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4年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

2014-08-21 00:50
試題與研究·中考化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溶質氣體溶液

(一)

一、1.B

解析:水分蒸發(fā)、冰雪融化、輪胎爆炸均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菜刀生銹有新物質生成,為化學變化。

2.C

解析:酒精可通過高粱、玉米等發(fā)酵、蒸餾得到,屬于可再生能源,故C項不正確。

3.A

解析:由結構示意圖可知:質子數(shù)是11,電子數(shù)是10,故該粒子帶正電荷,為陽離子,A項正確。

4.D

解析: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故A項錯誤;缺鋅會生長遲緩,發(fā)育不良,故B項錯誤;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故C項錯誤;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故D項正確。

5.D

解析:向試管中裝塊狀固體藥品時,應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塊狀固體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要改正錯誤操作,應再補充鑷子,A項錯誤;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圖中漏斗的下端沒有緊靠在燒杯內(nèi)壁上,缺少玻璃棒引流,要改正錯誤操作,應再補充玻璃棒,B項錯誤;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為防止腐蝕托盤,稱量時應放在玻璃器皿(燒杯等)中稱量,要改正錯誤操作,應再補充燒杯等,C項錯誤;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要改正錯誤操作,不需要再補充儀器,D項正確。

6.B

解析: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故B項正確。

7.C

解析:根據(jù)化學式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可求出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故C項正確。

8.B

解析:相對原子質量是個比值,單位是“1”,一般不寫出,故金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7.0,故B項不正確。

9.A

解析:A項中Br、I元素的化合價有升降,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10.D

解析:氯化鈉和硝酸銨都易溶于水,但是加水振蕩后溫度明顯降低的原固體為硝酸銨,而溫度無明顯變化的原固體為氯化鈉,故A項正確;羊毛纖維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合成纖維無此氣味,故B項正確;白醋有酸味,酒精有特殊氣味,故C項正確;稀鹽酸和稀硫酸都呈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D項錯誤。

11.D

解析: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1844

NaHCO3+HCl=NaCl+H2O+CO2↑

8436.558.51844

168731173688

由上述質量關系可以看出,與相同質量的HCl反應,消耗的Na2CO3和NaHCO3的質量不相等,故A項錯誤;生成CO2的質量不相等,且乙燒杯中生成的CO2是甲燒杯中的2倍,故B項錯誤、D項正確;反應后生成NaCl的質量相等,但生成H2O的質量不相等,則反應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也不相等,故C項錯誤。

12.C

解析:反應后生成物質X的質量為4.2g,故A項錯誤;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質量相等,苯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3.9g×7278=3.6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6.6g×1244=1.8g,則物質X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3.6g-1.8g=1.8g;苯中含氫元素的質量為3.9g×678=0.3g,2.7g水中含氫元素的質量為2.7g×218=0.3g,反應前后氫元素的質量相等,故物質X中不含氫元素,故B項錯誤;物質X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4.2g-1.8g=2.4g,則物質X中含有C、O兩種元素,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8g∶2.4g=3∶4,故C項正確、D項錯誤。

二、13.N2KNO3

14.甲烷CH4+2O2點燃CO2+2H2O

15.吸附水中懸浮雜質使雜質沉降過濾

NaCl

16.(1)試管底部固體增多放入冰水后,隨溫度降低,甲物質的溶解度變小,試管內(nèi)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底部固體物質甲增加(2)增大

17.(1)MgCO3+2HCl=MgCl2+H2O+CO2↑(2)2C17H35COONa+CaCl2=(C17H35COO)2Ca↓+2NaCl

18.生石灰C+CO2高溫2COFe2O3+3CO高溫2Fe+3CO2(或Fe3O4+4CO高溫3Fe+4CO2等)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三、19.降溫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因為打開門窗,會使室內(nèi)空氣流通,為燃燒提供更多的氧氣,燃燒就會更旺(或更容易造成火勢蔓延)。

20.(1)二者性質差別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二者溶液都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原因是二者溶液中都含有OH-。

(3)是因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1.(1)2KClO3MnO2△2KCl+3O2↑(合理即可)(2)反應物有液體,反應不需加熱。(3)瓶中應盛放濃硫酸。

22.(1)CuSO4(2)CaCO35(3)BaCl2和NaOH

解析:(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無色溶液,可知一定沒有硫酸銅,因為硫酸銅溶于水會使溶液變藍。(2)實驗(1)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硫酸鋇沉淀,但是硫酸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而題目中的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鹽酸,并產(chǎn)生無色氣體,說明這種白色沉淀是碳酸鈣;由實驗(2)可以分析出硫酸鈉和氯化鋇只能存在一種,或者都不存在,所以根據(jù)(1)和(2)的條件可以得出可能組合為:①CaCO3、BaCl2,②CaCO3、BaCl2、NaOH,③CaCO3、Na2SO4,④CaCO3、Na2SO4、NaOH,⑤CaCO3、NaOH,故有5種可能。(3)通入二氧化碳后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根據(jù)題給條件這種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鋇,但是二氧化碳不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沉淀,從而我們判斷還應該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后,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了碳酸鋇沉淀,故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BaCl2和NaOH。

四、23.(1)不合理,通過上述實驗無法比較銅、銀的活動性順序。補充的實驗為:將銅放入AgNO3溶液中,銅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2)空氣和水(或潮濕空氣)B(3)③猜想③中無Cu(NO3)2,說明Cu粉有剩余,而Cu能與AgNO3反應,故也不可能有AgNO3

(4)解:H2的質量=10g+100g-109.9g=0.1g

設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2

x0.1g

652=x0.1gx=3.25g

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10g-3.25g10g×100%=67.5%

答: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67.5%。

(二)

一、1.A

解析: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鐵釘表面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干冰升華是二氧化碳由固體變成氣體,蠟燭熔化是蠟燭由固體變?yōu)橐后w,都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燈泡發(fā)光是由于燈絲通電發(fā)熱,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它們都屬于物理變化。

2.D

解析:煤和石油是古代動植物遺體埋藏在地下經(jīng)過長期的、復雜的變化形成的,天然氣一般存在于石油的上方,它們一旦消耗,短期內(nèi)很難再生,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項錯誤;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氣,圖中煤炭消耗占68%,石油占18%,天然氣占4%,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耗的90%,故B項錯誤;天然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減緩溫室效應,故C項錯誤;水電、風電、核電屬于新能源,無污染或污染小,對保護環(huán)境有利,故D項正確。

3.D

解析: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yǎng)素有: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米飯中富含糖類,紅燒鯉魚、炸雞腿中富含蛋白質、油脂等,排骨湯中富含蛋白質、無機鹽、水等,因而小明的媽媽為他準備的午餐中缺乏維生素這一營養(yǎng)素。故選D項。

4.A

解析:鐵、鋅、碘在人體中的含量均小于0.01%,均屬于微量元素,故A項正確;臭氧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過氧化氫屬于氧化物,雙氧水屬于混合物,故B項錯誤;生鐵是鐵的合金,金剛石是碳單質,不是金屬,故C項錯誤;酚酞和石蕊遇到酸、堿溶液時均能顯示不同的顏色,故屬于酸堿指示劑,而品紅遇到酸、堿溶液時均不會變色,故不屬于酸堿指示劑,故D項錯誤。

5.C

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電子數(shù),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因此,陽離子中質子數(shù)>電子數(shù),陰離子中質子數(shù)<電子數(shù),故圖中A、B兩項表示原子,C項表示陽離子,D項表示陰離子,故選C項。

6.C

解析:碳納米管是碳的單質,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故A項錯誤;霉變的花生壓榨時不能消除黃曲霉素的存在,故不能用于榨成花生油烹調食品,故B項錯誤;晾曬使鏈條保持干燥,再涂油使其隔絕空氣,起到保護作用,故C項正確;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刷墻后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而使墻壁變硬,故D項錯誤。

7.A

解析:鐵絲可以在氧氣中劇烈燃燒,但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故A項錯誤;點燃的蠟燭被燒杯罩住后,一段時間后會因缺氧而熄滅,故B項正確;硬鋁是鋁的合金,合金比純金屬硬度大,故硬鋁片與鋁片相互刻畫時,鋁片上留有劃痕,故C項正確;銅絲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其質量變大,故b端略微上升,D項正確。

8.B

解析:A項,利用“物質的性質不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同”的原理可進行物質的鑒別,鐵粉和氧化銅中滴加稀硫酸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B項,純堿和氫氧化鈉都呈堿性,滴加酚酞時都變紅色,不能用于鑒別;C項,銨根離子可與熟石灰反應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酸鉀不能與熟石灰反應,故可以鑒別;D項,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9.D

解析:本題信息包括以下三個隱含條件:無色、酸性、相互之間不反應。CuSO4溶液呈藍色,故排除A項;酸性溶液中CO2-3不能存在,故排除B項;K2SO4+Ba(OH)2=BaSO4↓+2KOH,故排除C項;D項中三種物質均無色,均可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且相互之間不反應,故D項中的三種物質在溶液中可共存。

本題考查酸堿鹽溶液在指定條件下的共存,可用篩選法解題。認真分析題中條件:①“共存”,即相互之間不反應,無沉淀、氣體或水生成;②pH=1,說明溶液呈酸性,則凡是能夠與酸反應的物質均無法存在,如堿類、碳酸鹽等;③無色,凡是帶有顏色的溶液均不符合題意,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氯化鐵溶液呈黃色等。

10.B

解析: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氯化氫氣體揮發(fā)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質減少,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隨之減小,故A圖像錯誤;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生成碳酸鈉,滴加稀鹽酸時,未變質的氫氧化鈉優(yōu)先與稀鹽酸反應,待氫氧化鈉反應完全后稀鹽酸再與碳酸鈉反應,故開始時不產(chǎn)生氣體,因此B圖像正確;催化劑僅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即縮短反應時間),但對氧氣的質量沒有影響,等質量的過氧化氫分解制取的氧氣質量相等,故C圖像錯誤;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加入大理石粉末,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開始時溶液的總質量逐漸增大,待大理石完全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保持不變,因此D圖像錯誤。

解答有關函數(shù)圖像的問題時,首先要分析橫坐標、縱坐標所表示的意義,關注圖像的起點、終點、折點、走勢、傾斜度或彎曲度等,然后根據(jù)題意進行比對解答。

二、11.NaOHKNO3[或NH4H2PO4、(NH4)2HPO4]

解析:氫氧化鈉可與油脂發(fā)生酯化反應,故爐具清潔劑中常含有氫氧化鈉;復合肥是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yǎng)元素的肥料,常見的有硝酸鉀、磷酸二氫銨或磷酸氫二銨等。注意本題要求用化學式填空,不能直接填物質名稱。

12.N2+3H2一定條件2NH3-3NH3+HCl=NH4Cl

解析:由圖知,表示氮氣,表示氫氣,表示氨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3H2一定條件2NH3;根據(jù)化合物中氫元素顯+1價,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可知,生成物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氮氣與鹽酸反應生成的銨鹽是氯化銨,故化學方程式為NH3+HCl=NH4Cl。

13.肥皂水①③②(或③②①或③①②)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溶液

解析:檢驗硬水和軟水可用肥皂水;除去粗鹽中含有的Ca2+、Mg2+、SO2-4等使用的試劑分別是Na2CO3、NaOH、BaCl2溶液。過量的Na2CO3、NaOH可用適量的鹽酸除去,過量的BaCl2必須用Na2CO3溶液除去,因此應先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除去SO2-4,然后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2+和過量的BaCl2,即除雜時要保證加入試劑③的順序在試劑②之前,故加入試劑的合理順序為①③②或③②①或③①②;最后加入適量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Na2CO3和NaOH。

14.3∶20不變170

解析:由圖可知,t1℃時,甲的溶解度為15g,形成的飽和溶液的質量為150g,其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g∶100g=3∶20;把t1℃時等質量的甲、乙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液中溶質、溶劑的質量都沒有改變,故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t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30g100g+30g×100%,設把130g甲的飽和溶液稀釋為10%,需加水的質量為x,則由稀釋公式可得:130g×(30g100g+30g×100%)=(130g+x)×10%,解得x=170g。

15.(1)Na+、Cl-(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氧化還原反應

解析:(1)從微粒角度看,氯化鈉是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的,其微粒符號為Na+、Cl-。(2)Cl2與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按照題中已知的化學方程式仿寫,生成物是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該反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變?yōu)?1價和+1價,故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16.2H2O2MnO22H2O+O2↑催化C

化合

解析:本題為框圖型推斷題,突破口為F與石灰水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則F可能為二氧化碳或碳酸鹽。根據(jù)題干敘述,E是非金屬單質,它在點燃的條件下與D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則E為碳,D為氧氣,F(xiàn)為二氧化碳。A與C的組成元素相同,且A能生成氧氣和C,故A是過氧化氫,C是水,B是二氧化錳。代入框圖檢查,推斷合理。

三、17.(1)可燃物(2)接觸氧氣并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其自身的著火點。(3)火柴梗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

