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在“70后”作家群體中,魏微出道甚早,我聞魏微之名亦有日也。昔日在復旦讀書時,聽郜元寶老師課,彼時他熱衷于南京作家研究,上課時屢屢評及他們,其中也包括魏微。之后,我來北京工作,某年曾跟張楚、朱文穎等與魏微小聚。
揆諸魏微的作品,計有三個關鍵詞:先鋒、成長經歷、現(xiàn)實。
一、先鋒小說
魏微起步之初曾醉心于先鋒文學,小說寫得恍兮惚兮,朦朦朧朧。魏微自述讀書傾向道:“我的趣味并不高尚,也因此,古典名著的好處我無法領略。很多朋友向我推薦《包法利夫人》,每推薦一次,我就重讀一次,技法,結構,白描藝術,人物塑造……我知道它是好的,但不是我喜歡的那種好?!易x現(xiàn)代小說,完全是心領神會的。像被人說中了一段隱秘,那里頭的彎拐抹腳處,被分析得清清楚楚——那真是可怕的,可是可怕之余,也覺得欣喜和放松。我第一次讀卡夫卡是在1990年,讀的是短篇《判決》。在此之前,沒有人告訴我什么是現(xiàn)代小說,我也不知道卡夫卡是誰。我僅是把它當做短篇來讀的。讀完后,久久說不出話來,只是驚訝。我于其中發(fā)現(xiàn)了小說的另一個空間,廣闊的,具有新鮮刺激的質地,就像一道豁口,隱隱露出曖昧的光亮來,然而這光亮是我熟悉的,也讓我害怕?!?[1] 魏微這段話好像開悟者現(xiàn)身說法,卡夫卡讓她看到了光,她從卡夫卡身上獲得了“啟示”。 [2] 魏微這段話,大致道盡其精神及思想資源。
魏微具有先鋒色彩的小說有《在明孝陵乘涼》、《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尋夫記》等。
《在明孝陵乘涼》說的是“那年夏天,小芙和哥哥炯、女友百合去父母的單位明孝陵乘涼”的故事?!澳悄辍笔侵浮鞍耸甏酰母镆呀浗Y束了,全民性的改革還沒有開始,整個城市處于一種無所事事的、青黃不接的潛伏時期。女人們穿著樸素,看不出是公的還是母的。不多的‘文革時代的標語還殘留在豆?jié){坊和烈士陵園破落的土墻上,在太陽底下打著盹。新時期的片言只字‘張海迪、‘五講四美充斥于南京的街頭巷尾,帶著慌張和錯落,同樣有種不抵實的感覺。”但《在明孝陵乘涼》的重心并不是要呈現(xiàn)新舊交替之際的時代氛圍,而在于寫少女和少男情感的萌動,寫少女成長的經歷和性意識。明孝陵乃是喪葬處,陰氣充實彌散,但是兩個少女、一個少男酷暑之際前去乘涼,為明孝陵帶來了生機與生氣。歷史、人世就是如此,死生,生死,無窮已。小說描寫道:“小芙的心里不由得一動,怔怔地站在那兒再也不能夠動彈。大約是從走進陵園的那一刻起,她就發(fā)覺自己的身體有些異樣?!_始燥熱、心慌,心跳加速。她想那時只有男子會讓她安定下來?!俸衔恍?,像變戲法一樣從背后拿出一張婦用衛(wèi)生紙,不懷好意地問小芙:‘你猜這是什么?小芙當然知道。女廁所常見人用過。……小芙常常艷羨著,它給了她無窮的刺激和想象。她覺得它是女性的、污穢的、妖嬈的,代表著她的未來的。她才十二歲,她簡直等不及這未來了?!薄对诿餍⒘瓿藳觥肥欠浅>实囊黄≌f,寫出了少女長成的特殊心理,少女情感萌動的嬌羞之態(tài);故事背景選在“明孝陵”亦好,小說由此而具歷史感與厚重感?!对诿餍⒘瓿藳觥凡捎昧讼蠕h文學的手法,譬如作者反復訴說“那個夏天”,敘述時間亦被打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顯得支離破碎。其后,魏微逐漸去掉了華而不實的枝葉,以平實的筆調寫少女,反而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頗似卡夫卡的《審判》。