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宏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8-000-01
摘 要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仰,龍舞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多姿多彩的龍舞文化博大精深,它經(jīng)歷了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由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由娛神到娛人的過程。在不同形式的龍舞表演背后都是一段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文化價值,因此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護和傳承并發(fā)揚龍舞精神。
關鍵詞 龍舞 龍舞運動 龍舞表演 文化價值
一、龍舞運動的簡述
眾所周知,龍是中國古代崇拜的一種神物,它神奇而威嚴,能呼風喚雨保證五谷豐登。人們把“龍”奉為神靈,每逢求雨祭祀就要迎舞模擬的龍。日久天長,這一儀式演變成一種舞蹈表演和娛樂形式,成為流行于全國的民間舞蹈——龍舞?!褒埼琛庇址Q“舞龍”、“龍燈會”、“耍龍”、等,龍舞緣于農事所需。遠在先秦時期舞龍祈雨就已開始,到漢代,龍舞就已經(jīng)有了比較完整的舞蹈形式。龍舞的形式講究頗多:在何種情景下,應該舞動何種形式的龍都要經(jīng)過勞動人民細心的編排,并多有一定的規(guī)則次序,絕不是盲目的舞動。龍舞運動在超越社會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圖騰崇拜的同時,已由一般的祭祀表演活動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集娛樂、喜慶、健身和競技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現(xiàn)在,人們又賦予《龍舞》以新的含義。借助“龍”這個舞蹈道具,極大地延伸人的舞姿,把人的感情與龍的雄偉、龍的翻江倒海的氣勢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象征中國人民英勇豪邁的性格和氣魄,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歡樂熾熱的感情?!洱埼琛吩谠S多歡慶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國慶、端午,成為傳統(tǒng)的演出項目。并開始走上規(guī)范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軌跡。
二、龍舞運動表演形式
龍舞是對龍的一種形象化和具體化,其表現(xiàn)形式受它所要表達對象的限制,因而,龍舞表演形式是隨著龍形態(tài)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龍舞運動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發(fā)展,其表演形式越來越豐富,到清代已達到相當高度的藝術水平。通常所見的龍舞有“龍燈”和“布龍”兩種。所謂的“龍”,一般是用竹,木、紙、布等扎成,由三節(jié)至十幾節(jié)不等,大多為單數(shù)。骨節(jié)中燃燈燭的,稱:“龍燈”。舞動時,一人拿彩綢扎成的“寶珠”,在前引龍起舞。龍燈多在夜晚舞動?!安箭垺眲t不燃燈燭,輕便靈活,一般在白天舞動。
舞龍的動作側重于花樣和技巧。在龍舞的表演中,舞龍珠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既是舞者,又是舞龍的指揮者,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掌握龍舞的全部套路,并能根據(jù)不同的時間、地點,表演場地的大小、觀看人數(shù)的多少來把握表演套路。龍頭是體現(xiàn)龍的氣勢和神韻的關鍵部位,舞龍頭很講究技巧,龍頭的俯仰搖擺決定后面的人怎樣跟舞。由于龍頭重達幾十公斤,所以舞動它的人一定要身強力壯,有的甚至要求舞龍頭的人體重要在100公斤以上,另外還需兩三個身材相當?shù)娜嗽谂暂啌Q。舞龍身的人要緊密配合龍頭起舞,關鍵是動作協(xié)調到位。舞龍尾的人一定要善于跑動,因為龍的生氣就靠“搖頭擺尾”表現(xiàn),龍頭原地稍微一搖,龍尾就要大幅度擺動,“龍頭一步,龍尾十步”,舞龍尾必須要跑得快,不然就不能充分表現(xiàn)龍的活力和氣勢。龍舞運動由于地域、民族間的差異性,各地區(qū)對龍這一圖騰文化的表現(xiàn)也同樣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龍舞作為龍文化的代表,其差異性最為顯著。中國的龍舞形式異彩紛呈,各有特色,有近百種之多,如用稻草、柳枝扎成的“草龍”;用長板凳作架子,裝飾成龍形的“板凳龍”;在草龍上插滿香火的“香火龍”;不斷向龍潑水求雨的“水龍”;用荷花、蝴蝶等各種花燈組成的“百葉龍”;還有頭、身、尾互不相連,由女孩子們各持一段,舞動起來才成龍形的“段龍”等等。
三、龍舞運動的文化價值
龍舞作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價值。首先,龍舞運動作為一項典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和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不僅是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與鍛煉,而且更能增進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教育,它還能增進對各民族文化更直觀和深入的了解,能激發(fā)起民族的自強和自豪感。其次,龍舞運動不僅能起到了化解民族矛盾、改善民族關系的作用,現(xiàn)在也能起到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洱埖膫魅恕愤@首歌曲中唱道:“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边@個“他們”就把中國各族人民包括在內。由于各民族人民都是“龍的傳人”,有著相同的信仰,從而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增強民族凝聚力。最后,舞龍運動作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不僅促進了個民族之間的團結,凝聚了各民族人民之間的感情,而且對外也弘揚了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龍文化”。不但積淀和弘揚了傳統(tǒng)中國文化,增強了民族凝聚力,而且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使廣大群眾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隨著對外交流活動日益增多,龍文化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對世界的吸引力更加強大。
此外,龍舞運動,雖然大多都有明顯的指向功用,但是絕非全然。勞動人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在農閑時表演龍舞,在節(jié)慶時表演龍舞,沒有任何功利可言,僅是表達一種喜悅,是烘托氣氛,喜慶娛人。如四川雨壇彩龍,原先僅在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期間表演,現(xiàn)在發(fā)展到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也表演,特別是在每年春節(jié)后的第一場表演,一般都選擇在第一個趕集日,大彩龍“排街”歡舞時,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擺設香案,掛紅放炮,迎接大彩龍來拜年。
四、結語
中華民族以龍為圖騰,把信仰負載其上,并將其視為祖先,這標志了一種人文理念,是人文理想,更是中華民族尋得的一種頌揚精神崇拜物的動態(tài)形式。因此,我們應更好的去保護這種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傳承和發(fā)揚它們的獨特文化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它意向化地置換成了中華民族合力凝聚。奮力開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諧、造福人類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每年吉慶,歲時節(jié)令,龍舞成了華夏民族最常見的娛樂方式。舞起它,人們神清氣爽,心情振奮。