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偉
摘 要:小學科學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課程,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情感,體驗科學知識的形成方式和過程,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科學,是擺在每一位科學教師面前的難題和挑戰(zhàn)。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樣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牛頓觀察蘋果落地,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博科觀察單擺,得出了地球的自轉狀態(tài)……科學史上幾乎所有重大發(fā)明都是細致觀察的結果。觀察是任何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始,它并不等同于看到。就像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蘋果落地,但卻得不出萬有引力一樣。因此,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就必須具備五種觀察品質:(1)客觀性??陀^、求實是科學精神的精髓。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說實話、說真話,不添油加醋,不弄虛作假,真實、客觀地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現象。(2)耐久性?!氨鶅鋈叻且蝗罩?,科學的發(fā)現也并不是走馬觀花就能得出的結果,而是需要歷經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含辛茹苦,耐心持久的觀察和實驗。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耐心觀察、分析、思考,培養(yǎng)一絲不茍的做事態(tài)度。(3)敏銳性??茖W的制勝法寶在于善于把握“瞬間”的機遇,能夠捕獲稍縱即逝的機會,能夠發(fā)現事物細微的實質。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隨時隨地保持高度的警覺。(4)全面性。就算我們簡單地買一個蘋果,也不會簡單地憑借它的外觀就斷定它甜不甜。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多方位地觀察事物,整體感知。對于蘋果,要看、要摸、要嗅、要嘗,動用不同的感官,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從而得到更加全面的認識。(5)選擇性。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觀察的必要,很多時候,學生都會因為沒有抓住觀察的重點而白白費時費力。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帶著具體目的去觀察、感知,才能觀察得準確、細致。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習慣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睂W生從會說話開始,再到進入學校,會問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般家長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孩子答案,教師也是單純地把科學知識教授給學生,卻很少有家長或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己去尋到問題的答案。久而久之,學生機械地接受,按部就班,慢慢也習慣了這種“簡單省力”地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不要忙著回答,而要引導其自主探索,尋找答案,脫離老師和家長這兩根“拐杖”。這并不代表教師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不管不顧”,必要的引導作用還是不能少的。
三、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的習慣
小學生,他們樂于動手,且不善于動腦,在科學課上,他們更多的是對實驗器材和教具的好奇,“看熱鬧”多于“看門道”??茖W學習的實質在于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的習慣,通過“動手”這種手段,引導和促使學生“動腦”。因此,在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學生動手之前,要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弄清注意事項,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制訂操作步驟。在動手操作之前,要先動腦。在操作的過程中,也要多管齊下,一邊操作,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記錄,從而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朱紀華.現代小學科技教育[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0.
[2]張奇,韓志偉.小學科學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濱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