解析:(1)燃燒除了需要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外,還需要有可燃物。(2)通過圖B可知,燃燒要使可燃物接觸氧氣且溫度達到著火點。(3)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不易繼續(xù)燃燒,是因為未燃燒的部分沒有得到預熱,溫度達不到著火點。

18.(1)生石灰與水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同時塊狀固體變?yōu)榉勰?,體積膨脹變大。(2)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錐形瓶內(nèi)的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解析:(1)塊狀的生石灰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變成粉末狀的熟石灰,同時產(chǎn)生大量的熱,從而使瓶內(nèi)氣體體積膨脹而將塑料瓶撐破。(2)錐形瓶內(nèi)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使瓶內(nèi)氣壓減小,外界空氣通過玻璃管進入小氣球,所以觀察到小氣球逐漸脹大。

19.(1)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MnO2△2KCl+3O2↑)(2)CaCO3+2HCl=CaCl2+H2O+CO2↑(或Zn+H2SO4=ZnSO4+H2↑等)a(或b)

解析:(1)A裝置是“固-固加熱型”發(fā)生裝置,可用于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取氧氣,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反應條件和箭頭的標注。(2)B裝置是“固-液常溫型”發(fā)生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等。根據(jù)題意,本題可從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等氣體中選擇一種進行解答: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等,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標注條件和箭頭;利用C裝置收集氣體時,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要從a口進入,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要從b口進入。

20.(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KMnO4,可能存在KNO3。(2)Na2SO4+BaCl2=BaSO4↓+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或BaCO3+2HNO3=Ba(NO3)2+H2O+CO2↑]

解析:(1)因為廢液樣品為無色,而KMnO4溶液呈紫色,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KMnO4;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該沉淀是難溶性鋇鹽(碳酸鋇或硫酸鋇);繼續(xù)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無色氣體產(chǎn)生,由此可知,不能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是硫酸鋇,能與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是碳酸鋇,故溶液中一定存在Na2SO4和Na2CO3;可能存在KNO3。(2)上述發(fā)生的反應共有三個,任選一個即可。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標注箭頭。

四、21.(1)單質(2)選取的酸的種類不同

鐵絲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3)紅色粉末逐漸變?yōu)楹谏獸e2O3+3CO高溫2Fe+3CO2(4)稀硫酸(或稀鹽酸)藍

(5)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生成氫氣的質量=6.8g+50.0g-56.6g=0.2g。

設鋅粒中所含鋅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2

x0.2g

652=x0.2gx=6.5g

鋅粒中所含鋅的質量分數(shù)=6.5g6.8g×100%=95.6%

答:鋅粒中所含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95.6%。

解析:(1)金是化學性質極穩(wěn)定的金屬,在酸性、堿性等環(huán)境中或加熱、光照等條件下都不能與其他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故自然界中常以單質形式存在。(2)實驗一的試管中分別裝有稀硫酸和稀鹽酸,鋅片和鐵片與不同的酸反應時產(chǎn)生氣體的速率一定不同,因此無法據(jù)此現(xiàn)象判斷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實驗二是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鐵絲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現(xiàn)象是鐵絲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生成鐵粉和二氧化碳,鐵粉是黑色物質,故玻璃管內(nèi)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紅色粉末變?yōu)楹谏#?)銅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氧化銅能與硫酸或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或氯化銅和水,看到銅片表面的黑色物質消失,溶液變?yōu)樗{色。(5)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同時放出氫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實驗前后燒杯中物質的質量之差即為反應放出氫氣的質量;而利用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依據(jù)氫氣的質量可以求出反應的鋅的質量,從而進行解答。

(三)

一、1.C

解析: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切割玻璃過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半透膜淡化海水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面粉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蔗糖溶解的過程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2.A

解析:液氧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

3.D

解析:硝酸鉀中含有兩種農(nóng)作物所需的元素——鉀元素、氮元素,屬于復合肥。

4.D

解析: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鉻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jù)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1)×2+x+(-2)×4=0,則x=+6。

5.A

解析:A項,C2H5OH是乙醇,俗名酒精,正確;B項,Hg是汞,俗名水銀,Ag是銀,錯誤;C項,氧化鈣的俗稱是生石灰,氫氧化鈣的俗稱是熟石灰或消石灰,錯誤;D項,NaOH是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純堿是Na2CO3的俗名,錯誤。

6.B

解析:A項,煤、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燃料,不可能不使用,錯誤;B項,植樹造林可以凈化空氣,減緩溫室效應,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正確;C項,垃圾集中填埋,在發(fā)酵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廢氣,可能帶來溫室效應,甚至有爆炸的危險,錯誤;D項,工廠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會污染水資源,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錯誤。

7.D

解析:A項,設法阻止石油的噴射,相當于撤走可燃物,可以起到撲滅石油大火的目的,正確;B項,將石油與氧氣隔絕,可以起到撲滅石油大火的目的,正確;C項,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可以起到撲滅石油大火的目的,正確;D項,著火點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能降低,錯誤。

8.C

解析:A項,使用天然氣作燃料可以有效減少空氣污染,提高空氣質量,錯誤;B項,增加煙囪的高度雖然可以使地表SO2的含量減少,但是SO2的排放總量不變,且沒有被吸收掉,同時還容易使污染范圍擴大,所以不能減少污染,錯誤;C項,合理利用太陽能、氫能等清潔能源,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正確;D項,植物光合作用后放出的氣體是氧氣,不會造成空氣污染,錯誤。

9.A

解析:因為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關系密切,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則與氧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應為6,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與氧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10.A

解析:A項,鈦元素的元素符號是Ti,正確;B項,該元素的名稱是鈦,屬于金屬元素,錯誤;C項,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錯誤;D項,鈦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2,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22,其中子數(shù)不一定是22,錯誤。

11.D

解析:A項,稱取具有腐蝕性的藥品氫氧化鈉時,不能把它直接放在托盤上稱量,應該將其放在玻璃器皿中,錯誤;B項,蒸發(fā)皿可以直接加熱,不需要墊上石棉網(wǎng),錯誤;C項,剩余藥品若放回原瓶,則會使藥品受到污染,所以應該放到指定的容器中,錯誤;D項,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是:內(nèi)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正確。

12.B

解析: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密度等均影響其用途,不是只由活動性這一個因素決定,故B不能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銅強。

13.D

解析:A項,純凈水中不含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長期飲用,不利于人體健康,錯誤;B項,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物質的屬性,一般是不會改變的,用水滅火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錯誤;C項,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例如氧氣和臭氧在一塊屬于混合物,錯誤;D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葡萄糖,從而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正確。

14.D

解析:A項,金剛石、石墨、C60都屬于碳的單質,正確;B項,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大氣污染物,正確;C項,蛋白質、維生素、脂肪是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正確;D項,合金屬于金屬材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屬于合成材料,錯誤。

15.D

解析:在化學反應SiO2+4HF=X↑+2H2O中,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種類都不變,反應前有4個氫原子、4個氟原子、1個硅原子、2個氧原子,反應后除X外有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因此每個X分子中應該有4個氟原子和1個硅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SiF4。

16.A

解析:A項,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滴入酚酞試液后變紅的溶液一定呈堿性,正確;B項,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例如碳酸鈣中含有碳元素,但它是無機物,錯誤;C項,能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金屬,可能是碳酸鹽,它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錯誤;D項,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所以反應物中也必須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錯誤。

17.C

解析:A項,化學反應不僅能為人類提供有用的物質,而且能夠消除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正確;B項,空氣中含有水蒸氣,餅干因吸收水蒸氣而變軟,正確;C項,一氧化碳很難溶于水,燃煤時,在房間里放一盆水不能預防煤氣中毒,錯誤;D項,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不僅可以節(jié)約金屬資源,還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正確。

18.D

解析:U形管中的液面變得左高右低,說明與U形管相連的廣口瓶內(nèi)氣體體積在加入一定量X物質時縮小,可能是吸收了大量熱量。固體硝酸銨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熱量,會使U形管左側液面上升右側液面下降。

19.A

解析:A項,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來冶煉金屬,正確;B項,氧氣能支持燃燒,能作助燃劑,但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錯誤;C項,鹽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可用來除銹,錯誤;D項,氫氧化鈉顯堿性,但因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且價格較高,不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錯誤。

20.C

解析:比較純堿與碘的溶解性,應該采用相同的溶劑進行兩者的溶解性實驗,而該裝置卻采用了不同的溶劑,因此無法比較純堿與碘的溶解性。

二、21.(1)N-3H3(2)D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88.9%(3)4NH3+6NO=5N2+6H2O

解析:(1)由于氮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7,核外電子數(shù)也為7,所以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A物質的化學式為NH3,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氫元素的化合價是+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2)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N2是單質;C物質是H2O,則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162×1+16×100%=88.9%。(3)由圖示可以看出:反應物是NH3和NO,生成物是N2和H2O,所以化學方程式為4NH3+6NO=5N2+6H2O。

22.(1)動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燒(2)CH3OH(或CH4O)(3)CO2+H2O=H2CO3B

解析:(1)空氣中CO2的主要來源有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燒。(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shù)目、原子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變,可以判斷甲醇的化學式為CH3OH(或CH4O)。(3)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限制化工發(fā)展,關停化工企業(yè),雖然能消除污染源頭,但不利于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需求,不符合“促進低碳經(jīng)濟”宗旨。

23.(1)B(2)3CO+Fe2O3高溫2Fe+3CO2(3)Fe、Cu、AgFe(NO3)2

解析:(1)排在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故可以采用硫酸亞鐵溶液能與鋁反應而不能與銅反應,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2)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高溫2Fe+3CO2。(3)根據(jù)圖示分析:濾渣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則濾渣中一定有Fe,F(xiàn)e能把Cu、Ag置換出來,故濾渣中也一定有Cu、Ag;濾液中的溶質是Fe(NO3)2。

24.(1)=溫度不變,蒸發(fā)溶劑(2)1∶5

60(3)甲>乙

解析:(1)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恒溫蒸發(fā)溶劑會析出晶體,因其溶解度不變,故其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2)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20g,是指該溫度下甲物質在100g溶劑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為20g,則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0g∶100g=1∶5;t2℃時甲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將20g甲物質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10g,可形成60g甲的飽和溶液。(3)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將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甲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質的質量不變,故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也不變;而甲t1℃時的溶解度大于乙t2℃時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甲大于乙。

25.(1)H2滅火(合理即可)(2)化合反應堿(3)C+CO2高溫2CO

解析:第一步:根據(jù)A是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輕的氣體,可確定A為鹽酸,G為氫氣。第二步:根據(jù)D中有一種元素是目前世界年產(chǎn)量最高的金屬,且D為氧化物,可確定D是氧化鐵或四氧化三鐵;根據(jù)E是一種常用的食品干燥劑,且E為氧化物,可確定E為氧化鈣。第三步:根據(jù)D與C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且C為氧化物,可推斷C一定是一種具有還原性的氧化物,則C為一氧化碳;根據(jù)B為氧化物,且能與CO相互轉化,可推斷B為二氧化碳。第四步:代入驗證,根據(jù)所推斷物質答題。

三、26.(1)長頸漏斗集氣瓶(2)CaCO3+2HCl=CaCl2+H2O+CO2↑B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收集滿(3)CD(4)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或寫出氣體收集不到或不滿)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不漏氣(合理即可)(5)AB有兩種氣體生成,不易分離E

解析:(1)圖中a是用于添加液體的長頸漏斗,b是用于收集氣體的集氣瓶。(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此反應是固液不加熱反應,可用裝置B作為發(fā)生裝置;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并且可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驗滿時可用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熄滅,說明已收集滿。(3)制取三種氣體可以都不用加熱,只有氧氣用催化劑,都沒有氣體參加反應,生成的氣體只有一種,故選擇CD。(4)如果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沒有伸到液面以下,生成的氣體就會從長頸漏斗中逸出;檢查裝置A氣密性的方法是: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不漏氣。(5)選用反應a在實驗室制取NH3時,發(fā)生裝置的特點是“固固加熱型”;選用反應c在實驗室制取NH3時,發(fā)生裝置的特點是“固液常溫型”;實驗室制取NH3不選擇反應b的原因是產(chǎn)生兩種氣體,不易分離;根據(jù)NH3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27.【實驗探究1】有氣泡冒出【實驗探究2】(白色)沉淀氫氧化鈉(或NaOH)【實驗結論】部分【總結反思】2NaOH+CO2=Na2CO3+H2O密封【知識拓展】石灰水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由【實驗探究1】可知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故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取步驟①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從而說明原溶液部分變質。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和水,所以應該對氫氧化鈉密封保存以防變質。由于碳酸鈉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所以,要使它變成純凈的氫氧化鈉溶液,興趣小組的同學應選用的試劑是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2NaOH+CaCO3↓。

四、28.(1)夏天溫度很高,水分蒸發(fā)留下鹽

冬天溫度降低,純堿的溶解度減小,從溶液中析出(2)4.4

(3)設生成4.4gCO2需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4.4g

10644=x4.4gx=10.6g

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10.6g12g×100%=88.3%

答: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88.3%。

(四)

