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與公民素質培養(yǎng)

2014-08-21 10:39:12張美娜田江
青年與社會 2014年15期
關鍵詞:農村

張美娜 田江

【摘 要】村民自治是我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民主制度。村民自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農村基層管理方式有待改進、村民的民主素質不高是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普遍存在的不足。公民素質培養(yǎng)作為人生觀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迫切需要、是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保證,同時又是發(fā)展基層民主,實施民主監(jiān)督的基本途徑。通過加強村民的人生觀教育,切實提高村民的公民意識、政治參與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公民素質

一、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存在的不足

村民自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2011年發(fā)生的“烏坎事件”可以說是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村民自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的一個典型事例?!盀蹩彩录钡陌l(fā)生,除了其特定的直接原因外,還有著普遍性的根源,即村民自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在烏坎,村民自治只是一種形式,一種過場,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被治。普通村民沒有實現當家做主,而所謂的村支書或者存在卻成了實際權力的擁有者。這種權力“霸占”暴露的是權力結構的高度集中而非權力結構的制衡。權力一旦被某些人或者集團把持,往往誘發(fā)腐敗現象,侵犯群眾利益,嚴重者將會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農村基層管理方式有待改進。農村基層管理方式與村民自治存在矛盾和沖突,這成為我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又一重大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黨政不分的歷史慣性思維下,發(fā)展基層民主仍然面臨著重重困難和阻力,總是不由自主地混淆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導致農村基層管理方式過于粗放,不夠科學。想通過黨的領導直接或間接替代村民自治,這就必然造成人為干預選舉、操控選舉、破壞選舉等損害村民自治的不良現象。這樣一來,村干部的權利就脫離了村民的監(jiān)督和制約,從而誘發(fā)村級腐敗現象的發(fā)生。

村民的民主素質不高。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素質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基層民主建設的整體水平較低。這一現狀就造成了村民對基層民主重要性的認識不強,對村民自治的信任弱化。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烏坎村民潛意識里形成了對村干部的“依賴”,這種“依賴”也是對村干部所擁有權力的“依賴”。這種“依賴”行為就縱容了村干部的專橫與貪腐。說到底,這種依賴根源于村民沒有形成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

二、公民素質培養(yǎng)是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現實需要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根據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論述,我們從哲學的角度考量“公民”內涵時,就必須從個體所處的各種現實社會關系入手,把其當作一個關系范疇,統籌考慮。那么什么是“公民素質”呢?公民素質的內涵可以從廣義和俠義兩個方面來界定。從廣義上講,公民作為一個自然和社會人所應該具備的各種素質,如德智體美勞等。從俠義上講,在民主社會,公民作為民主社會的成員之一,在各項公共事務中能夠正確履行和承擔權利與義務,并能夠獨立自主的處理與他人、社會、國家的各種關系,使其成為一個與自己身份和地位相適應的一個具有品性、態(tài)度和德行的個人。如前所述,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存在村民自治沒有得到真正落實、農村基層管理方式有待改進、村民的民主素質不高等不足。公民素質培養(yǎng)作為人生觀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村民當家作主的保證,是發(fā)展基層民主實施民主監(jiān)督的基本途徑,是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現實需要。

公民素質培養(yǎng)是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村民自治是我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民主制度,它是基層群眾的自治性組織,村民有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眾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本組織內的各項事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最終推動農村民主建設的健康發(fā)展和農村的社會進步。而村民是否具備公民素質則極大影響著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是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村民公民素質的培養(yǎng),首先就要保證其地位和身份的獨立性,使其更夠最大限度的有序的進行政治參與。而當今我國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對村民進行公民素質教育,提高其對自身主體性地位的認同,增強其對村務參與、決策、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意識,使其在村務管理中真正發(fā)揮主體性地位,正確履行權利和承擔義務,推動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公民素質培養(yǎng)是村民當家作主的保證。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而民主的實現不僅僅靠政治制度的支撐,同時還需要合格的民主政治主體———公民素質培養(yǎng)作為基礎。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就要對村民進行公民素質培養(yǎng),使村民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真正實現其當家作主的地位,真正實現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眾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真正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本組織內的各項事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公民素質的內涵決定了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村民的責任和義務所在,那就是在村務事物管理中能夠正確履行和承擔權利與義務,并能夠獨立自主的處理與他人、集體的關系。如此才能保證村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才能推進農村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公民素質培養(yǎng)是發(fā)展基層民主,實施民主監(jiān)督的基本途徑。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價值訴求就是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真正實現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最終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而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就需要對村民進行公民素質培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其主體精神,對其主體精神和主體地位所需的相關素質和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也就是需要其公民意識教育和民主實踐的共同體現。民主監(jiān)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要想真正發(fā)揮民主監(jiān)督的作用,除了法規(guī)制度的健全之外,更需要廣大公民具有監(jiān)督意識和法治精神,而監(jiān)督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正是公民素質培養(yǎng)的內在要求。endprint