作者以先鋒文學的筆法寫“審判”,絲綢商人被誤捕入獄,遭嚴刑逼供,精神、肉體受盡折磨,終于成了革命黨人?!案锩h人如何煉成”一度是顯題,但魏微一反常態(tài),不以現(xiàn)實主義而以先鋒文學的筆調寫此問題。故事發(fā)生在孤島上,氛圍大致如此:“江水浩渺泱泱,看不到盡頭,彷佛永遠是明天,空氣里能聞到雨滴的氣味。水草生得極為茂盛,它們相互纏繞,似乎有種瘋狂的生命力?!睂徲嵳卟恢歉F極無聊,抑或是富有使命感……難以判斷;“審判”不合常規(guī),極其蹊蹺;人物亦恍恍惚惚。
《尋父記》故事情節(jié)較少,所寫真真假假,或需要讀者追尋線索來填充、憑借想象力來完成。“父親”來路不明,“他是北京人,大學畢業(yè),竟在這個荒僻、落后的小城生活了那么多年……我們甚至不能懷疑,他是個有檔案關系和戶籍的人,八十年代中期還補辦過身份證”,某日父親忽然離家出走,“我”和母親四處找尋,但無果。“父親”或指現(xiàn)實中的父親,可能是因家庭矛盾出走,也可能父親是知青,一旦厭倦,拋棄了“小芳”回城;或有政治含義,“父親”象征著毛主席;或有“形而上”的含義,“父親”象征著歷史……
魏微處于先鋒文學創(chuàng)作的階段并不太長,之后她逐漸揚棄先鋒文學,或寫自己的成長經歷,或關注現(xiàn)實問題,如此方倒是顯出了她的本色。
二、成長歷程
個人的成長經歷是文學喜歡的主題:少男少女如何成人;在成長的路上,有多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悲傷歡樂、危險和愉悅,以及性的萌動等。
魏微出生于1970年,她幼年處于“文革”時期,之后則處于“新時期”。可是,若希望從她的小說中看到時代變遷的痕跡則難矣哉。魏微寫成長的小說中有人情世事,有起落,有巨變,但都是“瑣碎”的,鮮及乎政治與時局。張學東與魏微是同齡人,他亦喜歡以兒童視角寫世事,但張學東的小說往往帶有“革命時期”的印記,而魏微的小說中則沒有。
魏微寫成長歷程的小說頗多:《鄉(xiāng)村、窮親戚和愛情》、《儲小寶的婚姻》、《姐姐和弟弟》、《姐姐》、《石頭的暑假》以及長篇小說《流年》(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另有一系列散文《爺爺的日常生活》、《青春期軼事》、《妹妹與我》、《小城》、《成長1984》等。這一類小說構成魏微創(chuàng)作的重要部分,讀者提及她,一般會想起她這一類的作品。
《鄉(xiāng)村、窮親戚和愛情》或有自述傳成分。小說很散,圍繞著“鄉(xiāng)村”、“窮親戚”和“愛情”這三個關鍵詞展開。小說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寫一個關鍵詞?!拔覀兗易濉币驗闋敔敹x開了鄉(xiāng)村,進駐城市,“到了我和弟弟這一代,我們已經完全地被改造了。我們開始過上富足的生活,有身份和地位。我們衣著優(yōu)雅,談吐精致,性情敏感而害羞。我們懼怕勞動,體質柔弱。”“我”和鄉(xiāng)村的聯(lián)系就是“窮親戚”,他們時常進城走動,人人有其個性、自尊,通達人情世故,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墒恰拔摇焙袜l(xiāng)村及“窮親戚”畢竟有了隔膜,“我”不屑于理他們,厭煩他們進家?!拔摇钡摹皭矍椤币嗯c鄉(xiāng)村和窮親戚有關?!盁o數次的戀愛在于我,就像一次戀愛?!币驗槟棠倘ナ溃拔摇被剜l(xiāng)村奔喪,再度遇上了窮親戚陳平子,“我”曖曖昧昧,情不知所起,似乎愛上了他,但也就是止于意念。奶奶喪事甫一結束,“我”就毅然回城,彷佛此前做了一場白日夢。