一、1.D

解析:提高空氣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改進汽車尾氣凈化技術及居民區(qū)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故A、B、C三項正確;D項中將盜版光盤潑上汽油焚燒,會產(chǎn)生大量有害氣體和煙塵,嚴重污染空氣,故D項錯誤。

2.B

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推知,A項正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夏天魚池內(nèi)需要增氧,C項正確;鋁比銅活潑,鋁會將CuSO4溶液中的銅(紫紅色)置換出來,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D項正確;B項中硫燃燒,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硫,無色,具有刺激性氣味,故選B項。

3.A

解析:了解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本質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通過得失電子或電子轉移而發(fā)生了改變,故A項錯誤;B項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項中水分子分裂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確;D項中不同的堿具有相同的氫氧根離子和不同的金屬陽離子,故化學性質的不同是因為金屬陽離子不同。

4.C

解析: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A項中缺少玻璃棒引流;B項中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緩緩倒入水中;D項中物品與砝碼放顛倒了;C項正確。

5.B

解析:“萘胺”屬于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shù)乘積的比;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元素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由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shù)乘積的大小決定。

6.A

解析:區(qū)別煉鋼和煉鐵的關鍵是所用原料及設備的不同,煉鐵在高爐內(nèi)以鐵礦石與焦炭等為原料,煉鋼以生鐵和廢鋼為原料;鋼鐵生銹是其與氧氣、水作用的結果,故清潔金屬制品的表面后涂油,能有效地防銹;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主要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氫鈉等。

7.D

解析:溶解度曲線圖是學習溶液有關知識的工具,從圖像中可知,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順序是C>B>A;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故提純A時采用降溫結晶法(冷卻熱飽和溶液法),提純B時采用蒸發(fā)溶劑法;將t2℃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A、B都沿著曲線下降,C卻水平向左運動,故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是B>C>A;t1℃時,A的溶解度是40g,溶劑是100g,其比值為2∶5。

8.C

解析:由圖像可知,生成氫氣的質量相同,則質量相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已反應完,故A項錯誤;化合價相同時,生成氫氣的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成反比例關系,故消耗鋅、鐵兩種金屬的質量不可能相等,B項錯誤;鋅比鐵活潑,與酸反應的速率快,先到達拐點,但鋅消耗的質量大,可能鋅與酸恰好完全反應,鐵有剩余,C項正確,D項錯誤。

二、9.(1)2CO2-3(2)NH3·H2O(3)Fe3O4

10.(1)②(2)①(3)④(4)⑥

11.(1)天然氣混合物(2)4Na+3CO2440℃高壓C+2Na2CO3置換反應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氣統(tǒng)稱為三大化石燃料,在物質的類別上,都屬于混合物;根據(jù)題意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要知道金剛石的化學式為C,易錯點是沒有配平化學方程式以及漏加反應條件;此反應符合置換反應的定義,故屬于置換反應。

12.(1)H2H2+CuO△Cu+H2O(2)O2C+2CuO高溫2Cu+CO2↑(或2C+Fe3O4高溫3Fe+2CO2↑)(3)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2NaOH+CO2=Na2CO3+H2O

解析:解答框圖型的推斷題,關鍵是找到“題眼”。(1)A、D均為單質,B、C是化合物,則該圖表示置換反應。D為紫紅色固體單質,可判斷是銅,C常溫下為無色液體,是水,故A是氫氣,化學方程式可能是氫氣還原氧化銅。(2)C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則是二氧化碳;A、B均為黑色固體,可能是木炭和氧化銅(或四氧化三鐵),碳變成二氧化碳及銅變成氧化銅(或鐵變成四氧化三鐵)都需要與E反應,則可推知E是氧氣。(3)A常用來中和酸性土壤,則A是氫氧化鈣,C是一種常見的建筑材料,是碳酸鈣,所以B可能是碳酸鈉溶液??赡苡袑W生認為B是碳酸溶液也可以,只是碳酸常溫下易分解,不是最佳答案。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氫氧化鈉溶液,因此D與E的反應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

三、13.(1)2KClO3MnO2△2KCl+3O2↑導管口有氣泡均勻連續(xù)冒出時(2)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已收集滿形成液封,防止氣體沿長頸漏斗逸出(3)H2O+CO2=H2CO3

解析:排水法收集氣體時,為了收集到純凈的氣體,要等到導管口有均勻、連續(xù)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驗滿是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中木條所放的位置不同;長頸漏斗的末端插入液面以下,可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氣體逸出,造成收集不到氣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變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與其中的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的緣故。

14.【假設與猜想】氯化鈉(或NaCl)【制訂計劃】Cl-Na+【進行實驗】(1)硝酸銀(或AgNO3)(2)用鉑絲蘸取少許汗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火焰呈現(xiàn)黃色【分析與交流】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本題就生活中的“出汗”現(xiàn)象而引發(fā)了探究興趣,根據(jù)生活中的常識推知,汗液中因含有氯化鈉而產(chǎn)生咸味,而要證明產(chǎn)生咸味的物質就是氯化鈉,需要證明汗液中有陰離子Cl-和陽離子Na+。通過所給信息,做焰色反應可判斷是Na+,根據(jù)學生所學知識Cl-與Ag+反應產(chǎn)生的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這一特點,可證明Cl-。

四、15.(1)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50g×6.8%=3.4g

設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為x。

2H2O2CuSO42H2O+O2↑

6832

3.4gx

6832=3.4gxx=1.6g

(2)原硫酸銅溶液中溶質質量=9.6g×14.5%=1.392g

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50g+9.6g-1.6g=58g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1.392g58g×100%=2.4%

答:(1)產(chǎn)生氧氣的質量為1.6g;(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2.4%。

(五)

一、1.B

解析:鮮花掃墓替代了焚燒紙,既節(jié)約了能源,又避免了空氣污染。

2.A

解析:餅干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面粉中含有淀粉,淀粉屬于糖類。

3.B

解析:NH2Cl中不含C元素,它不屬于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而不是“g”;N、H、Cl三種元素質量之比為(14×1)∶(1×2)∶(35.5×1)≠1∶2∶1。

4.D

解析: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倒入水中;稱量物質時應遵循“物左碼右”的原則;O2驗滿時應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點燃酒精燈應用燃著的木條,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5.D

解析:根據(jù)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故釔原子中的中子數(shù)為89-39=50。

6.B

解析:增強花兒的抗倒伏能力,應該施加鉀肥,而不是氮肥。

7.A

解析:從微觀來說,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均不變,而正是由于微觀粒子的變化過程,才使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相等。

8.B

解析:每個N5分子是由5個氮原子構成的。

9.C

解析:任何可燃性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在點燃時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

10.D

解析:在t1℃時,乙的溶解度是25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乙。

二、11.(1)CCu(或Zn)MnO2(或NH4Cl)(2)過濾C+O2點燃CO2

解析:(1)根據(jù)物質的分類知識作答。(2)分離液體與固體不溶物的操作是過濾;炭黑在空氣中灼燒后生成二氧化碳。

12.(1)試管(2)B2H2O2MnO22H2O+O2↑C(或D)(3)①③④

解析: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屬于固體、液體在常溫下制取氣體,所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讀數(shù)時與水準管傾斜與否無關,只要保持量氣管和水準管兩邊液面相平,內(nèi)外壓強就相等。

13.(1)78%(或4/5)(2)H2O(3)先把原料氣通過NaOH溶液(或石灰水等堿液),再通過濃硫酸(或堿石灰等干燥劑)(4)N2+3H2高溫、高壓催化劑2NH3(5)-33.35

解析:(1)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78%。(2)H2O在化學反應中失去氧,被還原,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3)除去N2、H2中少量的CO2和水蒸氣,應先把原料氣通過NaOH溶液(或石灰水等堿液)來除去CO2,然后再通過濃硫酸(或堿石灰等干燥劑)來吸收水蒸氣。(4)N2與H2在高溫、高壓且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生成NH3。(5)將NH3與N2、H2分離開來,根據(jù)NH3、N2及H2的沸點,應該將溫度控制在-33.35℃。

14.CH4【提出猜想】H2O【現(xiàn)象與結論】(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吸收水蒸氣(3)紅CuO+CO△Cu+CO2【交流討論】(4)吸收(或除去)混合氣體中的CO2(5)未處理尾氣中的CO

解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燃燒后一定有水生成;若觀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CO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觀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變成紅色,證明混合氣體中含有CO;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CO有毒,所以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此裝置有一個不足之處,即未處理尾氣中的CO。

15.【實驗探究】(1)2Mg+O2點燃2MgO(2)堿MgO+H2O△Mg(OH)2【進行驗證】猜想①:將酚酞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觀察顏色變化情況猜想②:將上述褪色的溶液重新加熱,觀察顏色變化情況【深入研究】猜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溶液中的氫氧化鎂反應掉(或其他合理猜想)驗證:向上述變紅的溶液(保持恒溫)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或向溶液中滴加鹽酸,看有無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三、16.(1)2.2

(2)設10片鈣片中CaCO3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2.2g

10044=x2.2gx=5g

答:10片鈣片中CaCO3的質量為5g。

(六)

一、1.C

解析:飯菜變餿是緩慢氧化,為化學變化;電燈在發(fā)光時鎢絲沒有變化,因此是物理變化。

2.D

解析:黃金是金的單質;黃銅、鋼、鹽酸均是混合物。

3.B

解析:A中液體超過了試管容積的1/3;C中沒有用玻璃棒引流液體;D中“燈對燈”會引起失火。B中操作是規(guī)范、合理的。

4.C

解析: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是實驗現(xiàn)象,而是結論。

5.B

解析:氣體受熱膨脹是因為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了,分子本身并沒有改變。

6.A

解析:室內(nèi)起火時若立即打開門窗,會有大量空氣進入,造成火勢更旺。

7.D

解析:合金屬于金屬材料,而不是合成材料。

8.C

解析:模擬煉鐵的實驗中,應先通CO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再加熱,以防止發(fā)生爆炸。

9.B

解析:t2℃時A的溶解度為50g,這就意味著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的A,因此將60gA放入100g水中時,只能得到150g溶液(溶解不了的沉降在杯底,不算溶液的組成)。

10.A

解析:硝酸銨溶于水時并沒有刺激性氣味產(chǎn)生。用水鑒別食鹽和硝酸銨,實際上是利用硝酸銨溶于水時明顯吸熱、氯化鈉溶于水時熱效應不明顯來區(qū)分它們的。

11.B

解析:a點所示的pH為7,意味著中和反應恰好完全。坐標顯示“滴加溶液質量為0時”pH>7,因此原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顯然圖示為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操作;將任何堿溶液加水稀釋,溶液的pH都不會從堿性變?yōu)樗嵝?;二氧化碳等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氧化鐵等金屬氧化物與酸的反應,都能生成鹽和水,但并不是中和反應(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反應)。

12.D

解析:D物質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反應的催化劑,或者沒有參加反應;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可得:6.4+3.2+4.0+2.5=3.8+待測+7.2+2.5,故待測值為2.6;物質A反應后質量減小,因此A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3.2g-2.6g=0.6g,生成的C的質量為7.2g-4.0g=3.2g,顯然B、C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0.6g∶3.2g=3∶16。

二、13.(1)5個氮原子(2)OH-(3)4P2O5(4)CH4

解析:(2)堿溶液中大量含有的陰離子是氫氧根離子,即OH-。(4)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即CH4。

14.(1)2H2O通電2H2↑+O2↑氫氣10(2)①過濾②加肥皂水③煮沸

解析:(1)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稍微留意即可正確寫出;根據(jù)電解水時產(chǎn)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不難推出試管1中收集到的氣體是氫氣;當試管2中產(chǎn)生5mL氣體時,試管1中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是試管2中的2倍,即10mL。(2)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用過濾的方法;硬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會與肥皂水反應生成明顯的沉淀,因此常用肥皂水檢驗硬水;日常生活中的燒開水(煮沸)不僅可以殺死水中的細菌和病毒,而且沸騰后水中的鈣離子、鎂離子會沉淀下來形成水垢。

15.(1)分解(2)①3CO+Fe2O3高溫2Fe+3CO2③Fe+CuSO4=FeSO4+Cu[或Fe與CuCl2、Fe與Cu(NO3)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由題給相關信息可知,反應①是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反應,且A是氧化鐵、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金屬鐵;根據(jù)C是二氧化碳可知,E應該是碳酸,因此E→C的反應是碳酸的分解反應;根據(jù)D是金屬鐵可知,F(xiàn)應該是活動性比鐵弱的金屬,初中化學里最常見的是金屬銅,因此反應③是“曾青得鐵化為銅”。

三、16.(1)酒精燈長頸漏斗(2)2H2O2MnO22H2O+O2↑C或E(3)BE(4)A

密度比空氣小且易溶于水(通常不與空氣反應等)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選擇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氣體發(fā)生裝置的選擇取決于反應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如A裝置適用于加熱固體制取氣體;B裝置適用于固體和液體常溫下反應制取氣體。收集氣體的方法取決于氣體的性質,如C裝置用于收集難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的氣體,D裝置適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和空氣反應的氣體,E裝置適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且不和空氣反應的氣體。

