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發(fā)明
近讀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老山友對登山的體會:“我發(fā)現(xiàn)在登一座山之前,那些顯得特別興奮的年輕人,多半到后來會爬不上去。因為他們才開始,心臟就已經(jīng)跳得很快,又不知保存體力。倒是那些看起來沒什么表情,一路很少講話,到山頂也沒有特別興奮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峰?!辈傄巧骄拖蛉荷胶艉暗娜苏f:“別喊了,浪費力氣,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沒有回音的?!绷攘劝儆嘧郑瑯O富哲理,讀罷,感受至深。
首先,做事不要太“意氣”。老山友雖說“顯得特別興奮的年輕人多半到后來會爬不上去”,但筆者理解其并非特指年輕人,因為年輕人天生具備敢闖敢冒、熱情奔放、充滿朝氣的獨特個性,是應該鼓勵和支持的。我想他是警示我們所有人,做事不要太“意氣”。一是要有“激情”而不要脫離“實情”。有人曾這樣說:激情,詩人流瀉在作品里,農(nóng)人播撒在田野上,戀人抒發(fā)在擁抱中……這個故事里的激情,就體現(xiàn)在攀登上。如果沒有激情,就不可能去登山或登上山去,而面對的實情就是“一座山”,但光有攀登的激情而不顧自身的客觀實際,不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半途而廢,一事無成。二是要“實干”不要“空喊”。舉一個簡單例子,上級一年一度的工作目標確定后,往往總脫不了“層層照本宣科傳達指示精神”的陳俗,陷于“開會激動,坐車搖動,回去不動”的怪圈。缺乏對整體形勢的研判,缺乏過硬的工作措施加以落實,沒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實干精神,到頭來仍會是原地踏步,工作毫無起色。遇到問題就躲,面對難題就繞,就如山友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去丈量,怎能登上山峰呢!
其次,做人不要太“張揚”。老山友對剛要登山就向群山呼喊的人說:“別喊了,浪費力氣,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沒有回音的。”君不見,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有些人,做了一點事,就把芝麻說成西瓜,夸夸其談,正常的職責履行說成是成績顯赫、功勛卓著,好顯山露水,標榜自我。對一個人的評價,就好比一個分數(shù),別人的評價是分子,自我的評價是分母,大小、高低由此而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到底做了什么,做出了多大成績,大家心里一清二楚,不是自己說了算,再怎么自我標榜都如向群山呼喊的人“浪費力氣”。耍“小聰明”,玩“偏術”,雖可能獲得“一時英名”,但最終是逃脫不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結局。因此,做人不要太“張揚”,保持一種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是人生走好正步的基石,低調(diào)做人,埋頭做事,不求回報。正如老山友告誡的“真正登到最高峰,是沒有回音的”那樣,無回聲的人生才是巔峰人生。
獨愛一首小詩:愚者,喧囂囂,用嘴炫耀;智者,靜悄悄,用心思考。(作者單位:農(nóng)發(fā)行重慶市開縣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