《儲小寶的婚姻》寫上世紀70年代至改革開放前,微湖閘居民的情況,儲小寶是其中的一份子。小說通過“我”的眼睛寫儲小寶的婚姻情況,寫一個干凈的、純潔的男子如何因為生活的艱辛一步步走向了落寞,變得邋遢,也寫了“我”對他情感的變化。起初“我”是小女孩,儲小寶“長得不算難看,干凈,明朗,是個可愛的、討人喜歡的青年”,他時常逗我玩,“那時候,我是多么喜歡儲小寶啊,我喜歡看他跑步,……我也喜歡聽他跑步時,發(fā)出的‘啊啊的呼喊聲”。儲小寶與小吳戀愛,小說以小孩子的視角寫他們的交往,真是美好。之后,因為儲小寶和小吳做愛無度,引發(fā)公憤,被爺爺以整治“風化”之名公開批判。再之后,儲小寶結婚,離開了微湖閘。很多年之后,“我”與儲小寶再見。這是故事的高潮,頗似魯迅《故鄉(xiāng)》中“我”和閏土的再會?!拔摇鼻楦写蟛▌?,小說寫道:“不知為什么,我聽見了他的聲音,一下子哭出聲來。那是一種喪心病狂的哭泣,傷心,丑陋,自暴自棄。我的鼻涕也淌下來了,它和淚水一起流過了我的嘴角,一直流下去了。我感覺到一種東西,它走了,它再也不會回來了?!?/p>
《姐姐和弟弟》寫姐弟關系。姐姐與弟弟的關系在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還是重要主題,但80年代之后因為計劃生育,此問題幾乎消失?!耙粚Ψ驄D一個孩子”,因此兒童再也不知道如何為姐姐,如何為弟弟。小說以姐姐為主,寫少女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波動,這些皆反映到姐姐與弟弟的關系中。小說寫了姐弟相處的美好一面,也寫了兩人相處中不甚美好的一面:姐姐一度心情糾結,屢屢毆打弟弟?!督憬恪芬鄬懡愕荜P系,寫少女、少男的成長歷程,但過濾掉灰色的一面,側重于美好的一面。譬如,弟弟作大人狀,告誡姐姐“沒事不要總趴在繡樓上。走路時不要東張西望。家里來了男客,要懂得回避?!苯憬阏剳賽蹠r,弟弟以保護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調皮搗蛋,打碎別人家的玻璃……
《流年》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是魏微寫少女成長經歷的集大成之作。我以為,這部小說應是魏微的代表作,集中展現(xiàn)了魏微文學創(chuàng)作關注的重心、敘述風格等。
“流年”或取年華如流水之意,小說的主題是追憶似水年華。小說第一句為這部小說定了調:“那時候,我們住在微湖閘,我,爺爺,還有奶奶。我們住在水邊,一個機關大院里,過著幸福而枯燥的日常生活?!薄读髂辍分械哪耆A幾乎沒有時代特色,只寫一個小姑娘如何成長,寫她周邊的人和事,寫微湖閘;小說中沒有政治風浪、大是大非,都是一些幸福的、枯燥的“日常生活”。微湖閘似乎是一個桃花源,這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時代的變與不變似乎沒有在此留下痕跡,這里都是日?,嵤隆⒓议L里短、生老病死?!读髂辍敷w現(xiàn)出魏微極大的抱負,她不是要寫一代人或某個特定時期,她要寫永恒。魏微自述:“它們是日常生活。它們曾經和生命共浮沉,生命消亡了,它們脫離了出來,附身于新的生命,重新開始。遠古洪荒,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生活,就止于這些吧?!边@是魏微的“世界觀”,也是她的“逝者如斯夫”之嘆,她的這部《流年》就是要寫出“變”中的“不變”。