17.【實驗原理】加快【實驗過程】(2)進入導管(或流入集氣瓶)鐵生銹吸收了集氣瓶內(nèi)的氧氣,導致壓強減小【實驗結果】18.7%【反思拓展】(1)不能鐵生銹需要水(2)B

解析:本題利用鐵生銹的原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氯化鈉的存在,能夠加快鐵生銹的速率;鐵生銹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所以集氣瓶內(nèi)氣體體積減小,引起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由題中數(shù)據(jù)不難算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00-72150×100%=18.7%。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小,可能原因是鐵粉不足或鐵粉部分變質。需要注意的是,“導氣管里沒有預先充滿水”會使進入集氣瓶里的水偏少,但由于本實驗方案中讀取的是量筒里減少的水的體積,因此“導氣管里沒有預先充滿水”不會使測定的實驗結果偏小。

四、18.(1)3.5

(2)鋅的質量為:10g-3.5g=6.5g

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Zn+H2SO4=ZnSO4+H2↑

6598

6.5gx

656.5g=98xx=9.8g

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9.8g49g×100%=20%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

(七)

一、1.D

解析:本題考查了污染空氣的物質SO2、NO2、CO等有害氣體和可吸入顆粒物(PM2.5)。

2.B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的類別。氧化物、酸和有機物都屬于純凈物,氧化物是由氧和另外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能識別鹽酸、硫酸、硝酸、醋酸等是常見的酸,會判斷有機物,知道CO、CO2、碳酸和碳酸鹽雖然也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其性質和無機物相似,不屬于有機物,屬于無機物。

3.C

解析:本題考查了指示劑石蕊試液在酸性、中性、堿性溶液中分別呈現(xiàn)紅色、紫色、藍色。明白溶液pH<7呈酸性、pH=7呈中性和pH>7呈堿性。

4.B

解析:本題考查了基本反應類型及其特點,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所以A項沒有單質參與,是正確的;化合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就是在常溫下進行的,所以B項錯誤;置換反應有單質參加也有單質生成,所以C項是正確的;分解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物質的種類一定增加,所以D項是正確的。

5.C

解析: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不是白霧;細鐵絲只能在氧氣中燃燒,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所以A、B兩項都不正確。鹽酸能與鐵銹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FeCl3,可用于除銹,所以C項正確。由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所以正常的雨水pH也會小于7,只有pH小于5.6的降水才叫酸雨。

6.D

解析:銨態(tài)氮肥不能和堿性物質混用,否則降低肥效,A項是正確的;B項是產(chǎn)生水華的真正原因,是正確的;C項是根據(jù)化學式求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正確;硝酸鉀中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所以屬于復合肥,因此D項是錯誤的。

7.A

解析:本題考查金屬與酸反應的規(guī)律和金屬與鹽反應的規(guī)律。相同條件下,金屬越活潑,反應速度越快;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8.C

解析:本題考查了溶解度、飽和溶液、根據(jù)物質溶解度規(guī)律選擇恰當?shù)慕Y晶方法。C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溫會導致越來越不飽和,所以應該選C項。

9.B

解析: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除雜物質,A項中CO2和HCl都會與氫氧化鈉反應,所以不正確;B項中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后生成氯化鈉,所以可以除去碳酸鈉,是正確的;C項中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少量的CO,是無法燃燒的,所以不正確;D項中鐵和硫酸銅溶液能發(fā)生反應,因此是錯誤的。

10.C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不銹鋼屬于金屬材料,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二、11.(1)G(2)D(3)E(4)B(5)A

12.(1)隔絕氧氣(2)溫度沒有達到滅火氈的著火點(3)用水滅火(吹滅蠟燭、森林著火制作隔離帶等)

13.(1)氧氣和水(2)釋放(3)加快鐵粉的銹蝕

解析:本題考查鐵生銹的條件。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而氯化鈉會加速鐵的銹蝕。

14.(1)CaCO3(2)Ca(OH)2+CuSO4=CaSO4+Cu(OH)2↓(3)3CO+Fe2O3高溫2Fe+3CO2

解析:本題考查了高溫煅燒石灰石,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熟石灰與硫酸銅反應,鐵與硫酸銅反應,高溫煉鐵等。做推斷題的方法是抓住關鍵(反應①用來燒石灰,反應②用于高爐煉鐵,E常用來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順藤摸瓜,逐一擊破,縱觀全局。

三、15.(1)試管分液漏斗(2)CaCO3+2HCl=CaCl2+CO2↑+H2OBC(3)2KMnO4△K2MnO4+MnO2+O2↑A①(4)BC

解析:本題是常規(guī)實驗題,考查實驗室制取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的原理和發(fā)生、收集裝置,并能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新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根據(jù)氣體的性質選擇收集裝置。

16.【猜想與假設】純堿【實驗探究】(1)淀粉(2)食鹽碳酸鈉溶液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5)CaCl2溶液既有氣泡產(chǎn)生又有沉淀生成,且紅色逐步褪去【反思與評價】NaHCO3+HCl=NaCl+H2O+CO2↑蒸饅頭(做糕點等)

解析:本題考查了家庭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味道、化學性質及用途等,并學會利用題目中的信息來解決問題。

四、17.(1)0.48g

(2)解:設51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MnO22H2O+O2↑

6832

x0.48g

68x=320.48gx=1.02g

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2g51g×100%=2%

答: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

(八)

一、1.A

解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A選項中百煉成鋼是指將生鐵中部分碳、硅等經(jīng)化學反應后形成爐渣或氣體的過程。其余選項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D

解析:在氧氣中,紅磷、鎂條燃燒均產(chǎn)生大量白煙,硫黃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3.C

解析: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

4.C

解析:考查常見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A選項為過濾操作,需要玻璃棒進行引流;B選項為稀釋濃硫酸,應該將濃硫酸沿燒杯內(nèi)壁緩緩注入水中;D選項在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瓶塞應該倒放在桌面上,試劑瓶口應該緊靠試管口。

5.B

解析:蒸餾水、二氧化碳分別由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構成;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

6.B

解析:貧血癥與鐵、鈷元素有關;夜盲癥與維生素A有關;甲狀腺腫大與碘元素有關。人體缺鈣元素,有可能導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僂病。

7.D

解析:根據(jù)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熱與放熱現(xiàn)象、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解答即可,其中生石灰和水反應放出熱量,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氯化鈉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幾乎不變,而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溫度降低。

8.B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

9.D

解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強;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需要堿性溶液進行中和。

10.D

解析:棉纖維含有纖維素,真絲含有蛋白質,燃燒后分別產(chǎn)生燒紙、燒焦羽毛氣味;降低水的硬度可通過蒸餾、加熱煮沸的方法來實現(xiàn);胃酸的成分為鹽酸,與小蘇打反應,降低酸性;煤炭燃燒會產(chǎn)生有害氣體,需要開窗通風。

11.B

解析:過濾是將不溶于液體的固體從液體中分離的方法,不能除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12.A

解析:根據(jù)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原子序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符號、元素種類等,可知:鈉的原子序數(shù)為11,鈉元素為金屬元素,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克”。根據(jù)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鈉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11,而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

13.C

解析:不同的酸,因為其水溶液中存在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14.C

解析:在溶液中,各組離子若相互結合,生成沉淀或水或氣體,則不能大量共存。A選項中H+和OH-生成水分子;B選項中Ca2+和CO2-3生成難溶性的碳酸鈣;D選項中H+和CO2-3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5.A

解析:化學反應前后,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種類及質量不變,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及質量不變,物質及分子的種類發(fā)生改變;該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為化合反應,且反應前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是1∶3。

二、16.AB

解析:根據(jù)白藜蘆醇的化學式,可知白藜蘆醇由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其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shù);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而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

17.AC

解析:A選項鎂在空氣中反應更容易,說明其活動性更強;B選項鋁更耐腐蝕是因為鋁易與氧氣生成致密無縫氧化膜的緣故,鋁活動性強于鋅;C選項鐵活動性強于銅,會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用鐵制容器盛放;D選項由于鋅和鐵的形狀不同,鋅粉與酸反應速率更快,不足以說明其活動性比鐵強,也可能是由其與酸的接觸面積決定的。

18.A

解析:A選項,體積小于20mL的原因是分子間存在空隙;B、C選項正確,分子在不斷運動,而且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D選項,不同的堿在水溶液中都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有所不同與其解離出的金屬陽離子不同有關。

19.BD

解析:B選項,t2℃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質量不一定相等,故溶質質量也不一定相等。C選項,隨溫度的升高,只有B的溶解度降低,所以B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D選項,A中含少量B,根據(jù)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通過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

20.A

解析:先根據(jù)實驗結果(1)可知,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銅,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鈣,也可能是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的硫酸鋇;再根據(jù)實驗結果(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可知白色沉淀為碳酸鈣和硫酸鋇的混合物,所以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鈣、硫酸鈉和氯化鋇。至于粉末中是否含有硝酸鉀,不能確定。

三、21.(1)①長頸漏斗②試管(2)CEB(3)D2KMnO4△K2MnO4+MnO2+O2↑(4)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滿了

解析:(2)制取少量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選C,因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能溶于水,所以收集裝置選向上排空氣法;分液漏斗能隨時控制液體滴加的速率或量,所以選B。(3)利用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需要加熱,故選D。(4)利用氧氣的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將其放在集氣瓶口,驗證氧氣是否集滿。

22.(1)B(2)①氧氣、水②加快鐵生銹的速率,促進放熱③FeSO4、NaCl(3)①Fe3O4②H2+FeCl2高溫Fe+2HCl防止生成的納米級Fe粉自燃③水過濾

解析:(1)銅作導線,主要是利用其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不銹鋼高壓鍋,主要是利用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而鋁制作易拉罐,主要是利用其延展性。(2)鐵生銹需要鐵與氧氣、水共同作用,在這一變化中,會產(chǎn)生熱量,加入氯化鈉的目的是加快鐵生銹的速率,從而促進放熱;發(fā)熱劑中的鐵與一定量的硫酸銅發(fā)生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亞鐵,可能含有硫酸銅,除此以外,濾液中還一定含有發(fā)熱劑中的可溶性物質——氯化鈉。(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所以黑色固體是四氧化三鐵;FeCl2固體與H2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納米級Fe粉與HCl;納米級Fe粉極易自燃,通入氮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鐵粉自燃;鐵不溶于水,氯化亞鐵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再進行過濾、洗滌干燥即可。

四、23.(1)②(2)④(3)⑥(4)⑤(5)⑧(6)⑦

24.(1)B(2)石油CH4(3)4Na+3CO2高壓400℃C+2Na2CO3(4)ABC

解析:有機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鹽雖然含有碳元素,但其結構與性質與無機化合物相似,所以將其歸于無機化合物?;剂习?、石油和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據(jù)信息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注意配平和反應條件;從“碳海綿”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中提取有用信息。

五、25.(1)CO2CO2+Ca(OH)2=CaCO3↓+H2O(2)石灰乳Ca(HCO3)2(3)充分利用CO2或原子利用率更高或充分利用原料等

解析:(1)碳酸鈣能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故A為二氧化碳;反應池1中,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2)氫氧化鈣能與碳酸鈉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Ca(OH)2+Na2CO3=CaCO3↓+2NaOH,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應該選擇石灰乳,所含氫氧化鈣較多;根據(jù)信息可知,通過微熱,可防止反應池1中二氧化碳過量生成的碳酸氫鈣,轉化為產(chǎn)品碳酸鈣。(3)反應池1,將碳酸鈣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所以本題答案為:二氧化碳得到充分利用,節(jié)約原料。

26.(1)電子層數(shù)(2)得到NaF(3)KNO3

解析:(1)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相同,最外層電子數(shù)從左至右依次增加。(2)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4個,通常容易得到電子,形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關,在化合物中,鈉元素顯+1價,氟元素顯-1價。(3)復合肥是指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yǎng)元素的肥料。

27.(1)催化(2)①2H2O2MnO22H2O+O2↑④Fe2O3+3CO高溫2Fe+3CO2(3)涂油(或刷油漆等)(4)光合作用

解析:D與B的組成元素相同,且A是黑色固體,在反應中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A是二氧化錳,B是過氧化氫,D是水,則C是氧氣。因金屬X在氧氣和水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E,且E和稀鹽酸生成黃色溶液,說明金屬X是鐵,而E是生成的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則F是氯化鐵。而E氧化鐵又可以和無色氣體Y反應生成X鐵和無色氣體Z,說明無色氣體Y是一氧化碳,則Z是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和水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轉化為有機物。