三、公民素質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

廣義上的公民素質是指公民作為一個自然和社會人所應該具備的各種素質,如主體意識、科學文化素質、政治參與素質等。這些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建設具有高水準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能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億萬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公民素質如何培養(yǎng)呢?本文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加強主體意識教育,提高村民公民意識。主體意識就是一個主體對自身的定位和對自我的認識。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村民主體意識主要體現在:主體如何看待自身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在村民自治中自身作用的發(fā)揮,能否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集體利益的關系,能否正確看待自己在村務管理中的權力與責任等。這種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置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也就是說要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各種社會關系中對村民進行主體意識教育,增強其對權利、權力、責任、義務的區(qū)分和認識,使其在基層事務管理中增強主體的規(guī)范意識和實踐意識,繼而提高村民的公民意識,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遏制“一言堂”,才能推動農村的基層民主建設。村民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提高村民的公民意識,同時有利于促進村民養(yǎng)成正確的參與村務事務管理的價值觀念。明確了村民的主體意識,也就把握住了村民自治的核心和關鍵。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村民主體意識教育,除了主體自身的自識和反思之外,更需要形成能夠使主體在個人與集體、理論與實踐、制度與思想層面的一種外在機制——農村政治社會化。

推動農村政治社會化,提高村民政治參與能力。阿爾蒙德和小鮑威爾在《當代比較政治學》中說:“政治社會化也就是一代人把政治標準和信仰傳給下一代,這個過程叫做文化傳送?!?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要把公民作為政治社會化推動的主導力量,公民除了接受政治知識、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政治素質、政治模式之外,更要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既公民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一系列的政治實踐活動對習得的政治知識進行強化,并形成正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立場的過程。推動農村政治社會化,提高村民政治參與能力,必須擴大村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村民參與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提供條件,保障基層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等民主權利,真正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本組織內的各項事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實現農村政治社會化,重構農村地區(qū)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教育,重建農民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意識,這樣既可以形成社會公平意識,又有利于農村地區(qū)文化和道德秩序的構建,使其形成正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立場,從而在深層次上提高農村的鄉(xiāng)風文明、政治文明,維護社會公正。同時,重構農村地區(qū)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教育,實現農村政治社會化又與農村基礎教育和村民科學文化素質息息相關,村民是否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意識的提高,影響著農村政治社會化的進程。

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科學素質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所具備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觀念、科學精神等一系列判斷處理各種事物的能力。文化素質是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wěn)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茖W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整體素質狀況,因此,在當前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要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質。據統計,在全國5億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農村基礎教育的薄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培養(yǎng)一批懂技術、有文化的高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首先,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的教育經費投入,建設一批惠民的教育工程,切實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其次,要推動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投入和發(fā)展,以城鎮(zhèn)教育帶動農村教育,以農村教育推動城鄉(xiāng)教育的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再次,要在農村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和觀念、破除封建迷信的禁錮,形成積極向上的農村精神風貌。最后,要發(fā)展和繁榮農村文化,要在農村地區(qū)建設一批文化站點和文化基礎設施,培養(yǎng)一批農村演藝劇團和隊伍,同時要對鄉(xiāng)鎮(zhèn)文化管理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運用市場經濟規(guī)律來調節(jié)鄉(xiāng)鎮(zhèn)文化管理,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0.

[2] [美]阿爾蒙德,小鮑威爾,朱曾汶,林錚譯.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展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41.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我們的新農村
我們的新農村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農村
民族音樂(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現這樣的農村好報道
新天新地新農村
草原歌聲(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初探
武义县| 富顺县| 菏泽市| 榆社县| 津市市| 台北县| 印江| 大埔县| 静安区| 鹤山市| 武清区| 弋阳县| 呈贡县| 西乡县| 石楼县| 句容市| 台山市| 九龙县| 洪雅县| 尼勒克县| 东乌珠穆沁旗| 嘉祥县| 应城市| 汕尾市| 霍山县| 永新县| 鄱阳县| 滦平县| 东乌| 旬阳县| 邵东县| 阳曲县| 威信县| 株洲县| 建平县| 噶尔县| 法库县| 西峡县| 福州市| 揭西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