,從仙界走入凡間,注定擁有著一切美好的超凡脫俗的品質與追求。它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她對自由的渴望,它對純真愛情的期盼,它對花開花落的關注,都是她內在生命的要求,是生命意識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不關乎意志,也不關乎理性,只是她所生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不允許她的存在,無情的扼殺著她的內心的美麗的夢想。她敏感的生命意識很多時候是以被壓抑的痛苦而無奈的哀音被傳達出來的。紅樓夢中描寫了兩次黛玉葬花,可以說黛玉之魂在葬花的細節(jié)以及葬花吟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第一次葬花是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同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所描寫的寶玉與黛玉一起葬花,他們對落花的關注正是對生命的一種關注。在黛玉葬花的背后,蘊含著一種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美好感情。而林黛玉聽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起的強烈的靈魂震動,也正是她對青春墮年華流失而感到悲傷與無奈的生命意識的自然流露。而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所描寫的黛玉葬花以及她悲吟的葬花詞,更多的表現(xiàn)出了她的多愁善感以及深刻的孤獨感。葬花吟是林黛玉自嘆身世的哀音的代表作,她展現(xiàn)的是林黛玉獨特的人生及對人生的感受?!盎ㄖx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去,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痹谶@里,人即花,花即人,花的命運也即人的命運,黛玉完全以一種感性的生命的眼光來看待自然界的變化,從中得到對自身生命的關照。葬花吟深刻傳達出了黛玉對自身生命的敏感與感傷,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在濃重的悲哀中也有向往自由,傲不屈的可貴的聲音:“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黛玉幻形入世,一開始便帶著前生的幽怨與癡情。多情是她的本性。愛情是她生命的全部,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黛玉堪稱“情癡情種的典型”。在人世間,她以她特有的執(zhí)著的愛情表達方式來保護和爭取她心儀的愛情。《紅樓夢》中無數(shù)次描寫了黛玉對寶玉的猜忌誤解,正說明她對寶玉愛得深切專一,這份愛已經(jīng)成為生命與靈魂的寄托,故愛之愈摯愈敏感強烈挑剔。黛玉重于情盡淚枯而逝。在生活中,除了愛情,黛玉別無選擇;在愛情中,除了死亡,黛玉也別無選擇。黛玉,聽憑自己內心的引導,為愛生,也為愛死,她的情是一種感性的理智無法控制與駕馭的天地之至情,真情。而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感性的一生呢?因其感情的豐富細膩,因其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成就了他們多彩而感人的一生;又因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注定了他們坎坷而感傷的命運。屈原為“美政”之理想,而選擇“從彭咸之所居”,陶淵明終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杜甫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理想奔波一生,晚年風雨飄搖;蘇軾的“西北望,射天狼”的抱負,終究落得個“人生如夢”的感嘆。文人帶有普遍性的不幸遭遇皆緣于其終究難舍一直在召喚著自己的美政理想??梢哉f,中國的歷史是一部文人辛酸失意的歷史。
大觀園,曾經(jīng)顯赫輝煌,而結局恰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人生真如一夢,而在這如夢的紅樓世界里,卻有著最真實的生活,最自然最美麗的人性。令你不能不感嘆“戲”曾經(jīng)多么真實的上演過,夢曾經(jīng)多么真實的追求過。林黛玉是紅樓世界中最受天地寵愛的人物,然而卻是人世間中最不幸的。中國古代文人們也很幸運的秉承了上天賜予的精華靈氣,敏感的氣質與豐富的情感,卻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一條暢通的路可以走??梢哉f,在那個時代里,他們是上帝的寵兒,人間的棄兒。
[1]朱偉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略論林黛玉的生命意識及其叛逆.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199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