28.【進行猜想】銅【實驗探究】30%的NaOH溶液鋁20%的硫酸鐵、銅【得出結論】3【反思】(2)銅

(3)1.84g/mL×100mL×98%=m(稀溶液)×20%

m(稀溶液)=901.6g

加水的質量=m(稀溶液)-m(濃溶液)=901.6g-184g=717.6g

則需要加水的體積為717.6mL。

答:需要加水717.6mL。

解析:【進行猜想】合金中除了含有鋁之外,還含有鐵、銅中的一種或兩種,結合題中的猜想可知還含有銅?!緦嶒炋骄俊夸X會與堿反應生成氫氣,而鐵和銅不會與堿、銅不會與酸反應,可以先用氫氧化鈉鑒別鋁的存在,然后再根據(jù)與酸反應時的現(xiàn)象鑒別鐵和銅的存在?!痉此肌吭诮饘倩顒有皂樞蛑?,銅排在氫的后面,不與酸反應。硫酸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依據(jù)m(濃溶液)×濃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m(稀溶液)×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列式計算出稀溶液的質量,進而求出需要加水的質量,最后轉化為水的體積。

(九)

一、1.D

解析:人體內(nèi)的六大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汞不屬于六大營養(yǎng)素。

2.A

解析: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絕對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燈,A項錯誤;向試管中傾倒液體時,瓶蓋倒放,標簽向著手心,試管略斜,瓶口緊挨著試管口倒入,B項正確;蒸發(fā)食鹽水時,為防止局部受熱濺出,必須用玻璃棒攪拌,蒸發(fā)皿可直接加熱,不需隔石棉網(wǎng),故C項正確;簡易氣體發(fā)生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是連接好裝置,將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看是否出現(xiàn)氣泡,D項正確。

3.C

解析:甲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中二氧化碳后的箭頭不能寫,因反應物中氧氣是氣體,A項錯誤;鋁是活潑金屬,在常溫下反應生成了氧化鋁,化學方程式為4Al+3O2=2Al2O3,B項錯誤;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飲料,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存在CO2+H2O=H2CO3的反應,C項正確;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應利用CO還原灼熱氧化銅而除去,D項錯誤。

4.B

解析:在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水的作用之一是通過廣口瓶中進入水的體積觀察消耗氧氣的體積,A項正確;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防止污染空氣,B項錯誤;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通過集氣瓶中水的變化情況便于觀察氣體的收集情況,C項正確;燃燒條件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隔絕氧氣,D項正確。

5.D

解析:由圖示知,丙是一氧化碳,化學式是CO,A項錯誤;由反應知,乙一般為煤(主要成分是碳),B項錯誤;C是氫氣,H2表示一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C項錯誤;C和H2O反應生成CO和H2,C奪取了H2O的氧,所以C有還原性,D項正確。

6.B

解析:圖3-1中乙無溶質剩余,無法判斷是否是不飽和溶液,故A項錯誤;圖3-2中均無固體剩余,說明全部溶解,相同質量的溶劑溶解了相同質量的溶質,結合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可以知道,它們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相等,B項正確;根據(jù)圖3-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圖3-3中在20℃時,N曲線的溶解度大于M曲線的溶解度,故N表示的是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C項錯誤;圖3-2中兩溶液降溫至30℃不一定飽和,故無法判斷是否會析出晶體,D項錯誤。

7.C

解析: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了銅,當硫酸銅反應完全后,銅的質量不再改變;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反應完成后繼續(xù)加入鹽酸,水的質量繼續(xù)增大;一定溫度下,向某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氯化鈉能夠繼續(xù)溶解,當形成飽和溶液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再改變;稀釋濃硫酸時,水的質量逐漸增大,溶質硫酸的質量不變。選C項。

8.D

解析:汽油揮發(fā)的過程只是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冰雪融化是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均為物理變化;而食物腐敗屬于緩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質,是化學變化。選D項。

9.A

解析:柳絮紛飛是宏觀物質的運動,給輪胎打氣時氣體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花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很小。所以選A項。

10.D

解析: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再測白醋的pH,會使酸性減弱,結果偏大,A項錯誤;在水的凈化中,加入明礬使得水中的懸浮雜質沉降,B項錯誤;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因為溫度升高,汞原子間間隙變大,使液柱上升,而原子本身沒變,C項錯誤;水中含有食鹽,凝固點會降低,但沸點升高,D項正確。

11.D

解析: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A項不符合;化合物包含氧化物,B項不符合;導體和絕緣體屬于并列關系,C項不符合;純凈物包含化合物,D項符合。

12.D

解析:PM2.5屬于空氣污染中的煙塵,煤、石油的燃燒是重要的污染源。開發(fā)使用風能、潮汐能等替代能源,減少使用私家車,關停排污較重的企業(yè)是減少PM2.5必不可少的措施,但逐步取消集中供暖,使用小鍋爐零散供熱會加重煙塵的污染。所以選D項。

13.C

解析:銅有良好的導電性,所以用作導線,A項正確;用鉛銻合金制作保險絲,原因是熔點比組成其金屬的熔點低,B項正確;現(xiàn)代飛機的蒙皮用鋁合金制造,是因為鋁合金的密度小,但硬度大,C項錯誤;玻璃刀的刀頭鑲嵌有金剛石,是利用金剛石硬度大的性質,D項正確。

14.C

解析: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時,有水灑出,由于溶劑質量減小,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用不含游碼的托盤天平稱量氯化鈉時,砝碼放左盤和將配好的溶液轉移到細口瓶中時,不慎灑出部分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不變;用量筒量取蒸餾水時,仰視讀數(shù),量取的水多了,所以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選C項。

二、15.(1)熱傳遞(2)Mg(OH)2+2HCl=MgCl2+2H2O(3)水結成冰后體積膨脹

16.內(nèi)2H2+O2點燃2H2O熱值高,生成物是水,沒有污染

17.(1)元素(2)過濾(3)-1(4)Ca(OH)2+CO2=CaCO3↓+H2O(5)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18.(1)①②⑤⑦CaCO3+2HCl=CaCl2+H2O+CO2↑(2)收集不到純凈的二氧化碳(3)試管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解析:(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固體石灰石和液體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的發(fā)生裝置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方法,所以選擇的儀器是①②⑤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2)煤的成分復雜,其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硫、氮等多種元素,所以其生成物中有多種物質,并且生成的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難于分離出來,很難收集到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3)實驗室用加熱醋酸鈉和堿石灰固體混合物制取甲烷需要在試管中進行,應補充的儀器是試管;由圖6知,甲烷能用排水法收集和排空氣法收集(且氣體從b端通入),所以甲烷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19.(1)KMnO4(2)2H2O2MnO22H2O+O2↑(3)置換反應(4)廚房清潔劑(合理即可)

解析:(1)乙和甲混合得到甲、丙和C,乙和丙的組成元素相同且都是液體,且A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B、甲和C,推知乙是過氧化氫,丙是水,A是高錳酸鉀,A的化學式為KMnO4。(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MnO22H2O+O2↑。(3)(4)丙是水,丁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劑,H的溶液呈堿性,發(fā)生的反應為氧化鈣與水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E是氫氧化鈉,其在生活中可用作廚房清潔劑;又由于G為藍色沉淀,戊是氧化物,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F(xiàn)中一定含有銅元素,所以C→F的反應為氧氣與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或氯化銅);最后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銅藍色沉淀。上述過程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

三、20.(3)③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4)①④有效Fe和Fe2O3(5)HCl、FeCl2(或HCl、FeCl2、FeCl3)(6)3CO+Fe2O3高溫2Fe+3CO2

解析:生石灰是常見的食品干燥劑,為白色固體,其反應原理為CaO+H2O=Ca(OH)2;氫氧化鈉有吸水性,但由于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和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反應變成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因而鐵粉是很好的“脫氧劑”,也可以作“雙吸劑”,且鐵粉是黑色固體;硅膠也是一種常見的食品干燥劑。含有Fe2O3的鐵粉與過量的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F(xiàn)e2O3+6HCl=2FeCl3+3H2O,F(xiàn)e+2FeCl3=3FeCl2,所以實驗2充分反應后試管內(nèi)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HCl和FeCl2(或HCl、FeCl2和FeCl3);實驗3的主要反應為3CO+Fe2O3高溫2Fe+3CO2。

四、21.(1)生成CO2的質量:24.8g+30g+100g-146g=8.8g

(2)設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x,生成NaCl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11744

xy8.8g

106x=448.8g117y=448.8g

x=106×8.8g44=21.2g

y=117×8.8g44=23.4g

原混合物中NaCl的質量:24.8g-21.2g=3.6g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3.6g+23.4g146g×100%=18.5%

答: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8.5%。

(十)

一、1.D

解析:鐵杵磨成針發(fā)生的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

2.C

解析: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故選C。

3.B

解析:依據(jù)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前是否有數(shù)字來選擇,有數(shù)字的只表示微觀意義。選項B,2N2只表示兩個氮氣分子。

4.D

解析:五種物質中最后一種N2O5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選項D,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故不可能。

5.D

解析: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動塞進容器,該項操作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勁塞進塞子,會壓破容器。

6.B

解析:只有太陽能符合:一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二取之不盡,三天然能源的要求,故選B。

7.D

解析:實驗①可驗證Zn比Cu活潑,實驗⑤可驗證Zn比Ag活潑,組合后不能驗證出Cu和Ag的活動性順序,故選D。

8.B

解析:依據(jù)題意可知,A、C為反應物,B、D為生成物,其反應式為A+C→B+D,各物質的質量變化應是:A為15g-3g=12g,C為9g,B為15g,D為12g+9g-15g=6g,則反應中A∶B∶C∶D為12g∶15g∶9g∶6g=4∶5∶3∶2,應選B。

9.D

解析: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而不是蛋白質。

10.C

解析: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其中雜質氧氣會與Cu發(fā)生反應而被除去,而N2不發(fā)生反應,故應選C。

二、11.BC

解析:在t2℃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該項中并沒有說明它們之間的質量關系,所以說含溶質質量相等不對,故B錯。從溶解度曲線中可看出,B物質的溶解度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所以,B的飽和溶液從t3℃降至t1℃仍為飽和溶液,故C錯。

12.D

解析:向鹽酸和氯化鐵的混合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pH應是由pH<7逐漸變?yōu)閜H=7并逐漸變?yōu)閜H>7,故A、B均不對。從產(chǎn)生沉淀來看,開始滴加氫氧化鈉依據(jù)優(yōu)先中和原則不會產(chǎn)生沉淀,當鹽酸被完全中和后才會產(chǎn)生沉淀,故C不對,D對。

13.C

解析: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氧不僅包括氧氣,還包括氧化物,故A錯。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金剛石和石墨組成的是混合物,故B錯。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也生成鹽,但不是復分解反應,故D錯。不帶電的微??梢允欠肿?、原子,也可以是中子,故C正確。

14.C

解析:在稀鹽酸中,CO2-3不能與H+共存,Ba2+和Zn2+也不能和CO2-3共存,故A錯。在氫氧化鈉溶液中,H+與OH-、Mg2+與OH-都不能共存,故B錯。在硫酸銨溶液中,NH+4與OH-、Cu2+與OH-都不能共存,故D錯。在氯化鈉溶液中,Cl-、Na+、K+、Ca2+、NO-3都不能結合為沉淀、氣體或水,可以共存,故C正確。

15.BD

解析:足量的鹽酸與等質量的Mg、Al反應,生成H2的質量可計算如下:設Mg、Al的質量均為m,生成H2的質量分別為x1、x2,則:

Mg~H2

242

mx1

x1=m12

2Al~3H2

546

mx2

x2=m9

可見x2>x1,鋁產(chǎn)生H2較多,故A錯。當生成等質量H2時,即x1=x2,則mMg12=mAl9,mMg∶mAl=12∶9=4∶3,故B正確,C錯。等質量、等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與過量Mg、Al反應時,應按酸的量計算,產(chǎn)生H2質量應相等,故D正確。

三、16.(1)O2(2)H2(3)Ca(OH)2(4)CO(5)CaO(6)CO2

17.(1)Na(2)S2-(3)陰離子

解析:(1)m=11,即質子數(shù)為11,應為鈉元素,即Na。(2)帶2個單位負電荷,n=8,則m=16,為硫元素,粒子符號為S2-。(3)依據(jù)原子: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陽離子: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陰離子: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現(xiàn)m-n<10,即m<10+n,所以為陰離子。

18.(1)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結合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結合為一個水分子(2)CH4+2O2點燃CO2+2H2O

19.(1)沉降、過濾、滅菌蒸餾(2)氫原子和氧原子氧氣

解析:天然水中含有較多的雜質,自來水要經(jīng)過沉降、過濾、消毒方可達到飲用水標準,實驗室里為得到凈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蒸餾的方法。(2)水電解中發(fā)生化學變化,其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所以反應后不變的粒子是原子。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產(chǎn)生氧氣,即正氧負氫。

20.(1)灼燒聞氣味(2)乳化(3)①(4)涂油

解析:(1)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燃燒時有燒焦的羽毛味,而棉纖維沒有。(2)洗潔精為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可將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隨水沖走。(3)塑料瓶為塑料制品,廢棄會引起白色污染。(4)防止鐵制品生銹,主要是使其與水和氧氣隔絕,涂油是常用的措施。

