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芳
好課應該是什么樣的?盡管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是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識:好課一定是關注人的課堂,應該是以人為本的課堂。的確,縱觀各種課堂,無論是功成名就的教育專家,還是躬耕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的課堂都能做到賞識為先,興趣為重,提升為本。
一、賞識為先
親其師而信其道。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被認可,被贊許,更何況是孩子。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你對他們喜歡與否,孩子們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你欣賞他,他也會喜歡你,進而喜歡你的課程!所以,教師一定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要努力做到表揚的話兒常掛在嘴邊,贊許的行為時常呈現(xiàn)。當然,表揚要發(fā)自內心,并且要找到并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實質性的表揚。例如,“你的書寫真好!”“你幫老師拿教具,我輕松多了,謝謝你!”而不是籠統(tǒng)的“你真棒”。因為具體的表揚可以直入孩子的心靈,激發(fā)他們內在的渴求。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表揚除了語言方面的贊許之外,肢體語言同樣可以起到正向引領的作用。當孩子的表現(xiàn)令人稱贊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握握手;可以伸手摸摸他的小腦袋,或是在他的課本上、作業(yè)本上蓋個“小紅花”,哪怕是對他豎個大拇指,投去贊許的目光,都可以讓孩子興奮不已,而且,這種興奮的狀態(tài)還會持續(xù)很久,甚至能改變教師與學生的親密程度。
學生自我表現(xiàn)、自我欣賞也非常重要。學生寫完字之后,請他們自己看看哪個字寫得好,在寫得較好的字上畫一個圈,這樣在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怎么樣才能把字寫得更好,同時又能讓學生在自我表揚中體驗到愉悅的心情,從而幫助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二、興趣為重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快樂的成長之旅。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們喜歡語文,從而愛上語文。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我們教師要狠練基本功:精準的語感,純正的普通話,漂亮的粉筆字……要靠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
第二,要創(chuàng)設一種理想的課堂導入模式。例如,人教版《語文》第一冊的《四季》一課,上課伊始,我們可以問學生: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有小鳥和小草的季節(jié)是什么季節(jié)?在學生充分感知春天特點的基礎上出示生字“春”,認讀“春”,并板書“春”;以此類推,在黑板上出示“春”“夏”“秋”“冬”;然后,引導學生:春、夏、秋、冬可以用個什么詞語來概括——“四季”。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四季》這首小詩,一起走進四季進行深度探秘。這樣導入新課,不僅信息量豐富,而且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域內,這樣學生就輕松、愉快地開始了學習的旅程。
第三,課堂上的興趣點不僅僅是在上課伊始,而且應該散落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這一點,需要我們動腦筋積極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于知識點的介紹,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熟知的卡通人物來完成,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爺爺和小樹》這節(jié)課,這是學生首次接觸課文,對于行文的格式、自然段的標注,學生都比較陌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課件請小博士來講解。小博士一邊講解,一邊輔以動畫說明,告訴學生:課文是以自然段的形式呈現(xiàn)的,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會空兩格。為了便于記憶,我們可以用阿拉伯數(shù)字在空格的地方標明自然段的序號。這樣的知識傳授既可以避免了教師的滿堂灌,又可以通過多重感官刺激來增加知識傳授的趣味性,并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提升為本
語文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師的共識。好的課堂應該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個提升變化的過程!如寫字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呢?
1.找準訓練的點。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即便是課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也是隨文識字。那么隨文識字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呢?不僅要會讀,會記,還要會用。例如,教學《比尾巴》中,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其中“短”是要求會認的字,在出示“短”的時候,問孩子與“短”相對的詞語是什么?——“長”,再仔細觀察一下,老師的鉛筆和粉筆哪個長?哪個短?再用”長”和“短”練習說話,這樣,孩子們在比較過程中不僅明白了“短”的意思,也知道了長和短是在比較之中得出的結論,是相對而言的!
2.鋪開訓練的面。我們的課堂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因此,在課堂上既要注意訓練的有效性,更要展開訓練的面。在低年級,同桌互助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如認字時,你指我認,認對了就夸夸對方,認錯了就幫幫同學。再比如,你讀我聽,讀得好,豎大拇指;讀錯了,請跟我讀。這種互助式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共同成長是非常有益的。(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雙峰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