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璽,陳婧,柯文山,王萬賢,袁莉,吳海萍,陳博,陳文華
(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430062)
釘螺(Oncomelaniahupensis)是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japonicum)的唯一中間宿主,控制釘螺可有效控制血吸蟲疫病的發(fā)生.因此,釘螺生物學與種群的控制成為血防控制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有關釘螺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其殺滅方法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1-5],有關釘螺交配行為中信息素方面的研究鮮見報道;而在昆蟲學研究中,此類報道和論述頗多[6-8].為此,我們就釘螺繁殖過程中的覓偶、追蹤、趨近、交配時的信息傳遞方式和過程作了初步研究,為探尋釘螺交配時可能的信息吸引方式和相關物質(zhì)提供有益資料,為將來釘螺的有效信息控制提供參考.
實驗用湖北釘螺(成螺)采自湖北省武漢市天興洲;實驗環(huán)境的溫濕度,用溫濕度傳感檢測儀(Digital In/out Thermo Hygrometer)測定,常溫即實驗室自然溫度(24.8℃),恒溫(25℃)在人工氣候箱(GXZ型智能光照培養(yǎng)箱,寧波江南儀器制造廠)中進行.
1.1 釘螺感覺異性的趨近行為和重新交配實驗 將正在交配的♀♂釘螺分離后,間隔2~4cm放置在底部有水5~8mm的培養(yǎng)皿(Φ75mm×20mm)中,觀察釘螺重新趨近和交配情況.
1.2 環(huán)境對信息傳遞的影響實驗 在實驗室常溫條件下,將野外采集分檢的♀♂成螺各10只,♀♂間間隔一段距離,分別置入實驗磁盤(27cm×19cm×2cm)兩端,實驗盤分為無水無泥盤(裸盤)、盤底有5mm去氯水的水盤和盤底有1.5cm厚的潮濕泥沙的泥盤3種形式,觀察記錄♀♂成螺趨近交配情況.
1.3 信息傳遞流向?qū)嶒?實驗環(huán)境同信息傳遞實驗,♀♂成螺各10只.另在實驗盤中放置10.0cm×4.5cm玻璃指管,將未交配♀♂螺和正在交配♀♂螺人為分離開后,♀♂分置于管兩端.以小風扇造成氣流由玻璃指管一端進入另一端流出,形成氣體單向流動(下稱空氣傳導);以醫(yī)用紗布分別放入玻璃指管盤兩端的水中,一端紗布從高于實驗盤處引入水,一端紗布從低于實驗盤處排除水,形成水體的單向流動(下稱水體傳導);觀察記錄♀♂成螺趨近交配情況.
1.4 信息追蹤實驗 將正在交配♀♂螺人為分離,分別放入♀螺或♂螺實驗泥盤(27cm×19cm×2cm),觀察描記其爬行軌跡.當其爬行一段距離后,依所設4種距離,從爬行起點放入交配分離的另一異性釘螺.在一定時間內(nèi),觀察后放入釘螺的覓跡追蹤情況,統(tǒng)計其不同距離追蹤重新交配數(shù).
1.5 數(shù)據(jù)分析 上述實驗重復3次,交配成功率平均數(shù)在處理之間差異統(tǒng)計用Stastics10軟件中的鄧肯檢驗與方差分析方法.
2.1 釘螺的趨近和求偶 將正在交配的♀♂釘螺分離后,觀察到的釘螺重新趨近和交配情況見表1.
實驗觀察表明:正在交配的♀♂釘螺分開后,在20min內(nèi)重新趨近對方成功交配者,依距離遠近不同所需時間不一樣,如間隔2cm時需時最短為4min,最長為20min,平均10min;間隔4cm時需時最短為13min,最長為18min.釘螺交配前,雄螺較為主動,如在2cm和4cm兩種間隔共20例中,♂向♀移動者共10例,占供試釘螺數(shù)的50.0%,占移動釘螺數(shù)的83.3%.而♀向♂移動為2例,占移動釘螺數(shù)的16.7%.2.2 環(huán)境對交配成功的影響 在實驗室常溫條件下,將野外采集的♀♂成螺分別置入實驗磁盤兩端,♀♂間隔距離6cm,觀察記錄♀♂成螺趨近交配情況,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裸盤的交配成功率最低(10%),泥盤次之(30%),水盤最高(50%);在成功交配的釘螺中,交配分離者(SM)比未交配者(NM)的交配比例高(60%/30%),反映出不同環(huán)境(盤型)♀♂螺相遇的機率不一樣,或者說信息傳遞有差異.裸盤兩性相遇機率低信息傳遞不易,水盤相遇機率高信息傳遞容易.
2.3 信息傳遞流向?qū)嶒?為了證實不同環(huán)境對♀♂交配信息傳遞的影響,設置了無氣流無水流條件下的交配信息傳遞(S)作為對照、水流和氣流由♂向♀流向(表3)和由♀向♂流向的傳遞實驗(表4).