四、21.(1)S+O2點燃SO2(2)Fe+CuSO4=FeSO4+Cu(3)CaO+H2O=Ca(OH)2

22.(1)稀鹽酸大理石(或石灰石)(2)①CO2+H2O=H2CO3②2H2O2MnO22H2O+O2↑③Zn+H2SO4=ZnSO4+H2↑

④CaCO3+2HCl=CaCl2+CO2↑+H2O

解析:依據(jù)化學多米諾實驗原理可知,A(H2SO4)與B(Zn)反應即生成H2,H2逸出使C(H2O2)被壓入D(MnO2)中,這樣H2O2在MnO2催化下放出O2,依然使E液體進入F中,現(xiàn)又知G中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蒸餾水變紅,H中石灰水變渾濁,可證明進入G中的氣體為CO2,那E和F中分別應是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

23.(1)如下圖所示

(2)Na2CO3+BaCl2=BaCO3↓+2NaCl、BaCl2+H2SO4=BaSO4↓+2HCl(3)紅色固體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辄S色

解析:由Fe2O3、H2SO4、HCl、Na2CO3、BaCl2五種物質相互反應的關系,可畫出有關圖示,其中可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為Na2CO3與BaCl2反應、稀硫酸與BaCl2反應;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現(xiàn)象為紅色固體減少,溶液逐漸變?yōu)辄S色。

五、24.(1)CaCO3+2HCl=CaCl2+CO2↑+H2OBD(2)2KClO3MnO2△2KCl+3O2↑A②(3)①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條件②實驗裝置(4)AC(或AE)

解析:實驗室制取氣體,首先要考慮反應原理,依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來確定發(fā)生裝置,然后依據(jù)氣體的性質來確定收集裝置,由此可知CO2的制取和收集裝置應是B、D。而O2的制取和收集裝置應選A、C或A、D,當用F裝置收集O2時,即為排水集氣法,應從②通入。依據(jù)甲烷的性質和反應物、反應條件可選擇A為制取裝置,收集裝置可選用C或E。

25.(1)變渾濁加入的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CO2,CO2與石灰水反應產(chǎn)生CaCO3所致(2)變渾濁加入的生石灰與水反應,由于該反應放熱使瓶中Ca(OH)2溶解度減小,有Ca(OH)2析出所致

26.(1)硝酸銅、硫酸鈉(2)碳酸氫鈉向固體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chǎn)生(3)Na2SO4+Ba(NO3)2=BaSO4↓+2NaNO3(4)硝酸、硝酸鈉、硝酸鋇、硝酸銅

解析:(1)步驟Ⅰ,向固體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無氣體產(chǎn)生,即可知固體中一定不含NaHCO3,溶液呈藍色,則固體中一定含Cu(NO3)2。(2)步驟Ⅱ,向藍色溶液中加入過量Ba(NO3)2,有白色固體產(chǎn)生,即固體中一定含Na2SO4。(3)步驟Ⅲ,向藍色濾液中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固體產(chǎn)生,這是AgCl,但在步驟Ⅰ中加入過量稀鹽酸,過量的HCl必和AgNO3反應生成AgCl和HNO3,所以固體中是否含NaCl不確定。在最后藍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是Cu(NO3)2、HNO3、NaNO3和Ba(NO3)2。

六、27.(1)23∶35.5(或46∶71)(2)39.3%

(3)4.5

28.(1)0.2稀硫酸與氧化鋁反應

(2)由圖示可知,與鋁反應的稀硫酸質量應是:107.8g-9.8g=98g

設鋁箔中金屬鋁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H2SO4的質量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3×986

xy0.2g

54x=60.2g3×98y=60.2g

x=1.8gy=9.8g

所以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9.8g98g×100%=10%

(3)氧化鋁質量為:2.14g-1.8g=0.34g

其中鋁元素的質量為:0.34g×54102=0.18g

所以鋁箔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0.18g+1.8g2.14g×100%=92.5%

答:(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3)鋁箔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92.5%。

(十一)

一、1.C

解析:爆竹爆炸、木炭燃燒、葡萄釀酒時都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鋼水澆鑄成鋼錠時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2.D

解析:醬油、香醋屬于溶液,酸奶屬于濁液,都屬于混合物;蒸餾水屬于純凈物。

3.A

解析:亞硝酸鈉、甲醛、霉變大米均有毒,不得食用。

4.B

解析:檢驗氯離子通常需用AgNO3溶液等,廚房物品中沒有AgNO3溶液。

5.C

解析:潮濕的紙張不燃燒的原因是水蒸發(fā)時吸收熱量,溫度達不到紙張的著火點。

6.B

解析:原子中核內(nèi)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8,第一層電子數(shù)為2,則第二層電子數(shù)應為6。

7.C

解析:能使燃著的木條立即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氣。

8.C

解析:過濾時攪拌容易捅破濾紙;蒸發(fā)時,若蒸干濾液,固體會飛濺出來,不僅造成損失,而且可能發(fā)生意外事故;配制溶液不需要酒精燈和試管。

9.B

解析: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異味及色素,不能使硬水軟化。

10.B

解析:電池放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由題給化學方程式可知,高鐵電池放電時,鋅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生成強堿KOH等,溶液的pH增大。

11.D

解析:量筒的精度只能達到0.1mL,不能讀到0.01mL;分子間有間隙,兩種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體積減?。挥胮H試紙測出的數(shù)值為整數(shù)。

12.C

解析:缺鋅影響人體的發(fā)育和新陳代謝,缺鈣可導致骨質疏松,易得佝僂病。

13.A

解析: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依次是:Zn+2AgNO3=Zn(NO3)2+2Ag和Zn+Cu(NO3)2=Zn(NO3)2+Cu,濾出固體不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說明濾出固體中不含有鋅,可能為銀或銀、銅混合物,因此濾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二、14.(1)CH4(2)2N2(3)3Fe2+(4)ZnS+6O4

解析:(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每個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3)每個亞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4)先寫出硫酸鋅的化學式,然后在硫元素正上方標上+6。

15.(1)水(2)D(3)缺鐵性貧血(4)乳化

解析:(1)六大營養(yǎng)素中缺水。(2)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3)由于芝麻中主要含鐵,因此可以用來預防缺鐵性貧血。(4)洗潔精起乳化作用。

16.(1)50g(2)<(3)硫酸鈉

解析:(1)根據(jù)溶解度曲線可查出5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50g。(2)由于4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鈉的溶解度,因此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于硫酸鈉的,溫度升高到45℃時,氯化銨與硫酸鈉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時氯化銨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蛩徕c析出晶體后仍為飽和溶液,故45℃時,所得氯化銨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于硫酸鈉的。(3)由于20℃時硫酸鈉的溶解度為20g,因此20℃時100g水最多能溶解硫酸鈉20g,多余的硫酸鈉變成晶體析出。

17.(1)Ag(2)Mn+H2SO4=H2↑+MnSO4(或Mn+2HCl=H2↑+MnCl2或Mn+CuSO4=Cu+MnSO4)

解析:(1)根據(jù)常見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不難判斷出所缺的金屬為Ag。(2)由所給的金屬錳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位置可以看出,錳的金屬活動性比Zn和Fe都強,利用金屬Zn和Fe既能與稀硫酸(或稀鹽酸)又能與CuSO4等發(fā)生置換反應,可推知金屬錳也具有這兩種化學性質。

18.(1)As2O3能(2)+1Cl2+H2O=HClO+HClBD

解析:(1)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判斷X的化學式;由于砒霜能與堿反應,因此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能用生石灰處理。(2)HClO中H為+1價、O為-2價,可判斷Cl為+1價,并可以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與生成的鹽酸反應的物質,其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均不受影響。

三、19.(1)偏?。?)偏大(3)偏小

解析:(1)紅磷的量不足,不能將空氣中的氧氣全部除掉,致使測定的氧氣含量偏小。(2)量筒中的水沒有倒盡,致使所得溶液中溶劑的質量減小,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大。(3)由于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

20.(1)氫氧化鐵\[Fe(OH)3\]硫酸(H2SO4)或鹽酸(HCl)(2)氧化銅(CuO)硫酸銅(CuSO4)或氯化銅(CuCl2)或硝酸銅[Cu(NO3)2](3)氧化鈣(CaO)\[或氫氧化鈉(NaOH)\]等

解析:(1)紅褐色固體為氫氧化鐵,無色液體可能為硫酸或鹽酸等。(2)黑色粉末加液體后得到藍色溶液,黑色固體應是氧化銅,所得藍色溶液中溶質可能是硫酸銅或氯化銅等。(3)白色固體加水后,溫度顯著升高,則白色固體可能是氧化鈣或氫氧化鈉。

21.(1)分液漏斗集氣瓶(2)2H2O2MnO22H2O+O2↑(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濃硫酸dB(4)②④

解析:(1)a是分液漏斗,不是長頸漏斗。(2)此反應不能加熱,聯(lián)想氧氣的制法應是用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3)裝入藥品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干燥氧氣應用濃硫酸,氣體應長進短出,導管從d端通入;收集干燥的氧氣應用向上排空氣法。(4)控制A中反應速率,可從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及控制反應物濃度等角度來考慮。

22.(1)2NaOH+CO2=Na2CO3+H2O(2)①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或CO2-3)CaCl2+Na2CO3=CaCO3↓+2NaCl②酚酞變紅(或不變色)存在(或不存在)

解析:(1)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主要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的緣故。(2)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主要是為了除盡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鈉;然后滴加酚酞試液,如果變紅色,則證明含有氫氧化鈉,否則沒有。

四、23.(1)設味精樣品中含氯化鈉的質量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x1.35g

58.5143.5=x1.35gx=0.55g

則該味精中谷氨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5.50g-0.55g5.50g×100%=90%

(2)3.6g味精樣品中含有谷氨酸鈉的質量為:3.60g×90%=3.24g

則食用3.60g味精中含鈉元素的質量為:3.24g×23169×100%+(3.6g-3.24g)×2358.5×100%=0.58g

答:該味精中谷氨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90%。食用3.60g該味精,能為人體提供0.58g鈉元素。

(十二)

一、1.B

解析:維生素是人體需要的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之一,蔬菜、水果等食品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蘿卜屬于蔬菜,富含維生素。

2.D

解析:①玻璃鋼是玻璃纖維與合成材料復合而成的一種特殊材料,屬于復合材料;②玻璃屬于硅酸鹽材料;③塑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④青銅是一種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3.C

解析:房屋倒塌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道路沖毀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車輛上的金屬在水中浸泡的過程中容易生銹,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泥石流掩埋村莊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4.C

解析:甲實驗的步驟是①④⑤,其中去除雜質的關鍵一步是過濾;甲實驗在溶解、蒸發(fā)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用來攪拌的,在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由題給②③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會導致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灰覍嶒炛?,若①所用燒杯剛剛用清水洗過,會有少量的水進入溶液,會導致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

5.B

解析:將甲投入丙的硝酸鹽溶液中,有丙析出,說明甲的金屬活動性比丙強,即甲>丙;將乙、丙兩種金屬分別投入硫酸銅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說明丙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丙>銅;乙的表面沒有明顯變化,說明乙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弱,即Cu>乙。則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甲>丙>乙。

6.D

解析:設三氟化氮中N的化合價是x。三氟化氮中F的化合價是-1,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的原則得到方程:x+(-1)×3=0,解得x=+3,所以三氟化氮中N的化合價是+3。

7.D

解析:小蘇打是對人體無害的化學物質;小蘇打是膨松劑是因為加熱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小蘇打能與酸反應,故吃加有小蘇打的饅頭可以抑制胃酸;小蘇打的化學式為NaHCO3,它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類物質,不是堿類物質。

8.D

解析:豆?jié){屬于乳濁液,不屬于溶液;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氮元素不屬于微量元素,屬于常量元素;太陽能、風能、地熱能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9.B

解析:①氫氧化鈉雖能和酸發(fā)生反應,但它有強腐蝕性,所以不可用氫氧化鈉治療胃酸過多;②洗潔精有乳化功能,可以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液滴,隨水流走,所以洗潔精可用來洗滌餐具上的油污;③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起到防腐作用,但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產(chǎn)品被人食用后會對人體造成危害;④因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隔絕氧氣,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裝袋內(nèi)防腐;⑤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濃硫酸只可以干燥不與濃硫酸反應的氣體。

10.C

解析:P點表示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反應完,但氯化銅還沒有反應,此時溶質是氯化銅、氯化鈉;M點溶液比P點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多,因為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反應生成了氯化鈉,溶液質量少了,因為生成了沉淀,所以質量分數(shù)變大了;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能生成氣體、水或沉淀的離子參加了反應,即氫離子、氫氧根離子、銅離子,而氯離子實際并沒有參加反應,所以整個反應過程中,氯離子個數(shù)不變;根據(jù)沉淀質量算出氫氧化鈉質量為8g,所以需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80g,但這是與氯化銅反應需要的氫氧化鈉溶液,再加上與鹽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應該是120g。

二、11.(1)2Fe2+3N24OH-(2)NH4NO3(3)C2H5OH+3O2點燃2CO2+3H2O

12.(1)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2)鐵與氧氣和水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鹽溶液能夠促進菜刀生銹(3)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煤充分燃燒

