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中的古代詩歌題,許多學生由于閱讀、答題不得要領,憑借自己想象隨意而答,離題萬里,也有的學生采取先入為主的方法,看到詩歌中有憂愁的詞或景物,就設想作者一定遭奸人陷害,壯志未酬而苦悶憂愁,結(jié)果距離答案相差甚遠,究其原因是未掌握古代詩歌閱讀及答題方法,那么怎樣完成古代詩歌的閱讀及答題呢?
一、了解
了解就是知道一些有關詩歌的基本知識,這是詩歌閱讀的基礎,是閱讀的前提和準備,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詩歌的語言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詩歌是借助語言來表達感情的,要像讀文言文一樣做到字字落實,需要讀懂詩歌里每個字的含義,而學生喜歡用現(xiàn)代詞語和臆揣的方法去理解古代詩歌,如“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中“穿”往往理解成“穿著”,該句也翻譯成“戰(zhàn)士們穿著金甲在漫漫黃沙里作戰(zhàn)一百多次”,其實古代的“穿”是“穿透”的意思,戰(zhàn)士們多次在漫漫黃沙里作戰(zhàn),身上的金甲已磨破了,極言戰(zhàn)士作戰(zhàn)艱苦。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怎么辦,主要運用象形、指示、會意和形聲等造字方法,通過字形結(jié)構(gòu)去分析其含義,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竹里館》)中的“篁”字,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皇”,可以推測該字大概與竹子有關,其實就是“竹林”,泛指竹子,該句意思為“一個人獨自坐在深深的竹林里”。
(二)詩詞知識
古代詩詞的基本知識比較多,像詩歌的分類、詩歌的押韻、平仄、意象、意境,詩歌表現(xiàn)手法等,其中應特別注意詩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這是分析詩歌的切入點。意象是作者描繪的帶有情感意義的事物,像邊關,古堡、梧桐、鴻雁等,而意境則是作者描繪的景物與表達的情感結(jié)合在一起的畫面,每一首古代詩歌都會有意象,但不一定都會有意境。閱讀時先把作者描繪的景物劃出來,要看這些景物(意象)組成了什么意境,通過這種意境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其次還應該了解到古代詩歌一般是前面寫景,后面抒情、因為任何詩歌都是要表達某種情感的,不過,需注意古代詩人很講究含蓄,在表達時常常會借用一些手法,比如起興、比喻、擬人、對偶、象征等手法,開頭寫景,引出有關聯(lián)的事物,往往是起興手法的運用,運用不同的事物來表達相似的聯(lián)系則是比喻,古代詩人不直接說自己思念親人而說親人正在想念自己,這種虛實結(jié)合寫法就是為了把雙方情感寫得更全面詳細,此外還應該了解古代詩歌比較短,人物單一,情節(jié)單一,寫其他景物、人物都是為主要人物作鋪墊,這時就要區(qū)分主要人物、主要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表達的含義。
(三)詩歌的作者與背景
詩歌是作者在一定時代背景下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思想受到壓抑產(chǎn)生苦悶、彷徨、憂愁,或作者喜悅,悠閑等情感都可以成為詩歌,當然這些都與古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有助于閱讀古代詩歌。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定的歷史、地理知識,尤其要對特殊時代的歷史、地理知識有所了解??荚嚂r唐宋詩歌比較多,要對唐宋時期的重大事件作詳細了解,像唐代的貞觀之治、武則天執(zhí)政,開元盛世,唐玄宗天寶誤國,安史之亂,北宋的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擄北國的“靖康之恥”,南宋皇帝的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都對后世詩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詩人就不能不借詩歌表達出來,如果讀者熟悉了這些歷史,可幫助自己把握詩人的情感。
二、聯(lián)想
“一首詩詩意的多少取決于他激起人們想象力的程度”,同樣,對一首詩能有多深的理解,也取決于讀者在閱讀的時候,給與了這首詩多少想象。詩歌與想象不可分離,無聯(lián)想就無法理解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聯(lián)想就是由作者描寫的自然景物、人物等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情感。
(一)由物及情
一般詩歌里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寫,這些帶有一定思想感情的景物組成了詩歌的意象,可以說詩歌是憑借意象來表達情感的,在閱讀詩歌時對一些獨特的有著固定情感的意象要予以特別關注,因為這些意象長期以來是詩人表達感情的獨特載體。比如在古代詩歌中的“杜鵑”這一意象,杜鵑是蜀主杜宇死后化成的一種鳥,他因國家的滅亡而傷心,故杜鵑往往被詩人賦予了傷感的情感,另外杜鵑在鳴叫中發(fā)出“哥哥回呦”的鳴叫,故又能聯(lián)想到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此外像“柳”乃“留”的諧音,“蓮”是“憐”及“戀”的諧音,梧桐是憂愁的代表,另外古詩中的梅蘭竹菊等都代表著作者一種志向、情感。古代詩歌中大量的夫妻關系被比喻成君臣關系。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一詩中,“朝雨”除了寫春色外,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在這里是以樂景寫哀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如果在閱讀古代詩歌中能注意作者在抒發(fā)情感時所運用的特定意象,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那么就能快速讀懂古代詩歌。
(二)由事及詩