《流年》“居高臨下”,從大處寫起;“楔子”頗似《紅樓夢》開篇,然后一路往下,交代時代、微湖閘的地理位置、總體環(huán)境等,然后寫一個一個的人:楊嬸、儲小寶、叔叔、爺爺、奶奶和“我”……他們各有性格,各有心事,也各有經歷,各有不同的命運?!拔摇笔莾和?,在微湖閘中,但又似有若無;“我”參與了故事,又置身事外,懵懵懂懂。采用童年的“我”的視角,可以過濾掉很多世故或市儈氣,可以看到生命中簡單的、根本的、不變的東西。
在《流年》中,魏微的筆觸是細碎的,筆調是舒緩的,情感是淡淡的,描述是細膩的,如此行文與“日常故事”極為恰切。隨手引述小說中的一段話即能見出魏微的風格:“我還能記得那天清晨,我靜靜地倚在門邊,看著她周圍的一切;剛掃完的地,地上灑了清水,空氣里有微微的灰塵的氣味,清冽又有些刺鼻。我深深地呼吸著,覺得很心滿意足了——我喜歡楊嬸家里的很多東西,院子里的清晨,院門是洞開的,楊站長下早班了,從門口走進來;我聽見了他的咳嗽聲,還有沙沙的腳步聲??蛷d的五斗櫥上有一只白瓷鼓,里面盛有我喜歡的糖果,桃酥,還有各種花色的小餅干……”
《流年》沒有緊湊的結構、嚴密的邏輯,章節(jié)之間是松散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也是散淡的;人物都是微湖閘的一分子,他們各自獨立,但也有關聯(lián)?!读髂辍芬矝]有通常意義上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尾,所以一旦將其中的某些篇章抽離出來,即可單獨成篇?!秲π毜幕橐觥肪褪菑摹读髂辍分羞x取出來、略加改寫而成,可它依然氣足神完,如《流年》一樣氣足神完。
另外,魏微還有一系列回憶性的散文,也都舒緩如流水,對了解魏微本人的經歷、文學志向、創(chuàng)作歷程、時代變遷都有裨益。《爺爺的日常生活》寫爺爺的革命史、工作史,寫爺爺和奶奶的情感;《青春期軼事》寫與弟弟、妹妹的相處,寫她的童年和成長歷程;《小城》寫遷居小城的情況以及民風民俗等;《通往文學之路》敘述她的閱讀歷史、文學趣味、文學志趣等問題,由此可以了解魏微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致風格;《1988年的背景音樂》寫她在上世紀80年代聽音樂、追星等歷程;《寫給南京》寫她對南京的情感、理解……
文學寫成長經歷固然可以展現(xiàn)出大量有趣的、奇妙的細節(jié),但若止于有趣的細節(jié),還不能成為大作品?!段鍩魰分袑懜呱蟮拢话惴譃閮蓚€部分:一是成長、漫游時代,二是為師時代?!段鍩魰穼懜呱蟮碌某砷L經歷,摒棄了瑣事,主要關注他們的精神成長經歷,如此寫成長才可能是更大的作品,而不僅僅止于趣味。
三、現(xiàn)實
先鋒小說是魏微起步之初的文學資源,成長經歷是她的記憶資源,現(xiàn)實題材的小說則是她關注當前、關注現(xiàn)實的結果。魏微對現(xiàn)實的關注范圍很廣:南京的日常生活、男女關系、家庭的家道興廢、鄉(xiāng)村的狀況等。魏微這一類小說的數量較多:有《薛家巷》、《大老鄭的女人》、《化裝》、《家道》、《姊妹》、《沿河村紀事》等。