解析:(1)由于稀硫酸或氫氧化鈉在水中能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所以,電解水時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其目的是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2)鐵與氧氣和水充分接觸時容易生銹,鹽溶液能夠促進菜刀生銹,所以,切過咸菜的菜刀更易生銹。(3)由燃燒的條件可知,家用煤爐中的蜂窩煤孔越多,煤與氧氣接觸的面積越大,燃燒越充分。

13.(1)6CO2+6H2O光葉綠體C6H12O6+6O2(2)CO2+2NH3=CO(NH2)2+H2O(3)KO2

解析:(1)①正確書寫葡萄糖的化學式C6H12O6,確定反應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條件為在葉綠體中、光照,生成物為葡萄糖和氧氣;②配平的方法:可以把化學式最復雜的計量數(shù)定為“1”,再按“C→H→O”的順序配平。(2)由題意知,反應物為二氧化碳與氨氣,生成物為尿素\[CO(NH2)2\]和水,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書寫化學方程式。(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原子個數(shù)相等,由4X+2CO2=2K2CO3+3O2,可以推測X的化學式。

14.(1)t2℃時,X和Y的溶解度相等Y>X>Z(2)氫氧化鈉或生石灰或氧化鈣(NaOH或CaO)(3)降低溫度(或增加溶質X或恒溫蒸發(fā)溶劑水)125

解析:(1)由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2℃時,X和Y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說明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在t1℃時,X、Y、Z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Y>X>Z。(2)由于Z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在20℃時向小燒杯中加入適量的固體物質A,若Z的飽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質析出,說明加入的這種物質遇到水后會放熱,因此該固體是氫氧化鈉或生石灰(氧化鈣)。(3)由于X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若將t2℃時X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轉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溫度、增加溶質或蒸發(fā)溶劑的方法;由于溶液在濃縮的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則蒸發(fā)掉水的質量為250g-250g×10%÷20%=125g。

15.(1)H2OCu(2)清潔燃料(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3)2C+O2點燃2CO3CO+Fe2O3高溫2Fe+3CO2

解析:解本題的關鍵為:“C為氣態(tài),F(xiàn)為紫紅色固體,A、D、B的相對分子質量依次增大”,可知F為銅,用假設法:C為氫氣,A為水,D為一氧化碳,B為氧氣,E為鐵,把結論代入原題中驗證,看是否行得通。(1)由分析可知,A為水,F(xiàn)為紫紅色固體銅,所以它們的化學式為H2O、Cu。(2)C為氫氣,它的用途為清潔燃料,作還原劑等。(3)①“B→D”即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2C+O2點燃2CO;②“D→E”即制取鐵的化學方程式:3CO+Fe2O3高溫2Fe+3CO2。

16.(1)長頸漏斗(2)A2KMnO4△K2MnO4+MnO2+O2↑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3)c(4)可以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或節(jié)約藥品)

解析:(1)b是長頸漏斗。(2)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發(fā)生裝置的特點是固體加熱型,故選擇A裝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完畢,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3)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二氧化碳應該從長管c進,把空氣從短管排出,等二氧化碳收集滿后就會從d管逸出。(4)該裝置的多孔隔板可以放置石灰石,通過控制開關可以利用氣壓控制反應物的接觸與分離,從而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17.【調查研究】CuSO4【實驗探究】Na2CO3CaCO3Ca(OH)2Na2CO3+2HCl=2NaCl+H2O+CO2↑鹽酸NaOH【實驗反思】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有氣泡產(chǎn)生

解析:【調查研究】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鹽酸五種溶液中,Na2CO3、Ca(OH)2、NaOH和稀鹽酸為無色溶液,而CuSO4溶液為藍色?!緦嶒炋骄俊縉a2CO3、Ca(OH)2和NaOH三種溶液中,后兩種溶液為堿溶液,可與稀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卻無氣體放出;而碳酸鈉溶液可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二氧化碳。實驗解釋:①在Ca(OH)2和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現(xiàn)沉淀的溶液應為C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為碳酸鈣;②C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滴入的稀鹽酸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氣體二氧化碳。實驗結論:在未確定的NaOH和稀鹽酸兩種溶液中,加熱時能聞到刺激性氣味的溶液為稀鹽酸,稀鹽酸受熱揮發(fā)出HCl,HCl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到此為止,實驗盒中的五種溶液只剩下NaOH溶液還沒進行鑒別,所以最后剩余的溶液就是NaOH溶液?!緦嶒灧此肌刻妓徕c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可觀察到有大量氣泡;而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生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可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18.解:設原溶液中Ca(HCO3)2的質量為x,生成CO2的質量為y。

Ca(HCO3)2△CaCO3↓+CO2↑+H2O

16210044

x5gy

162100=x5gx=8.1g

10044=5gyy=2.2g

原溶液的質量為:92.8g+5g+2.2g=100g

原溶液中Ca(HCO3)2的質量分數(shù)為:8.1g100g×100%=8.1%

答:加熱前原溶液中Ca(HCO3)2的質量分數(shù)為8.1%。

(十三)

一、1.B

解析: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紙張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灰燼等新物質,是化學變化。濕衣晾干是衣服中的液態(tài)水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鞭炮爆炸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質生成,糧食釀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質,故C和D選項都是化學變化。

2.A

3.C

4.C

解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冰水中只有一種分子——水分子,是純凈物;酒精也是純凈物;雪碧汽水是由糖、二氧化碳等物質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溶液;牛奶是一種乳濁液。

5.D

解析: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它們?nèi)苡谒罂膳c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使雨水呈酸性,形成酸雨。

6.C

解析: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否則因傾斜易使酒精流出,造成火災;過濾時要使待過濾的液體沿著玻璃棒流進過濾器,不能直接往漏斗中傾倒,以免液體濺出或沖穿濾紙;讀取量筒中的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稱量質量時,應該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D項中剛好相反。故C項正確。

7.D

8.A

解析:依據(jù)分子的性質,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緝毒犬能根據(jù)氣味發(fā)現(xiàn)毒品;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在電解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變化;不同的物質化學性質有所不同,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分子組成不同,如CO和CO2、H2O和H2O2,雖然原子的種類相同,由于構成分子的原子個數(shù)不同,因而化學性質不同。

9.B

解析:食醋中含有醋酸,顯酸性,能與碳酸鹽和堿反應。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是一種碳酸鹽。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醋酸能與碳酸鈉、碳酸鈣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可溶性鹽,除去水垢。而檢驗自來水中的氯離子,必須用特征試劑AgNO3溶液和稀硝酸,顯然廚房中沒有這兩種試劑,無法檢驗。

10.B

解析:由圖可知,生成物丙和丁中都只含有兩種元素,且一種元素相同,故可能都是氧化物;乙物質是單質,乙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而生成的丙和丁為化合物,其中含有的元素化合價不為0。甲和乙剛好以分子個數(shù)之比1∶2反應,反應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都不變,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也為1∶2。

11.C

解析:化學反應中一般伴隨有發(fā)光、發(fā)熱、產(chǎn)生氣體、生成沉淀和變色等。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12.C

解析:鐵釘在食鹽水中比在潮濕的空氣中更易生銹,只要在家親自動手做過實驗,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13.D

解析:把X和鎘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發(fā)現(xiàn)鎘表面有一層紅色物質析出,而X表面沒有變化,說明鎘能把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X不能。故鎘比銅活潑,銅比X活潑。

14.C

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甲為反應物,消耗了25g,乙和丁為生成物,反應后分別增加了22g和5g,由此可推知,丙為反應物,消耗的質量為2g,故待測x=4。容器中的反應為:甲+丙→乙+丁,該反應不可能是分解反應,可能是復分解反應。

15.A

解析:①處是橫行陽離子Fe2+和縱行陰離子OH-交叉結合處,該處物質的化學式為Fe(OH)2,由于鐵為+2價,故名稱為氫氧化亞鐵,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堿。

16.B

解析:凡陰、陽離子結合能生成水、沉淀或氣體,則它們不能共存。A中Ba2+與SO2―4結合生成BaSO4沉淀,不能共存;B中各物質之間不反應,能共存;C中Ag+和Cl―結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共存;D中Ca2+和CO2―3結合生成CaCO3沉淀,也不能共存。

17.B

解析:A中方法2加入AgNO3溶液與鐵和銅都反應;B中,廁所清潔劑顯強酸性,而爐具清潔劑顯強堿性,故用酚酞可區(qū)別開來,小蘇打為碳酸氫鈉,可與廁所清潔劑反應產(chǎn)生氣泡。C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分別通入CaCl2溶液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無法區(qū)別;D中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為堿,滴加無色酚酞溶液都顯紅色,現(xiàn)象相同,無法檢驗。

18.D

解析:B中要降低稀NaOH溶液的pH,則應消耗NaOH或使其濃度降低,加水稀釋會使其濃度降低,加入MgCl2溶液或稀硫酸則會消耗NaOH,同樣會使其濃度降低。D中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都是酸雨,由于雨水本身溶有一定量的CO2,雨水的pH一般小于7,只有當雨水的pH小于5.6時才叫酸雨。

二、19.(1)①2H②H2O(2)①3個過氧化氫分子②每個過氧化氫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

20.②③⑤④⑧

解析:本題考查了物質的分類、分類的依據(jù)及其從屬關系,如下圖所示:

質分子

種類純

物元素

種類單

質化學

性質金屬單質

非金屬單質

稀有氣體單質

物是否

含C無機物氧化物

有機物(CO、CO2、碳酸、碳酸鹽

除外)

物如空氣、溶液等

因整個大圓表示純凈物,故A區(qū)域為單質,鐵粉、石墨和液氧為單質;B區(qū)域是化合物,C區(qū)域是含氧化合物,D區(qū)域是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是氧化物。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氯酸鉀含有三種元素,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21.(1)得到9(2)Al3+Ne(3)Mg3N2

解析:(1)17號元素是氯元素,其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多于4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最外層8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9號元素最外層也是7個電子,故氯元素與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2)13號元素為鋁元素,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鋁離子(Al3+);該離子與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3)7號和12號元素分別為非金屬元素N和金屬元素Mg,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價分別為-3和+2,故氮化鎂的化學式為Mg3N2。

22.(1)50%(2)降溫結晶法(或冷卻熱飽和溶液法)(3)生石灰(或其他溶于水放熱或與水反應放熱的物質)

解析:(1)查溶解度曲線圖可知8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100g,其含義為100g溶劑水中加入100g溶質甲剛好成為飽和溶液,飽和溶液的質量為200g,則80℃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g200g×100%=50%。(2)由于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影響非常顯著,故通常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使甲物質析出。(3)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要使乙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就應該升高溫度,故向水中加入的物質應具有溶于水后放熱或與水反應放熱的性質,如生石灰、氫氧化鈉等。

三、23.(1)酚酞溶液變紅分子不斷運動(或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氨氣能溶于水生成堿等)(2)4NH3+3O2點燃6H2O+2N2

24.(1)水槽(2)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沒有插入液面以下將導氣管堵住,往漏斗中注水,若能形成一段液柱且高度維持不變,則不漏氣(合理即可)(3)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不易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氣的?。┠芘c空氣中的成分反應(或不與水反應)(4)吸收燃燒產(chǎn)物,防止SO2污染空氣SO2+2NaOH=Na2SO3+H2O或SO2+Ca(OH)2=CaSO3↓+H2O

解析:(2)B裝置中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沒有插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氣體將從長頸漏斗下端管口逸出,無法收集。將錯誤改正后,檢查氣密性時,要依據(jù)內(nèi)外氣體壓強差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來判斷。(4)硫燃燒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污染性氣體二氧化硫,因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故事先放入少量水用來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故用堿液吸收效果會更好。

四、25.(1)2Mg+O2點燃2MgO(2)2Al+Fe2O3高溫2Fe+Al2O3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易于進行

解析:涉及的幾種物質都是學過的常見物質,解答本題的難點是對置換反應的理解。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鋁粉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的液態(tài)鐵水是單質,則生成的另一種化合物必為鋁和氧形成的氧化物氧化鋁。鎂條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氯酸鉀分解放出氧氣,反過來加劇了鎂條的燃燒,從而引發(fā)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劇烈反應。使用粉末狀鋁粉和氧化鐵粉末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的進行。

26.(1)CuO加稀硫酸CuSO4FeCu(2)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具有三個優(yōu)點:①裝置和操作較為簡便;②實驗過程安全可靠;③節(jié)省原料和能源

解析:銅是金屬單質,制取方法一般是用還原劑H2或CO或C與CuO反應,或用比較活潑的金屬將銅鹽中的銅置換出來。方案一是用酸與鐵反應生成的H2還原CuO,則方案二可用氧化銅與硫酸反應先得到硫酸銅,再與鐵反應制得銅。方案一用H2還原CuO時,需要檢驗H2的純度,且還需要加熱,加熱前要先通入H2,停止加熱后繼續(xù)通入H2至冷卻,因而會浪費一部分H2,原料的利用率不高。而方案二不需加熱,操作簡單,原料利用率也比方案一高。

