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翔宇+杭榮華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探討人格和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和總體幸福感量表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不同性別、不同年級間主觀幸福感差異均不顯著;人格五個因素中,開放性與幸福感總分相關性較高。與主觀幸福感六個因素相關性較高的是開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及適應性;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高度相關,其中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待人接物是影響主觀幸福感比較突出的幾個因素;回歸分析中,發(fā)現(xiàn)人際交談、人際交友的分數(shù)均可以預測主觀幸福感的情況。結論:不同人格特質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影響,應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和諧人際環(huán)境,不同人格特質學生給予不同方式的關心和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人格;主觀幸福感
在壓力與挑戰(zhàn),挫折與機遇并存的年代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受到高校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從積極心理學的新視角引入,主觀幸福感逐步成為衡量大學生個體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是個體依據(jù)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整體評價[1],其影響往往取決于自身的品質和外部的人際關系。內在的人格特征是有力、穩(wěn)定的預測源[2],外在的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成為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并進一步探究人格、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便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借鑒信息。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100名鎮(zhèn)江地區(qū)(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鎮(zhèn)江高等專科)大學生為被試,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研究工具
1.2.1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
該量表共有33項。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包含6個因子分別是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
1.2.2 大五人格量表
該量表由25個問題組成,張建新教授(2000)根據(jù)中國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了修訂,問卷有5個分量表,各分量表均有5個項目,問卷采用5點計分,把這五種人格特質命名為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
1.2.3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該量表是一份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診斷量表,共28道題,分數(shù)越高,說明其受到人際關系行為困擾越嚴重。量表從四個方面考查了與人相處時存在的困擾程度,分別是人際交談困擾、人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與異性交往困擾。
1.3 統(tǒng)計分析
不同性別、年級的主觀幸福感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人際關系、人格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采用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人口學調查結果分析
大學男生51人(51%),女生49人(49%);大學二年級學生34人(34%),三年級35人(35%),大四31人(31%)。
2.2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
將年級和性別作為自變量,總體幸福感總分作為因變量作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級(F=0.038,P=0.963)和性別(F=3.072,P=0.083)的大學生總體幸福感沒有顯著差別。
2.3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人格因素的相關分析
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下:總體幸福感總分與人際關系總分呈現(xiàn)較高負相關(P﹤0.01)??傮w幸福感總分與人際關系各因素中人際交談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待人接物困難呈現(xiàn)較高負相關(P﹤0.01),與異性交往困難的相關程度并不是很高。對生活滿足和興趣與人際交談困難和人際交友困難呈較高負相關。對健康的擔心沒有相關性較高的因素。精力與人際交談困難和人際交友困難呈負相關。抑郁或愉快的心境與人際交談困難和人際交友困難呈負相關。對情感行為的控制與人際交談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和待人接物困難呈負相關。松弛和緊張與人際交談困難和人際交友困難呈負相關。見表1。
主觀幸福感與人格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下:人格格五個因素中,開放性與幸福感總分呈正相關。對生活滿足和興趣與社交性和利他性呈正相關。對健康的擔心沒有相關性較高的因素。精力與利他性呈正相關。抑郁或愉快的心境與利他性呈正相關。對情感行為的控制與適應性和開放性呈正相關。松弛和緊張與適應性呈正相關。見表2。
2.4 大學生人格因素、人際關系和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將人格五因素與人際關系總分及其四個因素作為自變量,總體幸福感總分作為因變量,進入水準α=0.05,剔除水準β=0.10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經(jīng)過分析,如表3,人格五個因素,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道德感,人際關系總分,待人接物困難,異性交往困難因素被剔除,只保留了人際交談困難和人際交友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模型一中,顯示出總體幸福感中19.8%是由人際交友困難與否的狀況決定的。其回歸方程:總體幸福感總分=122.251+(-3.622)×人際交友困難分數(shù)。模型二中,顯示出總體幸福感中24.4%是由人際交友困難與人際交談困難的狀況決定的。其回歸方程:總體幸福感總分=125.032+(-2.474)×人際交友困難分數(shù)+(-2.886)×人際交談困難分數(shù)。
3 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和年級這兩者對要研究的主觀幸福感并沒有顯著的差別。不同性別間主觀幸福感差異均不顯著,這與多項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4-5]。目前在校的大學生,生活在信息迅速發(fā)展的社會里,思想活躍,性別差異不斷縮小,推崇男女社會地位的平等都是可能造成性別差異不顯著的原因。同樣在三個年級上這兩個方面的差異也并不顯著。
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主觀上的感受,受內外因的影響。人格特質是個人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模式,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問卷。人格結構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被許多研究所證實和支持,也被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是人格結構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與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其六個因素的相關分析得出人格五個因素中,只有開放性與幸福感總分相關性較高。與其六個因素(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相關性較高的是開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適應性。喜歡獨立思考,對事情好奇心強,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觀幸福感要強于墨守成規(guī)、傳統(tǒng)的人,開放性高對情感和行為也能很好的控制;為人多疑,攻擊性過強的人對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較低,他們總是過于自我,與人相處謙虛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關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滿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愛交際,表現(xiàn)得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內向者的這些表現(xiàn)則不突出,樂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動幸福滿足;高適應性表現(xiàn)出理性、鎮(zhèn)定,安全感較強,心境平和,對情感行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響因素時,本研究著重在人際關系上,結果顯示人際關系的困擾于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高度相關,其中人際交談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待人接物困難是其中影響主觀幸福感比較突出的幾個因素。在回歸分析研究中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的預測作用分別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人際關系困擾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較好的預測作用。這說明大學生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友、人際交談出現(xiàn)較少的困擾時,會產生較高的幸福感,在人際交友、交談方面處理比較好的學生,會有較高的積極情感體驗,產生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從而可以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體驗。良好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體驗有重要的影響作用[9]。
綜上所述,在對待不同人格特質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式并且給予關心和教育。要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上與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鄭雪,王玲,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5-107.