《薛家巷》與《流年》類似,并非寫某人某事,而是有著整體性的抱負,她要寫一條南京巷子的總體情況,進而見出南京的日常生活。住在巷子里的是普通市民,他們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沒有驚天動地之事,都是家長里短。想象中,南京乃是六朝古都,幾許金粉,多少繁華,秦淮河的流水該有多么溫柔……《薛家巷》所描寫的南京則與此繁華無關,都是柴米油鹽的、瑣碎的、尷尬的、憂愁的、歡樂的日常故事。陳三是工廠工人;隔壁姜老太是退休護士,兒孫滿堂,生活富足;吳老二是烤鴨店廚師,“生活很是‘得過”……
《大老鄭的女人》雖寫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風氣,但重心在于寫倫理問題。大老鄭是“我們”家的房客,福建人。故事逐漸出現(xiàn)了變化:“有一天,大老鄭帶了一個女人回來?!边@引起了家人的狐疑、猜測,但是這個女人本分大方,之后大家相處得宜,倒也相安無事??墒?,故事又起了變化。忽一日,來了一個鄉(xiāng)下男人,自稱是大老鄭女人的男人。于是,事情水落石出,但故事不是在激烈的沖突中結束,而是不了了之。作者也不曾站在捍衛(wèi)道德的立場上批判大老鄭或大老鄭的女人,她對故事人物非常體貼,充滿了理解與同情。柔石《為奴隸的母親》寫相似情節(jié),只是更為慘烈,讀罷惟讓人感動、慨嘆,《大老鄭的女人》亦收到了同樣的閱讀效果。
《姊妹》寫三爺有一妻一妾。在今天的法律與倫理中,一妻一妾的情況不被允許,但小說中沒有渲染法律和道德問題?!舵⒚谩分饕P注兩個方面:妻妾之間的關系以及三爺的反應。兩個“三娘”從勢不兩立、殊死斗爭,到可以心平氣和,最后乃至于形同“姊妹”。小說寫道:“我的兩個三娘就這樣服從了命運的安排,認領了妻妾的身份,從此消失于街巷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不再劍拔弩張了;戰(zhàn)爭是需要體力的,從前,她們已消耗了太多,都傷了,怕了,疲憊了。”三爺也經歷了從心力憔悴到心平氣和。三爺、妻、妾,這樣的三角格局竟然維系成功。《化妝》亦寫男女關系,但頗似張愛玲的小說,解構了男女之間的美好。小說寫嘉麗與其情人的歷史與現(xiàn)狀。嘉麗一度是丑小鴨,大學畢業(yè)前實習,與科長相戀。時過境遷,兩人再度相見,嘉麗已腰纏萬貫,但卻“化妝”成落魄之態(tài),二人之相見遂興味索然?!盎瘖y”可以通過隱藏真相而見出真相。
《家道》寫家道的中落與中興。父親在位時聲勢烜赫,母親與“我”亦得道升天;父親一朝入獄,家道中落,如此母親與“我”方體會到人情之冷暖。母女二人從頭做起,歷盡千辛萬苦,家道中興。家道興衰的原因眾多,要乎家人戒慎守禮。
《沿河村紀事》通過社會學考察者的眼睛寫農村的變遷,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社會學著作如果寫得正兒八經,未必能夠見出真相,反而是敘述調查“瑣事”的著作頗為有趣,譬如《林村的故事》?!堆睾哟寮o事》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冠以社會學調查之名,而其實畢竟是小說。小說寫農村教師與學生兩代人多次前往沿河村,對其發(fā)展了如指掌。小說的重心在于學生一代對沿河村沿革、變遷的了解,而重心中的重心則寫的是沿河村“關鍵時刻”幾派之間的斗爭和妥協(xié)。
注釋:
[1] 魏微:《通往文學之路》,《1988年的背景音樂》,昆侖出版社2013年版,第48—49頁。
[2] 巴金《家》中提及,琴讀《新青年》上的《娜拉》時亦曾感受到光,巴金寫道:“燈光忽然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