表3 ♀♂釘螺在水、氣流向由♂流向♀條件下的交配
從表3可知,無水無泥盤中,氣流從♂流向♀與無氣流對釘螺交配無影響.水盆中,交配成功率則有明顯提高,但氣流和水流之間無明顯差異.泥盤中,交配成功率受水流影響(30%)明顯高于氣流影響(20%).
表4 ♀♂釘螺在水、氣流向由♀流向♂條件下的交配
從表4可看出,氣流由♀流向♂時,交配成功率在無水無泥盤中由10%提高到30%,水盤中由30%提高到50%,泥盤中由30%提高到40%.水流由♀流向♂時,交配成功率在水盤中由30%提高到70%,泥盤中由30%提高到80%.因此,媒介流向明顯影響釘螺交配成功率,且水的影響最大.
表5 在30min內(nèi)♀♂釘螺的追蹤率
2.4 信息追蹤實驗 分離正在交配的♀♂螺,分別放入♀螺或♂螺于實驗泥盤讓爬行一段距離后,再從爬行起點放入交配分離的另一異性釘螺,統(tǒng)計其追蹤重新交配情況,整理實驗結果于表5.從表5可以看出,在所觀察的時間內(nèi),幾乎全是♂追蹤♀,間距小追蹤率高,間距大追蹤率低;其重新交配成功率也依距離由近及遠,呈現(xiàn)出由高到低的現(xiàn)象.
有關釘螺覓偶、交配行為的研究報道很少[9-10].本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
1)環(huán)境影響釘螺的交配.從所設的3種盤型實驗來看(表2),釘螺交配成功率表現(xiàn)為裸盤<泥盤<水盤.在成功交配的釘螺中,交配分離后重新交配>未交配.反映出裸盤信息傳遞<泥盤<水盤.同時也表現(xiàn)出釘螺對接觸過的異性螺,可能有一定時間的記憶,或者會維持一定時間的行為慣性.
2)釘螺雌雄之間交配前識別的可能機制.本實驗發(fā)現(xiàn),雄螺有主動移向雌螺的特性(表1、表5).氣和水的流向試驗中,兩種媒介由雌螺流向雄螺的交配成功率明顯高于由雄螺流向雌螺(表3和表4);有水的盤中釘螺交配成功率明顯高于泥盤,且水流媒介的影響比氣流的影響更大(表4).這些結果表明,釘螺覓偶、追蹤等交配前的識別可能通過信息素;信息素可能僅由♀螺發(fā)出,其發(fā)出量與時間長短正相關(從距離與交配成功率可知),♂螺可接收♀螺發(fā)放的信息;信息素溶于水,主要通過水傳遞,傳遞的方向與水流同向,♀螺信息素可由爬行軌跡留存.而實驗過程中的♀向♂的趨近、追蹤現(xiàn)象可能應屬“偶遇”,而不是♂信息素的作用.
總之,本實驗結果表明,釘螺在一定距離內(nèi)具有追蹤、趨近、重新交配的行為.這種行為與信息素的釋放、傳遞和感受有關,且受外環(huán)境的影響;♀是信息素釋放者,♂是接收者.然而釘螺“求偶”交配過程有關信息素的特性及識別和傳遞機制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水是釘螺信息素傳遞的載體.水流速度的快慢與信息素的傳遞距離有關,當然,也與信息量有關,距離遠則量少.這也許能從另一側(cè)面解釋釘螺分布或者說血吸蟲疫病的發(fā)生區(qū)域,多在流速緩慢的河溪和池塘湖泊以及溝渠密布地區(qū),這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1]周曉農(nóng).實用釘螺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9-66,148-168,249-320.
[2]羅志紅,魏望遠,李志軍,等.洞庭湖區(qū)外洲環(huán)境變化對釘螺分布的影響[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2(4):387-392.
[3]王小紅,蔡永久,王金昌,等.鄱陽湖濕地釘螺種群生態(tài)變化的初步調(diào)查Ⅰ:干旱因子對濕地釘螺分布的影響[J].江西科學,2013(4):450-452.
[4]周藝彪,陳更新,彭文祥,等.湖沼型地區(qū)釘螺種群的空間格局分析[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8(1):42-45.
[5]張慧娟,郭家鋼.三峽建壩對庫區(qū)血吸蟲病傳播的影響[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6,24(3):236-239.
[6]薛艷花,陸俊嬌.昆蟲性信息素生物學研究與應用進展[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4):80-83
[7]王煜,賀婷婷,劉保玲.楸螟行為觀察及性信息素粗提物生物活性測定[J].應用昆蟲學報,2012,49(2):482-485.
[8]KONG Xiang-Bo,WANG Hong-Bin,ZHANG Zhen.Determination of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an EAG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sex pheromone gland of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Lepidoptera:Geometridae)[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12,55(2):162-167.
[9]李賦京,秦光明.武漢地區(qū)釘螺交配和產(chǎn)卵情況的觀察[J].動物學雜志,1964(6):221-227.
[10]吳海萍,張磊,陳婧,等.湖北釘螺交配行為及方式的觀察[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6,18(5):35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