27.(1)CaOCu(OH)2(2)Ca(OH)2+Na2CO3=CaCO3↓+2NaOH(3)Fe、CuZnSO4[或ZnCl2或Zn(NO3)2]

解析:題干中已告知A~H七種物質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C為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再與H2O反應生成Ca(OH)2,根據(jù)反應①Ca(OH)2+H→NaOH+CaCO3↓,可知H為Na2CO3。又知G與NaOH反應生成的D為藍色沉淀,故可推知G為可溶性銅鹽CuSO4或CuCl2或Cu(NO3)2。因甲為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與銅鹽溶液反應后,一定有銅生成;過濾后,向得到的濾渣E中加入稀鹽酸,有無色氣體放出,說明還有排在氫之前的金屬存在,由于鋅比鐵活潑,則濾渣E中一定含有鐵,可能含有鋅,濾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鋅鹽,可能含有的溶質是亞鐵鹽。

五、28.(1)+5(2)試管中液體變藍3I2

3H2O

29.(1)乙→丙→甲(2)除去二氧化碳除去水蒸氣或干燥氣體(3)CO2+Ca(OH)2=CaCO3↓+H2O(4)將裝置C和裝置D交換位置(5)缺少尾氣處理裝置(6)H2、CO和CO2

解析:此題可先假設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碳后,生成CO、CO2和H2三種氣體,同時還含有水蒸氣,要驗證CO、CO2和H2三種氣體的存在,必須根據(jù)特征反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來進行判斷。CO2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H2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的水;CO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物CO2的存在來推知。故在檢驗H2存在前應先除去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在檢驗CO存在前先檢驗原混合氣體中是否存在CO2,再將CO2除去。由于氣體通過乙和丙時都會帶出水蒸氣,故應先檢驗CO2并除盡后再干燥,方框中應填入裝置的順序為乙→丙→甲。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說明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和CO2;B中黑色粉末變紅,只能說明B中一定有還原性氣體通過。D中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說明有水蒸氣產(chǎn)生,由于通過C時也會產(chǎn)生水蒸氣,故此時無法判斷原混合氣體中是否有H2,將C和D裝置調換位置后即可判斷。由于實驗中產(chǎn)生了有毒的CO氣體,所以應對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六、30.(1)144∶22∶224∶65(2)1.43%

解析:(1)由葡萄糖酸鋅的化學式可知,碳、氫、氧、鋅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14)∶(65×1)=144∶22∶224∶65。

(2)葡萄糖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65×112×12+1×22+16×14+65×1×100%=14.29%,則含葡萄糖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口服液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14.29%×10%=1.43%。

31.解:(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50g×9.8%=4.9g。

(2)設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x,生成Na2SO4的質量為y,生成CO2的質量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9814244

x4.9gyz

10698=x4.9gx=106×4.9g98=5.3g

所以固體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10g×100%=47.0%

(3)98142=4.9gyy=142×4.9g98=7.1g

9844=4.9gzz=44×4.9g98=2.2g

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7.1g10g+45g+50g-2.2g×100%=11.5%

答:(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4.9g。(2)樣本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47.0%。(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1.5%。

四、25.(1)2Mg+O2點燃2MgO(2)2Al+Fe2O3高溫2Fe+Al2O3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易于進行

解析:涉及的幾種物質都是學過的常見物質,解答本題的難點是對置換反應的理解。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鋁粉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的液態(tài)鐵水是單質,則生成的另一種化合物必為鋁和氧形成的氧化物氧化鋁。鎂條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氯酸鉀分解放出氧氣,反過來加劇了鎂條的燃燒,從而引發(fā)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劇烈反應。使用粉末狀鋁粉和氧化鐵粉末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的進行。

26.(1)CuO加稀硫酸CuSO4FeCu(2)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具有三個優(yōu)點:①裝置和操作較為簡便;②實驗過程安全可靠;③節(jié)省原料和能源

解析:銅是金屬單質,制取方法一般是用還原劑H2或CO或C與CuO反應,或用比較活潑的金屬將銅鹽中的銅置換出來。方案一是用酸與鐵反應生成的H2還原CuO,則方案二可用氧化銅與硫酸反應先得到硫酸銅,再與鐵反應制得銅。方案一用H2還原CuO時,需要檢驗H2的純度,且還需要加熱,加熱前要先通入H2,停止加熱后繼續(xù)通入H2至冷卻,因而會浪費一部分H2,原料的利用率不高。而方案二不需加熱,操作簡單,原料利用率也比方案一高。

27.(1)CaOCu(OH)2(2)Ca(OH)2+Na2CO3=CaCO3↓+2NaOH(3)Fe、CuZnSO4[或ZnCl2或Zn(NO3)2]

解析:題干中已告知A~H七種物質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C為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再與H2O反應生成Ca(OH)2,根據(jù)反應①Ca(OH)2+H→NaOH+CaCO3↓,可知H為Na2CO3。又知G與NaOH反應生成的D為藍色沉淀,故可推知G為可溶性銅鹽CuSO4或CuCl2或Cu(NO3)2。因甲為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與銅鹽溶液反應后,一定有銅生成;過濾后,向得到的濾渣E中加入稀鹽酸,有無色氣體放出,說明還有排在氫之前的金屬存在,由于鋅比鐵活潑,則濾渣E中一定含有鐵,可能含有鋅,濾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鋅鹽,可能含有的溶質是亞鐵鹽。

五、28.(1)+5(2)試管中液體變藍3I2

3H2O

29.(1)乙→丙→甲(2)除去二氧化碳除去水蒸氣或干燥氣體(3)CO2+Ca(OH)2=CaCO3↓+H2O(4)將裝置C和裝置D交換位置(5)缺少尾氣處理裝置(6)H2、CO和CO2

解析:此題可先假設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碳后,生成CO、CO2和H2三種氣體,同時還含有水蒸氣,要驗證CO、CO2和H2三種氣體的存在,必須根據(jù)特征反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來進行判斷。CO2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H2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的水;CO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物CO2的存在來推知。故在檢驗H2存在前應先除去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在檢驗CO存在前先檢驗原混合氣體中是否存在CO2,再將CO2除去。由于氣體通過乙和丙時都會帶出水蒸氣,故應先檢驗CO2并除盡后再干燥,方框中應填入裝置的順序為乙→丙→甲。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說明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和CO2;B中黑色粉末變紅,只能說明B中一定有還原性氣體通過。D中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說明有水蒸氣產(chǎn)生,由于通過C時也會產(chǎn)生水蒸氣,故此時無法判斷原混合氣體中是否有H2,將C和D裝置調換位置后即可判斷。由于實驗中產(chǎn)生了有毒的CO氣體,所以應對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六、30.(1)144∶22∶224∶65(2)1.43%

解析:(1)由葡萄糖酸鋅的化學式可知,碳、氫、氧、鋅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14)∶(65×1)=144∶22∶224∶65。

(2)葡萄糖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65×112×12+1×22+16×14+65×1×100%=14.29%,則含葡萄糖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口服液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14.29%×10%=1.43%。

31.解:(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50g×9.8%=4.9g。

(2)設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x,生成Na2SO4的質量為y,生成CO2的質量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9814244

x4.9gyz

10698=x4.9gx=106×4.9g98=5.3g

所以固體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10g×100%=47.0%

(3)98142=4.9gyy=142×4.9g98=7.1g

9844=4.9gzz=44×4.9g98=2.2g

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7.1g10g+45g+50g-2.2g×100%=11.5%

答:(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4.9g。(2)樣本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47.0%。(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1.5%。

四、25.(1)2Mg+O2點燃2MgO(2)2Al+Fe2O3高溫2Fe+Al2O3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易于進行

解析:涉及的幾種物質都是學過的常見物質,解答本題的難點是對置換反應的理解。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鋁粉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的液態(tài)鐵水是單質,則生成的另一種化合物必為鋁和氧形成的氧化物氧化鋁。鎂條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氯酸鉀分解放出氧氣,反過來加劇了鎂條的燃燒,從而引發(fā)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劇烈反應。使用粉末狀鋁粉和氧化鐵粉末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的進行。

26.(1)CuO加稀硫酸CuSO4FeCu(2)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具有三個優(yōu)點:①裝置和操作較為簡便;②實驗過程安全可靠;③節(jié)省原料和能源

解析:銅是金屬單質,制取方法一般是用還原劑H2或CO或C與CuO反應,或用比較活潑的金屬將銅鹽中的銅置換出來。方案一是用酸與鐵反應生成的H2還原CuO,則方案二可用氧化銅與硫酸反應先得到硫酸銅,再與鐵反應制得銅。方案一用H2還原CuO時,需要檢驗H2的純度,且還需要加熱,加熱前要先通入H2,停止加熱后繼續(xù)通入H2至冷卻,因而會浪費一部分H2,原料的利用率不高。而方案二不需加熱,操作簡單,原料利用率也比方案一高。

27.(1)CaOCu(OH)2(2)Ca(OH)2+Na2CO3=CaCO3↓+2NaOH(3)Fe、CuZnSO4[或ZnCl2或Zn(NO3)2]

解析:題干中已告知A~H七種物質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物質,C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則C為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再與H2O反應生成Ca(OH)2,根據(jù)反應①Ca(OH)2+H→NaOH+CaCO3↓,可知H為Na2CO3。又知G與NaOH反應生成的D為藍色沉淀,故可推知G為可溶性銅鹽CuSO4或CuCl2或Cu(NO3)2。因甲為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與銅鹽溶液反應后,一定有銅生成;過濾后,向得到的濾渣E中加入稀鹽酸,有無色氣體放出,說明還有排在氫之前的金屬存在,由于鋅比鐵活潑,則濾渣E中一定含有鐵,可能含有鋅,濾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鋅鹽,可能含有的溶質是亞鐵鹽。

五、28.(1)+5(2)試管中液體變藍3I2

3H2O

29.(1)乙→丙→甲(2)除去二氧化碳除去水蒸氣或干燥氣體(3)CO2+Ca(OH)2=CaCO3↓+H2O(4)將裝置C和裝置D交換位置(5)缺少尾氣處理裝置(6)H2、CO和CO2

解析:此題可先假設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碳后,生成CO、CO2和H2三種氣體,同時還含有水蒸氣,要驗證CO、CO2和H2三種氣體的存在,必須根據(jù)特征反應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來進行判斷。CO2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H2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的水;CO可通過還原氧化銅后檢驗生成物CO2的存在來推知。故在檢驗H2存在前應先除去原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在檢驗CO存在前先檢驗原混合氣體中是否存在CO2,再將CO2除去。由于氣體通過乙和丙時都會帶出水蒸氣,故應先檢驗CO2并除盡后再干燥,方框中應填入裝置的順序為乙→丙→甲。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乙、C中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說明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和CO2;B中黑色粉末變紅,只能說明B中一定有還原性氣體通過。D中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說明有水蒸氣產(chǎn)生,由于通過C時也會產(chǎn)生水蒸氣,故此時無法判斷原混合氣體中是否有H2,將C和D裝置調換位置后即可判斷。由于實驗中產(chǎn)生了有毒的CO氣體,所以應對尾氣進行無害化處理。

六、30.(1)144∶22∶224∶65(2)1.43%

解析:(1)由葡萄糖酸鋅的化學式可知,碳、氫、氧、鋅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14)∶(65×1)=144∶22∶224∶65。

(2)葡萄糖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65×112×12+1×22+16×14+65×1×100%=14.29%,則含葡萄糖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口服液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14.29%×10%=1.43%。

31.解:(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50g×9.8%=4.9g。

(2)設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x,生成Na2SO4的質量為y,生成CO2的質量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9814244

x4.9gyz

10698=x4.9gx=106×4.9g98=5.3g

所以固體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10g×100%=47.0%

(3)98142=4.9gyy=142×4.9g98=7.1g

9844=4.9gzz=44×4.9g98=2.2g

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g-5.3g+7.1g10g+45g+50g-2.2g×100%=11.5%

答:(1)所用稀硫酸中溶質H2SO4的質量為4.9g。(2)樣本中Na2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47.0%。(3)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1.5%。

猜你喜歡
溶質氣體溶液
溶質質量分數(shù)考點突破
藏頭詩
中考化學“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關計算歸類例析
第二節(jié)發(fā)生在肺內(nèi)的氣體交換
和大氣層中的氣體做游戲
和大氣層中的氣體做游戲
強堿混合溶液pH值的計算
計算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要注意的六個問題
溶液知識 巧學妙記
例析高考對“pH+pH=14”的考查
临武县| 象山县| 乳山市| 合江县| 龙岩市| 比如县| 永丰县| 万州区| 泰顺县| 兴山县| 色达县| 手机| 乌审旗| 平舆县| 泸水县| 泽库县| 康乐县| 萨嘎县| 扎囊县| 汉寿县| 德安县| 苍山县| 黔西| 渝中区| 阿拉善右旗| 桦南县| 会泽县| 隆安县| 固原市| 进贤县| 吴忠市| 菏泽市| 南江县| 澳门| 桦甸市| 黔江区| 桃园县| 阳高县| SHOW| 静乐县|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