[3]張偉.試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學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29(2):423-426.
[5]楊昭寧,孔祥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80-82.
[6]譚恩達,鄒穎敏,何家俊,等.共情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5):672-674.
[7]張林,鄧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間的中介效應[J].應用心理學,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張靈,鄭雪,嚴標賓,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120.
[責任編輯:湯靜]
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主觀上的感受,受內外因的影響。人格特質是個人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模式,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問卷。人格結構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被許多研究所證實和支持,也被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是人格結構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與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其六個因素的相關分析得出人格五個因素中,只有開放性與幸福感總分相關性較高。與其六個因素(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相關性較高的是開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適應性。喜歡獨立思考,對事情好奇心強,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觀幸福感要強于墨守成規(guī)、傳統(tǒng)的人,開放性高對情感和行為也能很好的控制;為人多疑,攻擊性過強的人對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較低,他們總是過于自我,與人相處謙虛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關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滿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愛交際,表現(xiàn)得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內向者的這些表現(xiàn)則不突出,樂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動幸福滿足;高適應性表現(xiàn)出理性、鎮(zhèn)定,安全感較強,心境平和,對情感行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響因素時,本研究著重在人際關系上,結果顯示人際關系的困擾于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高度相關,其中人際交談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待人接物困難是其中影響主觀幸福感比較突出的幾個因素。在回歸分析研究中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的預測作用分別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人際關系困擾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較好的預測作用。這說明大學生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友、人際交談出現(xiàn)較少的困擾時,會產生較高的幸福感,在人際交友、交談方面處理比較好的學生,會有較高的積極情感體驗,產生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從而可以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體驗。良好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體驗有重要的影響作用[9]。
綜上所述,在對待不同人格特質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式并且給予關心和教育。要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上與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鄭雪,王玲,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5-107.
[3]張偉.試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學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29(2):423-426.
[5]楊昭寧,孔祥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80-82.
[6]譚恩達,鄒穎敏,何家俊,等.共情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5):672-674.
[7]張林,鄧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間的中介效應[J].應用心理學,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張靈,鄭雪,嚴標賓,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120.
[責任編輯:湯靜]
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主觀上的感受,受內外因的影響。人格特質是個人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模式,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感知到幸福[6-7]。之前的研究多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本研究使用大五人格問卷。人格結構五因素模型在近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被許多研究所證實和支持,也被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是人格結構的最好范型。研究得出人格五因素與總體幸福感總分及其六個因素的相關分析得出人格五個因素中,只有開放性與幸福感總分相關性較高。與其六個因素(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相關性較高的是開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和適應性。喜歡獨立思考,對事情好奇心強,有探索精神的人主觀幸福感要強于墨守成規(guī)、傳統(tǒng)的人,開放性高對情感和行為也能很好的控制;為人多疑,攻擊性過強的人對于幸福感的感受性也較低,他們總是過于自我,與人相處謙虛合作,建立信任互助的關系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滿足,心境更愉快;外向者愛交際,表現(xiàn)得精力充沛、樂觀、友好和自信,內向者的這些表現(xiàn)則不突出,樂于助人、可靠、富有同情的人,更容易感動幸福滿足;高適應性表現(xiàn)出理性、鎮(zhèn)定,安全感較強,心境平和,對情感行為控制的能力高。
研究外在影響因素時,本研究著重在人際關系上,結果顯示人際關系的困擾于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8]。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高度相關,其中人際交談困難,人際交友困難,待人接物困難是其中影響主觀幸福感比較突出的幾個因素。在回歸分析研究中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的預測作用分別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人際關系困擾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較好的預測作用。這說明大學生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友、人際交談出現(xiàn)較少的困擾時,會產生較高的幸福感,在人際交友、交談方面處理比較好的學生,會有較高的積極情感體驗,產生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從而可以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體驗。良好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體驗有重要的影響作用[9]。
綜上所述,在對待不同人格特質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式并且給予關心和教育。要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上與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
【參考文獻】
[1]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 b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
[2]鄭雪,王玲,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5-107.
[3]張偉.試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5):13-14.
[4]李祚山.大學生的文化取向、自我概念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29(2):423-426.
[5]楊昭寧,孔祥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1):80-82.
[6]譚恩達,鄒穎敏,何家俊,等.共情與主觀幸福感:情緒調節(jié)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5):672-674.
[7]張林,鄧小平.自尊在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間的中介效應[J].應用心理學,2009,15(2):155-160.
[8]李倩.大學生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才智,2013,19:274.
[9]張靈,鄭雪,嚴標賓,等.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120.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