古代詩歌中出現(xiàn)大量的事件、人名、地名,讀者就應該自然地聯(lián)想到里面包含的深刻含義,這也就是詩歌中的典故,了解這些典故有助于我們?nèi)鏈蚀_地把握詩歌的含義。任何事件、人名、地名不是孤單地出現(xiàn)的,先要看下面有無注釋,如無注釋就要聯(lián)想學習過的歷史、地理知識。比如作者在詩歌中提到了某個人名,就要想他為什么要寫這個人名,一方面羨慕這個人物的英雄業(yè)績,感嘆自己年齡已大而無所作為的感傷,另一方面這個人物就是歷史上的悲劇人物,后人應當引以為鑒,不要再犯前人的錯誤。詩中提到的地名往往是有特定含義的,要么這一地方發(fā)生過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如赤壁、京口,要么借這一地方交代作者的行蹤,或者是作者情感的觸發(fā)點。李白《夜泊牛渚懷古》一詩,“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痹娙说巧吓d旧?,舉目遠望,自然就會聯(lián)系到鎮(zhèn)西將軍謝尚鎮(zhèn)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諷詠他自己的詠史詩非常贊賞,邀宏過船談論,直到天明,袁宏得到了謝尚贊賞,從此名聲大著,詩人想到袁宏被謝尚賞識,只能借此說明自己想與袁宏一樣很有才識,只是像謝尚這樣的人太少了,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endprint
(三)由人及詩
這里的人是指詩人,實際上是由詩人及詩的聯(lián)想,讓學生通過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去分析詩歌,詩歌不是偶然而成的,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情感受到壓抑而為,閱讀詩歌時要對一些比較著名詩人的成長歷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唐代著名詩人一生心憂天下,一心想為朝廷干事,關心百姓疾苦,這些在他們的詩歌中都有反映。杜甫在夔州寫了大量的著名的詩篇,這些詩篇是作者由成都回洛陽的途中寫的,當時社會動蕩,作者身體衰微,即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仍然心憂天下,仍用這些詩篇來記述自己的心靈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生活困苦潦倒而仍心系國家的詩人形象;柳永的《雨霖鈴》抒發(fā)詩人在京城迫于皇命而不得不離開與心愛的人話別的酸楚心情。在詩歌閱讀中大部分的寫作背景下面都有注釋,答題時一定要用上,如果考生在答題時未用到,答案可能錯了或者書寫不全。
(四)由詩及理
詩歌描寫的景物有時是簡單的,僅僅可能描繪一種自然情景,而后人往往給詩歌賦予了新的含義,這也是一種聯(lián)想,是由個別的詩中景物推及到一種普遍的意義,“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淺淺的草剛剛蓋住了馬蹄子,后人常常由此聯(lián)想到陰溝翻船?!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展現(xiàn)的是野草在春天到來后的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后人常常聯(lián)想到事物蓬勃發(fā)展?!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清代學者王國維選用了柳永、辛棄疾、晏殊的詩句來說明人生成功的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談學習要有遠大的目標,就像秋風來臨,樹葉凋落,更能清晰看到遠方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借對遠方伊人苦苦的思念表達在治學中應勤奮努力,毫無悔意;“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借找到伊人后的欣喜表達的是成功后的喜悅,這三句詩已經(jīng)完全離開當時作者描繪的景象。
三、感悟
感悟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感想與體悟。真正的感悟來源于人們的親身經(jīng)歷,有的是漸漸地領悟,有的是瞬間的開悟,正是不斷地感悟使人們對人生、事物以及世界的看法發(fā)生改變。而詩歌的感悟就是讀者通過借助詩人的語言上升到情感上的理解過程,讀者能夠站在詩人的立場上理解詩歌。這是經(jīng)過前面的語言理解,背景分析在心理上產(chǎn)生的感悟,能夠通過多方面的閱讀對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產(chǎn)生必備的情感,從而也理解了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歌,借此想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感悟其實是讀者與詩人在情感上相交流,古代詩人借助詩歌表達某種情感,有時這種情感還比較多樣,可能是閱讀整首詩產(chǎn)生的情感,也可能是某一句話產(chǎn)生的一種或多種情感,要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情感,只要多讀幾遍,找出詩中的情感觸發(fā)點,合理的聯(lián)想即可。
四、鑒賞
詩歌能否讀懂,最后體現(xiàn)在答題上,大部分詩歌鑒賞基本上都落腳在景、情、法這三個字上?!熬啊本褪窃姼璧膬?nèi)容,既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人物形象?!扒椤本褪乔楦校扒椤笔窃姼璧哪康?。“法”就是方法,就是運用一定的技巧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梢哉f“景”“情”“法”這三個字將詩歌大部分鑒賞題涵蓋了。在高考閱卷中詩歌鑒賞題往往采用采點得分,考生要盡量多答,減少丟分。在把這一點答好后還要答到其他兩點,如果這一首詩歌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就應先說什么思想感情,然后適當?shù)卮屧姼璧乃枷雰?nèi)容;如果問某一句或某一聯(lián)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就必須將這一句或這一聯(lián)翻譯出來,最后還應寫出通過景物在抒發(fā)情感時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詩歌鑒賞其實并不難,主要考察學生對詩歌中景、情、法的掌握,近年很少考察練字,比較兩首詩歌異同這樣的題了,集中在讀懂這個角度上考察,只要抓住了景、情、法,并能靈活運用,那么詩歌閱讀題就會迎刃而解。
(張德昌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華清中學 71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