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散文類教材的量比較大,對學生的閱讀要求相對較高。散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美文的鑒賞能力,以美讀與研討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做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魅力等。本文對新課改下的中職散文教學進行一定研究,旨在更好的提高中職散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新課改;中職;散文教學;對策
引言:
散文,即一切帶有文學性質的散行文字,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
散文的語言特點在于優(yōu)美凝、質樸濃厚凝重濃郁的歷史積淀和生活氣息,一直以來是我們中職語文課本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選自于中職教材的散文要么是抒情言志,要么是敘事狀景,要么是議論說理,都在反映著社會、時代的風云變幻和人們的人生、思想情感以及生命的真理。而處在中職階段的學生正是青春期最旺盛的時刻,少男少女們喜歡想象,都愛用文字編織著自己的夢想,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進一步提高中職散文教學質量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一、當前中職散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模式化教學,忽視散文的教學目的
由于中職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并且又有大部分時間講學習的精力挪用在專業(yè)技能的練習上,很多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沒有從實際出發(fā),忽視了學生最需要的,在授課的時候總是圍繞著怎么寫的,寫了什么兩個問題展開教學的,這樣逐漸的形成了教學的模式化思維程式,散文教學也陷入了這樣一個封閉式思維模式中,由此可見,教師模式化教學,忽視散文的教學目的不利于學生思想的進一步升華與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動機為了應付考試
根據(jù)我校進行的一次語文學習調查顯示,從學生對散文閱讀的態(tài)度和平常的閱讀情況來看,他們整體上對課本中的散文興趣不大,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對閱讀散文持冷淡態(tài)度。相反,從課余閱讀散文的監(jiān)督來看,60%以上的學生喜歡閱讀課外的散文,特別是一些有關青春痛癢,文字唯美的當代散文。根據(jù)調查,近69.9%以上的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散文時為了考試,只有20%左右的學生是為了審美,這樣的學習動機來源于考試壓力,考試的沉重壓力引出不快的感覺,所以,學生不喜歡散文閱讀學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二、新課改下的中職散文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
如何能夠喚起學生對課本中的散文的興趣?怎樣將學生對課外散文的想去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從中職學生的角度講,雖然他們正處在青春的最旺盛時期,但是已有的知識積累非常單薄,對文本的內容缺乏敏感度,更少有在閱讀過程中精神愉悅的經歷。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散文教學需要一種新的特殊的閱讀方式或策略,即開源導流。也即是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誘導教學。
1、采取不同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意思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例如在講授散文《故都的秋》的時候,一上課,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此時我要求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秋天的畫面口頭描述出來。學生聽完鋼琴曲的時候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將話題引入課文中。學生之前對音樂充滿興趣,不由也對課文產生興趣了。
2、采取示范美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聽中感受美
對散文優(yōu)美動聽的朗讀時讓學生更好的鑒賞的基礎。我在課堂上進項散文授課的時候采取的是用專業(yè)錄音員朗讀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主要目的是整體感知,增強感性的認識,讓學生深層次地了解散文所具備的獨特魅力。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⑹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專業(yè)的朗讀,聲音富有磁性,加之配樂也很好的符合了散文的情景,能夠讓學生在聽中有所感悟,感受美帶給自己的沖擊和快樂,激發(fā)心靈深處的情感。其實,在散文教學中,有很多情感不需要教師講授,而是需要學生細細的體味,而能夠讓學生有所體味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聽專業(yè)的朗誦。
3、注重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
每一篇散文都蘊含著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例如有的文章雖然在描寫風景,而實際上卻是作者觀點的流露,特別是名家的寫作,這種技巧爐火純青。教師在教給學生如何欣賞一篇散文的時候,也要教給他們坐著寫作的技巧,以便于他們以后的作文寫作。比如認真的分析一篇散文,探尋作者如何運用假設、對比等手法來說明了個體生命的重要價值等。當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些散文的技巧的時候,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題材,可以是課外的,也可以是以前學習過的,只要是經典的,具有代表向的不妨用用“拿來主義”。
因而,教師要善于抓住每篇散文的亮點,讓學生從心底感受,從文字上模仿與揣摩,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糧食,多多積累素材,以備作文寫作中能夠熟練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毛明娟.讓美文散發(fā)馥郁的芬芳——散文教學舉隅[J].學苑教育.2009(11).
[2]張愛玲.《荷塘月色》賞美三部曲[J]. 中國電化教育.1999(12).
作者簡介:李楠(1982—),籍貫:江蘇邳州,職稱:助理講師,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